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冷戰後中共在六方會談之角色:多邊安全機制的理論與實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冷戰後中共在六方會談之角色:多邊安全機制的理論與實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事務學院 外交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邱坤玄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冷戰後中共在六方會談之角色: 多邊安全機制的理論與實踐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生:馮湘茹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九月.

(2) 謝辭 從就讀大學到研究所至今,感謝在家人、師長、同學及許多好友的鼓勵下, 讓我能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學習成長。修讀碩士學位至今,回想當初大學無意間 的進入外交系,四年後又再繼而進入了外交研究所,這都成為我人生地圖中甚為 重要的一部分。從剛踏入研究生活開始,一直到現在從未想過自已能如此順利完 成一片屬於自己的心血,因此必須感謝身邊許多人對我的鼓勵與陪伴。 老實說,雖以歷經多年來國際關係領域的洗禮,但至今我依舊對於外交藝術 的精深奧妙與深不可測感到驚艷不已,這要歸功於大學時期的系上老師們奠定了. 政 治 大 可或缺。另外,能完成論文最重要的關鍵仍是要感謝我最敬愛的指導教授邱坤玄 立. 我對於國際關係的認知基礎,而研究所老師們給予我在戰略研究上的指導同樣不. ‧ 國. 學. 老師,感謝老師能抽空在繁忙公務與教學的百忙之中,願意為我解惑並且給予論 文上細心指導,讓我學習如何完成屬於個人的心血結晶;再者,還要感謝我的口. ‧. 試委員李明老師與張登及老師,給予我在論文計畫書及論文內容清楚的建議和精. sit. y. Nat. 闢的分析,讓我能在最終的論文中呈現出更為完整的風貌。. n. al. er. io. 在研究所的三年多來,我還要感謝許多陪伴在我身旁的同窗好友。首先,感. i Un. v. 謝在我撰寫論文感到徬徨之時,陪伴我的同班好友笠嫻、鈺薇和智瑋,適時給予. Ch. engchi. 我無限關懷並傾聽困難,彼此相互砥礪與督促,讓我能順利完成論文。同時還感 謝大學時期的好友育婕和千瑛,感謝他們在我撰寫論文停滯之時,願意陪伴我, 暫時解決我的論文煩惱。最後,我必須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感謝他們願意在 背後無條件支持我,讓我每當放假回到基隆家中時,感受他們所給予在精神上的 強力支持,讓我每每重獲前進的力量,因為有他們在身旁的支持,讓我能努力不 懈地完成三年來日夜牽掛的論文最終回。. 馮湘茹. 謹識. 中華民國一零一年九月.

(3) 摘要 20 世紀以來,多邊主義是全球化時代外交新思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 種國際互動方式,是國際體系層面的一種制度框架。然而,多邊主義強調的並不 只是從一個國家的對外戰略,而是從整體角度強調多邊制度結構,並且考慮國家 之間的互動方式。自中共確立多邊外交政策以來,從過去消極參與態度到今日的 積極參與多邊機制,不只代表中共對參與國際機制的重視,更意味在國際舞台上 的整體國家實力提升,因而擴大對於國際多邊機制的影響性。 對中共而言,積極推動北韓核武危機解決,促成「六方會談」啟動,不只是. 政 治 大 「六方會談」象徵中共以和平方式推動多邊機制的一環,在「六方會談」中的積 立. 符合中共的防止核武擴散的國家利益,更代表中共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角色,. ‧ 國. 學. 極「有所作為」態度及策略立場,更成功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若以北韓核武 為例,中共希望利用「六方會談」成功提升優勢,故中共以參與多邊安全機制作. ‧. 為角逐世界的工具。. sit. y. Nat. 然而, 「六方會談」可能還有許多限制因素,但作為此區多邊安全機制框架,. n. al. er. io. 為來的關鍵在於必須要加強協調原有的安全機制,進而發展出完善的東北亞多邊. i Un. v. 安全機制。綜觀而言,「六方會談」成功透過多邊對話機制解決危機,並成功為. Ch. engchi. 北韓和美國提供談判空間,也各自為彼此得到國家利益,維持東北亞和平與安 全。在長期東北亞的安全結構中,周邊國家間出現全面的安全合作,不只可在軍 事議題上合作,更能在經濟議題交流加深合作,使得沒有任何一國可在東北亞安 全問題置身事外,逐漸形成鞏固的東北亞安全機制。.

(4) 目次 目次.........................................................i 表次.........................................................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7. 政 治 大 國際安全機制與中共多邊外交戰略........................20 立. 第五節 第貳章. 章節安排..........................................18. 現有國際安全機制之發展............................20. 第二節. 中共參與國際安全機制之理論與實踐..................28. 第三節. 中共未來多邊安全戰略之發展........................37. 第四節. 小結..............................................41. ‧ 國. ‧. sit. y. Nat. n. al. er. 北韓核武危機與中共的多邊外交戰略......................43. io. 第參章. 學. 第一節. i Un. v. 第一節. 北韓核武危機與及其外交戰略........................43. 第二節. 中共對朝鮮半島之外交戰略..........................49. 第三節. 北韓核武危機對中共多邊外交戰略之影響..............55. 第四節. 小結..............................................60. 第肆章. Ch. engchi. 中共推動「六方會談」之角色與功能......................62. 第一節. 「六方會談」之背景及過程..........................62. 第二節. 中共在「六方會談」之戰略目標與角色................75. 第三節. 「六方會談」的成效與限制..........................80. 第四節. 小結..............................................84. 第伍章. 六方會談與東北亞多邊安全對話機制......................86 i.

(5) 第一節. 地區主義與東北亞安全建構..........................87. 第二節. 中共推行東北亞多邊安全對話機制之立場..............92. 第三節. 周邊國家對推行東北亞多邊安全對話機制之立場........97. 第四節. 評析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之可行性 ...................101. 第五節. 小結..............................................106. 第陸章. 結論..................................................108. 第一節 研究發現...........................................108 第二節 未來展望...........................................112 參考文獻......................................................115.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表次. ‧. 中共成立區域性多邊機制一覽表..........................34. 表 2-2. 中共參與亞太地區的多邊安全對話機制....................36. 表 3-1. 北韓核武發展歷程 .....................................45. 表 4-1. 六方會談召開過程與重要內容............................69. 表 4-2. 六方會談各方對北韓之立場..............................74. n. al. er. io. sit. y. Nat. 表 2-1. Ch. engchi. ii. i Un. v.

(6)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動機 基於歷史、地緣政治和大國利益等複雜因素,朝鮮半島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緊 張情勢。自 2010 年起,對於朝鮮半島情勢而言更可謂多事之秋,「天安艦事件」 的爆發更是升高了整體東北亞各國的緊張氣氛。一連串的不穩局勢似乎演變成朝 鮮半島的常態,並在接連發生的軍事活動推波助瀾下,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一度呈 現急速上升之勢。再者,朝鮮半島形勢的持續緊張對「六方會談」的重新啟動帶. 治 政 來的負面影響,皆使得未來東北亞仍處於不穩定的態勢。 大 中共作為東北亞國家 立 中的一員,自其確立以「和平發展」作為國家發展大戰略後,為了追求國家經濟 1. ‧ 國. 學. 快速成長,努力創造出和平的國內、外環境以利其國家經濟發展,故中共的外交. sit. y. Nat. 島上所可能帶來的一切危機。. ‧. 總體戰略制定便是著重於穩定周邊國家的外交關係,因此,中共無法忽視朝鮮半. io. er. 現今中共已成為崛起之發展中大國,無論在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都成為美 國霸權之外最大的競爭者,而在過去美國掌控優勢的東北亞地區,兩國究竟是會. al. n. iv n C 帶來更多挑戰或更多合作?另外,中共也加強了多邊外交戰略,雖然多邊外交並 hengchi U 非開始就受到中共的重視,但基於東亞權力平衡的改變,也轉變了各界對多邊主 義的看法。因此,即使當時學者對中共在世界角色的立場並不明確,但卻一致同 意發展多邊外交。2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曾提到中共外交總體戰略,即「大國是關 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台」 。3由此更看出中共積極 參與國際事務,並以多邊外交手段提升其大國形象,尤其面對情勢不穩的朝鮮半 1. 李明, 「天安艦沉沒事件牽動東北亞國際政治」 ,海峽評論,第 235 期(2010 年) ,頁 16-18;李 明, 「東北亞軍事對抗值得關注」 ,海峽評論,第 237 期(2010 年) ,頁 11-15;李明, 「南北韓 爆發黃海軍事衝突與影響」,海峽評論,第 241 期(2011 年),頁 25-28。 2 邱坤玄,「中共在周邊地區的多邊外交理論與實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1 卷第 4 期(2010 年),頁 7-10。 3 「專訪秦亞青:十七大後中國外交將更重視多邊舞台」,中新社,2007 年 10 月 12 日, http://www.cpcnews.cn/BIG5/100804/6370470.html,於 2011 年 5 月 11 日搜尋。 1.

(7) 島,中共為創造和平環境以求全力發展國家經濟,中共便將全力維護東北亞區域 穩定,願意化被動為主動,透過多邊主義的建構下,強調各國協商合作來共同解 決北韓核武問題,然而,北韓核武絕非只限於朝鮮半島的問題,而涉及多方利益, 故中共又應如何透過多邊外交戰略來處理北韓核武的危機? 中共自 2003 年作為「六方會談」解決北韓核武危機的主要中間人,成功提 升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但基於各國之間的國家利益羈絆,「六方會談」的實際成 果依舊有限。為解決「六方會談」的長期停滯不前,中共一再呼籲各國在「六方 會談」的架構下重啟對於北韓的對話,2010 年 8 月中共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 武大偉對北韓進行的訪問,雙方就區域局勢和恢復「六方會談」及實現朝鮮半島. 治 政 無核化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並宣稱在所有問題上「達成全面共識」 ,中共作為 大 立 北韓的重要盟友,敦促有關各國放棄圍繞韓國「天安艦事件」而引發的對峙,迅 ‧ 國. 學. 速重返「六方會談」 。4中共代表團團長武大偉說,中方推進「六方會談」的總體. ‧. 目標是以和平方式推進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實現有關國家關係正常化,建立東. sit. y. Nat. 北亞和平安全機制,這樣的目標不僅符合中共利益,也符合各方利益。5「不積. io. er. 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對於停滯已久的「六方會談」 ,中 共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認為重啟「六方會談」仍需要各方努力,暫時沒有重啟的時. al. n. iv n C 間表,東北亞安全形勢值得各方高度重視,應該利用當前相對有利的時機,各方 hengchi U 6 做出更大的努力,儘快地重新啟動「六方會談」的進程, 以上的談話都顯示中 共解決北韓危機的決心。. 即使回顧「六方會談」的現有成果仍然有限,但「六方會談」提供東北亞大 國溝通與對話的平台, 「六方會談」不只解決北韓核問題,更超越朝鮮半島之外, 使得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成為解決區域衝突的另一種可能性,甚至可以發展 4. 「朝鮮稱和中國就六方會談『達成共識』」,BBC 中文網,2010 年 8 月 20 日,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0/08/100820_china_n_korea_nuclear.shtml,於 2011 年 4 月 28 日搜尋。 5 「中國不贊成重啟朝核六方會談設置前提條件」,香港中國通訊社,2011 年 3 月 4 日, http://www.hkcna.hk/content/2011/0304/89933.shtml,於 2011 年 4 月 28 日搜尋。 6 「楊潔篪:六方會談如何重啟何時重啟還需溝通」,香港中國通訊社,2011 年 3 月 7 日, http://www.hkcna.hk/content/2011/0307/90387.shtml,於 2011 年 4 月 29 日搜尋。 2.

(8) 為永久性多邊機制。本論文撰寫出發點著眼於討論在中共多邊外交戰略下,北韓 成為影響中共的東北亞戰略政策變數,中共作為北韓重要唯一的盟友,面對北韓 對國際社會的頻頻挑釁,在其國家利益優先考量下,作為對中共多邊外交的檢 驗,除一再呼籲各國重啟「六方會談」之外,究竟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的推動是 否也為可行之路將成為本文主要的焦點。. 二、研究目的 中共積極推動多極化,提高在國際地位的發言權,而北韓核武危機的爆發彷. 政 治 大 中共處理國際事務的重要戰略之一。對中共而言,積極推動北韓核武危機解決, 立 彿成為中共改善國際形象的一大契機。藉由建構和積極參與國際安全機制,成為. ‧ 國. 學. 促成「六方會談」啟動,不只是符合中共的防止核武擴散的國家利益,更代表中 共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角色,「六方會談」象徵中共以和平方式推動多邊機制. ‧. 的一環,在「六方會談」中的積極「有所作為」態度及策略立場,更成功受到國. sit. y. Nat. 際社會高度肯定。若以北韓核武為例,中共希望利用「六方會談」成功提升優勢,. n. al. er. io. 故中共以參與多邊安全機制作為角逐世界的工具。7中共認為「六方會談」目前. i Un. v. 作為北韓核危機的衝突解決策略之一,不僅關切半島無核化問題,更擴及協商與. Ch. engchi. 東北亞地區長治久安的問題,成為管控半島局勢的機制,更成為統籌構建地區安 全新格局的平台。8然而,現有的「六方會談」的成果有限,東北亞安全需要永 久的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作為各國溝通平台,故也引發對於「六方會談」成效的討 論,究竟「六方會談」是否應邁向機制化?9或以「六方會談」框架建立永久性. 7. 「北京六方會談開啟和平對話之門」,新華網,2003 年 8 月 26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8/26/content_1046211.htm,於 2011 年 4 月 20 日檢索。 8 「重啟六方會談正當其時」,新華網,2011 年 01 月 30,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1/30/c_121041623.htm,於 2011 年 4 月 20 日檢索。 9 石源華,「六方會談機制化:東北亞安全合作的努力方向」,國際觀察,第 2 期(2006 年),頁 15-20。 3.

(9) 的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作為更有效的衝突解決和對話機制。10 本文撰寫冀望探討中共在處理北韓核武的問題上,先從中共積極參與國際 全機制背景看起,透過分析北韓危機對中共之影響,並如何影響中共在區域及全 球事務所扮演的角色,間接反映出中共的多邊外交戰略使用。最後,透過地區主 義來看東北亞的周邊環境,並認識各國對東北亞政策及其對建構東北亞多邊合作 機制之立場,再分析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可否作為「六方會談」外的另一選 擇,並觀察中共是否能排除現有多邊架構之困境,未來將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邁 向可行的道路。本文目的主要從幾方面探討關於中共在北韓核武危機中的問題: (一)面對現有的國際安全機制,中共如何建構和參與其中?中共在參與的. 治 政 過程中,如何發揮其大國作用?未來的安全戰略又該如何發展? 大 立 (二)中共在多邊外交下的朝鮮半島戰略為何?北韓核武危機究竟如何影響 ‧ 國. 學. 中共在東北亞地區的外交戰略布局?. ‧. (三)以多邊外交角度談中共在北韓核武危機中所扮演之角色,並分析中共. sit. y. Nat. 在「六方會談」中之戰略目標、立場、角色及其功效。. io. er. (四)「六方會談」究竟是否可以成功過渡至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中共及 周邊大國推行多邊安全機制之立場為何?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推行是否具有可. n. al. 行性?. Ch. engchi. i Un. v.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中共藉由化解北韓核武危機展示大國角色及影響力,其次,基於亞太周邊環 境為中共最重要的外交任務,故中共積極利用多邊外交戰略在東北亞地區發揮其 大國作用,進而推行東北亞多邊對話機制,奠定中共在東北亞地區的深遠影響 力。11本文在討論中共參與多邊安全機制的基礎下,從中共對朝鮮半島外交戰略 10. 「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212681.htm,於 2011 年 4 月 20 日搜尋。. 11. 倪建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年),頁 117-133。 4.

(10) 出發,以中共在六方會談的作為來驗證其在多邊外交之推動成效,進而分析東北 亞多邊安全機制推行之可行性。北韓問題困擾中共外交戰略已久,學者研究北韓 核武問題的相關文獻眾多,故將聚焦在三部分進行本研究之文獻探討:(一)中 共多邊外交和朝鮮半島戰略; (二)中共在六方會談的策略與中美競合; (三)中 共與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之研究文獻。. 一、中共多邊外交和朝鮮半島戰略 中共的朝鮮半島外交戰略的研究學者眾多,討論中共介入北韓核武危機的外. 政 治 大 延伸探討其介入朝鮮半島的利益考量,故此部分將從兩方面切入,首先是有關中 立 交戰略,可作為驗證中共實行多邊外交的策略之一,藉由中共的多邊外交戰略來. ‧. ‧ 國. 的文獻探討。. 學. 共朝鮮半島戰略背景及利益考量,第二部分則關於中共對朝鮮半島戰略政策實踐. 中共對朝鮮半島的戰略為多邊外交之實踐,因此,先聚焦於多邊外交的探. sit. y. Nat. 討。多數中共學者普遍認為中共發展多邊外交有助維護中共國家利益,發展有中. n. al. er. io. 國特色的多邊外交,既是韜光養晦的藝術,也是中共適應、自我改進的過程。12. i Un. v. 對中共而言,多邊外交是走向世界大國的必由之路,可推動在國際社會根本利益. Ch. engchi. 之實現。13中共對外總體戰略以推動多極化為中心的歐亞大陸地緣戰略,藉此打 破美國獨霸世界的企圖。14因此,多邊外交重要性上升,而北韓核問題發展出的 六方會談,也都以多邊外交創造和諧世界的平台,對中共而言更是大勢所趨。15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的報告特別提及「多邊外交」和「發展外交」,可知 中共在亞洲和全球事務要積極發展必須走多邊外交之路。16胡錦濤上台後,中共 12. 13 14 15. 16. 王逸舟,「新世紀的中國與多邊外交」,太平洋學報,2001 年第 4 期(2001 年),頁 3-12;王 逸舟,「中國與多邊外交」,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 年第 10 期(2001 年),頁 4-8。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年),頁 274-278。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頁 336。 吳建民, 「多邊外交是構建和諧世界的平台」 ,外交評論,總第 90 期(2006 年) ,頁 10-14;吳 建民,「多邊主義是大勢所趨」,今日中國,2009 年第 7 期(2009 年),頁 36-37。 楚樹龍等,「上升中的中國國力、國際地位與作用」,國際經濟評論,2009 年第 11 期(2009 年),頁 9-21。 5.

(11) 提出的外交戰略方針,不只重視多邊外交,還透過經濟實力在國際舞台扮演重要 角色,營造有利發展之國際環境,多邊機制成為中共有效發揮影響且主動爭取國 家利益的重要場域。17這不僅反映中共對國力的自信,更成為外交策略的調整, 中共體認到在全球化潮流下必須訴諸於多邊機制的約束力量,減緩美國霸權對中 共的影響。18中共和平發展的外交戰略中的多邊外交,在東北亞的政策實踐就是 透過舉辦「六方會談」,促進北韓核問題的和平解決。19由過去研究看之,中共 的多邊外交政策對中共的國家發展大方向是一項利多,但是卻須透過參與國際機 制來驗收其具體政策實踐成果。 關於中共的朝鮮半島戰略,多數學者則從中共的國家利益和戰略目標探討. 治 政 之。北韓核危機不只衝擊中共的安全利益,更影響東亞一體化進程,故中共在亞 大 立 洲地區戰略是以促進半島穩定為前提。 基於朝鮮半島的地緣戰略,中共須對北 20. ‧ 國. 學. 韓核問題的和平解決作出最大努力,積極推動「六方會談」可維護中共的國家利. ‧. 益,並發揮促進東北亞和平穩定積極作用。21因此,中共不但要與東亞國家加強. sit. y. Nat. 雙邊關係,還以多邊外交手段與東亞國家交往,地緣上避免美國利用朝鮮半島成. io. er. 為對中共的威脅,安全觀點而言,中共須與兩韓發展經濟和安全關係,並與美國 合作才可製造雙贏局面。22而中共除了尋求和平穩定的朝鮮半島,還要考量中共. al. n. iv n C 的國家利益與朝鮮半島上的權力平衡,企圖成為具有全球意義的區域性大國,可 hengchi U 23. 與美國維持區域平衡的促進者。 關於中共在朝鮮半島的核心利益的觀點多數持 相同看法,學者多認為維持兩韓穩定關係是符合中共在區域戰略的六大核心利 益。. 17. 18 19 20 21. 22. 23. 于有慧, 「和平發展:胡溫體制外交戰略初探」 ,蔡瑋主編,中國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台北: 政大國研中心,2005 年),頁 55-57。 于有慧, 「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 ,問題與研究,第 43 卷第 1 期(2004 年) ,頁 119-120。 楚樹龍、金威主編,中國外交戰略和政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 年),頁 117-118。 同上註,頁 171-173。 劉金質,「中國對朝鮮半島國家的政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7 年第 5 期(2007 年) , 頁 78-84。 Liping Xia, “ The Role of the Korean Factor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Vol. 29, No. 2 (Summer 2005) , pp. 249-276. 邱坤玄, 「冷戰後中共與朝鮮半島的權力平衡」 ,中國事務,2001 年第 4 期(2001 年) ,頁 90-103。 6.

(12) 從具體的政策而言,中共對朝鮮半島主要採取兩面策略,一方面對大韓民國 建交,另一方面維持與北韓的傳統地緣政治關係,中共利用此關鍵角色尋求外交 利益,並堅持其立場反對國際社會對北韓制裁。24同時以「六方會談」作為東亞 危機處理機制,從北韓核問題中獲取重大進展,透過外交手段解決北韓核問題的 實際方式,作為建立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提供發展基礎。25基於中共與北韓的特 殊關係依存,北韓反而可能透過「六方會談」保護其核子發展,而中共向來被認 為可制衡北韓,卻反而造成其自身的壓力,即使對北韓展開經濟制裁,卻也有可 能成為雙刀刃,中共也可能身受負面影響,故合作將是對於防止北韓核擴散的最 佳選擇,中共與美國皆須使用同時蘿蔔與棍棒的兩手政策。26.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二、中共在「六方會談」的策略與中美競合. 分析「六方會談」的研究,多數學者不只針對中共在北韓核危機的策略與角. ‧. 色,並且開始分析中共參與多邊機制的目的與手段。中共以多邊主義手段介入北. sit. y. Nat. 韓核武危機,「六方會談」主要依賴於多邊主義的手段,無論是國內外學者,對. n. al. er. io. 於中共在六方會談的策略與作用主要分為兩派看法,一部分學者相信中共在「六. i Un. v. 方會談」中具正面效果,不僅在「六方會談」中發揮與北韓溝通的橋樑,更確立. Ch. engchi. 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之框架,並展現中共的外交影響力。27但另一派學者則認為 中共在「六方會談」的作用不如預期理想。針對中共究竟應在朝鮮半島中應扮演 何種角色的爭議,學者觀點皆認可中共在朝鮮半島具有典範的角色。對於北韓的 核武問題,中共積極尋求以外交協商的六方會談作為利用之籌碼,將加深美國對 中共在朝鮮半島危機上之依賴,提高中共對美影響力。28中共在「六方會談」的. 24. 邱坤玄,「中共與朝鮮半島危機」,韓國學報,第 14 期(1996 年),頁 233-234。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第二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 310-312。 26 Dingli Shen, “Cooperative Denuclearization toward North Korea,”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32, No. 4 (October 2009), pp. 175-188. 27 「六方會談共同聲明是中國外交的勝利」,新華網,2005 年 9 月 20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20/content_3515622.htm,於 2011 年 4 月 29 日搜尋。 28 李明,「六方會談與中共」,海峽評論,第 154 期(2003 年),頁 10-12。 7 25.

(13) 積極態度甚至可奠定中美關係良好基礎,中共不僅在北韓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 用,更藉此塑造在亞洲的領導地位。29 因此,多數學者的觀點認為「六方會談」為中共帶來正面效益大於負面。回 顧會談過程,即使首輪的「六方會談」並無具體成果,但中共的角色卻被突顯, 東亞地區的不穩來自於缺乏集體安全體系和有效解決問題的多邊安全對話機 制,故「六方會談」最重要意義在於其創下東亞多邊安全對話的先例,未來可進 一步推動正式的多邊對話機制。30中共主導的「六方會談」機制成功地推進朝鮮 半島無核化,奠定中共發揮在東北亞地區的信心。31北韓核危機在中共的推動下 才出現和平解決的方式。32透過參與「六方會談」一方面維持東北亞穩定,同時. 治 政 避免核擴散,有助於樹立中共負責任大國形象,並提高在朝鮮半島事務的發言 大 立 權。 針對中共在「六方會談」的立場角色而言,多數人認為中共並非是「施壓 33. ‧ 國. 學. 者」,而是擔任「斡旋者」的角色,故能成功作為美國和北韓信任溝通的橋梁,. ‧. 在東北亞具有影響地位。. sit. y. Nat. 然而,仍有少數一派學者對中共在「六方會談」的角色持消極的意見,認為. io. er. 「六方會談」雖然成功的舉行,卻無成功之效果,各國之間的不信任阻礙「六方 會談」的成效,即使中共重新召集各方都面臨困難重重,認為中共必須考慮與美. al. n. iv 34 n C 國合作,才可能形成更全面、有效的多邊外交戰略處理北韓核危機。 某種程度 hengchi U 而言,其實中共的「六方會談」卻是成效有限的工具,而如何處理和美國對北韓 的矛盾,以及雙方對於多邊安全機制架構的看法是未來重要考量。35一旦美國和 北韓無法達成有意義的對話,此時,「六方會談」的其他四方將很難有所作為, 29. 30 31. 32 33 34. 35. 劉德海,「從北韓退出六方會談析東北亞局勢」,展望與探索,第 7 卷第 5 期(2009 年),頁 27-31。 朱松柏,「六邊會談與朝鮮半核武危機」,展望與探索,第 1 卷第 9 期(2003 年),頁 4-7。 姚雲竹,「中國的核戰略」,閻學通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國際安全卷(香港:和平圖書有 限公司,2006 年),頁 479-480。 時殷弘, 「北京六方會談與中國外交作為」 ,教學與研究,2003 年第 10 期(2003 年) ,頁 21-23。 姜宅九,「中國地區多邊安全合作的動因」,國際政治科學,總第 5 期(2006 年),頁 1-27。 John S Park, “Inside Multilateralism: The Six-Party Talk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8, No. 4 (Autumn 2005), pp. 87-89. Scoot Snyder, China’s Rise and the Two Koreas: Politics, Economics, Security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9), pp. 137-158. 8.

(14) 因此必須有六方的多邊對話機制、加強對話和透明度,發展和平爭端解決機制才 可行。36「六方會談」與中共的和平發展利益息息相關,中共透過會談中多國的 力量要求北韓放棄發展核武,同時可成為促進朝鮮半島和平的多邊安全機制,有 助擴大中共在東北亞影響力的一項正式多邊合作建制,但即使中共在「六方會談」 中必須在北韓政權,或中美關係兩者之間作出選擇,中共仍意圖以大國姿態擴大 在國際多邊機制的主導性,但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仍難以與霸權美國相抗衡。37 另外,針對分析中共在「六方會談」的立場時,學者仍會同時考慮美國的外 在因素加入,並討論中美在北韓核問題的策略競合。試圖從美國觀點出發,美國 以朝鮮半島分裂為由作為其戰略前提,實施控制東北亞區域的戰略,進而使朝鮮. 治 政 半島圍繞各大國的政治利益衝突。從美國對北韓戰略看來,主要問題是美國該如 大 立 何處理與北韓的關係,以及防止核擴散問題。朝鮮半島無核化為美國外交政策的 ‧ 國. 學. 考量之一,擔心若北韓擁有核武將改變朝鮮半島的軍事平衡、助長其他國家擁有. ‧. 核武器的動機以及擔心北韓會向恐怖團體或其他國家產生核技術的擴散。美國處. y. Nat. 理北韓的核心戰略目標為期望動搖北韓政權,而核武問題則為其次,一旦政權改. er. io. sit. 變後,核武問題也將迎刃而解。38分析美國為何必須介入朝鮮半島,無論是柯林 頓時期或小布希時期的美國對北韓戰略,都可看出其最大關切為北韓核武發展,. al. n. iv n C 其並不願見到北韓一再挑釁,故學者提出四種途徑可達到美國對北韓戰略目標, hengchi U 首先是利用現有與北韓的緊張,建立與日本和南韓的安全合作;其次,加強對日 和對南韓的盟友關係;第三,長期甚至直接建立美國和日本、南韓的軍事關係, 穩定美國在東北亞地位;最後,建立美日韓同盟仍必須考量中共因素。39 同時有學者相信中共和美國的合作的確存有分歧。就中美在北韓核問題的合 作而言,中共並不希望北韓以核武挑戰現況,故應會選擇與美國共同合作維持現 36. 37. 38 39. Tae-Hyo Kim, “The Six-Way Multilateral Approach: Dilemma for Every Party,”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Vol. 27, No. 3 (Fall 2003), pp. 342-355. 張雅君,「朝鮮半島六方會談與中共的和平發展利益」,蔡瑋主編,中國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 (台北:政大國研中心,2005 年),頁 69-96。 時永明,「六方會談與美朝博弈分析」,和平與發展,總第 106 期(2008 年),頁 38-41。 Victor D. Cha, “Korea’s Place in the Axis,” 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3 (May/June 2002), pp. 90-92. 9.

(15) 狀,而美國所要提升區域安全利益,同樣要發展與中共的合作關係才能創造出一 個相對和平和合作的強權秩序。40假設北韓若有核武威脅中共的核心利益,軍事 上構成對中共的國家軍事安全威脅,經濟上破壞中共東北的社會秩序,政治上中 共則不希望美國打垮北韓,故中共會在北韓政策便選擇外交途徑解決。41中共的 朝鮮半島戰略是以避免北韓的崩潰作為最後底線,朝鮮半島之於中共如同拉丁美 洲之於美國一般,地緣政治迫使中共重視朝鮮半島,最終目標為阻止北韓核武擴 散,中共確實可與美國共同合作阻止北韓核危機一再升溫。42從中共國家利益的 角度看來,其介入北韓危機並且願意居中協調的角色中,可知北韓因素仍會是影 響及可能提升中共在東北亞地區權力的關鍵要素,此外,中共願意作為溝通者的. 治 政 舉動,同時也是符合周邊各國及美國的利益需求。大 若論及中共崛起與美國之間 立 是否會發生變化,或走向更緊密的合作盟友,事實上都對朝鮮半島會有更直接的 43. ‧ 國. 學. 衝擊,因其地位對於中共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息息相關,戰略結盟的成功與否取決. ‧. 於中共是否持續穩定的和平發展,以及美國的單邊主義的意識形態是否減弱,才. sit. y. Nat. 可能有合作之空間。44. io. er. 從總體政策和學者觀點看之,中美關係在朝鮮半島的合作態度是樂觀,即使 歷經 2006 年和 2009 年北韓兩次試射核武和「六方會談」的長期擱置,只要中、. al. n. iv n C 美兩國有積極的行為即可獲得解決。但同時中共也被檢視可否有效阻止北韓核擴 hengchi U 散和促使重回談判桌,只要在不威脅北韓的政權穩定前提下,中共也將走向制裁 北韓一路,可知中、美在朝鮮半島上擁有共同的戰略目標,只是兩國使用的手段. 不同。45基於中、美在北韓核問題有共同利益,因而構成雙方合作之基礎,故在 40. 41. 42. 43. 44. 45. Robert S. Ross, “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 East Asi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3, No. 4 (Spring 1999), pp. 111-118. Bonnie S. Glaser and Wang Liang, “North Korea: The Beginning of a China-U.S. Partnership?”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31, No. 3 (Summer 2008), pp. 173-174. David Shambaugh, “China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Playing for the Long Term,”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6, No. 2 (Spring 2003), pp. 43-56. David Shambaugh, “China Engages Asia: Reshaping the Regional Ord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9, No. 3 (Winter 2004/05), pp. 80, 98-99. David Shambaugh ed., Power Shift: China and Asia's New Dynamics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pp. 155-163. David M. Lampt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Need for Multilaterally Articulated Deterrence and Prevention,” Washington Journal of Modern China, Vol. 9, 10.

(16) 中、美共同戰略目標下,雙方仍可在多邊框架中構建東北亞地區的合作機制。46 中、美兩國雖在東亞安全處於相互依存的競爭者,但若就維護朝鮮半島穩定與和 平的目標,中、美確實存有共同的利益。47對於現行核不擴散策略採取懷疑態度 的學者認為,無論就當前的東北亞秩序看之或從核不擴散策略本身都並不成功, 提出以北韓為例,與其架構一個核不擴散機制,還不如與北韓展開對話溝通有 效,認同以和平方式解決東北亞的核武危機。48北韓問題不僅提供中共站上多邊 外交舞台,更使中共與美國出現共同目標,從中共的戰略目標分析,認為中共雖 對北韓使用兩面策略,但卻身陷於維持現狀和避免北韓政權垮台的困境,故最終 中共仍要與美國合作。49即使多數學者相信中、美未來必須走向合作之路,但對. 治 政 於中美關係合作態度仍採取保留態度,因中共經濟崛起挑戰美國現有的國際地 大 立 位,中、美關係未來究竟如何發展並不明確。目前就北韓問題來看, 「六方會談」 ‧ 國. 學. 停滯可能挑戰中共作為中間人的角色,無論從現實主義、自由主義或建構主義的. ‧. 學者都對於中、美雙方的關係發展仍存有許多疑問。50因此,中、美即使在北韓. y. sit. io. 三、中共與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 a. er. Nat. 問題上存有共同利益,但在國際影響力卻還同時存有競爭空間。. n. iv l C n hengchi U 在長期東北亞的安全結構中,周邊國家間出現全面的安全合作,不只可在軍. 事議題上合作,更能在經濟議題交流加深合作,使得沒有任何一國可在東北亞安 全問題置身事外,逐漸形成鞏固的東北亞安全機制。無論從過去美國提出的四邊 會談或 2003 年中共倡議的「六方會談」 ,都可看出中美雙方皆偏好以多邊合作來. 46 47. 48. 49. 50. No. 2 (2010), pp. 27-35. 孫茹,「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合作與分歧」,現代國際關係,第 10 期(2007 年),頁 14-15。 牛軍、藍建學,「中美關係與東亞安全」,牛軍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中國外交卷(香港: 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06 年),頁 320。 Andrew O’Neil, Nuclear Prolif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The Quest for Securit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pp. 53-78. Sung Chull Kim & David Kang ed., Engagement with North Korea: A Viable Alternative (Albany, New York: SUNY Press, 2009), pp. 47-66. Aaron L. Friedberg, “The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 Is Conflict Inevitabl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0, No. 2 (Fall 2005), pp. 7-45. 11.

(17) 化解北韓核武危機,例如在 2005 年的第四輪「六方會談」通過的《共同聲明》, 其中第四點「六方承諾,共同致力於東北亞地區持久和平與穩定,並且將就談判 建立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機制永久,加強東北亞安全合作途徑。」51從發展過程看 來,即可看出未來各方將朝向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化的精神。 從中共進行多邊外交後,學者觀點開始聚焦在強化中共在多邊框架下的對外 關係,並加快整合進入區域與全球經濟與安全體系的腳步。以「六方會談」為例, 中共確實成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提高國際地位,故中共同時可與美合作,成 為國際體系的維護者。52面對各方分歧的利益,使得中共外交面臨限制和難題, 其不確定性將取決中共在「六方會談」角色,多邊外交將成為各方從危機脫困的. 治 政 解決之道,而中共可從「六方會談」獲得立即的國家利益和大量的外交資本。 大 立 針對中共為何要在東北亞構建多邊安全合作機制的相關討論,多數學者觀點. 53. ‧ 國. 學. 認為在複雜的東北亞環境下,多邊安全合作機制有必然性,更有其必要性,針對. ‧. 現階段東北亞安全合作的實際現狀和當事國立場,推動多邊安全機制可確保朝鮮. sit. y. Nat. 半島和周邊環境實現共同安全,對東北亞和平與繁榮至關重要。54朝鮮半島長遠. io. er. 和平之計就要建立一個地區多邊安全機制取代目前的停戰機制,認為「六方會談」 的召開提供地區多邊安全機制的可行框架,未來若持續以「六方會談」為基礎,. al. n. iv 55 n C 可促進東北亞利益相關各方關係的改善。 h e n g c東北亞安全機制的建立須考量朝鮮半 hi U 島的和平統一進程,以及美國的外部因素,東北亞安全機制須在朝鮮半島的和平 與統一前提下獲得進展。56無論基於地緣政治或國家利益角度出發,皆認為必須 建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而中共可透過構築高層次的東北亞區域合作在東北亞. 51. 「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212681.htm,於 2011 年 5 月 10 日檢索。 52 Suisheng Zhao, China-U.S. Relations Transformed: 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pp. 37-40. 53 Yong Deng, “China and the Six-Party Talks: Strategic Interests behind Crisis Management,”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Vol. 30, No. 3 (Fall 2006), pp. 361-378. 54 巴殿君, 「論朝鮮半島多邊安全合作機制」 ,東北亞論壇,第 13 卷第 1 期(2004 年) ,頁 42-46。 55 同註 19,頁 178-179。 56 夏立平, 「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進程與東北亞安全機制」 ,國際觀察,2002 年第 5 期(2002 年) , 頁 1-6。 12.

(18) 發展戰略的核心目標,此舉不但有利經濟競爭力,更符合國家安全利益。57同時 擴大概念提出東亞和平體系的概念,加強東亞的多邊安全對話作為鞏固現有東亞 安全體系的可行之道。58透過多邊主義作為區域安全合作策略,將建設東亞安全 共同體作為地區多邊安全合作最重要目標,因而,藉此發揮中共負責任大國的作 用。59再者,中共透過多邊外交戰略和大東亞戰略作為處理與周邊國家關係的基 本原則,以多邊主義為動力,推動東北亞、中亞、東南亞、南亞四個次區域集體 合作機制的建立,最終將可邁向多邊集體安全和集體經濟合作的東亞體系和大東 亞體系。60構建東亞安全共同體是長遠目標,「六方會談」可作為解決北韓核問 題基礎,推動「六方會談」機制化作為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甚至納入東協. 治 政 區域論壇,未來將可朝向東亞安全合作組織之路發展。 大 立 但目前加強「六方會談」制度化為當務之急,將「六方會談」與東北亞多邊 61. ‧ 國. 學. 安全機制掛勾,以實現各國在北韓核問題對不同安全關注的協調解決。62「六方. ‧. 會談」可成為解決北韓核問題的最佳模式,對東北亞安全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 sit. y. Nat. 義,其提出通過「六方會談」解決東北亞安全合作成為目前急迫處理之問題, 「六. io. er. 方會談」確實成功提供東北亞危機處理機制的經驗,並為日後東北亞安全合作機 制提供有利平台。雖然在執行過程中面臨許多挑戰,但卻是目前解決北韓核武最. al. n. iv n C 重要的協商平台,另外也提供重要功能為推動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的建設和東北亞 hengchi U 63. 多邊安全機制的實現。 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的建立與「六方會談」兩者關係同 等重要,未來東北亞合作機制的可能性,可謂前者推動後者的建構,即是「六方 會談」的成功解決核問題將關係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能否成功建立,因此,「六. 57. 58 59 60 61 62. 63. 金景一、金強一,「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意義及其對我國的影響研究」,延邊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 41 卷第 4 期(2008 年),頁 5-12。 閻學通,「東亞和平的基礎」,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 年第 3 期(2004 年),頁 14。 閻學通、孫學峰,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頁 180-181。 同註 13,頁 310。 閻學通、金德湘,東亞和平與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年),頁 447。 朱鋒, 「六方會談的制度建設與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 ,現代國際關係,2007 年 3 期(2007 年) , 頁 1-7;13。 石源華,「六方會談面臨的新挑戰與東北亞安全合作」,現代國際關係,2007 年第 8 期(2007 年),頁 8-13。 13.

(19) 方會談」與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之間相互制約。64故「六方會談」的擱置也將嚴 重影響未來東北亞安全合作之發展。 在東北亞面臨傳統與非傳統安全的雙重挑戰下,「六方會談」過渡至東北亞 多邊安全機制的最佳選擇可採取合作安全,「六方會談」無疑為東北亞建立安全 協調平台的基礎,建立區域多邊安全機制創造有利條件。65另外,針對東北亞多 邊安全機制,有學者甚至提出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的路線圖,重新檢驗南北韓 的策略與建立國際合作的和平機制,可視為未來和平朝鮮半島的積極作為,但卻 必須以優先解決核問題的實質內容為前提。66從上述看之,「六方會談」的確就 內容和成果都具相當成效,但提出建立朝鮮半島的和平機制才是更全面的解決途. 治 政 徑,最終,相信建立東北亞區域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不只可以減去阻礙東北亞國 大 立 家經濟發展的阻礙,還更可降低過去各國歷史的仇恨,創造出東北亞共同體。. 67. ‧ 國. 學. 從上述條件看之,無論是中共或美國在未來推動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 ‧. 時,都可能面臨國家內部及國際環境的問題,畢竟,「六方會談」的舉行也經歷. sit. y. Nat. 許多分歧與合作,才能換來今日的朝鮮半島局勢緩和的結果,因此,未來的東北. io. er. 亞多邊合作機制的成功與否,仍須仰賴各國超越國家利益的實踐合作才有可能真 正實現。綜合上述專書與期刊文獻分析,針對中共對朝鮮半島的介入出發點看. al. n. iv n C 來,國內外學者多具有共識,然而,在中共在「六方會談」中的作用卻有兩極之 hengchi U 看法,無論從中共或美國的觀點來看,都有其積極和消極的因素,重點已非聚焦. 在合作與否,而是如何提升中、美兩國之合作,此為較少探討之部分。另外,在 東北亞多邊合作機制的推行上,目前學界雖有許多分歧觀點,仍較少就中美推行 東北亞多邊合作機制的觀點討論,故本論文即試圖希望針對此部分提出中美是否. 64 65. 66. 67. 蔡建, 「六方會談與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 ,東北亞論壇,第 17 卷第 6 期(2008 年) ,頁 9-14。 魏玲, 「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建設: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為例」 ,外交評論,總第 87 期(2006 年),頁 44-50。 Tae-Hwan Kwak and Seung-Ho Joo 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the 21st century (Aldershot, Hampshire, England; Burlington, Vermont: Ashgate Publisher, 2006), pp. 15-38. Tae-Hwan Kwak and Seung-Ho Joo ed., North Korea's Second Nuclear Crisis and Northeast Asian Security (Aldershot, Hampshire, England ; Burlington, Vermont: Ashgate publisher, 2007), pp. 200-205. 14.

(20) 可在「六方會談」框架下,或者另外構建出更高層次的東北亞多邊安全對話機制 或組織。此為本論文希望能夠補足之處。.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途徑 本文研究乃採多邊主義(Multilaterism)之研究途徑,多邊主義是國際關係 學界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但多邊主義概念本身卻缺乏統一、完整的定義。到目 前為止,西方學界對多邊主義研究中,基歐漢(Roebrt O. Keohane)定義多邊主. 治 政 義為「三個或更多的國家團體之間政策協調的實踐」 ,但就多邊主義的定義而言, 大 立 多數人則採用魯基(John G. Ruggie)的觀點,即為「依據普遍行為原則,協調 ‧ 國. 學. 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的制度形式」。68筆者認為,多邊主義即是透過三個或三個. ‧. 以上國家之力量,來達成協調其政策。. sit. y. Nat. 然而,多邊主義合作之重要性,在於其能擺脫雙邊合作的侷限性,通過合作. io. er. 主體的多樣化和合作機制的制度化來調節衝突關係,進而形成對某一議題或多種 議題的穩定合作,從而實現國家在衝突領域的合作制度,然而,形成多邊主義合. al. n. iv n C 作的本質力量並非只是制度設計,而在利益的推動,通過多邊方式協調利益的重 hengchi U 69 要性來決定。. 多邊主義有兩種基本意義:(一)多邊主義可用於表述一個主權國家的外交 行為取向,也就是所謂的多邊外交,此種多邊地強調將其作為國家的對外戰略, 故可稱為戰略性多邊主義;(二)多邊主義同時是一種國際互動方式,強調從全 球或地區角度強調多邊制度結構,考慮制度性因素對國家之間互動產生的影響,. 68. 69. Robert O. Keohane, “Multilateralism: An Agenda fo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45, No. 4 (Autumn 1990), p. 731; John Gerard Ruggie,“The Anatomy of an Institut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3, No. 3 (Summer 1992), p565. 朱鋒,「六方會談與朝鮮棄核:多邊主義為什麼能發揮作用?」,國際政治研究,2007 年第 4 期(2007 年),頁 159-161。 15.

(21) 又可稱為制度性多邊主義。70依據上述定義,多邊外交即為國家運用多邊主義的 方式處理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並透過採取此種對外戰略,達成合作的共識, 而尋求和平解決衝突的手段。其中,處理朝鮮半島核危機的「六方會談」可謂是 中共推動多邊外交重要成果,本文即是藉由多邊主義途徑作為檢驗中共在多邊外 交的理論與實踐,並以「六方會談」為實例來當作探討,進而討論中共自 1990 年代積極推動多邊外交以來,透過在周邊地區對外的政策宣示與實踐後,中共解 決朝鮮半島核危機的戰略是否因而有所改變。此外,另外還討論中共在東北亞地 區實現多邊外交政策的同時,如何在多邊機制框架下建構出另一個有別於「六方 會談」,但卻更得以推行的一個東北亞多邊安全對話機制。. 立. ‧ 國. 學. 二、研究方法. 政 治 大. 本文主要探討中共多邊外交戰略的北韓核武因素和六方會談策略,以中共外. ‧. 交戰略作為出發點,企圖以六方會談驗證中共的多邊外交戰略的成敗,並進一步. sit. y. Nat. 分析各方對推行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的觀點,由於涵蓋議題和範圍涉及層面. n. al. i Un. 方法將採取文獻分析法、歷史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 Ch. engchi. er. io. 較廣,因此無法用單一研究方法涵蓋之,故輔以多種方法探討之,本論文的研究. v.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透過蒐集相關文獻,藉由分析和重新詮釋文獻,歸納出結果, 文獻資料可涵蓋學術文獻、新聞媒體刊載內容、官方聲明或演說等。71本文以文 獻分析法作為主要研究方法,資料來自蒐集中共、台灣和國外著名學者對於中共 對朝鮮半島戰略的研究,主要從相關期刊及論文的二手資料,配合中共較正式的 官方發言和官方發布之新聞第一手資料,並輔以新聞媒體報導,透過整理不同學 者的論述和官方重要聲明內容,採取文獻分析法對於現有資料重新彙整與分析, 70 71. 秦亞青, 「多邊主義研究:理論與方法」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 年第 10 期(2001 年) ,頁 9-10。 石之瑜,社會科學方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 年),頁 181-201。 16.

(22) 乃希望對客觀事件據實描述,並輔以個人主觀性的分析。. (二)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是指在進行國家政策研究,基於政策為各國在不同時代背景的產 物,故透過對各國歷史發展的回顧,從中獲取過去的政策經驗,並還原歷史背景 作為解釋各國政策形成之背景。72本論文將使用歷史分析法描述中共在不同時間 點制定朝鮮半島政策,以及中共召開六方會談之時代背景,由於北韓因素影響中 共外交戰略久遠,故希望透過分析中共在不同時間下對於朝鮮半島戰略的異同之 處,並分析過去以來中共在六方會談的立場,探討中共未來對北韓的政策是否會 因應外在環境而有所改變。. 學.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 國. 立. 政 治 大. 中共對北韓外交關係發展久遠,北韓核武危機始於 1993 年退出《禁止核武. sit. y. Nat. 擴散條約》隨即出現對區域安全之威脅,但因本文主要從中共多邊外交作為探. n. al. er. io. 討,故本論文的研究範圍時間點將限制從中共十六大後,即多邊外交在中共外交. v. 政策的作用和重要性受到提升後。73本文探討之重點將以中共在六方會談的策略. Ch. engchi. i Un. 作為檢驗對中共多邊外交之實踐,並針對北韓核武問題,中共推行「六方會談」 中有效性,以及推行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對話機制之原因和方法途徑。 本文研究限制上,首先面臨研究中共外交政策作大困難為官方資料收集不 易,而在對北韓政策上又是中共較為敏感的安全問題,因此,更是缺乏決策資訊 的透明度,故只能主要從中共和國外學者的二手資料重新詮釋後分析中共的對外 政策,因此,在探究中共的外交政策時缺乏一手的資料,分析資料可能會較失其 完整性。再者,由於北韓因內部政權不穩導致對周邊國家動作頻頻,故中共對於. 72 73. Earl Babbie 著,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下) (臺北:時英出版社,1998 年) ,頁 511-519。 張雅君, 「『十六大』後的中共外交:相互依賴深化下的利益、挑戰與政策取向」,中國大陸研 究,第 46 卷第 2 期(2003 年),頁 19。 17.

(23) 北韓的政策是否會發生變化,仍必須持續觀察中共與北韓的互動關係,而美國是 否會對中共再度施壓和六方會談的是否重啟,也將影響中共未來對北韓戰略出現 可能變因,因此必須不斷觀察朝鮮半島局勢,才能給予更為全面分析,以上皆為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可能受限之處。. 第五節 章節安排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各小節分別依序撰寫本文寫作動機 與目的,透過回顧相關文獻資料提供本文撰寫基礎,再者說明研究方法,並簡單. 政 治 大 第二章為「國際安全機制與中共多邊外交戰略」,首先討論當前國際安全機 立. 對於本文之研究範圍以及撰寫過程中面臨的限制進行描述。. ‧ 國. 學. 制的發展過程,透過描述國際安全機制的發展與其功能與影響,並說明其對於大 國的重要性。再者,討論中共如何透過參與國際安全機制的過程中,發展未來多. ‧. 邊安全戰略的制定方向。. sit. y. Nat. 第三章為「北韓核武危機與中共的多邊外交戰略」,本章首先整理北韓核武. n. al. er. io. 危機的發展歷程,並試圖分析北韓如何進行其「核武外交」。再者,藉由說明中. i Un. v. 共對朝鮮半島之外交戰略,進而分析在北韓核武危機危機下,中共及東北亞地區 國家將可能面臨之影響。. Ch. engchi. 第四章為「中共推動『六方會談』之角色與功能」,先描述「六方會談」發 展的過程,並分析會中各方所持之政策立場;再者,著重中共在「六方會談」的 戰略目標及其協商立場,並試圖評價中共扮演居中協調過程的地位;最後,筆者 嘗試整理「六方會談」舉辦的成就,及各方在談判過程仍須克服的問題。 第五章為「六方會談與東北亞多邊安全對話機制」 ,先提出有關「地區主義」 理論和建構東北亞安全之重要性;再者,藉由歸納中共對東北亞區域戰略之背景 因素,再分析其推行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立場,並納入討論周邊大國的立場; 最後,評析多邊安全機制推行之可能性,以及推行過程中各方可能面臨之困難。 18.

(24) 最後一章為「結論」,本章總結先前各章之研究結果,企圖歸納、分析研究 發現,整理出中共在多邊外交理論下,如何實踐其多邊安全戰略目標,並且試圖 展望未來可能之研究方向,以期未來能為此相關研究提供些微論述基礎。.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9. i Un. v.

(25) 第貳章. 國際多邊安全機制與中共多邊外交戰略. 二十一世紀以來,在中共領導人及政府不斷推行下,中共對於多邊安全機制 的參與成為實現多邊外交戰略中的主要聚焦重心。基於中共對於國家安全的高度 重視且維護其國家利益下,故參與國際多邊機制中的相關安全機制更成為中共重 要外交領域中的一環,由中共外交戰略改革中,可看出多邊外交對於維持其國家 利益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因而,中共在確立其多邊外交政策以來,從過去的消 極參與態度到今日的積極參與多邊機制,不只代表著中共對參與國際機制的重 視,更意味著中共在國際舞台上的整體國家實力提升,因而擴大其對於國際多邊. 政 治 大 邊外交的內涵作為主要論述內容。 立. 機制的影響性。本章著重於透過中共參與國際安全機制的實踐,並對應其體現多. ‧ 國. 學. 第一節. 現有國際多邊安全機制之發展. ‧. 隨著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國家的交往趨於密切,造成彼此之間的依賴程度也. y. Nat. io. sit. 逐漸加深。在國家交往的過程中,國際機制成為國家間聯繫重要方式,各國透過. n. al. er. 國際機制的網絡聯繫,展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新面貌,而這些網絡包括各種的. Ch. i Un. v. 國際組織、雙邊和多邊條約以及其他形式的機制安排。國家透過這些網絡共生共. engchi. 存,隨著網絡的作用下,提高國際政治的機制化程度,進而強化對國家行為的影 響性。國際安全機制是指在安全問題領域發展出的國際機制,傳統上,安全領域 只關注在軍事方面,然而,冷戰後各國對於安全的概念逐漸擴大和深化,不只包 含個體、國家、地區和全球不同層次的安全,還包含了經濟、社會、環境、政治 和軍事等不同層面的安全問題。1基於國際安全機制發展久且複雜,故以下將對 國際安全機制的定義、建構、發展及其作用影響分別進行整理和描述。. 1. 徐能武,國際安全機制:理論與分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年),頁 1-2;13。 20.

(26) 一、國際多邊安全機制之定義 國際安全機制理論起於二十世紀 80 年代中期,當時的安全概念屬於傳統的 意義,但現今對國際安全機制的定義已有許多的詮釋。眾多定義中最常被引用的 是 Robert Jervis 對國際安全機制之定義,其認為國際安全機制是指「關於特定國 家安全領域,容許國家相信其他國家將予以回報,而在它的行為上保持克制的那 些原則、規則和標準。此概念不僅指便於合作的標準和期望,而且指一種超出短 期自我利益追逐的一種合作形式」 。2Harald Muller 則認為「安全機制是約束國家 間安全關係得某些方面的原則、規範、規則和程序的體系。」 3劉杰則在書中提. 政 治 大 際安全機制約束和控制了國家行動,且多聚焦在軍事安全。」 立. 及「國際安全機制具有模糊性和不確認性,研究者多傾向使用傳統安全觀,且國 4. Gareth Evans 則. ‧ 國. 學. 指出,國際安全機制是「一套全球性、區域性或雙邊性的規範和安排,其目的是 在於縮小對安全的威脅程度,提升彼此的信賴,因而產生一系列的對話與合作框. ‧. 架」 。5對於國際安全機制的定義表達雖有不同,而國際安全機制的內涵就是國際. sit. y. Nat. 安全領域國家間安全博弈的規則,更是國家創造出來限制、規範國家間安全交往. n. al. er. io. 行為的框架。因此,從諸多的定義中可知建構多邊安全機制的主要目的,無非就. i Un. v. 是大國希望從建構國際安全機制的過程中,透過國際政治權力的互動,為國家爭 取最大國家利益的過程。. Ch. engchi. 二、國際多邊安全機制之建構與參與過程 國際安全是國際關係中衝突和矛盾最為明顯的領域。若國家間存在共同利 益,則只能透過國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的安全利益,這也形成多邊安全機. 2 3. 4 5. Robert Jervis, “Security Regi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No. 2 (Spring 1982), p. 357. Harald Muller, “The Internalization of Principles, Norms and Rules by Governments: the Case of Security Regimes,” in Volker Rittberger and Peter Mayer ed., Regime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 361. 劉杰,國際機制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年),頁 237。 Gareth Evans, Cooperating for Peace: the Global Agenda for the 1990s and Beyond (Australia: Allen & Union, 1993), p. 40. 21.

(27) 制的重要前提。Stephen Krasner 將權力作為國際安全機制中最核心的部分,因為 國家利益的核心問題就是政治權力,故國際安全機制的本質就是將各國在安全領 域內的權力結構,以一定的規則和程序固定下來。6但在國際安全機制的建構過 程,一方面有其穩定性,但同時又會不斷變化,這也造成安全機制的內在矛盾性, 並透過內在矛盾的發展和抑制中,使其得以延續。7國際安全機制可藉由內在矛 盾成為其發展的動力,並不斷修正而取得平衡。然而,因為國際安全機制是涉及 國家重要核心利益的多邊機制,並與權力分配密切相關,故一旦參與國的權力平 衡發生變化,或是國家利益改變,同樣也可能摧毀原有的國際安排。8 國際安全機制從國家生存發展中產生,故國際安全機制對國家安全利益和國. 治 政 際和平的維護,就要將其納入道德化和法治化的軌道,使之兼具合理性和合法 大 立 性。國際安全機制本質上是國際權力結構下為維持國家安全利益的多邊制度性安 ‧ 國. 學. 排,權力競爭是國際安全機制產生作用的核心條件,國際安全合作是一種利益分. ‧. 配的博弈性合作。9由於各國皆以追求國際政治權力為目標,故國際政治權力成. sit. y. Nat. 為國際安全關係維護和變革的動力,最後,透過國家間利益與權力互動開始建構. io. er. 出國際安全機制。主權國家參與多邊安全機制既要不斷追求國家安全利益,同時 還要審慎檢視自身在國際權力結構中的現實地位,以取得最大的國家生存和發. al. n. iv n C 展。然而,國際安全機制的構建來自於國家安全利益,但制度談判的博弈最終仍 hengchi U 10 要取決於國家間權力。 故在建構國際多邊安全機制中,只要考量到有關國家利 益,就無法脫離國際政治權力結構問題。. 另外,有關國際安全機制的建構過程,還必須考量大國因素。依 Robert Jervis 的觀點,安全機制的形成須具備以下幾種條件:第一,大國必須想建立它;第二, 6. 唐永勝、徐棄郁,尋求複雜的平衡:國際安全機制與主權國家的參與(北京:世界知識出版上, 2004 年),頁 18-24。 7 Stephen Krasner, “Regimes and the Limits of Realism: Regimes as Autonomous Variables,” in Stephen Krasner ed., International Regim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p. 357. 8 Susan Strange, “Cave! Hic Dragons: A Critique of Regimes Analysis,” in Stephen Krasner ed., International Regim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p. 345. 9 徐能武,國際安全機制:理論與分析,頁 48-49。 10 徐能武、金塞美, 「國際安全機制的探索構建和參與選擇」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 27 卷第 1 期(2010 年),頁 48-51。 22.

(28) 行為體必須相信其他行為體,並互相分享對於安全和合作的價值觀;第三,一旦 有一個或多個行為體相信安全最好透過擴張來實現時,安全機制將無法形成;第 四,戰爭和單方面對安全的追求必須被視為要付出昂貴的代價。11對此,Janice G. Stein 贊成 Jervis 的看法,相信大國在安全機制中作用的重要性,認為大國往往 透過創建出一套機制服務自己目的,並操控其他國家的機制或限制選擇的方式, 來迫使他們接受那些規則和程序,且 Stein 還認為安全機制的概念有助說明更有 效的衝突管理可能性。不同上述兩位,Joseph S. Nye 持不同觀點,其認為“自私 的自我利益導致國家在安全問題上創建機制。”12因此,安全機制並不一定需要 大國因素的介入,大國可為創建機制提供基礎,卻也常破壞機制,其認為雖然大. 治 政 國與建立機制高度相關,但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大 立 無論大國因素重要與否,一個國際安全機制要壯大,就必須仰賴多個國家的 ‧ 國. 學. 參與,而一國決定是否加入安全機制時,則會同時將「絕對安全收益與成本」和. ‧. 「相對安全收益」納入考量。若將兩者綜合考量下,才不失為一個主權國家是否. sit. y. Nat. 參與國際安全機制的問題有較為全面性的考量。先以國家利益作為是否參與國際. io. er. 安全機制整體的考量因素,而後考量收益與成本的相互影響層面,其中包括在經 濟和政治領域影響、權力的獲得和轉移以及整體的對外關係,並且考慮不參與之. al. iv n C 在此動態調整過程中,國家利益的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不斷互動並修 hengchi U n. 13. 代價。. 正,一旦國家加入國際安全機制後,會受到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影響國家利 益。總體而言,在參與多邊安全機制問題上,國家利益是國內因素與外部環境兩 者互動的產物,而國際安全機制又作為一個變數作用於以上兩個因素,並影響整 個互動過程的發展。 另外,影響國家參與多邊安全機制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包括: (1)國內權力結構變遷:此因素最可直接影響國家參與國際安全機制。因為, 11. 12. 13. Robert Jervis, “Security Regi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No. 2 (Spring 2002), pp. 360-362. Joseph S. Nye, “Nuclear Learning and U.S..-Soviet Security Regi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1, No. 3 (Summer 1987), p. 374. 唐永勝、徐棄郁,尋求複雜的平衡:國際安全機制與主權國家的參與,頁 150-164。 23.

(29) 權力為國家政治中的核心地位決定國家利益,利益結構與權力不可避免地結合起 來;其次,國家利益的具體實現需要依靠權力,故權力不只作為一種手段存在, 且對國家利益結構的組成有一定程度影響。14(2)國內經濟發展狀況:國力經 濟發展順利與否,也可能是影響一國決定參與國際安全機制的考量因素之一,但 兩者的關係並無固定的相關性。外在因素則有: (1)外部威脅「量」的變化:國 家對生存環境的優劣變化,會改變正常操作的程序和行為體本身的認同感,但在 參與安全機制上,國家考慮的內容不會變化,只會在重點發生轉移,並隨之修改 立場和態度。15(2)外部威脅「質」的變化:此變化較「量」的變化更直接影 響國家利益的內容,外部威脅「質」的變化會造成安全機制內部權力分配的複雜. 治 政 化,而增強國家參與安全機制的動力。「質」的變化整體上增加國家參與國際安 大 立 全機制的動力。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下,國際安全機制可作為國家間安全合 16. ‧ 國. 學. 作與協調的一個有效平台,故對多數國家而言,參加國際安全機制成為維護國家. ‧. 安全的必要手段。透過參與國際安全機制後,國家不只可體現多邊協調與多邊合. sit. y. Nat. 作的整體思維,另一方面,對弱勢的國家而言,參加國際安全機制也是進入國際. io. er. 社會和維護國家利益的必要的途徑之一,故無論是大國或小國,為了國家發展, 皆需要融入到國際社會中。. n. al. Ch. engchi. i Un. v. 三、國際多邊安全機制之歷史發展 近代的國際關係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國際安全機制可追溯至「歐洲協調」 (Concert of Europe)的產生。Robert Jervis 認為最好的安全機制範例就是「歐洲 協調」機制,因為其具有國際安全機制的典型意義和近代國際關係史上的重要 性。17 各國會去考量各別的國家利益後,而制定出政策並節制其國家需求和行 14. 15. 16 17. John Burton, Systems, States, Diplomacy and Rule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141. 郭樹勇譯,羅伯特˙基歐漢( Robert O. Keohane)編,新現實主義及其批判(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2002 年),頁 180。 唐永勝、徐棄郁,尋求複雜的平衡:國際安全機制與主權國家的參與,頁 186-195。 Robert Jervis, “From Balance to Concert: A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World 24.

(30) 為,然而,即使「歐洲協調」機制並未真正消除所有的衝突,但卻提供了一定的 規範,整體看來,即使這套制度並未持續太久,這套安全機制的確影響國家的行 為。18對於國際安全機制的形成,大國之間在共同利益和共識的基礎上採取協調 與合作的外交政策是必然和重要的,從積極的意義看來,這種國際安全協調機制 確立了一套國際組織監控、管制、制裁或預防變化的條款以及調節雙邊或多邊行 為的程序、規則、規範或慣例。 進入 20 世紀後,隨著資本擴張和西方列強在殖民地的爭奪下,原本以歐洲 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體系也迅速擴展到全世界。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兩次出現建 立世界性國際安全機制的構想,即「國際聯盟」和「聯合國」 。 「國際聯盟」代表. 治 政 的意義在於,它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將安全機制擴大至全球範圍,更是第一個世界 大 立 性的國際安全機制,若與「歐洲協調」相比,「國際聯盟」的組織和正式程度更 ‧ 國. 學. 是高於「歐洲協調」。而後出現的「聯合國」則旨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世界. ‧. 性國際安全機制, 「聯合國」的建立過程中一方面避免與國際權力結構過度綑綁,. sit. y. Nat. 另一方面,強調大國一致的原則,有助減緩大國衝突的作用,並體現體制對共同. io. er. 利益的強化作用。「聯合國」作為國際安全機制不僅扮演大國衝突的緩和角色, 也為世界各國捍衛主權和國際法提供一個平台,並在處理地區衝突事務上發揮不. al. n. iv 19 n C 可替代的作用,總之,「聯合國」為當今全球不可或缺的國際安全機制。 hengchi U. 多邊安全機制按照不同目標、作用範圍和安全政策手段等,發展出不同的類 型。最普遍分類可依其作用範圍可分為全球性安全機制、地區性安全機制。20全 球性安全機制反映國家間相互依賴的現實,適應全球整合的走向潮流,回應解決 全球性問題的需求,一個合理的全球性安全機制是衝突各方維持平衡的保證。而 地區性安全機制則回應地區化與地區主義的趨勢,由於國家安全和地區安全環境 和制度已密不可分,因而在探討構建國際安全秩序時,地區安全機制已成為受到. 18. 19 20. Politics, Vol. 38, No. 1 (1985), p. 78. Robert Jervis, “Security Regi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No. 2 (Spring 2002), pp. 362-368. 唐永勝、徐棄郁,尋求複雜的平衡:國際安全機制與主權國家的參與,頁 54-70。 徐能武,國際安全機制:理論與分析,頁 153-164。 25.

(31) 重視的問題。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安全機制,只要能發揮其有效性,即可作為一個 成功的國際安全機制。故在多邊安全機制發展中,隨著冷戰的結束,國際安全協 調與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受到加強。國際安全機制也進入新的階段,不只是全 球性的國際安全機制受到強化,地區性的安全機制更得到擴展,無論是從北約的 轉型與擴大、逐步成形的歐盟安全機制到亞太地區的上海合作組織和東協區域論 壇(ARF)的出現,都可看見冷戰後的新型多邊安全合作模式。 毫無疑問地,合理的國際安全機制對於促進安全合作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在沒有制度的情況下,實際的合作常常比可能的合作要少。21從歷史發展 看來,雖然建構國際安全機制並不一定代表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和諧的、沒有衝突. 治 政 的,但無論是因何種目標形成或何種類型的國際安全機制,我們都可看出建構國 大 立 際安全機制的確有其必要性,基於維護自身國家的自身及國家間共同利益,積極 ‧ 國. 學. 參與多邊安全機制更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及影響力。. ‧ sit. y. Nat. 四、國際多邊安全機制之功用及影響. n. al. er. io. 國際關係的發展過程中,國際多邊安全機制的運作大多是建立在大國競爭態. i Un. v. 勢的權力均衡格局下,成為適應權力分配而人為設計的國際安全合作的一種制度. Ch. engchi. 性安排。國際安全機制在不同的理論下,也有不同看法。首先,按照自由制度主 義的觀點,國際安全機制的作用是使國家之間得以進行安全協作,提高共同安 全,並促進全球化和自由之世界秩序的建立。再者,依照現實主義的觀點,國際 安全機制的作用是使國家之間得以進行安全協調,給不同的國家帶來不同的安全 利益,便於大國獲取和維護其安全利益與建立對其有利之安全秩序,而國際安全 秩序的性質決定於國際安全機制的基本原則和規範。最後,依據建構主義的觀 點,國際安全機制的作用是影響和改變決策者對國際安全環境和國家利益的認 知,從而影響和改變安全政策,並使行為體學會安全合作,有利於生成共識、獲 21. 蘇長和等譯,羅伯特˙基歐漢著,霸權之後: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1 年),頁 79。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患者,使用口服 BIBF 1120 加標準 pemetrexed 療法,相較於 安慰劑加標準 pemetrexed 療法之功效與安全性的多中心、隨

liraglutide 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病患的療效與安全性之臨床 試驗。 一個 26 週並再延長 26 週、隨機分配、三個治療

近年來交通安全以及工安觀念越來越普及,許多公司寧願多加幾

,老師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 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 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

定理: : : :2.1-2 全等三角形對 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的對邊相等 全等三角形對 全等三角形對 應角的對邊相等 應角的對邊相等 ... S.三角形全等定理 三角形全等定理 三角形全等定理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

第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 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 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 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