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政管理理論之回顧與前瞻

第二章 行政管理理論之建構與發展

第一節 行政管理理論之回顧與前瞻

行政管理理論之發展,已有一百年之歷史,期間可分為: 壹、傳統組織理論的省思

傳統組織理論盛行於 1900 至 1930 年代,此理論認為組織是一個靜態、

穩定且機械式的封閉系統,一方面不太重視與外在環境的互動;另一方面又 強調組織內部工作的劃分,權力的運用,指揮統一,階級服從,專業分工和 嚴密的控制。主要代表學者有主張科學管理理論(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的 F.Taylor,強調行政管理理論(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heory )的 L.Guilck,以及官僚制度理論(The Theory of Bureaucracy)的 Max Weber。

Weber 的官僚型模(the bureaucratic model)是基於「合法而理性的權威」

的理念出發,一個建構完整的合法而理性的官僚制度會特別突顯六項特點

(彭文賢 2001:10-11):1.組織裡,每一成員有固定和正式的執掌,依法行 使職權。換言之,在官僚體制下,每個人有固定的職責;以法規嚴格限制的 方法,賦與命令權,以行使固定的職責;人員的盡責任和享受權利,都有一 定的途徑可循,而且只有具備一定資格的人,才能被雇用。2.層層節制的權 力體系,使組織內的每一個人,都能明確的知道,該從什麼人取得命令,並

將命令傳遞給什麽人。如此一方面可減少混亂的現象;一方面對下屬也較易 控制。3.人員的工作行為,以及人員間的工作關係,須遵循法規的規定,不 得摻雜個人喜憎愛惡之情感。換言之,組織內的行為、決策和法規通常都是 形式化的,並礙於書面的「官樣文章」(red-tape)裡。4.組織內的職位,應 按人員的專長做合理的分配,其工作範圍和權責,也須以法規明文規定之。

在這種專業分工的原則下,職位的獲得以技能為主,一個好人若缺乏專業訓 練,亦不能獲得職位。5.永業化的傾向。人員的加入組織,雖根據自由契約 的方式,並經過公開的考試合格後任用,但除非人員犯錯,並依法規規定加 以免職,否則組織不能隨便結束這種契約關係;相反的,人員具有充分自由,

隨時隨地脫離組織,具任期的保障,使人員能專心處理事務。6.人員的工作 報酬,也有明文規定,而且有固定的薪俸制度,使占有某種職位或從事某種 工作者,固定接受某種待遇。薪資的給付依照人員的地位和年資,不能因主 管的好惡而有所偏私,並須有獎懲和升遷制度,使人員能安心工作。

Weber 的理性官僚理論受到許多批評,此理論偏向靜態研究,它指出社 會結構所要達成之目標,應具有那些特徵與表現,但不能闡明其來龍去脈,

或是指出它在短時間內,能夠承受多大變化的壓力,或是說明學習過程、改 革和創新與社會制度之動態關係。根據著名的組織學者 W.Bennis 的分析,

現實世界存在的官僚體制特徵為(彭文賢,2001:107-108):1.主管缺乏技 術能力 2.武斷的和荒謬的規則 3.非正式組織的破壞或取代正式組織 4.角色間 的混淆和衝突 5.不是以理性和法律基礎對待部屬,其所建構的型模與實際世 界相去甚遠,其理論更充斥著層級權威與專業知識的對抗,欠缺文化差異的 考量,高估官僚行為的理性層次,和只重法規不究結果的弊端。官僚制度為 當今社會「必要之惡」,人們既高度依賴官僚體系,以處理現代複雜的經濟、

政治問題;又害怕「官僚化」的政治體系會造個人自由的損害。在本質上,

官僚政治與民主政治間具有衝突的情境存在,因為官僚政治的目標係以效率

緊守法律的官僚作風,或有違背民意等情事。但這些批評無損於 Weber 理論 的影響力與學術價值,新起的理論都只是補充其理論之不足,尚不能稱取代 其理論。

Taylor 有「科學管理之父」尊稱,其和 Weber 理論最大的差別在於以實 際的效率問題為核心,而不太強調組織的社會權力結構問題,在其 1911 年 的名著《科學管理原則》(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書中提出四 項管理原則,成為管理理論的楷模(Rosenbloom,1998:150,林鍾沂 2002:

108-109):1.管理應對工人所擁有的大部分傳統知識加以研究,並由工作設 計,以達成任務的科學法則取代。這需要植基於「動時研究」(time-motion study)之上,以正確無誤的決定履行特定工作活動的唯一最好方法。2.工人 應按其生理、智力和心理特性加以科學遴選,而且經過科學管理方法的協 助,以助其更具生產力。3.工人應按管理的訓示加以科學的激勵,並透過「按 件計酬制」,將生產力與薪資予以聯結,而且給薪的次數,也應科學的決定,

以達成最大激勵的旨趣,並對未能達成工作目標者,施以有效制裁。4.工作 應該重新安排,以使管理更有責任去設計工作過程和流程,藉以促成效率工 程科學之興起。工作專業化是科學管理的工作設計精髓,其假定每種工作應 就其每一成分予以簡化、標準化及專業化。

科學管理學派重點在於分工、專業與協調,忽略非正式組織、利益的衝 突、外在環境等變數,完全根據機械的速度和產出的標準。根據最好且最適 當的途徑,以選擇各種動作的捷徑和最佳的方法;至於工人的社會面及其生 理上的需要,則完全被遺忘。但是科學管理的效率觀念,卻深深影響到組織 理論的發展,諸如:權責的明定、規劃部門與實作部門的劃分、功能組織的 設立、控制標準的運用、員工待遇制度之擬定、專業化的分工等概念架構,

對後來的組織理論注入了科學管理的元素。

Gulick 在其《組織理論註解》(Notes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一文 中強調(Gulick,1992:87-95),政府組織中的問題,和私人企業的問題一

樣,乃在分工的前提下從事協調的工作。當政府想建構新的機關,以履行新 的政策時,他提出四個步驟作為行動準繩:1.界定工作目標 2.選擇主管 3.

決定部門的性質及數量 4.建構權威體系,以使主管得以協調控制各部門的 活動,也因此顯示出組織設計必然會面臨既想去達成分工與專業化的目的,

又想藉由權威結構或層級體制達成協調的矛盾。他更具體提出分部化原則

(the principles of departmentalization)作為適當分工之基礎:依目的

(purpose)而分工、依程序(process)而分工、依地區(place)而分工、

依服務對象(person)而分工

12

。因此,此理論又稱為部門分工理論(theory of departmentalization)。其所建構的組織理論,目的是在為政府的效能和效率 的運作奠定基礎,效率的追求才是政府行政改革的第一要務。行政管理學派 認為,必須要建立各種原理原則,以作為管理人員研擬各種正式結構之依 據,其基本假設認為各個組織所要達成之目標複雜而多元,所遭遇的環境亦 分歧多變,但是組織中結構與程序,總有某種程度之相同性;也就是各種運 行過程的基本特質是可以相仿並授受相傳的,從而建立適用於任何組織的普 遍性及一般化原則。

行政管理學派著重於職責的劃分,強調組織的設計、組織章程、手冊和 各種法規之擬定,而忽略政策的全面性與通盤性考量;至於管理控制的具體 過程,則缺乏解釋。

傳統組織理論強調機械式的組織運作模式,在現代政府組織中有其適用 的限制。根據學者的研究(Morgan,1998:31)這種組織方法要能成功的運 作,有以下五個前提:1.有明確的任務目標 2.環境相當穩定及具可預測性,

12

依目的而分工之組織,係指組織之設立以其工作目標為依據,有事權統一、職責明確、協調方便 之優點,但亦有工作程序重疊、本位主義之弊病。依程序而分工之組織,係指組織依工作程序而設 立,其特色為將同行同業或具有相同技術者組織起來,其優點為較能運用高度專業知識,能推動細 密的分工制度;但因較重視工作程序與技術,忽略整體政策及不受指揮為其弊病。一管轄地區而設 立之組織具有適應特殊地方需要,能迅速解決及協調均衡的優點,但易有各自為政、政令無法統一 之缺失。依服務人群或管轄之物料所設立之組織,因為與所服務之人群直接接觸,故可減少層級轉 呈之拖延,因而提高服務效率,又因專管某種物料,故可提高管理技術。但此類組織不能充分利用

可確保生產產品適合所需 3.可重複生產相同的商品 4.強調產品品質的精確 性 5.可按照事先設計之行動方針具體執行以及人文機器(the human

machine)可供使喚,例如麥當勞等速食店之組織設計,即為成功案例。現 代社會環境複雜多變,政府組織為因應此複雜多元的現實,在結構設計上已 具有社會的特質,舉凡社會所具有的衝突與合作現象,均將滲透於組織中,

而在互動互賴之關係中,組織又足以類比為複雜社會之有機體。因之,現代 政府組織的設計,不能忽略制度與環境的關係。

貳、開放系統組織理論的啟示

傳統組織理論對環境與組織的關係缺乏考量,1950-1960 年代組織理論 學者開始以開放的、整體的及生態的系統研究法,整合並修正傳統組織理 論,此時期的代表學者有 T.Parsons﹐F.Kast﹐J.Rosenzweig﹐P.Lawrence﹐J.Lorsch 等人。他們假定任何一個組織,都可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與其外在環 境保持一種互動的關係。組織的環境對組織的影響很大;同時,組織必須回 應環境的影響,才能確保組織之生存。根據 P.Blau 及 M.Meyer 的類型分析,

組織與環境關係的理論模型可分為三大類:適應模型(adaptative model)、

選擇模型(selective model)、制度模型(institutional model)。其理論要點摘 述如下:(朱金池 1998:18-21)

一、適應模型學派:此學派認為組織亦受環境的力量所傷害,然而組織 有能力調適其環境。又可再細分為認知理論(cognitive theory)、權變理

一、適應模型學派:此學派認為組織亦受環境的力量所傷害,然而組織 有能力調適其環境。又可再細分為認知理論(cognitive theory)、權變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