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教材、教學現況及需求分析

第二節 華語課程之語調教學現況與需求分析

(三) 問卷工具

問卷調查工具分別有「線上 Google 問卷」與「紙本問卷」。線上 Google 問卷工具用於第一種和第二種樣本來源;紙本問卷則用於第三種樣本來源。

為了避免調查對象因語言上的隔閡而影響作答,本問卷共有華語和日語兩種 版本,並主要以日語版本供調查對象填寫。問卷請參照附錄 1 華語課程之 語調教學現況與需求分析

(四) 分析方式

筆者將藉由 Google 文件的表單功能進行統計,並於第四章以圖表呈現 每個選項之百分比逐題解析,一探調查對象們的意見和傾向,進而提出個人 見解,最後統整本調查之結果。

第四章 教材、教學現況及需求分析

本章透過「華語教材之語調教學分析」和「華語課程之語調教學現況 及學習者需求分析」兩個面向的資料分析,探討華語教材的現況,以及當今 華語課程中的語調教學之狀況與學習者需求。兩個章節各有 1 個小結,筆者 將從資料分析中歸納出教學啟示,作為本教學在開發時的重要依據。

第一節 華語教材之語調教學分析

筆者盡可能蒐集了臺灣、中國、日本出版的華語語音教材,由中挑選 出涵蓋了語調教學且較具代表性的教材。臺灣的教材僅有《中國語發音續篇

(中日文本)》、《華語正音練習》17、《數位華語發音》3 套,其中的《華 語正音練習》教材未提及語調部分,故不納入教材分析的對象。中國的教材 較臺灣多一些,筆者挑選出 3 套較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教材,有《輕鬆漢語 正音課本》、《漢語語音訓練教程》、《漢語語音教程(基礎篇)》。至於 日本的教材稱為「中國語發音」教材18,雖為數不少卻都沒提及語調,而是 著重在有氣音與無氣音、翹舌音、前後鼻音等日本人容易出錯的發音練習上,

忽略了語調的重要性。不過,在一般和聽說教材中卻有數本採用跟述法的教 材提到了語調,況且與本研究的理念相符,故筆者從中挑選兩本最具代表性 的教材,一是一般華語教材《聴ける話せる中国語 基礎編 〜シャドーイン グメソッドを使って学ぶ中国語〜》,另一本為主打以跟述法進行聽說練習 的教材《中国語シャドーイング入門―聞くと話すが同時に身につく》。本 教材分析的 7 套教材如表四-1:

表四-1 華語教材資料表

教材名稱 出版國 作者 出版年 出版社

《中國語發音續篇(中日文

本)》 臺灣 國立編譯館 2001 復文書局

《數位華語發音》 臺灣 葉德明

陳慶華 2010 正中書局

《輕鬆漢語正音課本》 中國 劉影 2004 北京語言大學

17 臺中教育大學(主編)(2009)。華語正音練習。台北:五南。

18 日語為「中国語発音」教材,日語發音為 hatsuon kyozai。

出版社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然是由「結構觀點」出發。至於日本教材,《聴ける話せる中国語 基礎編》

第三章 研究方法

臺灣和中國的語音教材在語調教學部分,都是先進行知識性的解說,

然後列出相對應的例句再進入練習,整體結構為條例式的陳述。日本的兩本 教材不同於臺、中的語音教材,主張透過跟述法模仿示範音檔的語調表現,

並大量地接觸不同題材的練習材料,讓學習者於過程中掌握語調的變化。

由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臺、中的語音教材的架構與排序皆屬於「陳 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的教學方式,而日本採用跟述法的教材 則屬於「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的教學。陳烜之(2007)提 到知識普遍被分成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大類。陳述性知識也被稱為描 述性知識,是一種了解事件本身、知道某件事的知識,可用文字等視覺化的 方式來表達,用以說明事物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從而辨別事物。學習 者具有明確的意識提取線索,因而能夠直接陳述該知識。至於程序性知識是 關於如何做某事或關於刺激和反應之間聯繫的知識。由於學習者沒明確的提 取線索,所以只能借助某種活動形式間接推測出知識,包括啟發、策劃、實 踐、程序、常規、策略、技術和竅門等,用以說明做什麼,以及如何做。換 句話說,程序性知識可說是一種知其所以然的技能性知識,故學習者可經由 充分練習達到自動化與精緻化的程度。

「陳述性知識因為需要學習者對相關事實進行再認或再現,因此啟動 的速度較慢。」(陳烜之,2007)若將華語語調當作陳述性知識來學習,那 麼學習者在與人交談時則會因為經常需要提取相關線索使得表達斷斷續續。

「程序性記憶一旦建立後則不易忘記。」(陳烜之,2007)學習語調就好比 是學騎腳踏車一樣都是學習一項技能,固然了解理論知識也是需要的,但在 實際的大量練習中將每次的感受和體悟加以內化的經驗更是可貴。為了促使 溝通時順暢度提升,就得讓語調的選用達到自動化與精緻化的程度,而跟述 法正是一種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方法。

(二) 語調範圍

此部分是調查各教材涵蓋了音高變化、重音、停頓、語速、語尾助詞 之中的哪些語調形式,而各形式又被細分成哪些類型,或以其他方式教學。

表四-4 語調教學之語調範圍統整表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提到了聲音延續的連接,並且細分成 10 種類型。各教材中停頓的解說狀況 視為一種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進而培養學習者使用華語語 調的技能。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簡單。而《中國語發音續篇》和《漢語語音程》大部分的例句也是偏簡單,

第三章 研究方法

音教程》 後再重述(重音、停頓、語調)

2.念出已標好停頓記號的句子(停頓) 2 句

日 本

《 聴 け る 話 せ る 中 国語 基礎 編》

無練習題部分,但有課文跟述練習 有 共 12 篇 對話

《中国語 シ ャ ド ー イ ン グ 入 門》

各單元短文的跟述練習 有 共 16 篇

筆者將上表中的題目類型進一步彙整,並統計使用該類型的教材數量,

結果如表四-7。

表四-7 語調教學之練習題目類型統整表

題目類型 教材數量

語調形式判別或聽辨 2

自行讀句子 1

可參考示範音檔朗讀短文 2

聽示範音檔重述句子 3

自由講述 1

句子、語篇的跟述練習 2

由表四-7 可知最常被採用的「題目類型」為「聽示範音檔重述句子」,

也就是先聽完 1 次示範音檔,然後再模仿重述。位居第二的是「語調形式判 別或聽辨」、「可參考示範音檔朗讀短文」和「句子、語篇的跟述練習」。

前兩者也是至今常被使用的語音教學策略,而後者則是出自於 2 套日本的教 材,跳脫朗讀和重述的方式,改以跟述法練習。最少採用的是「自行讀句子」

與「自由講述」,兩者的共通點都是學習者無從參考或模仿。至於「輔助音 檔」,7 套教材中僅有 1 套教材沒有,可知大多數的教材認為提供示範音檔 讓學習者臨摹是不可或缺的。

各種題目類型的練習題「數量」,臺、中教材最少則只有 2 個句子或 1 到 3 段短文,最多也就 10 個句子。和上文中的「例句數量」同道理,語調 的學習十分重視大量地練習,數量越多越好。而日本的教材分別有 12 篇對

話與 16 篇短文,雖然教材內未提及語調形式,但練習的幅度由句子擴增至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教學畫面中的句子,該句子的示範音檔便會立即撥放,其餘的 5 套教材則是 僅有聲音的 CD。不論形式,各教材確實都重視聽和模仿的訓練。

「示範聲音」的部分,6 套有輔助資源的教材中就有 4 套包含男性與女 性的聲音。《漢語語音訓練教程》和《中国語シャドーイング入門》是男女 輪流說例句或短文;《聴ける話せる中国語基礎編》則由男女各自扮演對話 中的 A 和 B 角色;而《漢語語音教程》是每個例句都說兩次,先女性說再 由男性說。男女性的語調表現多少會有些許的差異,因此筆者認為不妨可讓 學習者習慣兩種性別的語調表現。至於「語速版本」,臺灣和中國都只有 1 種,且語速較標準語速慢些。而日本的教材則根據跟述法的練習要點,提供 了慢速和標準語速兩種版本。大多數的示範音檔為了能讓學習者聽清楚,常 使用較慢的語速,但這卻不符合實際交談時該有的語速。若語速過慢有可能 會被誤會成有言外之意。筆者認為示範音檔需有慢速和標準語速兩種版本。

輔助資源的「涵蓋範圍」通常都包含了例句、例文,以及部分的練習 題。涵蓋範圍越廣,學習者能參考或模仿的機會就越多。

四、 小結

縱使近年來華語語調的研究和教學逐漸抬頭,但從語音教材的數量和 內容來看,可知臺灣、中國和日本對語調的重視程度仍然薄弱。

語調教學部分的架構與排序,基本上臺灣和中國的語音教材都採用由 知識性的解說帶入,列出相對應的例句,最後進入練習這種「陳述性知識」

的安排方式。至於日本的教材則將語調學習視為「程序性知識」,以跟述法 鍛鍊使用語調的技能,講求經驗的累積。語調教學所涵蓋的範圍,臺灣與中 國各教材之間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而專有詞的名稱也不統一,恐怕會造成 學習者的混亂。此外,詳列各種語調形式和細分後的類型,雖然能供學習者 全盤性地認識華語語調的種類,但難在短期之內吸收,再加上只藉由教材中 少數的例句和練習題實在難以掌握好華語語調的表現。

例句的部分,臺灣和中國的教材缺乏具體的語境,數量也不足。范惠

(2013)提到英語的語音教學應注重語意、語調和語境的相互結合。不外乎

華語教學也相同。充足的語境資訊不僅能協助學習者對語調表現的理解,在 實際交談時更能準確地選用適當的語調。此外,將例句增長至對話形式,並 提供大量例子能有效改善例句數量不足的問題。

華語教學也相同。充足的語境資訊不僅能協助學習者對語調表現的理解,在 實際交談時更能準確地選用適當的語調。此外,將例句增長至對話形式,並 提供大量例子能有效改善例句數量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