• 沒有找到結果。

初級華語聽力教材設計與聽力策略教學之實證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初級華語聽力教材設計與聽力策略教學之實證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學位學程 博士論文. 初級華語聽力教材設計與 治 政 大 聽力策略教學之實證研究 立 ‧ 國. 學 sit. io. n. er. Nat. y. ‧. An Empirical Study of Designing Chinese Listening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FL Elementary al i v Listening n Learners andC hTeaching of engchi U Strategies. 指導教授:謝佳玲 博士 研 究 生:吳佳育 撰 中華民國 一一零年一月.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 謝辭 首先,要謝謝我的指導教授,亦是我的良師益友,謝佳玲老師!謝謝您總是 鼓勵著我,不厭其煩地指導對論文寫作不是那麼在行的我,一字一句跟著我一起 校對,陪著我熬夜,這篇論文若沒有您,一定無法完成!還有一位我在這裡要特 別感謝、也是我最尊敬的長官,清大戴念華副校長,謝謝您總是在我想放棄時, 以您自身的經驗分享不斷地鼓勵我,要我堅持下去! 通過博士資格考後,這篇論文花了很長的時間終於完成了!期間經歷了兩場 重病、生產、家庭變故,有好幾次都想要放棄,就這樣算了吧!但每當站在講台 上,看著認真學習的學生們,從只會對著我點頭微笑,到能用流利的中文跟我分. 政 治 大 「教學相長」下發現最有收獲的是自己,有效的教學策略,不但能幫助學生用最 立. 享生活中的大小事,總覺得教學策略的發展是值得被研究、被證實它的價值的!. ‧ 國. 學. 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所學習的語言,更能讓授課老師大大提升教學 成效,幫助學生學習,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從兼職到全職華語老師、不同的文化、. ‧. 多樣的課程、每一次獲獎,都是我對自己的新挑戰; 就是這樣的魅力吸引著我, 在這個工作崗位上,轉眼已邁入第二十個年頭了。我一直很珍惜能以興趣為一生. y. Nat. sit. 志業的這份幸運,每天期待著看到學生因為發現自己「真的聽得懂了、會說了」. n. al. er. io. 的雀躍,支持著我不斷地向前、努力嘗試各種各樣新奇有趣的教學法,希望學生. i Un. v. 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聽懂中文、開口說中文!未來期許自己能繼續為華語教學策. Ch. engchi. 略發展盡一己之力,與同樣執著於華語教學與學習的每位師長切磋、分享,一起 為華語文教育共同努力﹗ 最後,我要感謝這一路陪伴著我的父母,對您們的感謝永遠道不盡,還有我 最愛的兩個大小寶貝,謝謝你們在媽咪閉關的時候乖乖地照顧好自己。. 謝謝大家,永遠愛你們!. 佳育 於台北家中 2020.12.22. i. DOI:10.6814/NCCU202100380.

(3) 初級華語聽力教材設計與 聽力策略教學之實證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藉由聽力策略的教學,探討其對外籍初級華語學習者聽力的影 響,也探究聽力策略教學是否對不同國籍、性別、年齡之外籍生有不同的影 響。. 治 政 大 聽力教材,教材融入 5Ws1H 教學法,並運用整體信息、關鍵信息、概括總 立 結及記憶儲存四種聽力策略於教學內容及測驗題。. 研究者累積二十年教學技巧及經驗,發展出「活用中文自在生活六單元」. ‧ 國. 學. 本研究以北部某大學共 253 位初級華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者 自創之 5Ws1H 教學法加以施教,受教者分別為實驗組 122 人、對照組 131. ‧. 人,對照組學生在未進行聽力策略教學下施測,實驗組學生經 12 小時聽力. sit. y. Nat. 策略教學後施測,兩組學生皆使用同一套聽力教材進行測驗。另隨機挑選. io. al. n. 饋加以深入探討。. er. 30 位實驗組學生進行訪談,最後以學生測驗成績之統計分析及受訪者之回. ni Ch 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U engchi. v. 1.5Ws1H 教學法能有效提升初級華語學習者之聽力。 2.接受 5Ws1H 教學法之實驗組學生,能運用四種聽力策略提升華語聽力。 3.國籍、性別與年齡在答題正確率上無顯著差異。 4.學生可以透過關鍵詞聽懂別人的話,但仍無法在短期內用關鍵詞自行表達 所要傳達的意思,是日後 5Ws1H 教學法可以再精進之處。 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對初級華語學習者聽力策略教學法及未 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華語聽力教材設計、華語聽力策略、華語聽力教學 ii. DOI:10.6814/NCCU202100380.

(4) An Empirical Study of Designing Chinese Listening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FL Elementary Learners and Teaching of Listening Strategie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listening strategies that foreign beginner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use. The study also explores whether teaching different listening strategie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foreign students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genders and ages. The researcher has accumulated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teaching skills and experience. Moreover, the researcher developed the “Six Units of Practical Chinese in Daily Life” listening teaching material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5Ws1H teaching method, and four listening strategies, “overall information, summary, key information, storage of memory”.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253 univerty students from one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northern area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5Ws1H teaching method created by the researcher was used in the class. There were 122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31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ents in a v the control group were lnot taught by listeningn istrategies. Students in the Ch U experimental group are tested after e n12 h i hours of listening strategy were g cextra demonstrated. Both groups of students use the same set of listening materials for the test. In addition, 30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interviews. Finall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est results and the feedback from the interviews were used for in-depth discussio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 1.5Ws1H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f beginner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2.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exposed to the 5Ws1H teaching method can use four listen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Chinese listening. 3. Differences of nationalities, genders and ages show no significant correc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iii. DOI:10.6814/NCCU202100380.

(5) 4. Students may understand other people's words through keywords, but still cannot express themselves with keyword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is is where 5Ws1H method can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listening strategies for beginner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and future directions. Keywords: Chinese listen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esigns, Chinese listening strategies, teaching Chinese listening.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v. DOI:10.6814/NCCU202100380.

(6) 目錄 謝辭……………………………………………………………………………………..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錄……………………………………………………………………………………..v 表目錄………………………………………………………………………..………..vi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前人研究……………………………………………………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四節 專名釋義…………………………………………………………………5 第五節 章節架構…………………………………………………………………7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華語聽力理解的理論基礎………………………………………………8 第二節 華語聽力教學策略……………………………………………………..11 第三節 華語聽力教材設計基礎理論…………………………………………..20 第四節 初級華語聽力課程設計原則…………………………………………..27 第五節 聽力教學策略近期相關研究…………………………………………..32 第六節 小結……………………………………………………………………..4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n. al. er. io. 第三章 研究設計……………………………………………………………………..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方法………..………………………………………………………41 第三節 教材設計及研究對象…………………………………………………..45 第四節 教學實施………………………………………………………………..48 第五節 小結……………………………………………………………………..50 第四章 聽力策略教學之應用……………………………………………..…………51 第一節 課程準備………………………………………………………………..51 第二節 聽力教學策略的應用……………………………..……………………52 第三節 課程的實作範例………………………………..………………………54 第四節 聽力測試內容、形式及原則…………………………………………..59. Ch. engchi. i Un. v. 第五節 小結……………………………………………………………………..70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1 第一節 聽力課程成效分析……………………………………………………..71 第二節 教學試驗結果討論與學習成效分析…………………………………..76 v. DOI:10.6814/NCCU202100380.

(7) 第三節 聽力策略答題時間與答題正確率的關係……………………………..89 第四節 小結…………………………………………………………………………..94 第六章 結論…………………………………………………………………………..96 第一節 研究總結………………………………………………………………..96 第二節 研究限制……………………………………………………………......99 第三節 未來展望……………………………………………………………......99 參考文獻……………………………………………………………………………..100 附錄一 本研究教案-「活用中文自在生活六單元」………………………….......106 附錄二 研究數據統計及題型使用策略範例…………………………………….....13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 DOI:10.6814/NCCU202100380.

(8) 表目錄 「聽力策略」相關國內博碩士論文……………………….….……...……33 實驗組聽力策略教學課程大綱………………………….…….……...……54 實驗組教學單………………………….…….……...…….………..….……56 選擇題信度分析………….………………..………………………......……72 教學策略使用與否答題正確數………………………………..……...……73 不同教學策略使用與否答題正確數…………………….…….……...……74 使用 5Ws1H 教學策略成效滿意度查…………………………..……..…...75 使用教學策略者之樣本分析.………………………………….………...…78 未使用教學策略者之樣本分析………………………………….………....79 敘述性分析……………………..……………………………….…………..80 性別與答題正確率之差異性分析………………………………...……..…81 漢字背景與答題正確率之差異性分析………………………………...…..83 國籍與答題正確率之差異性分析……………..…………...….…………...85 年齡與答題正確率之差異性分析……………………………….…………87 整體訊息之答題時間與答題正確率關係…….……...……….……………90 概括總結之答題時間與答題正確率關係…….……...……….……………91 關鍵信息之答題時間與答題正確率關係…….……...…….……...….……92 記憶儲存之答題時間與答題正確率關係…….……...……….……………9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io. sit. y. Nat. n. al. er. 表二-1 表四-1 表四-2 表五-1 表五-2 表五-3 表五-4 表五-5 表五-6 表五-7 表五-8 表五-9 表五-10 表五-11 表五-12 表五-13 表五-14 表五-15. Ch. engchi. i Un. v. vii. DOI:10.6814/NCCU202100380.

(9) 圖目錄 圖二-1 教材設計類型………………………………………………………………22 圖三-1 研究架構……………………………………………………………………4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ii. DOI:10.6814/NCCU202100380.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聽力在語言學與教學發展的歷程中,可分三個主要階段,而 70 年代為 其分水嶺。70 年代前,因聽力被視為被動地接收訊息,非主動地處理訊息 和與訊息互動,因此沒受到重視,常被侷限於語音辨識方面。70 年代後, 聽力被動的歷程轉為主動,聽力不再依附於其他三項技能下,反之,聽、說、 讀、寫四大技能普遍為大眾所認同。90 年代後,聽力教學在語言教學的重. 治 政 大 1994)。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聽與說的訓練常歸於同一類,而讀 立 和寫則歸為另一類,但回顧華語聽力教學的發展發現,聽力所受到的關注往 要性逐漸受到重視,但聽力訓練在課程上的訓練與規畫仍是不足(Brown,. ‧ 國. 學. 往不及於口說,胡波(2007)指出在交談中如果要針對性地對話,須聽懂對 方的話,因此聽要先於說;如果無法聽懂對方的意思,則溝通互動是無法進. ‧. 行的。. sit. y. Nat. Austin Ramzy 在 2006 年 6 月 的 時 代 雜 誌 《 Get ahead! Learn. io. er. Mandarin! 》一文中,清楚指出「由於中國勢力的崛起,中文開始被世界擁 抱」這一時代趨勢。 Ramzy 認為中國世界經濟地位的崛起將使全球興起新. n. a. v. l C 一波的第二語言學習潮,中文勢必成為新的炙手可熱的「國際通用語言」 ni. hengchi U. (lingua franca) ,能說流利的中文成為履歷表上亮眼的一行、謀職的絕對優 勢,甚而代表一種時尚。 中國政府在「中文出口」上也不遺餘力,單是 2004 到 2006 年間,中 國政府已在 30 餘國設立了孔子學院,並薦送超過 2000 名中文自願教師至海 外教華語,更在國內大力擴充中文語言學校的建築、師資、設備等,以容納 急速湧入的大批學中文的國際學生人潮。Ramzy 引用南京大學教授 Hu Youqing 的話說:「在國際間推行中文不再僅是文化推廣議題,而是被視為 一種建立國家『軟實力』的方式。」 國際間諸如「重大問題的處理不能沒有中國」 、 「經濟發展研究不能不探 究中國發展案例」 、 「市場交易首選中國」以及「文化交流往往喜歡中國為代 1 DOI:10.6814/NCCU202100380.

(11) 第一章. 緒論. 表的東方文化」的中國熱現象,更使得華語學習又出現新一波的熱潮(李秀 芬,2011) 。 當今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華語,而正在學習華語的 人數更超過 3000 萬人。 相對的,臺灣仍然是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重鎮,以師大語言中心而言,目 前每個學季(三個月)約有一千二百個學員,來自世界各地六十多個國家, 師大又是全台最大最著名以華語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心,中心的學員文化及 語言背景各不相同,大多數都是成年人,學習如何有效使用華語是他們的共 同目標。有的人學中文是為了目前工作需要或是增加就業機會,有的人則是 因為對中華文化及歷史有興趣1。. 政 治 大 文重鎮。教育部對此表示,已編列相關經費補助各大學華語中心提升軟硬體 立. 而近一年來,大陸在美國的孔子學院紛紛關閉,美國遂盼臺灣成學習中. 品質及獎學金等,並將透過多元管道加強宣傳推動,以吸引歐美菁英人士來. ‧ 國. 學. 台研習華語。美國亦鼓勵其外交和國安人員學習中文和其他重要語言,當國 際觀光和留學恢復正常後,美國政府希望能有更多美國人在中國以外的地方. ‧. 學習中文,比如臺灣。. Nat. sit. y. 教育部亦表示,推動華語文教育一向基於我國優良傳統文化,對外推廣. er. io. 正體字,透過「華語文獎學金」 、 「補助來台研習華語之教師團及學生團」 、 「選. n. 送華語教學人員赴外任教」 2021 a 等方式,鼓勵外國人來台學習華語。並強調 v. l. i. Ch 年推動華語文教育將有新做法,如建立臺灣成為「華語文師培基地」 。疫情 Un engchi. 期間盤整海內外市場對華語教學人員的需求,建立國際華師標準及優質華語 教學人才庫;另規畫運用虛實整合之模組化培訓課程,完善華語教學人員 「育、選、訓、用、流」機制,待 Covid-19 疫情和緩後,穩健推動臺灣成 為國際華語教師的師資培育基地(林志成,2020)。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 100 個國家、2300 所大學開設中文課程,華語儼然 成為當今熱門語言,華語學習也蔚成風潮,華語教學更因此蓬勃發展。對外 籍人士而言,初級華語聽力是邁入華語學習的重要門檻,如何設計出外籍人 士最能接受且最有效率及效果的初級華語聽力課程,實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1. 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http://www.mtc.ntnu.edu.tw/aboutc.html。. 2 DOI:10.6814/NCCU202100380.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前人研究 本研究者以「華語、聽力、教學」的關鍵詞搜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 加值系統」2,共搜尋到 8 篇論文,有 4 篇論文探討初級華語聽力,說明如 下: 張淑汶(2015)在聽力教學之前,先以問卷調查五位學習者對真實材料 的需求,再從調查的結果選定主題,進行錄製真實材料。本研究聽力總共進 行了三個聽力教學行動循環,每一次循環,研究者以聽前、聽中、聽後三個 階段,設計聽力教學,三次行動過程中不斷地反思、修正,以調整出適合學 習者的教學策略。研究者蒐集的資料包含:教學日誌、訪談資料、問卷調查,. 政 治 大 周美宏(2008)試著從人類心理語言學之認知模式出發,以華語為第二 立. 以及學習者評量,並於行動結束後進行資料分析。. ‧ 國. 學. 語言的聽力教學結合運用基模理論進行探討。在一般綜合課程中,加入「聽 力理解的練習」和「網路初級華語聽力練習」的課程訓練,可提高聽力理解. ‧. 之技能,以提升學生之學習成就。周美宏進一步以國籍比例接近的兩組初級 華語學生做實驗,並檢視實驗組在實驗後是否達到顯著差異。. y. Nat. sit. 蕭靜宜(2004)擔任英國教學發展基金會聽力實驗課(以下簡稱 FDTL. er. io. 聽力課)的學生教師,她整理了一套清楚、具體可行的初級華語聽力課程,. n. al 以增進教師專業並改進學生聽力,並以此課程進行教學行動研究,再搭配多 iv C. n. hen hi U 方相關理論探究,探討出許多可提升華語初級聽力的教學方法、原則、技巧 gc. 及教學觀,最後發展出系統化教學模式。 莊尚花(2004)針對印尼的華語聽力教學,發展了一套在教學過程、重 點、內容、目標、對象、方法及活動等方面,都能符合印尼現實環境需求的 聽力課程的內容大綱。她也探討了目前華語聽力教學課程在印尼的整體實施 狀況及遭遇的困境,最後歸納出解決方案及輔助方法,以帶動印尼華語學習 者積極的學習意向和提升其表達能力。 2. 網址:.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YO3lDN/login?jstimes=2&loadingjs=1&o=dwebmg e&ssoauth=1&cache=1610477612913. 3 DOI:10.6814/NCCU202100380.

(13) 第一章. 緒論. 以上四位研究者雖在聽力教學教材上有所貢獻及作出研究結論,但均未 能從聽力教學策略的角度作完整系統化探討。本研究兼採發展型研究法、教 學試驗及統計分析,以使聽力教材設計與教學策略之客觀研究結論更周延。 本研究者另以「華語、聽力、教學、策略」搜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 值系統,無法搜尋到論文,而以「聽力、教學、策略」則可搜尋到 37 篇論 文,但全是研究其他語言的教學。目前從華語聽力教學策略、教材設計至學 生成績表現進行統計分析的論文幾乎付之闕如,且缺乏具邏輯性及系統化的 探討,本研究除探討華語聽力教材設計外,更就實驗過程及結果、與學生面 對面訪談取得回饋,給予華語老師們在聽力策略教學上實質的教學建議,因. 政 治 大 以研究者近 20 年之華語教學經驗,綜觀目前臺灣語言中心的課程,皆 立. 此更顯現本研究的價值及重要性。. 以兼顧聽、說、讀、寫綜合課程為主,少有專設的聽力課程來協助學生的聽. ‧ 國. 學. 力理解能力。根據本研究的調查,學生對聽力課的印象是:「一直聽然後一 直做題目的課程,可能會非常無聊」;或「上課學習的聽力跟一般生活上遇. ‧. 到的聽力情況很不一樣,所以聽力課可能沒有用」等。此外,在教材選取上,. sit. y. Nat. 教師多選擇綜合性的教材,針對聽力技能訓練的教材較不齊全,選擇不多, 也缺乏連貫性。. er. io. n. 有鑑於此,目前的研究與教學層面各有兩個缺口。在研究方面,文獻缺 a v. l. i. Ch 乏初級華語聽力策略之教學發展研究 ,也欠缺邏輯性的研究方法及系統性的 Un engchi. 教學試驗及針對外籍成年人的初級華語聽力教學策略及課程設計之研究。而 在教學方面,現階段學界尚未針對不同學生程度開發具銜接性的聽力教材, 也需要探討如何應用聽力教學策略研發有效的聽力教材。.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初級華語聽力材料可能因學習者的背景而異,不同國籍的人士具有不同 的說話習慣及學習偏好,本論文聚焦於來台學習初級華語的外籍人士,探討 其聽力難點及對學習需求,藉此進行完整而有效的聽力教學設計。語言學習 最直接、最能達到交際目的的方法即在聽說能力的強化。華語除了有聲調上 的學習難點外,一音多字、一字多義,亦或是一字多音等語言特性,更讓學 4 DOI:10.6814/NCCU202100380.

(14) 第一章. 緒論. 習者在接收語言信息的同時,不僅僅只是語義上的理解,還有許多讓學習者 感到很難克服的難點。本研究將提供初級華語聽力課程的設計原則與教學活 動,並藉由聽力課堂的教學範例,示範如何能讓課程內容變得有趣且有效, 以提供新手教師教授聽力課程時所應掌握的教學原則。結果可作為未來相關 教學與研究及臺灣華語中心發展聽力課程之參考。 綜合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列出以下幾項研究問題: 1. 在台初級華語學習者對聽力教材有什麼樣的學習需求? 2. 在台初級華語學習者聽力課程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3. 如何設計出令在台初級華語學習者覺得有趣且有效的聽力課堂活動?. 治 政 大 4. 教授在台初級華語學習者聽力課程時,教師應運用哪些教學原則與教學 立 策略?. ‧ 國. 學. 本研究欲透過發展型研究法(Developmental Research)、教學試驗. ‧. (Teaching Experiment)及統計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方法協助解決以 上研究問題,發展型研究法目的在發展出一套能有效提升從初級階段邁入中. y. Nat. sit. 級階段學習者的華語聽力教學設計,在本研究為「活用中文自在生活六單元」. er. io. 教材,有助於回答第 1 到第 4 個研究問題;進行教學試驗能由研究者彙整分. n. 析實驗課堂觀察心得、以及課程參與者的測驗成績表現及回饋建議,有助於 a v. l. i. n軟體以統計並分析「活用中 Ch 回答第 1 及第 2 個研究問題;本研究採用 SPSS U i engch. 文自在生活六單元」教材參與者的測驗成績,有助於回答第 1 到第 3 個研究 問題。. 第四節 專名釋義 由於本研究探討初級華語聽力教學,並進行教材設計與教學策略之實 證,因此以下三個專有名詞需予以界定。. 一、聽力教材設計 教材設計意義同教材發展,將教材發展的目標設定為創造可以作為有效 學習資源的教材,首先先想出一個學習目標並創造能夠達成目標的一系列學 5 DOI:10.6814/NCCU202100380.

(15) 第一章. 緒論. 習活動(Richards, 2001)。教材發展也是一種轉變過程,了解教學知識基 礎的關鍵在於教授內容及教學法,以教師的能力將其所擁有的知識轉化成具 有教學能力、適應能力和背景變化的形式(Shulman, 1987)。. 二、華語聽力策略 聽力策略意指:有效提升學習者聽力的個人化作為,鄧慧君(1996)曾 提出有效提升聽力的六大策略,分別為 記憶、認知、補救、後設認知、情 意及社會。. 三、華語聽力教學. 政 治 大. 為提升學習者華語聽力而設計的教學材料、方法及課程。初級華語聽力. 立. 課程需符合以下設計原則:語音階段的教學任務、語音階段聽力訓練方法、. ‧ 國. 學. 語法階段聽力訓練、短文階段聽力訓練(胡波,2007)。. ‧. 四、華語聽力教學策略. 華語教學者運用特定的教學目標及方法,以提升學習者的聽力,本研究. y. Nat. er. io. 原則,而提出了以下四個華語聽力教學策略:. sit. 統合了李曉琪(2006)的華語聽力教學要領及胡波(2007)的華語聽力教學. n. a 1. 整體信息:教導學生一段對話內容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 iv 2.. l C 關鍵信息:教導學生確認單一且明確的信息。 hengchi Un. 3. 概括總結:教導學生就所得到的信息推論出結果。 4. 記憶儲存:教導學生就一段信息中記憶掌握多個關鍵信息。. 五、5Ws1H 教學法 在教學方法及教材的設計上,教導學生明確辨認 what、where、who、 when、why 及 how(how much/how many),本研究者設計的四個華語聽力 教學策略,便有 5Ws1H 教學法的內涵,如整體信息教導學生 what、關鍵信 息教導學生 where,who,when, how(how much/how many)、概括總結教導學 生 why、記憶儲存教導學生 where, who,when, how(how much/how many)。. 6 DOI:10.6814/NCCU202100380.

(16)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章節架構 基於本研究之動機、目的、方法及架構,本研究安排第一章為緒論,包 括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研究缺口、研究目的與問題、專名釋義、章節架構 等五節次。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包括華語聽力理解的理論基礎、華語聽力教學策 略、華語教材設計基礎理論、初級華語聽力課程設計原則、聽力策略教學相 關近期研究等五節次。 第三章為研究設計,包括研究架構、研究方法、教材設計及教學對象、 教學實施等四節次。. 政 治 大. 第四章為研究結果與討論,包括聽力課程成效分析、教學策略發展分. 立. 析、教學試驗結果討論與學習成效分析、小結等四節次。. ‧ 國. 學. 第五章為教學應用,包括課程準備、聽力教學策略的應用、課程的實作 範例、小結等四節次。. ‧. 第六章為結論,包括研究總結、研究限制、未來展望等三節次。.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7 DOI:10.6814/NCCU202100380.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Mendelson(1994)曾建議,應教導外語學習者使用聽力策略以增進其 聽力及理解能力,因為大多數的外語學習者會盡可能地使用各種方法來聽母 語,但聽外語時卻無所適從。而後來許多研究也證實外語聽力策略對語言教 學具有顯著成效(Vandergrift, 2006; McDonough & Shaw, 2012; Ip & Cutler, 2020)。因此,本研究將就教材設計原理、聽力策略分類,華語聽力策略教 學實例及教學注意事項,並結合研究者多年從事華語聽力教學之經驗,以提 供研究結果及建議予華語教師進行聽力教學之參考。. 治 政 大 本研究所自行發展之初級華語聽力教材-「活用中文自在生活六單 立 元」,雖是研究者基於 20 年教學經驗而開發,但在理論基礎及設計原則上 ‧ 國. 學. 是符合下述文獻之精神的,如此在進行教學試驗及受教者測驗成績統計分析 時,也能更符合邏輯性及客觀性。. er. io. sit. y. ‧. Nat. 第一節 華語聽力理解的理論基礎. 聽力理解的理論主要有基模理論、話語分析理論及關聯理論,這些理論. n. a. l C 亦可運用在華語聽力上,說明如下。. hengchi. i Un. v. 一、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與聽力理解 基模理論又譯為「圖式理論」,所謂基模,是指儲存在長期記憶內,互 相聯結的事實或概念網路中的一切有意義的訊息,這是我們在感知了外部世 界之後,在大腦中形成的概念結構。該理論的重要觀點之一是,應用已有的 背景經驗知識來了解及整合新訊息(Slavin, 2002)。 基模作為一種心理組織,集合了關於事物的具體構成知識。當人產生知 覺時,所接收到的外部訊息會激發腦中知識網路中的某個基模,並使得與該 基模連結的其它基模也一起活動,這就是預測跟聯想,而所搜尋的外部信息 與原本的腦中預測相吻合時,知覺過程便順利完成;若兩者差距太大,知覺 8 DOI:10.6814/NCCU202100380.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判定就會出錯或需要更長的時間(高霞,2003)。因此基模對於人們聽懂跟 記憶語言材料有如下的作用: 1. 預測作用:能為聽者聽懂語言材料提供一種積極的準備狀態 2. 補充作用:使聽者能結合自己原本基模中已有的材料,建立起意義表徵 3. 對信息的選擇性加工作用:被激活的基模能為信息的加工儲存提供一個. 框架,而能被基模組織進來的信息就會進入長期記憶。 「生活中大部分的聆聽都離不開聽者的先備知識」,張本楠(2008)採 用 Anderson & Lynch(1988)的看法,將「先備知識」分成(1)「基模知識」 ──事實性的或社會文化性的背景知識;及語言如何被運用於話語的過程性. 政 治 大 言系統知識」──句法、語義、語音等。 「基模」因人而異,且具有文化、 立 知識。(2)「語境知識」──地點人物等情境知識;及上下文知識。(3)「語. ‧ 國. 學. 經驗、感性等特點。例如,當一個成年聽者聽到「餐廳」這個訊息時,記憶 中有關「上餐廳用餐」的基模便會被啟動,開始對聽到的信息進行主動加工,. ‧. 並預估一些可能出現的情景。而由於基模參與聆聽過程,所以,聽者頭腦中 數量的多少,豐富與否,內容如何,都會對收到的信息產生影響。例如,「農. Nat. sit. y. 曆新年」或「春節」這個基模,一般的中國人都有,但西方人可能沒有,故. er. io. 在聆聽時,很可能以「元旦」或「聖誕節」的基模參與理解。. al. n. iv n C 二、話語分析理論(Discourse h e n g cAnalysis h i U Theory)與聽力理解. 話語分析又譯為「語篇」 ,是對人類用於交際的語言進行研究的一個重. 要方法,其中研究者所關注的是話語的連貫性。因為在口頭交談互動中,交 談者很普遍間接的使用語言,但卻不因此影響話語的連貫性。不論是參與交 談者或是沒有參加交談的旁觀者,一般都不會因此感到會話有什麼不連貫, 所以 70、80 年代便有許多人試圖尋找構成連貫話語的規則(何兆熊,2000) 。 齊燕榮(1996)應用話語分析理論於語段聽力教學上,認為所謂「語段」 是指具有一定交際目的,且內容及形式上相對完整的口頭語言材料,常見的 是句與句組合成的句群、段落或會話。其認為不應將語段作為孤立、固定的 對象來處理,因為話語總是跟交際情景有密切關係。首先,於不同語境當中, 單詞與句子的表意作用和交際功能是有所不同的,如聽力考試中常常出現根 9 DOI:10.6814/NCCU202100380.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據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題型;另外,根據語言表達的經濟原則,無論是塊 狀或對話式的語段,都常有大量的省略。因此,若不確定交談時所處的特定 語境,語言單位的交際功能便很難明確。 話語分析理論關注的是交際語境對聽力理解的作用。Hasan(1996)的 看法指出,在交際中,應將「語篇」看做一個語義單位,而不是形式單位。 張毓彪(2009)並認為, 「語篇」藉助銜接和語境,表達的是相互關聯的信息, 如果離開了一定的社會文化情境,聽者就不可能全面理解所聽到的材料。方 衛文 (2008)則提到, 「語篇」無疑就是一個大的語境,語篇中的上下句、 段落、甚至整個語篇所提供的狹義語言環境、和語篇主題所提供的廣義語境. 政 治 大. 都為聽者猜測少數聽不懂的詞句提供了依據。. 立. ‧ 國. 學. 三、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與聽力理解 Sperber 和 Wilson(1986)認為,人類對事物的認知總是遵循著關聯原則. ‧. (principle of relevance) ,所以聽話人對話語的理解標準同樣依循此原則。 關 聯 論 認 為 , 人 們 對 世 界 的 看 法 及 假 設 是 以 概 念 表 徵 ( conceptual. Nat. sit. y. representation)的方式儲存在大腦,進而構成一個人的認知環境,而認知環. er. io. 境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訊息,眾多訊息便構成潛在認知語境,以使人在語言. n. 交際時理解各種話語。認知環境會在交際過程中不斷地補充和擴大,是動態 a. l. iv. Ch 的概念;而理解話語的過程,就是認知環境中舊信息與交際過程中的新信息 Un engchi. 相互作用,產生關聯信息的過程。. 根據關聯理論,尋找關聯、揭開話語涵義就是聽力理解的最終目標。所 以 Rost(1990)看法,並歸納出的四個聽力理解階段,而這四階段是相互 依賴且重疊的:(1)激發聽者認知以理解話語、(2)聽者有選擇性地聽,並通 過詞彙、語音、句法分析找出話語的命題意涵、(3)聽者界定話語可能的語 用含義、(4)聽者將已處理的命題按照某種順序排列成層級表徵,並存入形 成長期記憶。. 四、小結 以上描述了三個與聽力理解有關的理論。首先,基模理論說明了聽話人 10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先備知識對其聽力理解的重要作用,如果聽話人對語段內容的背景非常陌 生,則其很可能啟動錯誤的基模,誤導思考方向。其次,話語分析理論強調 任何聽力理解都不應該離開交際語境來討論,若是脫離了當下的說話、聽話 情境,整段語料就可能失真。最後,關聯理論則認為,聽力理解是聽話人不 斷尋找所接收語料與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概念的關聯性,因此聽者是選擇性聽 話的,也就是說話人說的內容並不完全等於聽者聽到的內容,即便是母語者 之間亦然。 因此本研究在進行發展型研究方法,發展出一套能有效提升外籍人士初 級華語聽力教學設計,以「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協助學習者提升聽力理解能. 治 政 基模理論、話語分析理論及關聯理論為理論基礎的。 大 立. 力,並縮小課堂聽力情境與日常生活聽力情境的差距」為教學目標時,是以. ‧ 國. 學. 第二節 華語聽力教學策略. ‧. 許多學者提出了聽力教學策略,各有其強調的構面與重點,這些聽力教. Nat. er. io. sit. y. 學策略皆可用於華語聽力教學,說明如下。. n. al v 一、Pearson & Dole(1987)單項策略訓練模式 ni Ch. U. engchi 此模式著重單項策略訓練,適用於母語學習策略訓練,也適用於外語. 教學,主要是明確示範、解釋及展示運用某一策略的益處,之後為了使學習 者在新語境下獲得策略遷移的機會,應提供學習者大量的功能性訓練。 此模式分五步驟進行: (1) 示範策略:示範聽力策略並說明其重要性及用法; (2) 練習指導:指導學生練習聽力策略; (3) 策略鞏固:幫助學生辨別並決定聽力策略使用時機; (4) 獨立練習:鼓勵學生能自行獨立練習聽力策略; (5) 融入任務:把聽力策略與課堂教學材料結合,以融入語言任務中,不 11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論是顯性或隱性方式。. 二、Oxford(1990)的聽力策略模式 Oxford(1990)的模式訓練時間為期 10 周,結合了單項策略和多 種策略兩種訓練模式,各種單項策略訓練為期 2 周,在課後,教師可 運用 Oxford 編制配套練習以供學生鞏固所學之聽力策略。另外,多種 策略訓練模式是為了教導學生自主選擇及運用聽力策略的能力。. 三、鄧慧君(2011)的六大聽力策略模式. 政 治 大. 鄧慧君(2011)根據 Oxford(1990)的聽力策略模式,完整列出英語 聽力理解時,所需的六部分 51 項聽力策略要點。說明如下:. 立. (一)記憶部分:例如應用影像聲音、心智聯想、複習與行動等策略;. ‧ 國. 學. 1.依據意義或其他特性,將所聽到的字分類。 2.將聽到的新內容與原有的知識連接在一起。. ‧. 3.將聽到的生字或片語,放進有意義的上下文中,例如:句子、短文. sit. y. Nat. 故事。. er. io. 4.將所聽到的東西,在腦中形成影像,或將其畫出來。. n. a 5.將所聽到相關的內容,作意義上的聯想,將其連接在一起。 iv l C hengchi Un 6.將所聽到的生字與中文某一個字的影像連接在一起。. 7.將所聽到的生字,與中文某一個發音類似的字,聯想在一起。 8.將所聽到的內容作有系統、持續、重覆的複習。 9.把所聽到的內容,以肢體動作表示出來。 10.把所聽到的生字,寫在小卡片或筆記本上。 (二) 認知部分:例如練習接收傳送訊息、分析思考、輸入與輸出結構創 造等策略; 1.重覆聽數次。 2.練習發音與語調的辨認。 3.辨認並使用句型。 12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練習出現於日常生活中的聽力材料。 5.注意聽文章的主旨或某一特定細節。 6.使用參考資料(例如:字典、文法書、百科全書)查出聽力內容的 意義。 7.使用推論性思考,去假設聽力內容的意義。 8.把所聽到的單字、片語或句子加以拆解分析。 9.把所聽到的發音、單字或句型,與中文作比較異同的對照分析。 10.把所聽到的內容翻譯成中文。 11.應用原有的語言知識來理解聽力內容。. 政 治 大. 12.把所聽到的內容,以筆記寫下來。. 立. 13.總結所聽到的內容。. ‧ 國. 學. 14.把聽力內容的重點,以劃底線、大寫、加粗等方式加以標記。 (三) 補救部分:例如克服書寫與口語限制、明智猜測等策略;. ‧. 1.使用英文或中文的語言線索(例如:字首、字尾)來猜測聽力內容。. sit. y. Nat. 2.使用其他的線索(例如:稱呼方式、臉部表情、肢體語言)來猜測 聽力內容。. er. io. (四) 後設認知部分:例如集中學習、安排自我學習計畫、自我學習 a. n. iv l C n 成效評估等策略; hengchi U. 1.先預習聽力材料的重點,將其與原有的知識相連接。 2.將注意力集中於聽力活動,而不受外界干擾;或注意聽力材料中的 某些特定細節。 3.先集中於聽力部分,而將口說部分延後。 4.試著去發現學習英語聽力的方法。 5.排定學習英語聽力的進度,或安排適合的聽力環境。 6.訂下學習英語聽力的目標。 7.辨認聽力活動的目的。 8.事先計劃聽力活動的相關事項。 13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尋找練習英語聽力的機會,例如:聽英語廣播、聽英文歌曲、與外 國人交談。 10.自我檢查是否聽得懂,並試著去改正錯誤的地方。 11.自我評量英語聽力的學習進展。 (五) 情意部分:例如自我鼓勵、降低焦慮、自我情緒狀態瞭解等策略; 1.在從事英語聽力活動前,先放鬆肌肉、作深呼吸或默想。 2.在聽力活動前,先聽些音樂。 3.在聽力活動前,先製造歡樂氣氛(例如:說笑話、看漫畫) 。 4.在聽力活動前,先鼓勵自己,以增加自信心。. 政 治 大. 5.在聽力活動後,給自己一些獎賞(例如:大吃一頓、出去兜風)。. 立. 6.在聽力活動前,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是否有頭痛、胃痛) 。. ‧ 國. 學. 7.使用核對單來評量自己的英語聽力學習狀況。 8.寫日記來記載自己的英語聽力學習態度。. ‧. 9.與其他人討論自己學習英語聽力之感覺。. sit. y. Nat. (六) 社會部分:例如理解外國文化、發問、合作等策略。. er. 正確。. io. 1.請對方放慢說話速度、重覆、解釋,或向對方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 al. n. iv n C 2.與同儕合作,一起從事與英語聽力有關的遊戲或作業。 hengchi U 3.與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一起從事活動。 4.試著去了解美(英)國文化。 5.試著去查覺說話者的思考及感覺。. 四、Cohen(1996)的聽力教學策略運用步驟 在運用聽力教學策略時,Cohen(1996)認為教師可以下列步驟進行: (1) 針對可能有用的聽力策略,加以描述、示範及舉例; (2) 以學生的學習及生活經驗為例,延伸更多聽力策略使用的例子; (3) 就聽力策略進行全班或小組討論; 14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鼓勵學生試驗及使用各種聽力策略; (5) 結合聽力策略與日常課堂材料,不論是顯性或隱性方式,應提供學生 更多語境化的策略練習機會以融入語言任務。. 五、李曉琪(2006)的華語聽力教學要領 李曉琪(2006)認為聽力教材的編寫應充分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語體 方面:盡量體現真實性,避免「人造化」,同時要特別注意增加語言的冗餘 量,少用表述嚴謹、邏輯性強的「寫作語言」 。2.內容方面:時間比要分明,. 治 政 大 一般認為,聽力教材不同於其他「可視」教材,在生詞量和語法點上應該嚴 立 格控制。. 聽力教材的練習化、測驗化傾向是影響聽力可操作的重要原因。3.語言方面:. ‧ 國. 學. 因此他提出以下幾個華語聽力教學的要領:. ‧. 1.關鍵詞對聽懂的作用. y. Nat. 在聽力課上,學生在遇到詞語障礙時常常由於不能跨躍而影響理解,我. sit. 們把這樣的詞語稱為關鍵詞語。他們可能出現在問句中,也可能出現在答句. er. io. (答案)中。這樣的聽力語料,是為了測驗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跨躍詞語障. n. al 礙的能力而設計的。實驗統計表明,學生正確理解了關鍵詞語之後,正確率 iv 達到了一級。. Ch. n U engchi. 2.語法點對聽懂的意義 有過外語學習經驗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聽一段外語時,單個的詞都 是熟悉的,但連在一起卻不知所云。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2015)的一項實驗 表明,對句法的記憶能夠預測聽力技能。句法對理解外語輸入十分重要,不 熟悉句法規則而試圖聽懂外語材料是非常困難的。Carl 認為,不少課本強調 聽懂意思而未注意讓學習者聽語言結構,但形成意思的正是這些結構。光有 詞彙知識不足以使一個學習者改善聽力。學習者必須學會利用句法幫助識別 詞與詞之間的關係,是句子在短時記憶中保持較長時間,以便弄懂意思。因 此,識別句法結構的專門訓練對提高聽力是必不可少的,應該重視句法在聽 15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力訓練中的作用。 3.抓住主要信息和排除干擾與聽懂的技巧訓練 聽話的過程是注意、接收和理解的過程,是一種積極能動的接受話語信 息的過程。聽的目的在於獲得並理解信息,準確地聽就成為一種技巧。這樣, 具有迷惑性的詞語可以幫助訓練學生的檢索、識別和判斷能力。在這方面, 聽力教材在選編語料和設計答案是要有意為之。 4.解釋、總結和概括能力對聽懂的重要作用 在語料的意義相對抽象(比如議論或說理的語句)時,或者某些意在考 察關鍵詞語理解的語料中,常常採用答句是對聽句的解釋或者答句對聽句中. 政 治 大. 心意思的概括總結這樣的方法來檢驗學習者是否聽懂。這時提出的一般是. 立. 「這句話的意思是……」或「這個人最後的決定是……」。. ‧ 國. 學. 六、胡波(2007)的話語理論. ‧. 胡波(2007)把聽力教學具有指導性的話語理論大致分為兩部份:. y. Nat. io. sit. (一)從結構主義的觀點出發:. er. 不論是遣詞造句還是句子以上的話語篇章構造都是遵循語言規則. n. a. v. l C 系統的,是有規可循、有章可依的。因此語段也是一種結構,是單句之 ni. U. h. engchi 上的組合關係,這種組合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語法的內聚關係,比如. 說;名詞詞組的句際再現,指代方向的前指和後指,超句際關聯系詞; 一種是語義的內聚關係,比如說:語段的邏輯關係、同義詞的不可隨意 替換等。 (二)從功能主義的觀點來看: 不應把語段作為孤立的、固定的對象來處理。因為話語總是與情境 難以截然分開的,是處在具體的交際過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意向行為, 是聽說雙方運用層次結構複雜的語言行為所表達的交際意圖,它不僅與 語境密切相關,還必須遵循許多會話原則。 因此胡波(2007)認為,在進行華語聽力教學原則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6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一) 短文階段聽力課的教學原則 短文階段聽力技能訓練的重點是訓練學生理解整段或全片的主要內容 的能力,在理解句子表層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深層涵義和領會言外之意的能力 以及概括總結能力和檢索監聽能力(楊惠元,1996)。 1.抓語意重心能力的訓練 從接受信息的角度講,很多連續性話題是靠話題以及對話題的說明結合 在一起的,即其中存在一個作為信息中心的話題,作為敘述的出發點,另一 些句子是圍繞著這個話題進行說明的。要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說明話題的句子 及語意的重心,跨越句子中的障礙,提高理解速度。. 政 治 大. 提示背景信息幫助學生抓語意重心,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聽一篇內容. 立. 熟悉的文章,要比聽內容不熟悉的文章容易理解。其實內容熟悉的文章中也. ‧ 國. 學. 並非沒有你不熟悉的詞語,只不過我們熟悉所聽的內容,所以遇到不懂的詞 語時,我們能夠自動地把它轉換成自己的心理語言。所以提示跟要聽的語料. ‧. 有關的背景,可以幫助學生跳過障礙,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信息上。. y. sit. Nat. 2.抓住關聯詞和分辨句子邏輯關係能力的訓練. io. er. 與聽辨時態一樣,聽辨複句(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也是要訓練 學生抓住標記詞。複句的標記詞一般比較明顯,除少數可以完全省略以外,. n. al. iv. n 大部分複句都會有清楚的標記詞語。如果複句中存在生詞,教師則可以訓練 C hengchi U. 學生藉助複句的的關聯詞的進行預測的能力。. 邏輯重音和心理重音常常是子的中心。語調可以表現興奮、驚異、感嘆 等豐富的涵意。特別是在反問句中,就常用疑問句的語調來表示肯定或否定 的涵義。這些都有助於快速抓住語意的中心。 有些副詞也有連接句子的作用, 「可是、其實、原來」 ,或是像「如果、 要是、以為」等,都會影響到句子的語意,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也是訓練的內 容。 比較長的短文內容連貫,語言的運用也較之對話更豐富。短文雖然有一 定的篇幅,但在表述一件事情時,有清楚的層次,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連 接都有交代,對訓練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非常有益。在概括總結前,教師可 17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以提出一些關鍵問題,學生再應用概括段落的經驗來完成短文的概括。 3.紀錄大數字能力的訓練 數字是聽力訓練中的一個難點,學生對數字的恐懼可以說一直伴隨著他 們學習的全過程。我們對數字的訓練也要貫徹始終。紀錄數字的訓練不只是 把數字記下來,還要記錄下與之相關的詞語,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更高的要 求。我們要教給學生一些技巧,使他們具備這個能力。 4.短時記憶能力的訓練 這項訓練是把感覺記憶轉入短時記憶的一項訓練,也是向長時間記憶轉 化的初步過程。為了克服聽完就忘,或者聽後感覺記憶模糊的問題,我們通. 政 治 大. 過大量的不同重現手段,增加語音信息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也就是延長了. 立. 解碼操作的時間,從而提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楊惠元,1996)。. ‧ 國. 學. 這項訓練分為兩種:一種是記憶所聽語料的語言形式,即在聽完一段語 料後,記住聽到的詞、短語、句子結構,依據自己的語言知識,完成信息的. ‧. 重現,在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時紀錄下未解碼詞語的語音,然後放在上下文中. y. Nat. 去理解;另一種是記憶話題,並根據語法知識、語境意義、邏輯推理完成語. er. io. sit. 段內容的重現。. 5.快速反應能力的訓練. al. n. iv n C 聽力思維有限時性。在聽力理解中,語言信息的輸入具有「流水線式」 hengchi U. 過程性,這就決定了理解者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輸入的信息作出符合真值 的判斷,超過了一定時限,勢必影響到後面信息的理解。理論上聽力理解的. 思維機制包含瞬時感應和延時推理兩部分(朱放成,1999),反應速度的訓 練就是訓練學生的瞬時感應能力。 6.聽後概括總結能力的訓練 概括總結能力的培養即訓練學生感知語言材料的主旨,捕捉說話人的主 要意思的能力。由於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學生只能記住語料的大概意思, 而很難記住確切的語言形式。我們只要求學生在聽兩遍後借助背景知識、上 下文語境、邏輯判斷和言語習慣,將所聽語段的主要事件和主要內容口頭表 達出來。 18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二)提問的編寫原則 1.就某一細節提問 結合全篇意思,並就語料所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及其身分、相互關 係、態度、目的、原因、結果等細節提問。這種提問方式對長語料是必不可 少的。例如問「在哪裡」的問題,看起來只是針對地點提出問題,但它卻是 對全文意思的濃縮,需要對很多關鍵細節理解以後方可回答。. 2.著眼於全篇意思提問 問題的著眼點是對整句話的理解。如果是一段對話,不能只著眼於一個. 政 治 大. 說的話,必須是理解兩個人的話才能回答的問題。. 立. 3.多層次提問. ‧ 國. 學. 考查學生對長語料的理解時,既要考查他們對全篇意思的理解,又要考 查他們對細節的理解。. ‧. io. sit. y. Nat. 七、小結. er. 本研究者學習了許多聽力教學策略,也積累了超過 20 年之華語教學經. n. a. v. l C 驗,在個人所開發的「活用中文自在生活六單元」聽力教材中運用了以下四 ni. U. h. e n g的內涵: chi 個聽力教學策略,也傳達了 5Ws1H. 1.整體信息:教導學生一段對話內容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what),此策略 的精神與李曉琪(2006)的「 抓住主要信息和排除干擾與聽懂的技巧訓 練」及胡波(2007)的「抓語意重心能力的訓練」、 「著眼於全篇意思提問」 是相通的。 2.關鍵信息:教導學生確認單一且明確的信息(where, who, when, how, how much/how many),此策略的精神與李曉琪(2006)的「關鍵詞對聽懂的作 用」 及胡波(2007)的「紀錄大數字能力的訓練」、 「就某一細節提問」是 相通的。 3.概括總結:教導學生就所得到的信息推論出結果(why) ,此策略的精神與 19 DOI:10.6814/NCCU202100380.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李曉琪(2006)的「 解釋、總結和概括能力對聽懂的重要作用」及胡波 (2007)的「抓住關聯詞和分辨句子邏輯關係能力的訓練」 、 「聽後概括總結 能力的訓練」、「多層次提問」是相通的。 4.記憶儲存:教導學生就一段信息中記憶掌握多個關鍵信息(where, who, when, how, how much/how many),此策略的精神與李曉琪(2006)的「 語 法點對聽懂的意義」及胡波(2007)的「短時記憶能力的訓練」 、 「就某一細 節提問」是相通的。 本研究者在課堂上從事聽力教學時,均參考及遵循上述各學者之聽力策 略理論,也在本研究中探討這些華語聽力教學策略的成效。此外,鄧慧君. 政 治 大 1.分散教學:不應採取集中教學的做法,應鼓勵學生分散學習,學生方有 立 (1996)建議教師,在進行聽力策略教學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國. 學. 足夠時間練習,真正學到聽力策略的內涵;. 2.任務導向(task-based):為了使學生活用所學到的聽力策略,不應只是讓. ‧. 學生做書面資料的記憶背誦;. Nat. sit. y. 3.獨立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 :教師的本職在鼓勵學生多利用課外及日. er. io. 常生活的時間多練習聽力策略,最終應幫助學生成為獨立學習者。. n. a 因此本研究在教學試驗及教材設計中的聽力策略擬定上 ,亦遵循上述學 iv. l C 者所提之聽力策略,以期研究更有理論依據及效度。 hengchi Un. 第三節 華語聽力教材設計基礎理論 本研究探究自行發展的聽力教學教材及 5Ws1H 教學法的教學成效,因 此在教材設計上亦應符合華語教材設計的理論基礎,在聽力教學的教材設計 上,華語教材的設計,可約略分成三個階段(趙金銘,2004): 1. 教材設計以語法為主:1950 至 1970 年代,華語教材設計吸收了當時的語 法和結構主義語法。 2. 教材設計主要結合結構與功能:1980 至 2000 年,對外華語教學發展快 20 DOI:10.6814/NCCU202100380.

(3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速,教材的設計著重以句型、功能和結構結合,教材的編寫都更加科學 與實用,不論編排體例、語音教學、語法系統、針對性、練習量、練習 方式及課文內容。 3. 教材設計強調結構、功能和文化相結合:2000 年後至今,國際人才交流 興盛再加上中國大陸的經濟蓬勃發展,使得華語受到國際重視,華語教 材設計逐漸強調將結構及功能整合至華人生活文化當中(劉珣,2000)。. 一、教材的分類 華語教材的類型,由不同的角度研究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呂必松(1993). 政 治 大 1. 從教學類型的角度分類:不同的教學類型,例如普通教育、預備教育、 立 認為可將教材分類如下:. 專業教育,應有不同的教材。. ‧ 國. 學. 2. 從課程類型的角度分類:每一種課型如綜合課、聽力、閱讀等專項技能. ‧. 的課都應該有專門的教材。. 3. 從教學對象的角度分類:教學對象依照年齡、水平等級的不同而編寫具. Nat. sit. y. 針對性的教材。. er. io. 4. 從教學法的角度分類:可分為結構為主、功能為主、結構功能兼具的教. al. n. iv n C 趙金銘(2004)強調的則是對教材更宏觀的結構設計,以科學的體系涵 hengchi U. 材。. 蓋對外華語教學的每個層面。趙金銘對編寫教材需考慮的要點可整理成 10 項: 1. 不同學習年級及等級水平:如初中高級、兒童漢語及成人漢語 2. 語言學:如漢字、語音、語法、詞彙等 3. 語言技能:如聽、說、讀、寫等 4. 語言與文化關係:像是國籍、母語、文化背景等 5. 語言學習目的:具特殊目的的商務華語、速成強化華語、短期進修華語 6. 課程類型:如個別教學或團體教學 7. 方言學習 21 DOI:10.6814/NCCU202100380.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教學媒體:如面對面教學或是遠距教學 9. 教材使用環境:為母語環境或是非母語環境 10. 文化學習 以上雖然項目較多,但是可以看出編寫一套完善的對外華語教學教材, 是有全面性及細節的各種考慮面向,編寫教材之前,如果全面的考慮以上項 目,必能編寫出一套具水準的教材。 劉珣(2000)則是從教學類型、課程類型、水平等級、學習者特點、母 語特點等不同角度來區分教材類型,如圖二-1 所示:. 政 治 大. 按教材體例 立 區分. 綜合型和 分科型. ‧ 國. 學. 單課制和 單元制. ‧. 直線式和 螺旋式. y. Nat. 結構型. n. al. er. io. sit. 課文型. Ch. engchi U. 按教學原則 區分. v ni. 功能型. 結構-功能型. 功能-結構型. 話題型. 文化型. 圖二-1 教材設計類型 資料來源:劉珣(2000) 22 DOI:10.6814/NCCU202100380.

(3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對許多學者的教材編寫分類方式整理,較近期的分類有林秀惠(2011) 於《對外華語教材研發》一書以學理背景將教材種類分成以下四種: 1. 學習第二語言為導向教材:依據西方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教材設計需強 調學習者的「內在學習大綱」為呈現的依據,並反映學習者在建構語言 技能及知識時,所歷經的過程與規律(呂必松,1992) 。 2. 以學生主體為導向教材:呂必松(1993)認為教材的編制,需要考量學 習者的學習狀況和所處的學習環境,其提出之教材編輯準則分別為── 依據教學目標而編製、應依據學習者的知識及能力編製教材內容、也應 強調教材編製上的對立性。李泉(2006)和袁建民(2004)等學者也強調現今. 政 治 大. 教材應該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及時代變化,以學習者為中心來設計,並重 視教材的趣味性、科學性、實用性、針對性及系統性等。從教學的面向. 立. 來看,教材編製同時要將教學目的、教學階段性、學習課時及教學對象. ‧ 國. 學. 納入考慮。. 3. 以課程理論為導向教材:對外漢語教材類型分成三類──教學類型、水. ‧. 平等級及課程分科類型。. sit. y. Nat. 4. 以教學理論為導向教材:教學理論有重視語法結構順序並以語法為重點 發展成對話的「直線式」教學,也有依據交際需要,反覆鞏固課文話題. io. n. al. er. 及語法的「螺旋式」教材。. 二、教材編寫原則. Ch. engchi. i Un. v. 語言教學最根本的兩面為: 「教什麼」與「學什麼」 (劉珣,2000) , 「教 什麼」係指教材的針對性,而「學什麼」則透過教材編寫方法來體現。李泉 (2006)整合了各學者對外語教材及第二語言教材的研究結論及共識,總結 教材編寫的特性分別為以下五點: 1. 針對性:編寫教材時應注意學習者的自然條件以確定教材適用於什麼類 型的教學及課堂。 2. 實用性:教材的內容應配合教學目標,滿足學習者將語言知識應用於生 活實際情形的需求。 3. 科學性:教材必須體現語言教學的規律性及知識的正確性。 23 DOI:10.6814/NCCU202100380.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趣味性:教材的內容要活潑,風格和題材多樣化並加入文化內容。 5. 系統性:教材要具有銜接性,並且最好能有教師手冊、學生練習等輔助 教材。 李泉(2006)亦探討了對外華語教材編寫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方法,針對 教材編寫提出十個原則: 1. 定向原則:應確定教材的基本方向,即教材的定性、定位及定量,如針 對何種教學類型、針對何種教學對象、何種程度等。 2. 目標原則:依據學習者的需求加以分析,參照教學目標來制定教材的預 期目標。. 政 治 大. 3. 特色原則:教材設計和編寫過程應該與以往同類教材有不同之處,教材 應該創新,富含新意。. 立. ‧ 國. 學. 4. 認知原則: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應考慮學習者語言學習的認知因素,包 括辨別語法功能與結構的能力、歸納語言現象的能力、記憶能力等。. ‧. 5. 時代原則:教材所涵蓋的知識觀念及教學法應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6. 語體原則:應考慮教材的語體,包括口語和書面語,幫助學習者針對不. y. Nat. sit. 同的交際目的、對象和環境選擇適當的語言形式。. a 者跨文化交際時應對文化差異的能力。. iv l C n hengchi U 趣味原則:教材應具趣味性,增加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n. 8.. er. io. 7. 文化原則:編寫教材的過程中,增強目的語文化教學的意識,提升學習. 9. 實用原則:教材應具實際的應用價值,課文、詞彙、語法、練習等的情 境和功能安排都應滿足學習者未來使用目的語的需求。 10.立體原則:除了教科書以外,應包含練習本、教師手冊、課外補充讀物 等。. 三、教材發展與設計 瞭解教材發展是很重要的,Richards(2001)將教材發展的目標設定為 創造可以作為有效學習資源的教材,首先先想出一個學習目標並創造能夠達 成目標的一系列學習活動。教材發展也可以視為一種轉變過程(Shulman, 24 DOI:10.6814/NCCU202100380.

(3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987) ,了解教學知識基礎的關鍵在於教授內容及教學法,以教師的能力將 其所擁有的知識轉化成具有教學能力、適應能力和背景變化的形式。 趙金銘(2004)認為,編寫第二語言教材時,可以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分述如下: 1. 教材編寫的思想準備:編寫教材之前要有「編教材不容易,編教材難」 的思想準備,因為涉及第二語言教學理論和實踐,教材編寫應包含第二 語言的教學特點、教學法的理論、學習理論等,尤其是對該教材的目標 語言之語言學的了解與研究。優秀的教材不但要體現相關理論,還要反 映出理論和教材編寫的新經驗,由此可知,第二語言教材的編寫是一門. 治 政 大 2. 教材編寫的理論準備:第二語言教學相關的學科理論有許多類型,如教 立 學法理論、語言學習理論、語言學理論等等,編寫的教材會體現出理論 值得深入研究的學問。. ‧ 國. 學. 與相關學科之間的影響。這些理論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編寫教材的時 候,對理論了解及思考的越深入,對教材編寫的幫助越大。. ‧. (1) 第二語言教學學科理論. sit. y. Nat. (2) 相關學科理論. er. io. (3) 目的語語言學理論. n. 3. 教材編寫的資料準備:資料準備的工作包含對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和篩 a v. l. n U engchi. Ch 選,比較具體的工作項目有:. (1) 收集教材編寫相關文獻. i. (2) 收集具代表性的第二語言教材 (3) 收集並分析教學大綱 (4) 收集教材目的語之素材:素材指的像是課文的改寫依據素材, 要注意話題、語體、體裁等,並且要生動化、生活化、趣味化。 4. 教材編寫方案的制定:教材編寫方案是教材編寫的「圖紙」 ,應涉及以下 幾項工作: (1) 分析教學對象的需求 (2) 明確訂定教材編寫的目標 25 DOI:10.6814/NCCU202100380.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 探究教材的特色和創新性 (4) 明確訂定教材編寫原則 (5) 規劃教材的架構和體例 (6) 教學目標的實現 (7) 制定具體的編寫方案 (8) 制定工作程序和時間表. 四、華語聽力教學設計模式 Richards & Rodgers(2001)認為,現代溝通教學理念(Current. 政 治 大.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包含從最早期的「溝通語言教學法. 立. (Communicative Language Learning)」、 「自然教學法(The Natural. ‧ 國. 學. Approach)」 、 「合作教學法(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 、 「內容導向教 學(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一直到近期的「任務式教學(Task-Based. ‧. Language Teaching)」等五類,此教學理念強調的是在語言的使用中學習語 言,重視學習過程、語言意義以及實際的交際價值。. y. Nat. sit. 英國國家語言教學與研究信息中心(CILT, the Center for Information on. er. io.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總結列出溝通教學理念中十項值得重視的. n. a 原則,華語聽力教學亦可善用這些原則,張本楠(2008)對各項原則的進一 iv 步解釋如下:. l C hengchi Un. 1. 意義為主(Intention to Mean):強調語言的實際溝通功能。 2. 信息差(Information Gap) :課堂中必須有真正訊息交流之需要,從而使 用語言來溝通。 3. 個人化(Personalisation) :語言的使用是基於個人經驗和訊息的表達。例 如:對收到的訊息做出個人性的選擇、判斷和影響等。 4. 非預知性(Unpredictability):學生所接觸的語料有不可完全預知的豐富 性,故一位學生能從中學到的東西也無法事先完全設定。 5. 實用性(Practicability) :課堂的任務或活動與真實世界和真實生活事件 相關。. 26 DOI:10.6814/NCCU202100380.

(3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目標語使用(Target Language Use):透過使用和接觸目標語來學習;而 非討論或講解目標語的語法點。 7. 語誤途徑(Approach to Error):認為學習過程中的「語誤」 ,是學生建立 和促進內在中介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和現象。 8. 真實性(Authenticity):使用來自真實生活的語料。 9. 口語與書面語不同(Speech vs. Writing):對書面語言的研習不能保證口 語能力的提高。 10. 語言操練與真實使用語言不同(Practice vs. Real Language):有意義的 語言使用才是學習語言的有效途徑。. 政 治 大 交際的必要性」 、 「課堂語言的實用性與真實性」等方面的重視,筆者認為這 立 由以上十項原則描述,可看出溝通教學理念對於「語言意義」 、 「課堂中. 也是目前聽力教學課堂較為缺乏的部分。. ‧. ‧ 國. 學. 五、小結. 除了具有 21 世紀結構、功能和文化相結合的特色外,本研究在開發「活. y. Nat. er. io. 設計的理論。. sit. 用中文自在生活六單元」聽力學習教材時,亦依循以上說明的各種華語教材. n. al iv n Ch 第四節 初級華語聽力課程設計原則 engchi U 參考胡波(2007) ,初級華語聽力課程需符合以下設計原則。. 一、語音階段的教學任務 -平均 20 學時。 -重要性不容忽視,語音階段沒學好,易造成聽力理解和口語表 達的能力均比較差。 -教學任務;使學生準確識別聲母、韻母、聲調,能分辨近似音、 變調後的三聲與二聲的區別,並能在語流中準確紀錄或模仿及 識別目的音。 27 DOI:10.6814/NCCU20210038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1. Based on th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In this study, teaching evaluation were designed to collect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the “satellite image-assisted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Due to the high technology change and rigorous global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he dynamic customer preference needs and short product lifecycle intensify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