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訪談結果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灣獨立音樂人為對象的實證研究 第六章 研究結果

138

綜上所述,受訪的獨立音樂人大部分不會因為市場搭便車現象而降低創作意 願,亦即,這些音樂人不會因為自己創作產生的外部效益沒有歸於自己,就減少 創作,主要原因有三:「不在意」、「有利於宣傳」、「認為自己有回饋社會的義 務」。除此之外,因為獲利模式改變,音樂市場可能不再具有外部效益和公共財 特性,因為演唱會是只有去現場的人才能享受到該價值,就算演唱實況被偷錄製 下來,還是無法完全重現現場演唱的魅力,蓋該現場演唱的價值一大部分來自於

「體驗經濟」276。由此可知,誘因理論以經濟分析角度描述著作權市場並不完 備,因為在特殊市場(如獨立音樂市場)中,創作者並不如理性經濟個體會去權 衡創作的社會效益與自己的成本,他們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放棄音樂作品外部性和 公共財特性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因此,即使獨立音樂市場仍會發生本文第三章第 二節中圖 5的隱匿需求和效益外溢的現象,獨立音樂人也不一定會因此過低生產

(Q1),而會因為「不在意」、「希望回饋社會」或是「預期未來會因宣傳效益而 獲利」,選擇繼續生產 Q*,故可能不會發生誘因理論學者主張之市場失靈現象。

圖 5:外部效益

不過,由於問題設計關係,此結論只是在「非商業之利用行為」下產生的結 果。獨立音樂人對於「商業利用行為」就顯得沒那麼寬容,許多獨立音樂人都表 示,如果是商業性利用行為,會希望對方支付自己授權金277。因此,未經授權的

作意願的影響。

276 參本文第二章第二節獨立音樂產業現場演出價值系統。

277 羅竺、沈聖哲、安妮,參本文第六章第一節訪談結果肆、一、著作人格權保護的法益是否重 要;沈聖哲,參本文第六章第一節訪談結果肆、三、獨立音樂人對著作權的態度;范姜也提到自 己的授權概念是「非商業」,參本文第六章第一節訪談結果壹、著作市場搭便車現象對獨立音樂 人創作意願的影響。

294;Summer 和阿霈甚至認為,模仿和傳唱都是創作重要的學習,因此不介意他 人改作自己的作品295;阿霈在談到自己的啟蒙者楊乃文和魏如萱時,更表示:

「有一陣子會想把所有楊乃文的歌都唱得一模一樣,有一陣子也一直研究魏如萱 唱歌,發現許多自己從未使用過的共鳴點,我覺得模仿的過程非常寶貴,模仿是 最好的學習,因為它成為日後技巧的一個選擇。」;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音樂人 安妮在描繪自己最喜愛歌曲〈永無島〉的創作過程時,表示「是我在聽著 mary see the future 的《多雨的城市》demo,發着呆寫出來的歌。他們的音樂很浪漫 很有畫面,很感染我的情緒,就寫了〈永無島〉」,可見他人作品不只作為累積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灣獨立音樂人為對象的實證研究 第六章 研究結果

141

人的作品或表演方式甚至受其他音樂人深深影響,部分音樂人提到「模仿」在自 己表演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更有音樂人的創作是受其他音樂人創作的啟發。由 此可知,「模仿」或許不一定是獨立音樂人創作的原動力,但它對獨立音樂人創 作實力的累積、以及表演風格的塑造,有一定影響力;而音樂作品激發另一音樂 作品的現象,更實際存在在獨立音樂產業中。如同前述福音歌曲孕育了一代搖滾 巨星貓王(Elvis Aaron Presley)一樣,著作的「累積性」使著作的最大價值往往 體現在它對續創作的激發296,獨立音樂人的回答正好反應了先前創作對創作活動 的重要性。

在此情況下,著作權「所有權利保留」的絕對保護,可能減少音樂人接觸其 他音樂作品的機會,而不利於尚未踏入音樂圈中的創意者累積創作實力,甚至可 能發生抑制音樂人創造力的反效果,故著作權制度在獨立音樂市場中,是否仍為 最有效率的市場介入手段,就有商榷餘地。

參、著作權真的能夠提供誘因?

本研究透過訪談找出獨立音樂人創作三階段的動機,並分析該等動機可能對 應的誘因,再檢討著作權制度是否為確保該等誘因存在的「必要條件」。為了更 鉅細靡遺分析不同誘因對行為的影響,本研究以心理學的動機理論中的雙因子理 論將創作的誘因分類,就其如何影響動機、影響範圍、影響時效作全面了解。以 下依照創作各階段的動機分析其誘因:

一、 獨立音樂人「創意源頭」的創作誘因

根據本研究訪談結果,獨立音樂人開始玩音樂的動機包含「受其他音樂人影 響」、「受同儕影響」、「受大環境或特定事件影響」、「巧合」、「興趣」、「成就 感」、「自尊」、「受其他藝術品啟發」;創作的動機包含「描寫經歷或故事」、「表 達價值觀或抒發心情」、「受其他音樂作品啟發」、「混搭時空的產物」、「表達對社 會的關懷」、「為了完成自己想要的作品」、「為了賣掉」、「平常沒事就會創作」、

「會考慮對社會的影響」297。以下從獨立音樂人的描述中整理各動機可能包含的

296 參本文第三章第二節貳、三、智慧財產權是最具經濟效率的誘因

297 參本文第六章第一節訪談結果參、一、「創意源頭」的創作動機(一)玩音樂的動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灣獨立音樂人為對象的實證研究 第六章 研究結果

142

誘因:

 受其他音樂人影響:阿賣覺得張震嶽「講出了很多一般人不敢講的話,很有 個性,而且用很有趣的方式唱出來」,阿霈認為五月天使她「開始對樂團嚮 往」,而沈聖哲認為其他音樂人的作品「很酷」、「想學他們」、「作白日夢就 想說我也想當歌手,我也想寫歌」,由此可知他們創作動機應該是「希望能 成為跟那些歌手一樣的人」和「表達自我意見的需求」。分析此部分動機可 能的誘因:「對他人具有影響力」、「能寫出很酷的歌」,而自我表達需求為一 種內在驅力,是自己內心想要這樣做,並非外界所引發,故沒有誘因。

 受同儕影響:因為參加吉他社、街頭文化社或是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開始 玩音樂,創作動機應為「希望能跟同儕或朋友交流音樂、有共同話題」,可 以劃歸為 Maslow 理論中的「社交需求298」。誘因可能為:「滿足社交需求的 要素」。

 受大環境或特定事件影響:范姜提到當時台灣嘻哈圈逐漸抬頭的環境改變,

羅竺和王睿認為自己人生際遇引發自己開始玩音樂的動機,這部分的描述包 含「既然黑人可以取樣,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取樣台灣的音樂來做」、「參加過 的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讓我念念不忘爵士樂」、「進步的好機會」,因此可能 的動機為「興趣」、「進步需求」、「為了嘗鮮」,可能的誘因為:「足以引發自 己興趣的東西(在此就是音樂本身)」、「有趣的事情(即新的音樂型態)」。 進步需求為自我實現需求299,按照 Maslow 的理論,來自「個體本我」的渴 望,故本研究認為它是一種內在驅力,不具外在誘因。

 巧合:無動機存在。

 興趣:誘因為「足以引發自己興趣的東西(在此就是音樂本身)」。

 成就感:動機為「自尊需求300」,此部分描述著重於「他人的正面回饋讓自 己很有成就感」,因此誘因為「他人正面回饋」。

 自尊:動機為「自尊需求301」,此部分描述為「想要做給他看」,想證明自己

298 參本文第四章第二節壹、Maslow 需求層級理論。

299 同前註。

300 同前註。

301 同前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灣獨立音樂人為對象的實證研究 第六章 研究結果

143

的能力,推測誘因為「別人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 受其他藝術品啟發:此部分描述為「是我創作靈感來源,自然而然就被那些 抽象的東西吸引」,故誘因為「那些抽象的東西(即藝術品)」。

 描寫經歷或故事:此部分描述為「先有一個故事,然後先寫下詞,再試著把 詞唱出來」、「聽到一個故事所想到的靈感」、「很有感覺,就把她網誌改成一 首歌」,由此可知創作的驅動力來自於「故事」,因此誘因為「故事本身」。

 表達價值觀或抒發心情:動機為「自我表達需求」,自我表達需求為一種內 在驅力,並非外界所引發,故沒有誘因。

 受其他音樂作品啟發:同「受其他藝術品啟發」,誘因為「其他音樂作品」

 混搭時空的產物:誘因為「整個外在環境」,沒有確切人為可提供的誘因。

 表達對社會的關懷:動機在「關懷社會、凝聚社會意識」,為 Maslow 理論中

「超越自我的靈性需求302」,是一種超越個體對於更高層次的真、善、美等 道德上的需求,非匱乏性需求303,故本研究認為其屬內在驅力的一種,不具 外在誘因。

 為了完成自己想要的作品:此部分描述為「因為胖丁想做一首伍拍子的歌 曲」、「企劃…決定完成」、「想要表達不一樣的棉花糖…被聽見」、「聽起來蠻 有武俠的感覺」,可能的動機包含「責任感」、「想完成作品」、「想被人聽見

(表達自我的需求)」、「作品本身聽起來的感覺」,因此可能的誘因為「作品 本身」、「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至於責任感和表達自我需求為一種內在驅 力,是源自於內在的行動力,屬於內在驅力,無外在誘因。

 為了交易:描述是「寫的時候沒特別想什麼,可能那時候真的很想寫一首能 夠賣掉的歌」,推測誘因為「經濟上報酬」。

 平常沒事就會創作:無誘因。

 會考慮對社會的影響:此部分描述為「我覺得社會現在缺乏一些光明的東 西」,為「超越自我的靈性需求」,同前述屬於內在驅力之一種,不具外在誘 因。

302 同前註。

303 同前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灣獨立音樂人為對象的實證研究 第六章 研究結果

144

本研究將上述誘因以赫茲伯格的雙因子理論為基礎,分類為激勵因子和保健 因子。激勵因子與保健因子的區分本研究採取主、客觀混合判斷方式:客觀上,

本研究將上述誘因以赫茲伯格的雙因子理論為基礎,分類為激勵因子和保健 因子。激勵因子與保健因子的區分本研究採取主、客觀混合判斷方式:客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