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採質性與量化的研究方法,量化資料以徐興權(2012)個人與社會責任問卷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Questionnaires, PSRQ),進行前後測驗;所得量化資 料採相依樣本t考驗加以處理。質性資料分析所蒐集的質性資料為主,希望能透過多元資 料的蒐集,來瞭解品格教育教學的全貌。

一、 量化資料蒐集

(一) 在實施教學前一週,經徵得研究參與學生及家長同意後,進行個人與社會責任 問卷(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Questionnaires, PSRQ)的教學前測。經過12節的球 類教學融入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教學後一週,在對該班級進行個人與社會責任問卷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Questionnaires, PSRQ)後測。

(二) 本研究將所得測驗結果成績,透過SPSS20.0 for windows版統計軟體進行分析,

進行以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研究參與學生全體在教學前後責任層級差異表 現情形,其差異性考驗之顯著水準皆定為α<.05。

二、 質性資料蒐集

本研究將教學過程全程用錄影的方式攝影下來,並將學生的學習紀錄進行分類、編 碼。並且透過學生書寫學習單的方式及訪談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況,了解學生學習過 程的學習狀況,並且撰寫教師日誌讓教師課後回顧、省思與修正教學歷程,研究中所得 之資料經由整理、組織、分類、編碼、分析等歷程,以利後續做資料整理。

由於行動研究是一個不斷循環的歷程,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隨時記錄教學觀 察和發現,做出教學省思,也從逐步累積的資料中,找尋關聯性。資料分析的目的,就 是要從無任何清楚意義的原始資料中,與其進行分析,並試圖從中找出意義,加以詮釋。

因此在資料蒐集完畢後,研究者採取以下步驟,進行資料的分析。

1. 初步編碼

在研究開始之初,教師日誌的寫法,便已做出初步的編碼,分作教學事件、學生品 格表現、教學反省,方便研究者日後整理資料,以及概念的釐清。研究結束後,研究者 先將所有原始資料仔細閱讀過一次,了解其意涵,以便進行接下來分類與歸類的工作。

本研究所蒐集的質性資料包含教師日誌、訪談資料等文件資料,編碼方式如表7:

表 7 編碼方式

分類 編碼代號 代表意義

名稱分類 T/S T:教師、S:學生

S 學生編號

正式訪談 訪 S-20321 代表資料來自102年03月21日訪談學生 非正式訪談 諮 S-20321 代表資料來自102年03月23日諮商學生

教師日誌 T 日誌-20321 代表資料來自 102 年 03 月 21 日教師日誌

學生學習單 S 日誌-20321 代表資料來自 102 年 03 月 21 日學生學習日誌

2. 教學錄影紀錄:將教學過程全程以錄影方式攝影下來,以利事後的觀察與紀錄。

3. 學生學習單:每節上課節數之後,給予學生學習單(如附錄六),將自己在上課 學習到的心得與收穫記錄下來,回收後進行分類編碼。

4. 研究者教學日誌:每次教學活動實施後當天填寫教學日誌,紀錄師生互動情形,

反省是否有不足之處,包含教學設計的檢討、教學技巧的改進,學生學習的情形,

以及上課期間所發現的優缺點。(如附錄七)

5. 師生訪談紀錄:參與研究教師為了解對於實施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教學,學生在 上課進行方式的觀點及教學過程的省思。本研究應用責任層級中關係時間了解學 生心理的想法,非正式訪談的紀錄也納入資料蒐集中(附錄八)。正式訪談採取 半結構訪談方式,先以結構性的訪談,將有系統的問題逐一提出,讓學生以開放 性的方式,自由的發表個人意見,已達深入的了解與訪問。(如附錄九)

6. 三角校正

資料分析過程中,亦同時進行觀察員、研究對象及研究者不同來源的資料,力求資

料的真實性,排除主觀的觀念。

三、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行動研究的方法論特色,在於強調以實踐(practice)作為知識的判定標準,及個人在 知識與價值上的自我解放,這是教育行動研究與一般質性研究(關切的主題在於社會事 實的建構,以及被研究者在其特有的脈絡情境下的原始經驗與深度詮釋之呈現)在效度 議題上的主要差異(陳惠邦,2003)。三角檢核法(triangulation)是組織不同形式證據 成更有關連或關係一致性架構的一種程序,以便比較和對照。基於研究者即是課程設計 和教學實施者,也是資料蒐集者,因此,很難避免並排除與研究對象間的互動及干涉之 影響,故研究進行中必須從不同觀點、來源和方法檢視所蒐集的任何資料的可靠性,以 使研究更加客觀中立。研究者在蒐集資料過程,採用資料蒐集方法如:訪談、觀察,為 了避免研究者個人主觀的偏差,以檢核資料的一致性。研究者除了蒐集資料外,再加上 錄影錄音紀錄活動進行過程,將轉成資料與專家共同討論,徵詢他們的意見。在課程設 計的部分,也採取專家效度的方式進行,請運動教育學門專家高雄師範大學鄭漢吾教 授、臺北市立明湖國小教師黃志成老師,兩位專家修正教案,以利教案更臻完整。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