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語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語料分析

本節我們將分別由語料討論「可以」、「能」、「要」及「得」之核心語義。

再自語義的討論言及情態動詞內部之肯定與否定不對稱現象。

在進入「可以」及「能」的討論之前,由於兩個情態動詞都與事件是否 得以完成有關,我們必須先瞭解影響事件完成的前提。當我們在表達事件是 否有成立的可能性時,必須注意兩個重要因素:

1. 是否有能力 2. 是否有阻礙

對於「能力」及「阻礙」的本質和事件完成與否的關係,以下再詳細說 明。由於事件的完成是正面屬性,不易討論兩者的區別,我們將從反面對「能 力」進行分析。因「能力」致使事件無法完成的情況下,共有兩種情形:先 天缺乏能力與後天不具備能力,也就是無法習得,兩種情況都指向主語。不 管是先天或後天的能力,都與主語直接相關,且都是無法控制的,不管是天 生擁有什麼能力或是後天能不能學會這項能力。由此我們歸納出「能力」的 本質為:「非意志性」。

在受「阻礙」影響而無法完成事件的情形中,也受到兩種因子影響:外

在阻礙及內在阻礙。因為「阻礙」詞義中阻擋、妨礙的特性與外力之密切相 關,因此外在阻礙是最典型的特性。然而阻礙未必全然來自外在,有些阻礙 存在於說話人心中,我們將其視為「內在阻礙」。「內在阻礙」這個詞本身就 有一定的矛盾,阻礙為何會來自於自身?我們將在後續章節中討論。歸納「阻 礙」在話語中的本質,不管阻礙是否源於外在,可以確定的是阻礙受到意志 控制。無論是源於外或源於內,「阻礙」的本質即為:「意志性」。

總結影響事件是否得以完成的情況之內容及本質如下:

表四-1 影響事件完成之內容及本質因素

內容 本質

能力 先天能力 [-意志]

後天能力

阻礙 外在阻礙 [+意志]

內在阻礙

如果「能力」的具備是作為事件完成積極的推動動力,那麼環境中「阻 礙」的可跨越就是消極促成事件的存在。由於事件完成必定需要兩股力量的 至少其中之一,我們預期「能」和「可以」的基本語義應當與這兩個條件有 關。接下來將正式進行「可以」及「能」的語料分析。

一、「可以」語料分析

語料分析的結果顯示,「可以」在動力情態的「能力」方面之語意核心 為「人為障礙的突破」。出現人為阻止事件發生的來源可能來自於外在與內 在兩方面,分別是:他人(條件及環境允許與否)以及自己(自身對事件的 假定或預設)。在道義情態的「允許」方面,由於給予權力及行為實踐同時 受到自我控制,共現並沒有意義,因此「可以」不能和深層主語的第一人稱 共存。

(一)動力情態「能力」

「可以」的語料分析結果指出,其具有動力情態「能力」義。動力情態 屬於現實範疇,因此符合被「沒」否定的標準。可是,在和「沒」結合的動 詞常具有致能特性的情況下,「沒」卻不能否定「可以」。例(29)到(31)的否 定都不能用「沒」:

(29) 經過治療,雖然還有輕微發燒、起疹子,但醫生說可以出院療養。

[聯合]

(30) 按照慣例,今天可以公開地小賭一番。 [中研院]

(31) 我怎麼就把她的手機號給弄丟了呢,要是不丟,想她了我不就可以 去找她了嗎? [北大]

這顯示了「可以」並不具有積極的致能意義,但是又確實屬於動力情態。

因此「可以」不是由正面動力實現的方面表達「能力」的存在,而是由反面

「沒有阻礙」表達消極的能力。事件完成不僅需要積極的致能條件,也需要 消極表達物理世界沒有障礙。

1. 外在阻礙:障礙來源為他人

「可以」的障礙來源可以由外界所產生,當「可以」用作詢問他人允許 的可能時,他人不予同意或條件不足即將導致命題無法施行。這是為何「可 以」的障礙來源經常與外在條件相關,條件既然有可能不允許,也就有允許 的可能。表現在肯定與否定的形式上,這類「可以」除肯定式外,語意上也 能夠被否定。

(32) 「喲,怎麼,心疼了?怪不得……原來你愛她這麼深。好,她可以 不唱。」那個人陰陽怪氣地說。 [北大]

(33) 我索性告訴他,我今天不上班了,他可以痛痛快快地游泳,小李左 謝右謝。 [中研院]

(34) 經過治療,雖然還有輕微發燒、起疹子,但醫生說可以出院療養。

[聯合]

例句(32)到(34),原本的障礙都來自於另一方的准許。不管是有權決定 要唱不唱的「陰陽怪氣的人」、對小李想去游泳這件事有影響的「我」,或是 能專業判斷是否應該出院的權威「醫生」,他們的意見就是實行事件的障礙。

綜合以上的討論,我們認為可以對外在造成的障礙做出這樣的結論:在 必須得到他人同意或具備條件才能進行的前提下,要求允諾及尋找條件本身 就是一種直接實行的阻礙。

2. 內在阻礙:障礙來源為自己

除了源於外界的障礙,有時更可能是自己製造的障礙影響。對於障礙存 在源於說話人自身的情況可以區分為幾種:自己創造內心意見衝突以顯出謙 虛的障礙、為委婉給予建議而將聽話人的拒絕視為必然所產生的障礙、以及 為了突出預設及預設的被推翻而加入的障礙。

關於本項分類意義上的奇特性,我們可以有這樣的思考:說話人之所以 必須自己製造出障礙,代表想要凸顯完成此事的困難。這些困難既然是基於 想法而非基於實際情況所產生的,那麼就應該是受到語意之外的其他因素制 約,例如為了表達會話含義而使用間接語言,或是為了傳遞語意中其他隱 喻。語用推理功能包括:顯示意見的謙虛、委婉給予他人建議;語意功能則 有:傳達預設及預設的可推翻之隱含。

(1) 推翻不謹慎的預設以表示謙虛

當說話人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為了不要讓聽者感覺到自己太過自以 為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也許是讓聽話人知道他經過了好一番考慮和掙扎才提 出這個意見。「可以」具備「突破障礙」的特性,僅僅利用一個詞,即可絕 佳地給了說話人隱晦傳達這種意思的機會,因此成為「可以」語意中為自己 製造障礙的來源。

(35) 我呀,聽著就彆扭,為什麼呢?要像我一般習慣,我可以說我在北

京沒出去過,接所,接觸的這些人,當然不能說是全部的範兒……

[北大]

(36) 我這個人哪,你別看我這麼個人,從小,十幾歲,可以說呢還九歲 十歲就最最可以說有志氣,也可以那樣講,有志氣。 [北大]

最明顯的就是當說話人想自誇時,即便是關於能力的討論,「可以」也 總是取代最直接表達能力的情態動詞「能」出現在句中。例如(35)中,訪談 者正在訪問受訪者有關北京口音的問題,受訪者想強調自己是土生土長、沒 被外地口音影響過的北京人,便用了「可以」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正統性。相 同地,例句(36)中,說話人想表現自己自小以來展現的志氣,也利用了「可 以」製造出一種突破內心拘謹和掙扎始得發言的隱含意義。「可以」不僅只 侷限於自謙,凡是說話人想強調推測性地表達自我評價或提出個人意見的時 候,也都可以使用:

(37) 我這一生的重要事蹟,可以說都是以國難為指標的。 [中研院]

(2) 提供被拒絕的預設以表示建議

除了表示謙虛之外,自我設置的障礙還在另一個語境中出現:給予他人 建議。給予他人建議時,說話人必然會注意到這個語言行為有著不被他人接 受的風險,而被拒絕是一件相當傷顏面的事。因此在漢語中,「可以」背後 隱含的障礙意義就成了說話人最佳的「藉口」。

對發話者而言,透過製造自己會被聽話人拒絕的假定,以障礙形式提出 的建議顯然較為委婉;對聽話者來說,發話者已經假想了最糟的情況為聽話 人鋪墊反應,無論如何都達成了降低彼此受到傷害的可能性。既然減低了發 話力度,說話人就算真的被拒絕了也不那麼難堪,「我本來就如此預期」的 隱含意義緩和了失面子的衝擊。

(38) 他建議民眾參觀達文西展後,可以買一張蒙娜麗莎的明信片,將她 畫上眉毛,看看是否會更美。 [聯合]

(39) 一人前往北京,媽媽就一再叮囑我,如果在北京遇到經濟上的困 難,可以打電話給家裡。 [北大]

例(39)說話者建議民眾「可以」買一張明信片,「可以」的出現顯示「買 一張明信片」只是選項的其中之一。民眾可以選擇聽他的建議「買一張明信 片」,也可以不採納他的建議。對於說話人以「可以」預設了選項,也包含 不被採行這點,我們就能看出「可以」在語意上表示障礙的可發揮之處。同 理可證,例(40)中媽媽的好意叮囑,也透過「可以」表達「給家裡打電話」

僅是說話者在外經濟遇到困難的解決辦法之一。兩個例子中的說話者都使以

「可以」的「障礙」義提供被拒絕的預設,使句子成為一種委婉的建議。

(3) 傳達其他預設的推翻

這類的障礙來源比較複雜,因為是說話人心中的假定或預設。不同於「表 達謙虛」及「表示建議」明顯集中在語用功能的預設,此類預設具有更深一 層的語意內涵。

說話人在這類「可以」語意中蘊含了某些前提及假設。我們認為,組合 語言與表達價值觀是一體的兩面,說話者能藉由選用不同的字詞與語句組合 傳達出不同的價值觀。如果說話人對一個事件背後的意義有不同看法,他可 以花一整篇篇幅說明自己不同的價值觀,然後再花另一個篇幅對該事件加以 駁斥,但是這個過程將會非常的辛苦與費力。若這些隱含與預設的立場能透 過一個詞傳達,語意傳遞過程將會更有效率。「可以」語意中的障礙意義滿 足了這個需求:說話人藉著選用「可以」,使特定的價值觀成為語意中的障 礙,巧妙地傳達出事件推翻預設之不易,或是傳遞出事件不符合說話人期待 的隱含。這些被加入的特定想法不僅可以來自說話人本身,也可來源於社會 中的基本價值觀。當然選用與否仍取決於說話人自身,所以與其說這些是屬 於社會集體的立場,不如說因為經過說話者的篩選,也應該被視為說話者本

說話人在這類「可以」語意中蘊含了某些前提及假設。我們認為,組合 語言與表達價值觀是一體的兩面,說話者能藉由選用不同的字詞與語句組合 傳達出不同的價值觀。如果說話人對一個事件背後的意義有不同看法,他可 以花一整篇篇幅說明自己不同的價值觀,然後再花另一個篇幅對該事件加以 駁斥,但是這個過程將會非常的辛苦與費力。若這些隱含與預設的立場能透 過一個詞傳達,語意傳遞過程將會更有效率。「可以」語意中的障礙意義滿 足了這個需求:說話人藉著選用「可以」,使特定的價值觀成為語意中的障 礙,巧妙地傳達出事件推翻預設之不易,或是傳遞出事件不符合說話人期待 的隱含。這些被加入的特定想法不僅可以來自說話人本身,也可來源於社會 中的基本價值觀。當然選用與否仍取決於說話人自身,所以與其說這些是屬 於社會集體的立場,不如說因為經過說話者的篩選,也應該被視為說話者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