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藥癮程度、社會支持、壓力知覺與戒癮改變階段之關係

SD=1.104),顯示上述各題受試者整體選填情況平均介於「有時」與「經常」之 間。換言之,受試者在所內「有時」或「經常」的認為無法駕馭自己的事情、無

第三節 藥癮程度、社會支持、壓力知覺與戒癮改變階段之關係

本節係探討藥癮程度、社會支持、壓力知覺與戒癮改變階段之相關情形,研 究對象共613位,遺漏值先以平均數替代法處理。由於測量變項皆屬連續變項,故 研究者以皮爾森積差相關藉此瞭解各變項之間的相關方向以及是否達顯著水準。

以下依研究假設之順序,依序考驗如下:

一、藥癮者藥癮程度與戒癮改變階段、準備改變分數之相關情形

藥癮程度包含用藥總頻率及臺灣藥物濫用量表(TDAST)兩個向度,其中臺 灣藥物濫用量表共有四個分量表,分別為耐受戒斷、關係損害、社會功能損害、

生理損害。戒癮改變階段則包含懵懂期、沈思期、行動期、維持期等四個階段。

準備改變分數係由四個戒癮改變階段計算而得。藥癮程度與戒癮改變階段、準備 改變分數之相關情形如表4-3-1。

用藥總頻率、臺灣藥物濫用總量表與各分量表其和懵懂期皆呈現顯著負相關,

達.01以上顯著水準;顯示此六變項與懵懂期的變動方向不同,當用藥總頻率、臺 灣藥物濫用總量表與分量表得分越高時,在懵懂期的得分越低。由於懵懂期代表 認為自己沒有藥物成癮問題,尚未有想要改變的意識,得分越高代表越懵懂,越 認為自己沒有藥癮問題。換言之,用藥總頻率、臺灣藥物濫用總量表與各分量表 得分越高者越不懵懂,也越可意識到自己有藥癮的問題。

用藥總頻率、耐受戒斷此兩變項與維持期、準備改變分數呈現顯著正相關,

臺灣藥物濫用總量表亦與沈思期、行動期、維持期、準備改變分數呈現顯著正相 關,顯示兩向度與前述戒癮改變階段的變動方向相同。換言之,用藥頻率、耐受 戒斷分數越高者,維持無藥癮生活習慣的意念越高,準備改變的程度也越高;臺 灣藥物濫用總量表得分越高者,沈思期、行動期、維持期、準備改變分數的得分 也越高,越展現出正視自己的藥癮問題、願意承諾進行藥癮、試圖維持不用藥的 生活模式、且改變的準備越高。值得注意的是用藥頻率與耐受戒斷的兩者表現相 近,若細究之,可能與兩者在性質上皆較偏屬生理依賴有關。整體來說,臺灣藥 物濫用量表與戒癮改變階段、準備改變分數的相關程度高於用藥總頻率;換言之,

相較於生理成癮,心理成癮與戒癮改變動機的相關程度較大。

表4-3-1 藥癮程度、戒癮改變階段、準備改變分數之相關情形(N=613)

變項 UF TD TD1 TD2 TD3 TD4 PC C A M R UF用藥總頻率 1 --- ---

TD臺灣藥物濫用量表總分 .366** 1

TD1耐受戒斷 .455** .707** 1

TD2關係損害 .247** .858** .421** 1

TD3社會功能損害 .221** .821** .459** .638** 1

TD4生理損害 .268** .807** .454** .558** .601** 1

PC懵懂期 -.117** -.243** -.208** -.231** -.106** -.209** 1

C沈思期 .046 .210** .059 .279** .142** .142** -.223** 1

A行動期 .052 .208** .059 .287** .125** .138** -.136** .731** 1

M維持期 .088* .282** .144** .274** .228** .237** -.276** .702** .600** 1

R準備改變分數 .103* .314** .163** .351** .201** .245** -.565** .852** .780** .855** 1

*

p<.05,

**

p<.01

二、藥癮者藥癮程度與社會支持之相關情形

社會支持包含了戒治時期社會支持與預期出所後社會支持。戒治時期社會支 持包含家人支持、所外親友支持、所內朋友支持、社福與民間支持、戒治所支持 等五個變項;預期出所後社會支持則包含情緒性或評價性支持、工具性或實質性 支持、陪伴性或歸屬性支持、自尊感維持等四個變項。表 4-3-2 為藥癮者藥癮程 度與社會支持之相關情形。

由此表可知用藥總頻率與所有社會支持變項皆未呈現顯著相關;耐受戒斷則 僅與預期出所後社會支持、自尊感維持呈現顯著負相關。顯示耐受戒斷分數越高 者,預期出所後得到的社會支持、自尊感維持越少。臺灣藥物濫用量表則與戒治 時期之家人支持、社福與民間支持、戒治所支持呈現顯著正相關,顯示此向度與 戒治時期之家人支持、社福與民間支持、戒治所支持的變動方向相同。換言之,

臺灣藥物濫用量表得分越高者,越知覺到自己在戒治時期中得到較多的家人支持、

社福與民間支持、戒治所支持。

相對的,臺灣藥物濫用量表與出所後預期的陪伴性或歸屬性支持、自尊感維 持呈現顯著負相關,顯示此變項與出所後預期的陪伴性或歸屬性支持、自尊感維 持的變動方向不同;當臺灣藥物濫用量表得分越高者,越預期到自己出所後無法 得到較多的陪伴性或歸屬性支持、自尊感維持等形式的社會支持。

關係損害與戒治時期社會支持、家人支持、所內朋友支持、社福與民間支持、

戒治所支持呈現顯著正相關,顯示此變項與戒治時期社會支持、家人支持、所內 朋友支持、社福與民間支持、戒治所支持變動方向一致。換言之,若受試者自覺 到關係損害程度越高時,在戒治時期中也越感受到家人支持、所內朋友支持、社 福與民間支持、戒治所支持。但關係損害與預期出所後的自尊感維持呈現顯著負 相關;研究者認為若受試者自覺成癮時出現的關係損害情況較嚴重者,越預期自 己出所後自尊感維持的支持會較少。

整體而言,藥癮程度多數的內涵變項與多數的戒治時期社會支持內涵變項呈 現正相關,與多數的預期出所後社會支持內涵變項呈現負相關。研究者認為藥癮 者於戒治時期中會更加的肯定他人所給予的社會支持;但卻對自己未來出所後是 否能得到相同的社會支持不抱信心。由於受到監禁,失去許多與外在社會互動的 機會,造成藥癮者在評估可獲得的預期社會支持上呈現較負向的看法。

表4-3-2 藥癮程度與社會支持之相關情形(N=613)

變項 UF TD TD1 TD2 TD3 TD4 TS TS1 TS2 TS3 TS4 TS5 IS IS1 IS2 IS3 IS4 UF用藥總頻率 1

TD臺灣藥物濫用總量表 .366** 1 TD1耐受戒斷 .455** .707** 1 TD2關係損害 .247** .858** .421** 1 TD3社會功能損害 .221** .821** .459** .638** 1 TD4生理損害 .268** .807** .454** .558** .601** 1 TS戒治時期社會支持 -.020 .100* -.021 .143** .060 .109** 1

TS1家人支持 .024 .081* .015 .166** .006 .024 .648** 1 TS2所外親友支持 -.026 -.020 -.068 .011 -.040 .015 .715** .536** 1 TS3所內朋友支持 -.020 .063 .008 .084* .073 .028 .654** .271** .296** 1 TS4社福與民間支持 -.022 .102* -.040 .113** .082* .154** .859** .329** .444** .518** 1

TS5戒治所支持 -.023 .143** .043 .169** .095* .126** .742** .345** .310** .476** .623** 1

IS預期出所後社會支持 -.013 -.137** -.099* -.030 -.226** -.136** .201** .293** .217** .157** .049 .103* 1

IS1情緒性或評價性支持 -.012 -.069 -.074 .004 -.145** -.047 .226** .221** .163** .210** .133** .153** .798** 1

IS2工具性或實質性支持 .006 -.076 -.061 .039 -.170** -.110** .247** .326** .251** .148** .093* .157** .844** .576** 1

IS3陪伴性或歸屬性支持 -.026 -.128** -.106** -.030 -.195** -.123** .167** .233** .165** .153** .050 .077 .874** .650** .673** 1 *

IS4自尊感維持 -.011 -.168** -.072 -.126** -.206** -.149** -.032 .121** .087* -.031 -.142** -.084* .618** .290** .330** .400** 1

*

p<.05,

**

p<.01

三、藥癮者藥癮程度與壓力知覺之相關情形

壓力知覺包含了戒治時期的壓力知覺與預期出所後壓力。戒治時期壓力知 覺包含失控感、耗竭反應;預期出所後壓力則包含預期的工作經濟壓力、家庭 與生活適應壓力、人際與復發壓力等變項。表4-3-3為藥癮者藥癮程度與壓力知 覺之相關情形。由此表可知除了用藥總頻率與失控感、耗竭反應、預期工作經 濟壓力未呈現顯著相關外,用藥總頻率與其餘變項皆呈現兩兩顯著正相關。而 換言之,當用藥總頻率得分越高時,戒治時期的壓力知覺越高、預期出所後壓 力越高、預期家庭與生活適應壓力、預期人際與復發壓力也越高;而臺灣藥物 濫用量表得分越高,戒治時期的壓力知覺及耗竭反應越高、預期工作經濟壓力、

預期家庭與生活適應壓力、預期人際與復發壓力也越高。

耐受戒斷、關係損害、社會功能損害、生理損害等四變項皆與耗竭反應、

預期出所後壓力、預期工作經濟壓力、預期家庭與生活適應壓力、預期人際與 復發壓力呈現顯著正相關;換言之,當此四變項得分越高時,其所感受到的耗 竭反應、預期出所後壓力、預期工作經濟壓力、預期家庭與生活適應壓力、預 期人際與復發壓力也越大。當進一步觀察耐受戒斷、關係損害、社會功能損害、

生理損害等四變項與哪些壓力知覺變項相關較高時,可發現社會功能損害與預 期出所後壓力相關係數最高(r=.371,p<01)、其次為社會功能損害與預期人際 與復發壓力(r=.353,p<01)、社會功能損害與預期家庭與生活適應壓力(r=.328,

p<01)。換言之,藥癮者的社會功能損害程度越高時,其戒治時期的壓力、預

期出所壓力也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藥癮程度各內涵變項與失控感皆未達顯著相關,但與耗竭反 應皆達顯著相關。研究者認為此可能因為受試者在戒治時期受到許多的外在控 制,此外在控制甚大且具普遍性,故影響了整體受試者的控制權,因此,無論 受試者的藥癮程度為何,其皆感受到甚大的環境控制力、有限的自我控制範圍,

故失控感方與藥癮程度各內涵變項不具有線性關係。而耗竭反應則較屬於個人 內在評估壓力後的狀態,故會因個人藥癮狀態的不同得到不同的耗竭反應。

若整體來看,藥癮程度與預期出所後的壓力相關程度較高,與戒治時期壓 力知覺相關程度較低。而藥癮程度、戒治時期壓力知覺、預期出所後壓力等變 動方向一致,藥癮程度越高者,戒治時期壓力知覺越大、預期出所後壓力也越 大。

表4-3-3 藥癮程度與壓力知覺之相關情形(N=613)

變項 UF TD TD1 TD2 TD3 TD4 PSS PS1 PS2 ES ES1 ES2 ES3

UF用藥總頻率 1 *

TD臺灣藥物濫用總量表 .366** 1

TD1耐受戒斷 .455** .707** 1

TD2關係損害 .247** .858** .421** 1

TD3社會功能損害 .221** .821** .459** .638** 1

TD4生理損害 .268** .807** .454** .558** .601** 1

PSS戒治時期壓力知覺 .086* .087* .067 .025 .150** .068 1

PS1失控感 .067 -.035 .007 -.064 -.003 -.031 .769** 1

PS2耗竭反應 .058 .176** .097* .114** .237** .142** .671** .043 1

ES預期出所後壓力 .119** .339** .279** .206** .371** .278** .393** .192** .392** 1

ES1預期工作經濟壓力 .075 .284** .201** .192** .323** .226** .374** .180** .376** .910** 1

ES2預期家庭與生活適應壓力 .096* .276** .246** .139** .328** .224** .410** .206** .401** .914** .741** 1

ES3預期人際與復發壓力 .163** .368** .325** .230** .353** .313** .260** .124** .262** .866** .664** .721** 1

*

p<.05,

**

p<.01

四、藥癮者社會支持與戒癮改變階段、準備改變分數之相關情形

藥癮者社會支持與戒癮改變、準備改變分數之相關情形如表4-3-4,由此表可 知戒治時期社會支持與沈思期、行動期、維持期、準備改變分數皆呈現顯著正相 關,顯示戒治時期社會支持得分越高者,其沈思期、行動期、維持期、準備改變 分數的得分表現越佳。戒治時期家人支持與沈思期、行動期、準備改變分數呈現 顯著正相關;戒治時期所外親友支持與懵懂期、沈思期、行動期、準備改變分數 呈現顯著正相關;戒治時期所內朋友支持與沈思期、行動期、維持期、準備改變

藥癮者社會支持與戒癮改變、準備改變分數之相關情形如表4-3-4,由此表可 知戒治時期社會支持與沈思期、行動期、維持期、準備改變分數皆呈現顯著正相 關,顯示戒治時期社會支持得分越高者,其沈思期、行動期、維持期、準備改變 分數的得分表現越佳。戒治時期家人支持與沈思期、行動期、準備改變分數呈現 顯著正相關;戒治時期所外親友支持與懵懂期、沈思期、行動期、準備改變分數 呈現顯著正相關;戒治時期所內朋友支持與沈思期、行動期、維持期、準備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