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視覺認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視覺認知

人的視覺神經系統因無法承受外來的訊息刺激內容之紊亂無章、渾沌無秩序 的情形,故由大腦統一產生解釋作用(呂清夫,1984,153)。基本的認知功能 是感覺(sensation)和知覺(perception)。感覺是感覺接受體傳遞感覺訊息的過程,

知覺是把感覺刺激賦予意義的解釋過程(Smith,2006/2008,6-8)。知覺具有選擇、

補充、構成、判斷作用,是人主動造成,感覺是被動的,器官所感覺到的不一定 知覺到(王秀雄,1975,124)。

視覺是知覺經驗之重要途徑,人類對外在環境的感官認知,知覺中有 70%來 自視覺;20%來自聽覺;10%來自其他知覺管道(陳俊宏、楊東民,1998)。視覺 由數個平行系統構成,各個系統除了負責分析影像的屬性,也要負責解讀(Zeki,

1999/2001,77)。

美國心理學家Solso(1973/1992,2-9)提出認知特徵涉及心理全部過程和結 構,如信號檢測、注意力、圖樣識別、信息處理、學習、記憶、回憶、心象、思 維、語言、遺忘干擾,在這個認知結構下,對以上的部分結構操弄、組織、使用 等複雜過程的結果。認知包含知覺、記憶與思考各個層面。當我們處理外來的圖 像、符號、意念訊息,是透過層級系統的傳遞,經由經驗與知識的詮釋之後,才 能達到辨識(recognition)的目的。辨識後的訊息才具有其意義,才能進而轉換 成另一種訊息形式為記憶系統 (memory system)所儲存與使用(吳菁樺,2004)。

鄭昭明(2004,12-16)認為人是一個認知與學習的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 人是符號運作與計算(symbol manipulation and computation)的系統。人具有使 用文字、符號及語言的能力,透過這些媒介,從事複雜學習內容或作業,從 既存的知識獲得、理解與貯存新知識,再將新知傳遞給他人。

2. 人是多階段訊息處理的系統。外來的訊息經過感覺的登錄(sensory register)、

注意(attention)、辨識(recognition)、短期與長期的事件記憶(short-term and long-term episodic memories)等階段的傳遞與運作後,才有機會成為個人知識 與經驗的一部分;每個階段運作皆有能力與容量限制,必須以有效率的認知 策略,從事學習。

3. 人是主動(active)詮釋訊息的系統,而非被動(passive)接收外在訊息。訊 號接收後,人腦透過過往經驗與知識的積極詮釋後,才能達到辨識

(recognition) 的效果。辨識後賦予意義的訊息,才能使用及儲存於記憶系 統(memory system)中。

部分學者主張訊息處理模式(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是認知心理的主 要理論架構,將人類視為主動訊息處理者,並探討人類接收感官訊息、儲存訊息、

過濾、辨認、選擇、運用訊息、理解、問題解決及學習等,不同階段所發生訊息 處理模式。環境中的訊息,從感官紀錄器接收後,做短暫的儲存,稱為感官儲存 或感官記憶。此階段保留訊息的原始形式約一秒至兩秒鐘,供個體辨認,若訊息 沒有引起個體的注意,則很快消失,被後面的訊息所取代。過濾理論認為注意力 如同過濾器,限制一次可辨認的量,發生在型態辨認階段之前。而選擇理論則認 為所有的訊息都被辨認,只有重要的訊息才被注意,做進一步處理,進到下一階 段記憶(鄭麗玉,1993,2-3)。

2.1.1 視覺處理

眼睛是視覺的接受器官,人類眼球之構造如相機一般,捕捉物像的過程如 下:視覺起於環境物體反射光線進入眼球,穿透角膜(cornea)和瞳孔(pupil)

進入水晶體(lens)內調節曲度,投射清晰影像於視網膜(retina)底,視網膜內 含分布在邊緣的桿細胞(rods)與位於網膜中心中央窩(fovea)位置的椎細胞

(cones)負責接收光線,再將光線轉化為電氣化學訊號(electrochemical signals)

後,經由視神經傳遞至大腦的視覺皮質區(visual cortex),整合形成視覺影像

(Robert、Martha,2004,143-145)。

在視網膜中央包含兩種感光細胞,其中桿細胞約有一億兩千萬個,分布在整 個視網膜上,對黑色、白色及灰色敏感;而椎細胞僅有五百萬個左右,約 99%集 中於中央窩,對有彩色敏感。桿細胞與椎細胞接收訊息後,往上送到節細胞

(ganglion cells),科學家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已知道節細胞分為 M 細胞(巨細 胞)與 P 細胞(小細胞)。M 細胞(巨細胞)多與桿細胞互相連接,透過不同神 經迴路,將訊息傳遞到視覺皮質內分析空間關係及物體運動的區域,主要偵測動 作和方向;而 P 細胞(小細胞)與三種錐細胞連接,將訊息送到中繼站視丘,再 送至視覺皮質內分析顏色與質地的區域,負責顏色與質地偵測(Sax,2005/2006,

44)。

大腦中存在許多視覺區,處理各自專化功能,如形狀、顏色和動作等。視網 膜接收之視覺訊號,透過視神經束傳送至大腦主要視覺皮質區,視覺訊號可分為 顏色、明暗、動作、形狀、深度等不同類型。大腦主要視覺皮質區內負責接收訊 號的細胞會依類型聚集,形成小區間,採用平行和同步處理不同視覺屬性(Zeki,

1999/2001,73-76)。

視覺訊號抵達大腦的視覺皮質區後的第一個區域為主要視覺區 V1,亦稱為 條紋皮層區(striate cortex),V1 擁有走向選擇性細胞(orientation selective cells),

其神經元的分布反映了視網膜各部位所代表的空間訊息,不同種類的神經元反應

偏好不同,譬如斜度走向、移動、尺寸大小等(Goldstein,2002)。在 V1 的模 組內,不同柱狀結構(column)結構的神經元接收不同的斜度。V1 是視覺皮質 中神經最密集的區域,如同精準的測量儀器,記錄每個接收到的訊號狀態。

初級視覺皮質 V1 的細胞,可將訊號由兩條路徑傳出至其他區域,從視覺路 徑(visual pathway)分為「何處」路徑(where pathway)和「什麼」路徑(what pathway),在「什麼」路徑的下顳葉皮質IT(inferior temporal cortex)專司刺激的 形狀(form)和顏色,Tanaka、Saito、Fukada、Moriya(1991)發現 IT 中的神經 元細胞對於特定形狀物件有不同的反應值;一般認為此視覺路徑與物體辨識及記 憶有關。在「何處」路徑的 MT(middle temporal cortex)則與運動(movement)

和偵測刺激的方位有關;一般認為此視覺路徑與物體移動、伸手取物及手眼協調 有關。

視覺訊號離開 V1 之後,在 V2分析複雜的輪廓、空間資訊,V3與運動中的 形狀有關。在更高階的視覺處理(higher-level visual processing)中,V4被神經生 理學家Zeki稱為視覺腦的顏色中心,發現它有感應紅、綠、青的三種細胞,是專 司色彩反應的區域。察覺動作的中心在V5,大多數細胞只對動作方向反應(Zeki,

1999/20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