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親師溝通及其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親師溝通及其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在探討國中特教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文獻 及研究,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本章內容共分三節,第一節為 親師溝通及其相關研究。第二節為教學效能及其相關研究。第三節 為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親師溝通及其相關研究

本節在綜合學者對於親師溝通的定義,並依據溝通方式、溝通 內容、溝通技巧、及溝通衝突因應四個向度,對於親師溝通的內涵 加以論述,茲以分述如下。

壹、 親師溝通的意義

在描述親師溝通的意義之前,則先簡述溝通的概念。所有人類 的溝通,不論一人對一人之面對面的溝通,或是多人參與的組織溝 通,均包含共同的要素:其過程包括送訊者、訊息、收訊者,干擾 與回饋,而這些要素組成人類溝通的基本模式(吳金香、陳彥貝,

2005)。何文慶(2011)則強調溝通在於訊息的傳達及雙向互動,

其目的在於促進彼此理解和共識的建立,以發揮合作互助,提升親 師輔導功能,是一個動態的歷程。形式上,它是一種導引性的談話 技巧;本質上,它是一種整合性的談心藝術。王淑俐(2012)指出 真正的溝通不是單向或某方永遠高高在上,而是平等、雙向的互動。

綜合上述學者對於溝通的描述可知,真正的溝通模式是建立在一個 對等與雙向的互動過程之上,並非是單向的傳遞與接受訊息,雙方 必須對於所溝通的內容清楚且正確的理解,才能形成共識並繼續進 行。

10

根據上述定義可知,溝通乃在形成共識,透過意見的交流、澄 清、討論。根據此定義來說,所謂親師溝通則是指教師與家長之間,

透過雙向互動,交換與學生有關的訊息,在對等的關係下,縮短彼 此認知上的差距,共同尋求輔導學生的方法。王連生(1997)認為 親師溝通是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作用。親師關係和諧能形成良性 互動,對學生、家庭及學校均有廣泛助益,甚至被視為是二十一世 紀特殊教育最重要的趨勢之一(陳明聰,1997)。涂怡如(2000)

則強調溝通需在民主的情境中,彙整教師與家長的教育理念、管教 方式、溝通策略,整合雙方的意見以建立共識,並提出明確且具體 的問題解決方針。陳嘉芬(2003)認為親師應瞭解雙方溝通的真正 目的,應以幫助學生學習為前提,隨時透過各種溝通的管道,相互 傳達訊息與分享知識,以使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最大利益。郭素文

(2004)認為親師溝通對象為學校教師與家長,雙方運用各種溝通 聯繫方式,將個人意見、想法、態度等訊息傳達給對方的雙向互動 過程,為教師與家長間相互溝通的歷程。綜合以上學者之論述得知,

親師溝通的意義為在平等、民主情境下,運用直接、間接管道,透 過雙向互動的歷程,傳達意見與訊息,並整合意見達成共識,共同 提升學生生活與學習表現為最終目標。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親師溝通不僅在於家長與老師兩造之間達 成共識,共同解決學生問題而已。吳宗立(2002)認為親師溝通此 互動的歷程,包含情感、訊息、意見交流,增進親師彼此的了解與 共識,以及協助學生學習與成長四項特質。何瑞珠(2002)研究指 出加強家長教師的雙向溝通,才是最能夠影響學生學習的方法,良 好的親師溝通為家校合作的核心元素。姜政光(2008)認為親師溝 通是指學校教師與家長,利用各種溝通聯繫方式(如:會談、電話、

書信等),將個人意見、想法、情感或態度等訊息傳達給對方的雙 系互動過程。蕭仲廷(2012)指出親師溝通為教師與家長相互溝通

11

交流的歷程,運用相關媒介傳達意見、訊息的歷程,藉此增進對學 生問題的瞭解,整合雙方意見並建立共識,有助於學生在校園中成 長與學習。由上述學者的論述可知,親師亦可以在溝通過程中,彼 此能交流情感與相互支持,而讓雙方能有所成長的歷程。

整體而言,親師溝通在於親師雙方均體認親師合作的重要性,

以有效的溝通互動策略,包括傾聽、同理、平等和開放的態度,以 及有目的性和清楚的傳達訊息(黃志雄、陳明聰,2013)。它是一種 雙向的互動歷程,其目的在於傳達彼此對於學生學習的意見與訊息,

並整合雙方意見達成共識,共同提升學生生活與學習表現。建立對 等且相互尊重的親師關係,能增進雙方的瞭解,並透過個人意見、

想法、情感或態度的交流,而彼此可以相互合作與支持,且能共同 成長。

貳、親師溝通的內涵

建立良好的雙向互動模式,以達成共識以解決學生面臨的問題,

則是親師溝通的核心意義,以此定義深入討論親師溝通的內涵。綜 合現有許多討論親師溝通的相關研究來說,約略可以發現文獻多數 在討論關於親師溝通過程中所採取方式、技巧、內容及衝突因應四 類,在此則以此分類說明親師溝通內涵,以下依序逐一探討:

一、親師溝通方式

一般教師與家長通常性的聯絡方法為家庭訪問、親師座談、舉 辦親師座談會、教學參觀日、班刊或校刊發行、電話聯絡、家庭聯 絡簿等,以聯絡簿與電話溝通是國民小學教師與家長最常使用,且 被 認 為 最 有 效 的 溝 通 方 式 ( 林 建 平 , 1996) 。 楊 勝 任 、 王 淑 慧

(2005)雖指出家庭聯絡簿與電話溝通仍為目前國民中小學教師與 家長最常使用及被認為最有效的溝通方式。林鳳婷(2010)訪談家 長後指出,親師溝通最方便而有效的方式為電話訪問、家庭聯絡簿、

家庭訪問及班親會三種。楊嫊薰(2008)以國中普通班教師作為研

12

究對象發現,國中教師最常採用的親師溝通管道是電話及家庭聯絡 簿,內容則是學生的違規行為及課業學習。然而傳統的聯絡簿,雙 向溝通的力量薄弱,一般多淪為教師單向交代作業、學校規定事項 等的備忘錄,家長大多只是翻閱內容、簽章了事,較少進行親師雙 方 的 意 見 交 流 ( 邱 書 璇 , 1997 ; 郭 淑 娥 , 1999 ; 引 自 鄒 勝 峰 , 2006)。陳金貝(2005)研究則指出透過學生的轉述教師在學校所 說的話,也可以當作隱形的親師溝通管道。此外,四季兒童教育專 刊編輯部(2007)則建議教師仍可運用多元的方式與家長做分享,

例如:學生活動照片、行為觀察記錄、分享學生文章。如此一來,

可以讓親師溝通的方式更加多元也更為生動。

如果使用線上方式傳遞資訊,可讓一些不善於在公開場所表達 意見的學生家長,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教師溝通,這也是另 一種方便教師傳達訊息的管道(鄒勝峰,2006)。楊勝任、王淑慧

(2006)指出傳統模式如聯絡簿或電訪仍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方法,

除了這些傳統聯絡方式以外,目前有許多各種 E 化親師溝通方式仍 不斷被開發與試驗。E 化溝通模式具有多元存在之價值,網頁上教 師所傳達訊息內容清楚明確,亦可降低學生抄襲過程錯誤的缺失。

黃淑華(2006)則提出動態活動的傳達則以班級刊物以及班級網頁 效果最佳。凌偉國(2014)發現現今國小教師在與家長做親師溝通 時,除了傳統的溝通方式之外,大多會固定使用兩種以內的資訊系 統方式作為溝通方式,例如 LINE 或臉書。由此可知,親師溝通方式 雖然多以傳統方式如家庭訪問、電訪或面談、及書面溝通等方式進 行,但是會搭配一兩種資訊系統等即時通訊方式,來進行親師溝通。

謝雅絮(2014)研究並指出,在眾多的資訊系統等即時通訊方 式之中,LINE 的使用頻率對親師溝通具有正向顯著影響,且 LINE 在互動性、便利性高於滿意度平均值;FB 在互動性、便利性、分享 性高於滿意度平均值;班級網頁在互動性、分享性高於滿意度平均

13

值;簡訊在互動性、安全性、便利性高於滿意度平均值;E-MAIL 在 互動性、安全性高於滿意度平均值,如表 2-1。

表 2-1 資訊系統溝通方式

LINE Facebook 班級網頁 簡訊 E-mail

互動性 * * * * *

便利性 * * *

分享性 * *

安全性 * *

*代表高於滿意度平均值

根據黃志雄、陳明聰(2013)列舉關於特教教師常用來促進親 師合作與家長參與的策略和方式,分為家庭訪問、電話及面訪、書 面溝通、IEP 會議、班級活動、家長成長團體、及家長義工。家庭訪 問、電話及面訪、及書面溝通三種方式為最主要且經常性的溝通方 式,此與一般教師無異。但特教教師除使用一般教師常用的溝通方 式之外,另外可藉由 IEP 會議與家長成長團體兩種方式進行親師溝 通,不僅可以跟家長討論孩子的問題,亦可給予家長更多重要知識 和提供支持。IEP 會議特教教師可以和家長說明教學方式、班級活動 和家長如何在家指導孩子學習的方式。從邀請家長參加班級活動,

與家長聯繫感情和培養親師合作的默契。教師舉辦家長成長團體,

可以增進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家長的參與和親師合作。班級義工活動 可以使親師間的互動關係增加,讓親師間增加夥伴關係。

從上述文獻整理可看出,隨著時代改變,親師溝通管道與方式 已不盡相同,老師應與時俱進,依家長的生活模式,調整自己的親 師溝通方式(林鳳婷,2010)。多元的溝通管道與媒介可以增進親 師溝通的成效(陳美音,2003),且在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學校活動 時,可先考量親師個性和互動方式,並善用各種表格和工具,作為 親師互動溝通的平台(陳明聰, 2012)。

14

以表 2-2 所整理的親師溝通方式,以溝通過程是否透過其他媒介 作為分類依據,茲分述如下:

以表 2-2 所整理的親師溝通方式,以溝通過程是否透過其他媒介 作為分類依據,茲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