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討論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討論

本研究所採用的驗證性因素分析,主要探討本研究建立的身體覺察能力量表 其因素結構模型是否與實際資料適配,依此目的而言,以下分別討論本研究的結 果在適配度的結果。

一、整體模式適配度

在基本適配度考驗下沒有違反模式辨認的原則外,所進行的整體適配判斷尚 可稱為可信,整體模式適配度又分為三部份進行討論:

(一)絕對適配檢定

在絕對適配指數部份除了χ2 值未達適配標準外,其餘 RMR、SRMR、

RMSEA、GFI、AGFI 等指數皆在模式契合適配標準之上。由於卡方值易受樣本 大小影響(Mash, Balla, & Mcdonald, 1988),且χ2 值檢定最適用的樣本數為 100~200 位之間,樣本數愈大,理論模式遭拒絕的機率愈大,易被視為「較不適 配」(吳明隆,2006b;Hoyle, 1995)。本研究的樣本數多達 705 份,因而導致卡 方值易達顯著,使得所顯示的理論模式與實際資料的不適配。因而在此排除卡 方值的評估,以其它較不受樣本影響之判斷值做為適切性判斷的標準後,本假 設模式的契合度尚屬適配。

(二)增值適配檢定

本研究中增值適配指數中,除了NFI 及 RFI 外,IFI、NNFI、CFI 值皆顯示 達適配標準(大於.90)。當中RFI 是修正 NFI 的相對適配度指標(李茂能,2006), 然而 NFI 是用來比較模式間的卡方值差距,如前所述,卡方值易受樣本的大小 影響,而本研究中樣本已多達705 份,因而在此排除受卡方值影響的 NFI 及 RFI,

並以改良後的CFI 及考量自由度影響後的 NNFI 值做為適合度評估之考量,因而 整體而言,增值適配度的部份亦屬適配。

(三)簡約適配度檢定

簡約適配度指數中,PNFI、PGFI 為模式精簡程度的指標,該二值皆大於 0.5,表示模式的適度頗佳,亦即該模式頗為精簡。CN 值為「臨界樣本數」,

本研究中該值為 350,大於臨界值 200,亦說明本研究的樣本數足以用來估計 模式的參數與達到模式的適配度。而χ2/df=3.44,雖不是最佳,然而吳明隆

(2006b)認為當此值大於 2.0 或 3.0,甚至大於較寬鬆的值 5.0 時,才表示假 設模式無法反映真實觀察資料,模式的契合度不佳。換言之,以吳明隆的觀點,

本研究的χ2/df=3.44 仍為可接受的範圍。另外,雖然 Joreskog(1969)建議相 較於χ2之易受樣本影響,更可採用χ2/df 指標做為整體適合度考驗的指標,然 而 Hayduk(1987)與 Wheaton(1987)認為此指標亦與卡方值同樣易受到樣 本大小的影響,在大樣本使用時,較不可靠,還是需參考其它適配度指標值,

進行綜合性的判斷。因而整體而言,本研究中的假設模式,尚屬符合模式精簡 的程度。

綜合絕對適配、增值適配、簡約適配檢定而言,除了與受樣本大小影響的 χ2及其相關的相關的χ2/df、NFI 及 RFI 未達理想外,其餘指標均指向本模式 的適配情形良好,可稱本研究假設模式與實際觀察資料具有良好的適配情形。

二、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

雖然整體適配度尚屬適配,然而本次驗證性因素分析中最後內在品質的檢定 似乎仍不夠理想,當中在個別信度的部份,本研究的個別信度為 0.3-0.618,相較 於標準值0.5(Bagozzi & Yi, 1988),似乎略低,表示有些指標變項能被潛在變項 解釋的變異量較低,而在平均變異數抽取量的部份(0.34-0.52)與標準值 0.5 比較 上仍有些偏低,以上二者均表示,本次驗證性因素分析中有測量誤差的存在,且 有些因素中,測量誤差所解釋指標變項的變異量的部份偏高。

然而在組合信度的部份,本研究中各分量表的組合信度分別為 0.67-0.81,皆

在標準0.6 以上(Diamantopoulos & Siguaw, 2000;Bagozzi & Yi, 1988),表示每一 個潛在變項的觀察變項的內部一致性皆可接受。

從修正指標中也表示出本模型尚有修正空間,針對此部份,一般可針對 LISREL 提供的修正指標的指示進行模式的修正,包含進行參數的釋放、更改路徑 等等。修正指標是探測參數對於固定參數而言,將之改為自由參數時,卡方值將 減少的量(吳明隆,2006b)。而觀察本研究的修正指標,本研究中的修正指標高 於修正的標準5,此時可將參數由固定參數改為自由參數,進行模式的修正。

修正模式的主要目的在於改善模式的適配度,然而模式的修正一直引來許多 爭議。結構方程式的基本精神是在驗證研究者事先提出的假設模式的合理性,模 型的修正似乎違反理論推導的基本原則,邱政皓(2003)認為與其提出不良的參 數,不如進行適當的模式修正,在理想契合度的基礎上,提出較可信的參數資料。

吳明隆(2006b)認為如果根據修正指標修正原先假設模式,雖然可能有效改善模 式的適配度,降低卡方值,使假設模式愈能契合實際資料,但不斷修正假設模式,

遠離了原先驗證性因素分析考驗適合度的本質,反倒像是一種探索性因素分析。

而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認為模式已達適配標準,且回歸本研究的目的,以驗證性 因素分析進行主要單純考驗本量表的適合度,即假設模式與實際資料的適配情 形,因而在此部份不打算進行參數釋放的模式修正,避免因模式修正所而改變原 先的假設模式。

然而仍可從修正指標中觀察出本量表內在品質不完全理想的原因,觀察本研 究的修正指標,主要誤差來自觀察變項之間的測量誤差有相關存在,Gerbing &

Anderson(1984)指出同因素內的觀察變項有相關存在通常表示有測驗效果,觀察 變項的用字非常相似即是測驗效果的一種,進而表示可能有額外共同因素存在。

本研究找出具較大的修正指標六組顯示可能有共同因素的題組包含:

(一)第一題組:

C4(Q58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否做出非常快速的動作。)

C5(Q59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否做出非常緩慢的動作。);

(二)第二題組:

C1(Q29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否做出輕巧柔和的動作)

C2(Q39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否做出強而有力的動作。)

(三)第三題組:

C1(Q29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否做出輕巧柔和的動作。)

C5(Q59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否做出非常緩慢的動作。)

第一~三個題組,皆為動作質感的部份,快速與緩慢是相對的動作質感,而 輕巧柔和與強而有力亦是相對的質感,四個題目除了主要的質感描述外,其餘 字詞皆相同,若以能完全靜下心來思考及回想的狀況,通常在這四題上會有不 同的反應,因為有些人的動作形態可能偏於其中一種質感,相對的其它質感的 動作可能不常發生在自己身上,因而能否做出該質感的動作,實際上並非每人 都非常清楚察覺,然而此部份可能便是由於用字遺詞太相近,而受試者填答時 未靜心回想,施測結果造成題目間彼此相關太高。因而在身體控制因素中,似 乎又有較難釐清的共同因素。

(四)第四題組:

B2(Q13 我清楚地知道身體放鬆的感覺是什麼。)

B3(Q15 我可以感受到身體放鬆與緊繃的不同。)

(五)第五題組:

B2(Q13 我清楚地知道身體放鬆的感覺是什麼。)

B4(Q16 我清楚地知道身體僵硬的感覺是什麼。)

第四、五題組為因素「肌肉張力」中的題項,設計肌肉張力鬆與緊不同的 用意在於:由先前開發身體覺察能力的研究報告中,發現有些人對放鬆與緊繃 感覺的體會程度有所不同,覺察能力較低者,僅對強烈之人體神經傳導訊號有 所反應(陳昱甫,2006),因而本量表希望能反應出對鬆與緊覺察之程度。

當然能夠感受身體放鬆的感覺為何時,一般相對的可能便能知道緊繃的感 覺,然而其中細微層度之不同,若無靜心思考的情況下,亦難以分辨程度的不 同。當對鬆與緊均有所經驗的同時,便能夠分辨放鬆與緊繃之不同,因而造成 本研究中此二題組之間彼此產生相關較高。

(六)第六題組:

E1(Q56 我可以感受到深呼吸對減輕心理壓力的影響。)

E3(Q63 我可以察覺深呼吸對穩定情緒的影響。)

心理壓力可能同時造成情緒的產生,兩者之間原先可能難以分割,也因而 反應在此二題上具有較高的相關。

綜合以上所述,本量表的內在品質不完全理想的原因在於同一因素間仍有 較難釐清的共同因素,主要原因在於用字遣詞及內容相近造成題目間高度相 關。針對此一部份,季力康(1994)認為可選取同一因素內觀察變項間的測量 誤差較大的變項加以估計,以達改善測驗模式的適合度的目的。然而Long(1983)

認為,不應該輕易使用模式修正,因為有時將固定參數改為自由參數,即修改 了原先的假設模式,在理論上無法自圓其說,即便要進行修正時,也需以不同 觀察資料進行檢驗,同時一次只能修正一個指標。且 MacCallum 等人(1992,

501)建議:「當一個初始模式適配良好時,去修正模式使它獲得更好的適配度,

可能是相當不明智的作法,因為修正只是適配了樣本微小的獨特之特質而已。」

(引自吳明隆,2006b,35)。而本研究在初始的整體適配已經良好,況且在實 際應用量表時,似乎顯少見學者依修改模式的內容,改變量表的計分方式,因 而本研究中仍然決定不進行模式的修正。

而各潛在變項標準化相關的部份,檢驗後模式的標準化ψ相關分別為0.72、

0.73、0.67、0.61、0.55、0.61、0.58、0.67、0.68、0.62,屬於中高相關,其中相 關較高的為「身體使用」及「肌肉張力」之間,相關達0.72;「身體使用」及「身 體控制能力」之間相關達0.73,顯示量表所包含的五個因素是彼此相關而非完全

獨立的。「身體使用」所涵蓋的題目主要是能否經常地察覺到身體姿勢是否造成 身體的不適,而在「肌肉張力」主要是對肌肉鬆緊的覺察,而身體姿勢不當所 造成的身體不適當中,可能包含肌肉的緊繃,因而造成此兩因素間的相關較高;

獨立的。「身體使用」所涵蓋的題目主要是能否經常地察覺到身體姿勢是否造成 身體的不適,而在「肌肉張力」主要是對肌肉鬆緊的覺察,而身體姿勢不當所 造成的身體不適當中,可能包含肌肉的緊繃,因而造成此兩因素間的相關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