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行動研究的緣起

行動研究一詞是1930年代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ewin所提出,來鼓勵社會工作者運 用研究以促成社會的改變並在1940年和1950年代曾廣泛被使用。1950年代Corey將行動 研究的模式引進教育研究中,鼓勵教師在教學實務中成為一個研究者,改進自己的教 學。在1960年代,由於「量化研究」興起,使得行動研究有衰退的現象。1970年代,英 國在教育上開始發展行動研究,強調它是可量測學習成果的預先計畫書。1980年代初 期,Schon提倡「反省」的觀念,行動研究再度抬頭,1980年代中期行動研究才廣為興 盛。

二、 行動研究的定義與目的

行動研究是教師本身作為參與者,應用研究的方法技術,對自己的教育實務工作有 系統的、仔細的檢視與反省的一個過程(Cathy, 2000)。Elliott(1987)界定「行動研究是從 業人員為了改進自我工作情境內部活動的品質所從事的研究」。Carr and Kemmism(1986)

從批判-解放的觀點界定行動研究是從業人員在社會情境中,為了改進自身的實務及對 這些實務的瞭解、和解釋實務所發生情境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而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種形 式。Macmillan(1996)從教育的情境的角度,認為行動研究是由教師所主導的研究,著眼 於教師自身的問題,目的在解決教師、學校、或者某一教育場域中的問題。(黃光雄、

簡茂發,1995)綜合各派的說法,認為Action research是小規模的介入實際情境,對當 前事務中獨特問題的探究;通常由直接涉事的那些人負責執行,並對此一介入的效果作 嚴謹的檢查,旨在促成某種獨特情境的改變。這種由工作者共同參與,謀求工作情境中 當前問題之解決,評價並導正決定和行動過程的研究方法,就是行動研究法。

綜上所述,行動研究定義雖不盡相同,但有其明顯的共同性,研究者歸納行動研究 為從業人員為解決工作場域中的問題所進行的一種研究,採取有計畫的行動,來解決實 際所遭遇的問題,研究問題為參與者發現並提出策略解決問題。

三、 行動研究的特色

Altrichter, Posch, and Somekh(1993)指出,行動研究具有以下幾種特色:(一)行 動研究始於實際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起源於每天教育工作中;(二)行動研究必需考 慮學校教育的價值和教師工作的情境,進而促成這些價值進一步的發展和工作情境的 改善;(三)行動研究提供研究和改進實際教學情境的方法和策略;(四)特定的研 究方法或技巧不是行動研究的特徵,行動研究的特徵是一種繼續的、緊密地連結,涉 及對行為的反省。換言之,為了發展行動策略,個人必須不斷地、努力地、仔細地考 慮個人意識及非意識的行為,並透過反省選擇行動策略,及考驗所選擇的策略;五、

每個行動研究的計劃有它本身的特色,所以並沒有統一的模式。因為統一的模式 可 能會限制行動研究之研究途徑的多樣性。不過,從不同行動研究中可歸納出 一些典 型的階段與過程,例如尋得研究的起始點;釐清情境;發展、觀察、反省行動的策略 並付諸實行;公開研究後所得之知識(Altrichter,et.al., 1993, p.6-7)。基於上述,行動 研究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 研究在場域中的產生

(二) 研究者為場域中的人(從業人員)

(三) 研究的問題是由參與者本身所確定的,而非專家學者

(四) 強調研究功能與實際工作的結合;行動研究所關心的問題是實際的,不是抽象 的。它牽涉到有關真實的、有形的、具體的、特定的人於特定的情境中的特定

實務。

(五) 特定的研究方法或技巧不是行動研究的特徵,行動研究的特徵是一種繼續的、

緊密地連結,涉及對行為的反省。

(六) 行動研究的計劃有它本身的特色,所以並沒有統一的模式,典型的階段與過 程,如尋得研究的起始點;釐清情境;發展、觀 察、反省行動的策略並付諸 實行。

(七) 公開研究所得之知識,方法特色是活動與活動之間呈一螺旋式的循環研究目的 主要為:改進工作的實務、增進從業者對其工作實際的瞭解及改進工作實際 所產生的情境。

四、 行動研究的歷程

行動研究的實施其歷程都是循著行動研究的基本步驟:發現問題、確定問題、蒐 集及分析資料、發展行動策略並付諸實施、觀察、反省、修正等一系列的循環(林素 卿,2002)。

Altrichter 等人(1993)的觀點,行動研究的歷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一)尋的起 始點(二)釐清情境(三)發展行動策略並付諸實現(四)公開知識,以下就四個階 段說明如圖 1:

尋得起始點

釐清情境

發展行動策略

公開知識 圖 1 行動研究的歷程

資料來源:Altrichter, Posch, Somekh, (1993),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 A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頁 7

(一) 尋得起始點:

典型研究的起始點開始於差距的經驗。差距的經驗可能是:期望與真實發生的差 距;現在的情境與一般價值的傾向或目的的差距;或者人與人之間對同一情境觀念的差 距。行動研究開始反省這些差距,且試著去減少認知差距的產生。如何去尋得研究的起 始點,可從幾個方面著手。例如:從教學日誌去尋找;從教學的情境去分析,例如什麼 問題常常出現在您教學的情境中?

(二) 釐清情境

在釐清情境的階段,最主要包含三個部份:澄清研究的起點、搜集資料及分析資料。

從釐清研究的起點去檢視研究的目的及研究的價值,並從蒐集的資料中去分析研究的重 要性。搜集資科的方法很多,例如文件分析(document analysis),可從文件中獲得一 些與研究問題有關的訊息,如分析學生學習單、用於考試的報告、會議記錄、練習卡和 任務分配的資料、

(三) 發展行動策略並付諸實現

發展行動策略並付諸實踐後,研究者必須觀察、自我反省、批判其行動策略及實踐 的情形,檢視行動後的結果,如未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必須再回到釐清情境的階段,

澄清問題、蒐集資料、分析資料。之後,再一次發展行動策略並付諸實踐。如未能解決 所提出的問題,必須再重複以上的步驟,直到問題得到解決。

(四) 公開知識

公開發表可讓其他教師分享研究成果、使教師研究的 知識免於被遺忘、讓教師在 寫作發表知識過程中,增加其反省教學的品質、使教師在專業成展上扮演積極的角色、

使教師強化自我專業的自信及地位。基於上述的優點,行動研究鼓勵教師公開他們從研 究中所建構的理論和知識。

五、小結

行動研究是一個不斷循環的研究過程,本研究試圖以行動研究方案來解決教學現場 所遇到的問題,利用行動研究的特性,設計課程,除了改善教學現場的問題,也增加老 師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提供老師一個自我省思的研究方法.尤其在這社會環境改變的同 時,教師的專業能力備受考驗,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提供教師自我成長,增強專業並 能改善教學現場的狀況,對教師及學生而言都是雙贏。

第参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架構、研究流程與研究方法。全章內容分為以下六節:

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流程;第三節為研究參與者;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 五節為研究流程;第六節為資料蒐集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