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與安全。40俄羅斯為提高在東北亞的政治和外交影響力,保障其在遠東地區的邊 界安全和在北方領土問題上取得主動權,即曾經提出東北亞多邊磋商機制和六國

(俄羅斯、中共、美國、日本、北韓、南韓)集體安全體制方案,為其重返亞洲 發揮大國作用創造條件,此外,俄羅斯還曾經多次提議召開多邊會議解決朝鮮半 島問題,希望藉由朝鮮半島問題,擴大自身在東北亞乃至於東亞地區安全事務的 發言權。

因此,俄羅斯一直積極參與亞太安全機制,1992 年,葉爾欽(Boris Yeltsin) 訪南韓時,首次提出「東北亞磋商機制」的構想,主要內容為:建立整個亞太地 區和次區域的多邊安全對話機制;建立地區衝突調解中心;建立地區戰略研究中 心。41俄羅斯建立地區安全合作機制的構想來自於其力圖恢復大國地位、重塑俄 羅斯形象的國際戰略密切相關。建立地區安全合作機制,可恢復並加強俄羅斯在 此區的傳統影響,成為平衡大國力量有效途徑,對東北亞的特別關注,來自於東 北亞各國與俄羅斯的經濟互補性強,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前景看好,但同時東北亞 卻仍存在許多安全疑慮,故早日建立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是維護地區安全、確 保俄羅斯邊境穩定和投入亞太事務的重要途徑。42俄羅斯在於推動東北亞多邊安 全合作立場上,仍以符合其國際戰略為主,即恢復大國地位仍會是其未來重要的 外交政策重心。

第四節 評析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之可行性

從各國對東亞或東北亞合作的構想看來,雖然切入角度不同,內容也各有其 相異之處,但是相同點是各國認知到地區安全合作重要性,各國的國家安全戰略 中也大多涵蓋安全對話與安全合作。由於各國的戰略目標不同,故影響的方式與 途徑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東北亞必須從自身特有的實際情況,克服發展地區化

40 Tae-Hwan Kwak & Seung-Ho Joo ed., The Korean Peace Process and the Four Powers (Aldershot, Hampshire, England; Burlington, Vermont: Ashgate publisher, 2003), p. 157.

41 陳峰君,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年),頁 104。

42 閻學通、金德湘,東亞和平與安全,,頁 428-4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2

和建構地區安全的障礙,確立特有的模式,並在尋找地區化特有的進程,最終建 立東北亞特有的地區組織或機制。雖然,在東亞地區,建構東亞安全共同體已逐 漸成為各國的共識,43但東亞安全共同體仍是一個未知數,畢竟,東亞國家之間 的安全顧慮、主權和領土糾紛證明了各國仍然無法放棄以武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手 段。44正因為東亞缺乏多元安全共同體的重要特徵,故東亞既沒有建成如同歐洲 一樣的地區安全機制,也沒有建成如同歐洲的多元安全共同體。45而東北亞國家 面臨區域內更加多元複雜的安全威脅來源,因此建立一個多邊安全機制勢在必 行,只要各國就其各自立場進行意見協調,相信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仍會有其發 展空間及功能。

一、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建構之可行性

首先,隨著朝鮮半島開始出現緩和局勢,東北亞地區大國關係出現變化,各 國的共同利益擴大,合作領域增加,因此,也提供東北亞和平與穩定的條件。再 者,由於區域經濟合作的持續加強與不斷成熟為建立多邊安全機制提供必要基 礎。最重要的是,各國日益重視安全對話與合作,故建立多邊安全合作框架已逐 漸成為東北亞各國安全政策的基本原則。46基於上述政治、經濟、安全等各項的 因素配合,皆提供未來一個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有利環境。

在長期東北亞的安全結構中,未來仍可繼續推動雙軌外交,區域國家間提供 更全面性的安全合作,不只可在軍事議題上合作,更能在經濟議題將強交流,加 深各國之間的合作,使得沒有任何一國可在東北亞安全問題上置身事外,逐漸形 成東北亞的鞏固安全機制。若要從「六方會談」過渡至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則可

43 秦亞青、王燕,「建構共同體的東亞模式」,外交學院學報,2004 年第 12 期(2004 年),頁 8-13。

44 Barry Buzan & Gerald Segal, “Rethinking East Asian Security,” Survival, Vol. 36, No. 2 (Summer 1994), pp. 3-21. Aaron Friedberg, “Ripe for Rivalry: Prospects for Peace in a Multipolar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8, No. 3 (Winter 1993 /94), pp. 5-33.

45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Boulder, Colorado: L. Rienner 1991), p. 218.

46 姜聯軍、匡國棟,「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的構建」,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5 年第 1 期(2005 年),頁 39-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3

能需要幾項條件之配合,首先,「六方會談」仍須繼續並且要擴大議題範圍;第 二,美、日、韓同盟關係之發展,以及美國對自己在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之 定位;第三,實現從「六方會談」到東北多邊安全合作機制的過渡應遵循的原則,

從現今局勢看來,「六方會談」無非提供危機處理機制的寶貴經驗,後續若要建 構新的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則可能必須考慮先以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為 基礎,逐漸弱化軍事同盟關係,對次區域機制進行整合,其次,引入國際法機制 緩和利益關係,再者,加強社會文化各領域之交流,培養東北亞區域觀念,最後,

超國家行為體之建立,以上這種的多邊安全合作機制應建立在共同安全及合作安 全的基礎上,透過從低階政治的整合過度到高階政治,並最終取代軍事聯盟。47 總之,從原先以解決北韓核問題為目標的「六方會談」,對於協調機制和建構仍 有其一定之功效,其作為較鬆散的多邊安全框架,不但能適時地相互協調現有和 新創建的機制,還可藉由機制的連結來強化其安全結構,更為發展出東北亞多邊 安全機制增加其可行性。48

另外,針對東北亞地區安全的路徑選擇,有學者整理出大致五種:(1)路徑 一:集體防禦;(2)路徑二:共同安全;(3)路徑三:大國協商一致;(4)路徑 四:安全共同體;(5)路徑五:多邊安全機制。然而,基於本文是以東北亞多邊 安全機制為論述,故在此只特別針對路徑五加以討論。與前四種安全路徑則不 同,多邊安全機制同時將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理論結合起來,既承 認國家利益又強調規範國家行為。事實上,東北亞地區安全的特性相當適合建立 多邊安全機制,其原因為美國的力量滲透為建立多邊安全機制提供外部條件,還 有東北亞地區權力結構變遷的不確定性,使得在該區建立某一特定領域的制度性 安排困難,以及東北亞地區的歷史問題亟需獲得解決。49基於上述之原因,東北

47 趙躍欽、謝劍南,「淺議朝核問題與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 6 期

(2006 年),頁 15-17。

48 Tsutomu Kikuchi, “Institutional Linkages and Security Governance: Security Multilateralism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Martina Timmermann and Jitsuo Tsuchiyama ed., Institutionalizing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Steps towards Global Governance (Tokyo, Japan;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206.

49 孫霞,「從安全複合體到多邊安全機制:東北亞地區安全的挑戰與路徑選擇」,潘忠岐編,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亞的安全合作構建可能的發展路徑只能是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多邊安全機制,

在此一框架下,才能解決東北亞現實存在的問題,進而實現地區和平與穩定。整 體而言,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將是實現東北亞地區安全的最佳路徑選擇,其 中多邊安全機制不只包括安全組織,重點仍是形成安全合作和建立安全機制。目 前看來,東北亞地區已開始有擴大多邊合作的趨勢,但是將這些合作趨勢進一步 擴大發展成為安全機制,仍然有待相關國家未來長遠和宏觀的戰略規劃。

二、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建構之侷限性

大國關係絕對是影響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中共而 言,其能否在推動亞洲地區主義中產生主導作用,事實上仍存在許多限制因素,

這也影響各國對於建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共識成功與否。除了歷史的中、日 矛盾關係外,各國對於中共崛起的疑慮與恐懼,以及對於中共在東北亞之角色和 地區戰略的實施,都將關乎到中共建構地區主義的進程。50基於東北亞地區結構 上具有高度的複雜性,因此在探討建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過程中,同樣會面 臨許多的限制,並在這些的條件下侷限著未來的關係發展。下列則是未來可能限 制東北亞各國在推動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可能因素。

首先,中、日之間的長久歷史矛盾和對抗,影響兩國在東亞的多邊安全合作,

且雙方仍存在著東亞主導權之爭。中共作為一個政治大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 要角色,尤其在朝鮮半島無核化的過程,中共無疑地扮演重要地位;另一方面,

日本作為經濟實力大國,同是東北亞地區的一強,因此,由於中、日在政治和經 濟上同時存在的合作與競爭關係,故連帶使得東北亞的多邊安全合作添加複雜的 變數。51未來兩國將以何種態度營造中、日關係,也是亞洲地區主義能否實現的

邊治理與國際秩序,頁 160-162。

50 蕭歡容,「中國的大國責任與地區主義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 年第 1 期,頁 50。

51 武心波、王瀟瀟,「『主導權』之爭與東亞多邊合作」,潘忠岐編,多邊治理與國際秩序),頁 169-17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5

關鍵之一。52因此,兩國之間的歷史矛盾是否能夠圓滿化解,仍將是關係到未來 東北亞區域合作是否能順利發展的重要關鍵。

其次,美國對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態度及其東北亞政策走向,也是決定東 北亞多邊安全機制能否建立的關鍵因素。事實上,從美國與東北亞國家的關係看 來,為避免多邊主義會影響美國在東北亞的主導權,其仍傾向以雙邊安全對話為 主,而非限制在多邊合作框架下,顯示出美國對於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仍非完全

其次,美國對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態度及其東北亞政策走向,也是決定東 北亞多邊安全機制能否建立的關鍵因素。事實上,從美國與東北亞國家的關係看 來,為避免多邊主義會影響美國在東北亞的主導權,其仍傾向以雙邊安全對話為 主,而非限制在多邊合作框架下,顯示出美國對於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仍非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