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語義

對於語義的討論,我們將重點放在情態動詞、否定、對稱等相關的領域 界定上。希望從最基本的語言領域開始掌握整個問題的基礎。

一、情態動詞

漢語中的情態動詞在名稱上即有諸多討論。包括「助動詞」、「能願動詞」

以及「情態動詞」等。情態動詞內部的分類則因與語義範疇有關,我們的回 顧將主要集中在這部分上。

許和平(1991:538)認為,不用「助動詞」或「能願動詞」的原因有 二,其一「助動詞」名稱源於英語語法,但是與漢語語法同領域詞彙的特徵 不完全相同。因為漢語的「助動詞」未必都出現在動詞之前起助動作用,而 真正起助動功能的4又不屬於「助動詞5」。其二「能願動詞」從名稱中過多 地限制了該類別的屬性,因為除了表達「能力」和「意願」之外,該範疇也 含括了道義、認識等意義。本研究亦將採取同樣立場,以「情態動詞」對該 詞義範疇做為統一之稱呼。

4 如「了」、「著」、「過」。

5此處所指之「助動詞」實應稱為「動助詞」較妥。感謝口試委員陳俊光老師指點。

漢語的情態動詞是個有爭議的類別。為了定義該範疇中的成員,不同學 者曾提出不同的定義方法,例如朱德熙(1984:61)條列了幾項原則:

1. 只能帶謂詞,不能帶體詞賓語。

2. 不能重疊

3. 不能帶後綴「了」、「著」、「過」

4. 可以放在「~不~」格式裡 5. 可以單說

然而這些定義對於教學上習以為常的許多情態動詞成員而言未必適 用,篩選出來的成員亦不完全符合我們直觀的語感,可見定義情態動詞範疇 條件之困難。我們認為之所以無法以明確的形態和句法特徵定義類別,或許 是由於該類別尚未形成一個緊密的封閉範疇的原因。湯廷池(1998:234-235)

即認為漢語的「助動詞6」不似英語的助動詞有明顯的特徵,詞類與詞類之 間亦沒有可絕對清楚劃分的界線,頗能代表我們的想法。湯廷池以下面三點 界定漢語中的「助動詞」:

1. 就認知或語義功能而言助動詞表示情態。

2. 就句法結構而言,助動詞出現於主要動詞之前並具有形成否定或正反問句 等一般動詞的語法功能。

3. 就嚴格的次類劃分而言,助動詞是可以接「動詞組(VP)」為補語的詞類

除了承認語言之間的差異外,學者也推測可能由於漢語的情態動詞尚處 於發展階段,因而無法以絕對的特徵區分。彭利貞(2007:103-104)認為 情態動詞之範疇為一變化中之過程,因此提出「動詞-情態動詞-副詞」連續 統一體假說。並據以區分典型及非典型成員:

典型的情態動詞:能(能夠)、要、會、應該(應當)、可以(可)、肯、敢。

較典型的情態動詞:得(děi)、該、可能、想、一定、準。

非典型的情態動詞:必須、肯定、得(dé)、樂意、情願、許、願意。

6 文中稱之為「助動詞」,此處保留原本稱呼。

由於漢語的情態動詞是一個發展中的類別,本研究之研究目標將注意其 中較典型者。總結本研究將以肯定形式的「能」、「可以」、「得」及「要」四 個情態動詞為主,兼及其否定形式:「不能」、「不可以」、「不必」、「不用」、

「不應該」、「不想」、「不要」及「不會」。

(一)基本要素

討論與情態動詞有關的語言現象,我們認為有必要先瞭解其內部的基本 成分。情態動詞表達可能世界的特性,使專責架構抽象情境的邏輯成為其中 的重要主題;邏輯也影響肯定與否定不對稱的許多內涵,是故我們將在下面 段落討論「邏輯」及其相關子題。其次,句法層次中的主語指向與部分情態 動詞之間特殊的搭配限制,也使主語指向成為待了解的基本成分之一。總 之,我們預計自邏輯及主語指向兩方面分析情態動詞的基本構成,並討論其 中的相關問題。

在以下段落中,我們將藉定義邏輯中做為核心概念的「必然」及「可能」, 推論情態的內部分類。除利用邏輯中的「完全平行性」尋找情態動詞肯定與 否定對稱的根據外,「存在替補」理論則與不對稱的實際情況如何形成有關。

主語與情態動詞的配搭情形也是句子的基本,透過「主語指向」的討論,我 們更得以推測情態動詞肯定與否定的可能原因。

1. 必然與可能

情態表達說話人對命題的態度或看法。相對於真實世界的單一情況,說 話人即在藉由語言建立不同的可能世界。虛擬可能性既是邏輯的重要命題,

顯示情態動詞與邏輯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可能世界的概念由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所提出,可能世界之模型則以「必然性」與「可能性」一對 概念做為基本的真理與核心概念。他認為,一命題當且僅當在所有可能世界 皆為真時,該命題是必然的;一命題當且僅當在部分可能世界中為真時,該 命題是可能的(周北海,1997;陳波,2005)。我們總結必然性與可能性在 語言中的概念可知:

必然性:該事件屬於所有的可能世界,即該事件在所有的可能世界都是真的

可能性:該事件至少屬於一個可能世界,即該事件至少在一個可能世界是真 的。

由於情態範疇與可能世界的密切重合,可能性與必然性也可被視為情態 領域的基本組成,從邏輯上亦證明了諸多學者對情態概念基本成分的看法

(Steele,1981;Perkins,1983;湯廷池,1997;彭利貞,2007 等)。Georg Henrik von Wright(1951)將該模態概念擴展到其他概念之間,經陳波(2000)

整理如下表:

表二-1 可能性與必然性之概念延伸 模態詞的解釋

模態詞的種類

7

真理論的 必然 可能

道義論的 應該 允許

認識論的 知道 不知道其否定

實體論的 所有 有些

時間論的 將要永遠 將要

過去一直 過去

(資料來源:陳波(2000)。從人工智能看當代邏輯學的發展。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社會科學版),2(20),10-19。)

「必然」與「可能」做為真理論存在,反映在實體上是「所有」及「有 些」。在語言領域的應用中,道義論成為道義情態,表示說話人對命題為真 的判斷;認識論可視為認識情態,傳達說話人對命題為真之可能性與必然性

7 「必然」、「可能」等在邏輯上叫做模態詞,分別用符號□、◇表示。(陳波,2005:

314)

之看法。我們從該思考邏輯中發現,情態之可能世界也與時間範疇密切相 關。另外在表中儘管模態詞應用的種類不同,仍可以做出成對的對稱解釋。

對稱是概念自然分佈傾向的驗證,為我們尋找情態動詞肯定與否定不對稱現 象背後理據的可能增加了信心。

我們要討論情態動詞肯定與否定的不對稱,跟邏輯重合的子題有二:「完 全平行性」及「存在替補」。兩者分別代表兩種情態動詞的肯定及否定與邏 輯互動的情形:一是假想中符合邏輯架構顯現對稱狀態的「完全平行性」; 二是不對稱情況已經存在因而出現的「存在替補」概念。以下我們將分別討 論「完全平行性」和「存在替補」。

2. 完全平行性

完全平行性指兩兩相對的概念,且能以否定檢驗。即對任一命題 P 來 說,P 與非 P 不能同時為真,否則命題 P 為假。可能性與必然性是成對的概 念,能透過否定相互定義,具有定義上的完全平行性。然而應用到情態範疇,

似乎難以找到對稱的意義,因而也無法確定對應的形態。彭利貞(2007:39、

55)曾提到動力情態的「能力」和「意願」似乎不存在必然性的問題:

「能力」和「意願」似乎分不出「可能」與「必然」這種等級,...我們好像 找不到「能力」的「必然」和「意願」的「必然」這種概念。

在自然語言中,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動力情態動詞是不是也存在可能性與必 然性這種強度上的級差,並以此把動力情態也像另外兩種情態那樣通過否 定來相互定義。並且在人們的概念系統中,好像也不存在必然能力或絕對 能力之類的概念。

彭利貞(2007)亦提到,無論是表示能力的「可以」與其否定形式「不 能」的情形,或者表示意願的「要」與否定形式「不想」的關係,都存在量 的大小之內部差異。既然「可以」與「能」,以及「想」與「要」似乎都表 現出量的區別,那麼有級差的詞彙序列之中,為什麼沒有最高等級的「必然」

存在?存在於動力情態內部情態動詞肯定與否定式不對稱的原因又為何?

這些都是本研究欲解答的問題。

整理我們提出的問題是:動力情態的內容是否不遵循邏輯規範?為什麼

邏輯定義上的完全平行性在動力情態上幾乎可以說是完全被破壞了?

3. 存在替補

存在替補(suppletion,又稱異幹交替)現象在語言學中的定義是:「指 不能用一般規則說明兩個語素間關係的情形,因為兩個語素有不同的詞根。

異幹替換詞(suppletive)指語法用一個不相關的形式(指即不同詞根的形 式)來填補一個詞形變化表(Crystal,1985/2002)」。在本研究中可視為情 態動詞違反平行性所出現的肯定與否定之不規則現象。

漢語情態動詞的否定中也存在許多存在替補的情形。例如彭利貞

(2007:97)言及漢語中的存在替補現象時舉了幾個語言中的例子:「如表 認識情態[必然]的『肯定』的否定形式不是『不肯定』,而是『不會』或『不 可能』。而表示道義[必要]的『必須』的否定形式也不是『不必須』,而是『不 可以』等」。許和平(1991)亦注意到一些情態動詞肯定與否定不對稱的現 象:「在語料中,我們常可以看到『必須』、『可以』分別和『不得』、『不准』、

『不能』、『不許』同用的情況。」他認為這與可能性及必要性的邏輯有關。

由於邏輯語義的制約,必要性往往缺乏外部否定形式,而以其他內部否定形 式彌補。

內部否定與外部否定是語言中否定的類型之一。內部否定(internal negation)亦稱為強否定(strong negation)、焦點否定(focus negation),作 用為否定命題;指否定式句子表達之命題為真,當且僅當與其對應之肯定句 表達之 命題 為假 。外 部否 定(external negation)又稱為弱否定(weak negation)、事實否定(factual negation)及邏輯否定(logical negation)。外 部否定不否定命題,亦即不直接對語句真假做判斷,而在表達對該語意之否

內部否定與外部否定是語言中否定的類型之一。內部否定(internal negation)亦稱為強否定(strong negation)、焦點否定(focus negation),作 用為否定命題;指否定式句子表達之命題為真,當且僅當與其對應之肯定句 表達之 命題 為假 。外 部否 定(external negation)又稱為弱否定(weak negation)、事實否定(factual negation)及邏輯否定(logical negation)。外 部否定不否定命題,亦即不直接對語句真假做判斷,而在表達對該語意之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