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訪談問題結構的跨個案比較

在本小節裡,研究者首先由訪談導引的問題結構,分別單步驟問題、兩步驟 問題、未知數關係問題以及未知數比大小問題。以跨個案分析的方式,比較三個 不同年級的學童:小祥、小儀及小融。研究者先從加法結構問題來比較三名個案 的解題表現,再由乘法結構問題來比較國小五年級的小儀與國中一年級的小融之 解題表現。希望藉此探索不同年級的學童之未知數解題歷程有何差異,並且能比 較國小二年級及國小五年級的學童在研究者進行教學引導之後,與國中一年級學 童正式學習代數後的表現:

一、加法結構問題:

在「單步驟加減問題」中,三人都能以文字符號列式表達問題情境,不過小 祥是先以「( )」列式,小儀則是先以「一些」來列式。這兩位國小學童個案二 人是經由研究者引導之後,方改為以文字符號N 列式;而國中一年級的小融則 一開始就能以文字符號x 來列式。其中,由於小儀在一到三年級的時候,使用的 課本是依八十二年課程標準所編,代數方面的主題比較缺乏,導致她對於算式填 充題較不熟悉,所以未以 ( ) 或 □ 列式。在解題策略方面,三人都以逆運算 來求得答案,其中小祥初學二位數的加減法,所以他偶而會使用數數的方式計算

,例如:小祥計算8+3 時,會以 9、10、11 得到答案。

在「兩步驟混合問題」中,兩名國小個案小祥和小儀均能夠自己化簡連加與 連減的問題,但面對加減混合的問題時,小祥會忽略數字前面的減號,例如N

-3+5 會化簡成 N-(3+5)=N-8。不過經由研究者引導:「先輸掉 3 個再買 5 個,與原來差了幾個?」,小祥就能回答:「比原來多兩個」而列出正確的式子N

+2。另外,當未知數出現在式子中間的時候,小祥與小儀均無法自行化簡式子

,必須由研究者以「先輸後贏和先贏後輸有無差異」提示,他們才能在彈珠增減 的具體情境中將式子化簡,其中小祥更須倚靠具體操作的方式,才能正確的將式 子化簡。國中一年級的小融則能從已列出的代數式直接進行化簡。解題策略方面

,小祥只能進行單步驟逆運算,所以他必須要先將在式子化簡,才能求答;小儀 則會於使用連續兩次的逆運算來解題,即使她已經將式子化簡成單步驟的問題;

而小融則均將式子化簡後以逆運算解題。

在「兩未知數關係」問題中,即使遇到三步驟算式,國小二年級的小祥依然 可以在具體的情境下化簡,最後可以判斷出兩個未知數(N+3 與 N+4)之間是 相差1。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三名個案雖然都能指出小新(N+3)比小丸子(N

+4)少 1 個,但他們已知小丸子有 11 個彈珠,欲求小新星期四的彈珠數時,卻 均未利用此一關係(見加法第11 題)。另外,在「等號兩邊都有未知數」的問題 中,小祥能使用具體物來表示兩堆巧克力相等(2 盒及 1 盒+12 個),小儀可以 用「2 盒=1 盒+12 個」來列式,小融則直接列出「2N=N+12」。解題策略方面

,兩名國小個案小祥與小儀由左邊1 盒和右邊 1 盒相等,求出一盒是 12 個;國 一的小融則直接用移項法則將x 移到等號左邊,然後得到答案。另外,研究者再 以另一個類題(3 盒及 1 盒+8 個)測試,小祥也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得知 2 盒是 8 個,然後告訴我 4+4=8,所以一盒是 4 個。

最後,在「未知數比大小」的問題中,三人都能指出N+4 比 N+2 多,但 是作法略有不同,小二的小祥以具體物巧克力來解釋:「1 包加 4 個」比「一包 加2 個」多了 2 個;小四的小儀則以 N+4-N+2=2 的式子說明,從這裡可以看 出小儀仍傾向於由左向右閱讀一個等式。國一的小融則以N+4 就是「N+2 再 加2 個」,來解釋兩者的差異。而在另外一題,比較 N+N 及 N+2 的大小時,

三人一開始都認為大於、小於及等於三種情形都有可能發生。不過由於小祥無法

放棄。小儀和小融都能以較有系統的方法來嘗試錯誤,發現N 愈接近 2 時,N+

N 與 N+2 的差愈小的事實,進而提出成立的條件,但是小儀未脫離具體表徵,

她將N 視為一盒彈珠,而未考慮 N 是 0 的情形,所以在 N+N<N+2 的情形,

小儀會說成立的條件是「N=1」,而小融可以更清楚地指出是「N<2」。

二、乘法結構問題

在「單步驟乘除、連乘及連除」的問題中,小五的小儀雖然無法直接對代數 式進行化簡,但是在具體情境的協助下,例如:分成5 盒再分成 2 包,就可以看 作分成10 包。小儀就能以結合律化簡成 N÷10。國一的小融則能直接以代數式

10 x

表示結果。解題策略方面,兩人多以化簡後再進行逆運算為主,或者不化簡直接 依照題意進行連續兩次逆運算。

在「兩步驟乘除混合」的問題中,小儀則無法運用結合律來化簡,例如乘法 第5 題,她知道三盒分給四個人,每個人得到四分之三盒,但是仍然無法指出每 個人得到幾個(1926T~1938F)。她未具備分割未知量的能力。小融則能夠寫出

4 4 3

3 x

x÷ = 。解題策略方面,小儀無法化簡式子,所以就連續逆運算來解題;小 融則先用逆運算消去分母,再用等量公理兩邊同除得到答案。

在「兩步驟加減乘除混合」的問題中,小儀和小融均可以正確的列出方程式

,不同的是,小儀在表現除法的時候,會寫成「N÷某數」的形式,小融則能寫 成「某數

N 」。例如乘法第9 題,小儀會將題意表成「N÷5+4」,小融則會表成「

5 +4

N 」。解題策略方面,小融雖已學過一元一次方程式,可是他的解法與小儀 並無太大差異,兩人都以連續逆運算來解題。例如乘法第8 題,小融寫出 7x-

5=23 之後,接著就寫 23+5=28,28÷7=4。而非合邏輯的推導:7x=23+5,7x=28

,x=4。研究者原先以為小融不會等量公理,但在乘法第 10 題要求他使用並說出 等量公理的運算步驟(2409T~2426R)時,他卻又能完成。另外,在研究者設計 的問題情境:「小新有7 盒彈珠,打破了 1 盒,掉出 5 個,最後算一算發現剩 23 個,問1 盒彈珠有幾個?」,小儀能指出答案不合理之處:「答案是每盒 4 個,但 是小新打破1 盒卻掉出 5 個」。小融雖然在第 1 次時沒反應,但是在研究者下一 次訪談進行第2 次測試(乘法第 8 題類題)時,他不但提出來而且還指出前一次 訪談也有類似問題,可見得小融在第1 次就有注意到。

在「兩未知數關係」問題中,無論是未知單位合成問題或未知單位比較問題

,當小儀遇到「N×某數」時,她可以使用分配律將兩個未知量合併,但是遇到

「N÷某數」時,她則無法把「N÷某數」當成一個量,所以無法用分配律來化簡

。小融面對「未知數乘以某數」或「未知數除以某數」,都可以使用分配律。解 題策略方面,小儀遇到無法化簡的式子,就會使用嘗試錯誤的方法來計算答案,

不過她也不是隨機以數字代入,她會先將未知數合成後的結果,分解成兩個數字

,再進行檢查。另外,她也可以使用自製具體表徵-線段圖來輔助計算。小融的 解題策略則為「化簡式子之後,進行逆運算」。在「等號兩邊都有兩個未知數」

的問題中,小儀能以「1 盒+2 包+8 個=1 盒+4 包+2 個」來列式,小融則畫出 兩堆具體物,中間加等號(3008T~3009T)來表示。小儀使用具體物來進行等量 公理算出1 包有 3 個,小融則直接以他的圖畫來進行等量公理計算出每包有 3 個。在被問及「那每一盒有幾個呢?」,小儀會一直以題目給定的數字來求答,

小融則看出「不管1 盒有幾個,兩邊都會相等」(3027T ~3030R)。

在「未知數比大小」的問題中,小儀認為2N+5 個巧克力一定會小於 3N+

5 個巧克力,因為她把 N 當成 1 包巧克力,而忽略了 N 是 0 的可能性;小融則

N 是-1 才行,如果 N 是-2 的話,阿呆的巧克力(3×N+5)就變成負的了」。

在另一個問題(比較N+7 及 2×N+1 的大小),小儀和小融也都有類似的表現。

相較之下,小融能夠脫離具體情境,把N 當成任何整數來考慮,完整地說出成 立的條件,小儀則侷限在具體情境「N 是代表 1 盒巧克力(彈珠)」,只能把 N 當成自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