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覺察的相關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覺察的相關理論

由第一節的文獻中可知「覺察」是意識歷程的一個階段,亦即對身心知覺了 解的一段歷程,然而所謂知覺的歷程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之上(張春興,1989),

基於此一觀點,本節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探討與覺察相關的重要理論,包括:意識、

感覺和知覺、覺察的歷程、知覺的選擇性及知覺的歷程等理論:

一、意識

我們的意識歷程是有限的,所能覺察到的範圍亦有所限制,例如我們無法覺 察到身體內臟器官的工作情形,而清醒的意識只是人們處理訊息的其中一部份,

有些刺激是由「無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所處理的(王震武等,2001;曾 端真,1994)。

身體覺察的歷程,大多是在意識層面下工作的。然而,身體有某些訊息,雖 然我們平時沒有覺察到,但若加以注意,該訊息往往又能被我們所覺察。此部份 則關於前意識的概念;前意識(preconscious)歷程是指某些訊息雖然當下無法被 覺察到,但卻比其他訊息內容更容易被覺察或提取(王震武等,2001),「感覺」

也是一樣,可以從前意識被拉到意識覺知中(李玉琇、蔣文祁,2005)。此種將感 覺從前意識拉到意識層面的過程,亦與國內身心學者劉美珠、林大豐(2003)對 覺察的歷程的定義:「覺察的過程即是在無意識與意識之間不斷來回對話的過程」

略同。也因此我們身體的感覺訊息,如運動肌覺中的酸、緊等,雖不是無時無刻 都被意識所覺察,但卻可透過意圖將該訊息由前意識拉到意識中。然而有時候要 將前意識的訊息拉到意識覺知中並不容易(李玉琇、蔣文祁,2005),如當人們不 常去感覺自己、缺乏覺察身體習慣及經驗的人,便不易體會、辨別身體緊與鬆之 不同(劉美珠、林大豐,2003;Feldenkrais, 1977)。

另外,有些「無意識」與「潛意識」並不易被個體所覺察(王震武等,2001;

曾端真,1994),此兩部份亦不在本研究範圍中,故不加以探討。

二、感覺和知覺

「身體覺察」是指對身心活動知覺了解的歷程,而知覺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之 上,因此以下分別先探討感覺、知覺的定義及其特性,藉以了解覺察歷程的全貌:

(一)感覺和知覺的定義

「感覺」是指由感受器接受刺激而產生的感覺經驗歷程,而「知覺」是指 個體以生理為基礎的感官獲得訊息,進而做出反應或解釋的心理歷程;當中感覺 以生理為基礎,個別差異較小;知覺則是生理基礎之外再加上心理作用,個別差 異極大(張春興,1989)。王震武等(2001)提出在「感覺層次」,個體僅能感受 到刺激的簡單物理特徵及強度。而在知覺層次,則是個體對感覺的內容作統整及 解釋而成為有意義的訊息。林清和(1996)亦指出感覺是:「當我們的感官系統 接受到任何外來的刺激時,會將此刺激訊息傳至大腦的相關部位,而引發痛覺、

冷覺、熱覺等之過程」,它是感官接受外在刺激的生理活動過程,而知覺則是一 心理歷程,將感覺到的資訊加以選擇、統整、組織與解釋。亦即個體的知覺是從 自我生理為基礎的感官獲得訊息,進一步對刺激做出反應或解釋的心理歷程。然 而當所接受的物理刺激相同時,卻可能因每個人的經驗及狀況不同,而對該刺激 產生較為不同的看法、知覺到不同的層面。

綜上所述,可知道知覺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之上,感覺為接受器接受刺激的生 理歷程,知覺則是將該刺激與舊經驗結合加以歸類或解釋之心理歷程。而由於身 體覺察是「對身心知覺了解的歷程」,故我們可知覺察的歷程涵蓋感覺和知覺等 部份。故當一個人感覺到身體的痛覺、肌肉的緊張程度等等,即已是進入覺察歷 程的初步階段。

(二)感覺歷程的基本特性:感覺閾、差異閾

心理學早期認為當事物的刺激未大過於「感覺閾值」時,人並不會注意到 該刺激,且當兩個刺激的差異未達一定值時,人亦無法分辨該刺激(差異閾)。

所以往往我們對許多的訊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然而閾值是可調整的,

當「預期」該訊息會出現時,便會降低感覺閾值,使人們較容易接收到訊號(王 震武等,2001)。

換言之,當我們覺察不到訊息時,除了缺乏注意的情況之外,也有可能是因 為訊息未達感覺閾值或差異閾值,此時同樣可透過注意或他人引導,有意圖的預 期訊息的出現來覺察到訊息。經由此部份,我們還可得知另一件事,即覺察能力 具有可變動性,而非固定不變的。

三、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具有選擇性,人們無法在同一時刻覺察到身體上所有的訊息,而當中 什麼樣的訊息會被收納進入知覺的後段歷程,此可能透過兩重要機制:注意、自 動化,以下分別探討之:

(一)注意力

我們的感官系統幾乎隨時在接受到大量的刺激,這些訊息量遠超過人們認 知系統所能掌握,因而我們僅能選擇性的去處理部份的輸入內容,而抑制其他 的訊息,此歷程即是所謂的「注意(attention)」(王震武等,2001)。訊息處理 是有限的,注意是意識的先決條件,只有被注意到的內外在刺激,才能被個體 所覺察,進而產生意識,如此我們才能進一步處理訊息,轉換感覺訊息成為知 覺和記憶(游恆山,1991;曾端真,1994)。如同1890 年功能學派心理學者 James 認為注意力並非意識的一部份,注意力發生在意識之前,選擇讓某主題進入意 識中,摒除其他無關的刺激(張宏亮,1995)。

注意是一種覺察的狀態,注意愈深刻,意識愈清明,注意伴隨著清晰的感 覺、知覺和中樞神經系統對刺激做反應的準備狀態(林清和,1996;游恆山,

1991)。無論注意是覺察的一種狀態或是先決條件,可確認的是「注意」為覺察 的重大關鍵,然而,「注意」如何在訊息處理過程中選擇訊息呢?以下分別介紹 各學者所提出的注意的理論,以了解此一觀點:

1.注意的瓶頸觀點

(1)早期選濾:Broadbent 的過濾器理論

此一理論中,Broadbent(1958)認為感覺刺激在登入後,會遇到注意力的 過濾器,通過過濾器的訊息,才能進入知覺處理歷程,Broadbent 的觀點中,除 了原有的目標刺激外,顯著感覺特性的刺激亦會通過注意力系統。

2-1 Broadbent 的過濾器模式(取材自李玉琇、蔣文祁,2005)

(2)Treisaman 的減弱理論

Treisaman 的減弱理論和 Broadbent 的過濾器理論同樣認為「注意」發生在 訊息處理的早期,至少是在訊息未獲得辨識之前(鄭昭明,1993),然而,唯 一不同的是,Treisaman(1960)認為訊息並非像 Broadbent 所認為的全有或全 無(刺激通過或不通過注意的選濾器),而是將訊息減弱,使其較不易被發覺。

(3)後期選濾

1963 年的 Anthony Deutsch 和 Diana Deutsch 及 1968 年的 Donald Norman 提出的注意力模型中,將過濾器放在產生刺激的感覺分析及知覺概念分析的後 面(李玉琇、蔣文祁,2005)。

2-2 Deutsch & Deutsch, Norman 晚期過濾機制(取材自李玉琇、蔣文祁,2005)

輸入刺激

感覺的登錄 選擇性過濾器 知覺歷程 短期記憶

輸入刺激

感覺的登錄 知覺歷程 選擇性過濾器 短期記憶

此一理論認為早期的訊息處理是沒有選擇性的,所有刺激會同時呈現,自 動受分析而達到辨識,而注意的機制發生在刺激的辨識之後(張宏亮,1995)。

2.注意的容量理論 (1)注意分配模式

Kahneman(1973)認為「注意」是有限的心理資源。同時處理兩訊息時,

只要不超過資源總數,我們便能同時處理,但若超過所需資源數,在處理第二 訊息同時,會使第一訊息反應減慢(林清和,1996)。不同的心理活動需要不同 的注意力資源,我們常依工作的難易分配心理資源,較熟悉、容易的工作不需 耗費太多的資源,故能有多餘的資源同時處理其他事(林松興,2003)。

(2)注意的資源理論

Norman 和 Bobrow(1975)將人類認知與心智作業區分為兩種,一種是受 資源限定(resource-limited),另一種是受資料限定(data-limited)。前者的觀點 認為,在作業上的表現與投注的資源成正比,投注的資源愈多,表現愈佳,反 之亦然;後者則認為呈現的刺激或情況會影響作業的優劣表現(林清和,1996)。

同樣若以「受資源限定」而言,在身體覺察的歷程,若投入較多的注意比 未放入注意,所能知覺到的訊息較多。而以「受資料限定」而言,當身體所呈 現的刺激較為明顯時,比刺激較微弱更能讓人覺察得到!

(3)注意的多元模式

Johnson 和 Heinz 綜合瓶頸理論與注意分配理論,他們指出當外在刺激輸入 之後,個體首先透過感官記憶進行感覺分析,然而個體認知的容量有限,故當 兩個以上刺激要同時處理時,第一個刺激若只需透過感覺分析就可歸類時,便 只耗費少量注意資源,而可讓更多資源來執行第二個刺激,反之,若第一個刺 激需耗費較多的注意資源,則個體便無足夠的資源執行第二個刺激(林清和,

1996)。

3.小結:

從早期的「瓶頸理論」中,無論是早期選濾或是晚期選濾,皆可得知訊息處 理有其限制,也因而我們無法同時覺察到所有的身體訊息,然而可以透過意圖,

經由注意的選擇,覺察到平時令我們所忽略的身體訊息。而由注意的「容量理論」

中,我們可以知道注意就像資源一般,當我們覺察身體訊息,若身體訊息較為陌 生,無法在感覺分析加以歸類時,可能就必須投注更多的注意資源,以進入知覺 的處理,此時較難在同時間覺察到其他的身體訊息。總而言之,訊息處理是有限 的,當身體訊息較為陌生時,人們難以做較完整的覺察,但是經由注意,預期訊 息出現,會使得覺察變得容易。進一步而言,當身體訊息是自己較為熟悉的,往 往我們較能輕易覺察之,此即為知覺的「自動化」之一。

中,我們可以知道注意就像資源一般,當我們覺察身體訊息,若身體訊息較為陌 生,無法在感覺分析加以歸類時,可能就必須投注更多的注意資源,以進入知覺 的處理,此時較難在同時間覺察到其他的身體訊息。總而言之,訊息處理是有限 的,當身體訊息較為陌生時,人們難以做較完整的覺察,但是經由注意,預期訊 息出現,會使得覺察變得容易。進一步而言,當身體訊息是自己較為熟悉的,往 往我們較能輕易覺察之,此即為知覺的「自動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