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補救教學

壹、補救教學的意義

補救教學是在教學評量活動後所進行的 ,透過診斷測驗工具診斷,可以及時 發現學生學習困難,它具有事後幫助學生學習釐清錯誤觀念的功能 ,大都是針對 未達成教學目標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幫助他們再學習(陳長春,1992)。教師 從學生的評量結果,可以了解學生既有的知識與經驗,也可以從學生發生的錯誤 類型上,回溯檢視其學習上的問題並加以輔導修正 。

貳、補救教學的模式

補救教學使用直接教學模式、精熟教學模式、個別化教學模式及合作式學習 模式等教學策略,對於低成就學生澄清迷思概念皆有成效,分述如下:(引自張 新仁,2001;李坤崇、歐慧敏,2006)

一、直接教學(the direct instruction)模式:Rosenshine 和 Hunter 是此模式的 倡導者。此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視教師為知識與資訊的主 要來源,適用於教導學生記憶方面的知識及動作技能 。教師負起組織和 呈現教材的責任,學生負責接受學習。

二、精熟教學(the mastery teaching)模式:此模式適用於團體教學,教材的 學習進度由教師決定,其中 Bloom的精熟教學模式最常為人引用 ,其基 本理念為:只要給予足夠的學習時間,學生就可以精熟大部分的學習內 容。

三、個別化教學(the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模式:此模式以 Keller 的個別 化教學系統(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 ,PSI)較著名,主張學生 根據教材個別學習,且學習進度由學生自行決定。

四、合作學習(the cooperative learing)教學模式:主要倡導學者為 Slavin 和 Johnson & Johnson,強調透過同儕小組內合作討論的學習方式精熟學習內

容,雖然過程會有錯誤的答案產生 ,但這些有助於其概念澄清,其中以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udent teams achievement division , STAD)較適用 於補救教學。

参、適性補救教學(adaptive remedial instruction )

適性補救教學可分為兩種,分別是「以電腦為基礎」及「以教師為基礎」之 適性補救教學,分述如下:

一、以電腦為基礎之適性補救教學(computer-based adaptive remedial Instruction , CBRI)

1980年代末期,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Science,AAAS)提出「2061專案」(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Project 2061),它強 調科學與科技的結合,讓學生在上課所學的科學知識也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而 近年來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精進 ,以電腦作為教學媒體,協助教師進行教學,幫 助學生學習教材的電腦輔助教學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 CAI ) 也開 始被採納。

Hicks & Hyde (1973)認為「CAI是一種直接運用電腦交談模式來呈現教 材,

並控制個別化學習環境的教學過程 。」 Sipple C.J.& Sipple R.J. (1980) 對它的定 義是「CAI是一種將學生安置在已編寫好的電腦互動模式課程中的教育觀念 ,電 腦依照學習者先前的學習反應,選擇下一個適當的主題或單元,並允許學習者按 照自己的學習能力調整進度。」

近年來由於電腦科技的突飛猛進 ,CAI 也經常被用來作為提供學生的補救教 學法之一。根據研究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透過電腦來學習,並且對於使用電腦 進行多媒體的線上補救教學具有高度的興趣 (顏雅莉,2002),因此利用電腦多 媒體對學生的吸引力,給予適當且正確的補救教學,功效有時會比傳統的團班或 個人指導教學來得大。就學生而言,電腦的補救教學可以反覆進行。對教師而言,

利用同樣一堂課的時間,達到因材施教的功效(蔡昆穎,2004)。

洪旭亮(2006)於研究中指出,隨著電腦科技發展及不同程式語言的使用,CAI 也有了不同的發展,其改變說明如下:

(一)傳統電腦輔助教學:在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下,強調反覆練習及回饋機 制,教材呈現編序性,讓使用者反覆練習及給予適當回饋 。

(二)智慧型電腦輔助教學:加入人工智慧技術來發展高度個別化的教學軟體 , 讓CAI更具智慧,能了解內容(what)、對象(who)、何時教(when)及怎麼 教(how)。

(三)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將各種不同的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媒體輸入 電腦之中,整合成教材來進行教學,可以使內容更活潑生動,吸引學習 者目光,在學習者與系統間有更好的溝通 ,但仍受限於單機平台,僅能 在某些專屬電腦使用。

(四)網路化電腦輔助教學:前述三項輔助教學皆置於電腦單機上,若將課程設 計架設於網路上,利用網路連結和即時互動設計之特性 ,建構出一個共 同學習的社群,可彌補上述CAI中互動性不足之缺點,此乃當前電腦補救 教學之走向。

二、以教師為基礎之適性補救教學(teacher-based adaptive remedial Instruction, TBRI)

此種適性補救教學是除了使用電腦之外 ,加上人力介入的補救教學,電腦雖 然扮演著CAI助教的功能,但CAI並無法完全取代教師及同儕的地位 ,真正負責 課程進行和學生反應回饋的仍是教師 。

洪榮昭、劉明洲(1996)指出,傳統教師指導具有電腦教學無法取代的四項優 點,分述如下:

(一)學習互動:師生互動教學較具啟發性,而此互動效果是電腦連線作業最不 易表現的。

(二)教師的身教:教師的身體語言,可把只能意會之處表達出來,如及時的獎 勵與責備,使學習者能有所領會。

(三)語言表達的機動性與彈性:教師指導時,語意表達可保持機動與彈性,說 明的語句,亦可依學生的臉部表情而彈性改變 。

(四)情意教學:教師可視學生的回答、反應及情緒表現,作適當的雙向溝通。

綜合以上所述,可見因有了老師適當的介入,給予線索、協助探索,TBRI具 有其正面的教育意義。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電腦適性診斷測驗與學習系統,將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 之課程,以網路化的型態,架設於網站平台上(劉育隆、曾筱倩、郭伯臣,2006),

利用網路無遠弗屆和即時反應的特性,建構出共同學習的社群。學習者根據系統 施測後的診斷報告書,可以電腦為主,依照個人的需要來進行線上動畫補救教 學,得到立即而正向的回饋;也可以教師為基礎,進行個別化的補救教學;或是 兩者並用,提高補救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