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誘因與動機理論

第一節 誘因與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灣獨立音樂人為對象的實證研究 第四章 誘因與動機理論

70

第四章 誘因與動機理論

為了深入分析獨立音樂人之創作誘因,本章整理心理學中誘因、動機和行為 三者之間的關係,探討誘因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並以心理學兩大動機理論作為本 研究訪談結果分析之基礎。

第一節 誘因與動機

壹、誘因與動機間的關係

什麼是誘因(incentives)?誘因是驅使我們達成特定目標的刺激或事件,通 常是獎賞或懲罰227。在探討著作權是否為創作誘因之前,我們必須先問:一個人 創作的動機(motivation)是什麼?唯有知曉一個人的創作動機,才可能針對該 動機去設計有效的誘因,促使那個人創作。

什麼是「動機」(motivation)?動機是指引發、維持並引導人類行為的內在 歷程。人為什麼會產生某種行為?在人類行動的背後存在什麼驅力促使他/她做 出這樣的行動?這些引發行為的原動力即為動機。動機可以分為內在驅力

(drive)及外在誘因動機(incentive motivation)228。內在驅力是指人類基本生 理需求產生的原動力,諸如飢、渴等,誘因動機是指外在事件所引發、慾求外物 的動機,諸如金錢、名利229

動機與誘因之間的關係需從動機的體系來理解。內在驅力就像是需求

(need),而誘因動機如同欲求(want)。需求(need)引發內在驅力(drive),

而內在驅力本身就會引導一個人做出特定行為;欲求(want)則是外在刺激所 致,該刺激即為「誘因」(incentive)」230。舉例來說,小虎為了吃三餐和買名牌 包而認真工作,小虎認真工作的動機就包含「吃三餐」及「買名牌包」。小虎之 所以產生「吃三餐」的動機是因為他「需要」(need)進食,想吃東西的內在驅 力促使小虎產生吃三餐的動機;但小虎不「需要」(need)買名牌包,他買名牌

227 STEPHEN M.KOSSLYN &ROBIN S.ROSENBERG,PSYCHOLOGY IN CONTEXT 452-453 (2006).

228 洪光遠譯,Edward E. Smith, et al 著,普通心理學(下),頁 509,桂冠圖書,2006 年 11 月。

229 同前註。

230 KOSSLYN &ROSENBERG,

supra note 227, at 453-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灣獨立音樂人為對象的實證研究 第四章 誘因與動機理論

71

包的渴望只是一種欲求(want),而之所以產生「買名牌包」的動機是因為「名 牌包」這個外界刺激所致,故名牌包是小虎認真工作的誘因(incentive)。需注意 的是,雖然我們是從行為分析人類的動機,進而找出誘因,但實際在心智歷程 中,順序是相反的,亦即是由外在刺激(誘因)引發動機,該動機再促使行為的 發生。

圖 13 動機示例-小虎的動機分析

外在刺激為何能引發誘因性動機(incentive motivation)?心理學家認為是 透過學習231。雖然有少數外界刺激本身即可引發內在驅力進而產生動機(例如美 食作為外界刺激引發想吃東西的驅力,導致想吃東西的動機,促使吃東西的行 為),大多數的外界刺激原本都是中性的事物,像是名牌包就不會對小嬰兒產生 如同大人般的吸引力。這些中性的事物透過學習,轉變成附有情緒聯結的刺激,

進而成為誘因。這種學習過程通常與情緒有關,透過行動產生的酬賞結果和正向 情緒作為外界刺激與行為的連結232。例如小嬰兒在成長過程中發現:如果買名牌 包,別人會對他/她投以羨慕和崇拜的眼光,他/她也會感覺自己很有地位、價 值,進而產生正向情緒;此正向情緒與「買名牌包」的行為連結,使「名牌包本 身」感染上「誘因的顯著性」(incentive salience),亦即名牌包與預期的正向情緒

(別人的羨慕眼光和自己的地位價值感所引發的快樂)相聯結,擷取注意力,並

231 參普通心理學(下),前揭註 228,頁 510。

232 同前註,頁 5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灣獨立音樂人為對象的實證研究 第四章 誘因與動機理論

72

鼓動追究探索的行為233。如果小嬰兒長大後又學習到只要認真工作就可以買名牌 包,那為了買名牌包,小嬰兒就會認真工作,名牌包就成為小嬰兒認真工作的

「誘因」。

透過上述例子我們可以發現,「誘因性動機」(incentive motivation)的產生 是源自於誘因所帶來的正向情緒,因此所有欲求(want)都是為了獲得正向情 緒,而誘因只是剛好與正向情緒相聯結的事物。例如金錢本是一中性物品,但透 過學習人類知道金錢可以帶來很多好處,這些好處讓人產生正向情緒;為了獲得 這些正向情緒,便產生賺錢的動機,進而開始認真工作,如圖 14所示。

圖 14 金錢作為工作誘因

貳、著作權於心理學誘因架構下之角色

創作動機相當複雜且具有個案差異,可能是誘因性動機(incentive

motivation),亦即是在外在刺激下所引發的動機;也可能只是單純地想創作,亦 即是由內在驅力(drive)所驅使的行為。若是由內在驅力(drive)所鼓動的行為 就不存在誘因(incentive)問題,因為誘因(incentive)是外在刺激,其所引發 的動機為「誘因性動機」(incentive motivation),並非內在驅力動機234。由於誘 因理論的主張以誘因存在為前提,故本文在此先假設創作動機為「誘因性動機」

233 同前註。

234 參本章節前述(壹、誘因與動機間的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灣獨立音樂人為對象的實證研究 第四章 誘因與動機理論

73

(incentive motivation),以利後續討論,至於創作動機事實上是否包含內在驅力 動機,請參考第六章的訪談結論。

將傳統誘因理論至於心理學的誘因架構下,可以發現著作權作為誘因就像前 述例子中的名牌包和金錢,本是一中性事物,但由於會帶來正向情緒,因此成為 誘因,引發創作動機,進而促進創作活動的發生。不過,創作與上述工作之例子 仍有差異,因為創作動機並不如賺錢或買名牌包那麼簡單。在上述例子中,賺錢 就是為了獲得金錢,買名牌包也是為了獲得名牌包,故金錢與名牌包所帶來的正 向情緒直接與「賺錢」和「買名牌包」的動機相連結。然而,創作動機並不是為 了獲得著作權,而是為了獲得其他東西(例如實體的金錢上報酬或是非實體的成 就感),只不過「其他東西」是因為著作權而「能夠」或「更容易」獲得。因 此,在心理學的誘因架構下,應該修正傳統誘因理論的見解,亦即著作權並非

「創作誘因」,而是為了「確保創作誘因的供應」所存在的一個「必要條件」。

圖 15 著作權於心理學誘因架構下之角色

也就是說,在心理學的架構下,本文研究問題並非「著作權是否為創作誘 因」,而是「著作權是否為確保創作誘因所存在的必要條件」。以此背景為基礎,

需先檢驗圖 3 中所謂「其他東西」,亦即真正的創作誘因,究竟為何,而著作權 是否能夠確保創作者獲得這些創作誘因。

hierarchy of needs)及「赫茲伯格的雙因子理論」(Herzberg’s two-factor theory)。

壹、Maslow 需求層級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Maslow hierarchy of needs)是由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 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於 1943 年提出236,其後並被國內外企業廣泛應 用在管理學中。 論、目標設定理論、內在動機理論。參李美華、吳凱琳譯,Abraham H. Maslow & Deborah C.

Stephens & Gary Heil 著,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頁 5,商周出版.城邦文化,2007 年 4 月二版。

236 Abraham H. Maslow,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50PSYCHOL.REV.370 (1943), available at

http://psychclassics.yorku.ca/Maslow/motivation.htm.

237 參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前揭註 235,頁 5。

238 同前註,頁 5, 6, 48;See also, Abraham H. Maslow, Theory Z, in THE FA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 280-96 (1973), available at

http://www.humanpotentialcenter.org/Articles/FartherReach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