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課後反應

課後反應(reaction)指的是受訓者對於本訓練方案的滿意度,目的在於瞭解 受訓者是否對整個學習的過程感興趣。受訓者滿意度是一個有效訓練裡不可或缺 的因子,也是最基本的訓練成效資訊。在這個向度裡,並不只是對於講師的教學評 鑑,而是對於整體方案的評鑑,包含時間安排、教學方式、教材內容等(Kirkpatrick

& Kirkpatrick, 2006)。本節中分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量化結果說明受訓者對於本 訓練方案的滿意程度;第二部分以半結構式個別訪談的質化資料呈現,回應研究問 題;第三部分則進一步瞭解受訓者滿意度產生之緣由。

一、量化結果顯示滿意度高

研究者根據 Kirkpatrick 提供的架構設計不記名的課後滿意度問卷,問卷以 10 點方式計分,以 1 分表示非常不滿意,10 分表示非常滿意,欲回應問題「受訓者

124

喜歡這個訓練嗎?」,其向度含括不同層面。表 4-1-1 為受訓者對於各次課程不同 向度的滿意程度,滿分為 10 分,由表中可見參與受訓者的得分平均數介於 9.35 ~ 9.72,各個向度的平均數皆超過 9 分,其中以講師教學方式(M = 9.72)為最高。

結果顯示受訓者對於課程內容、時間安排、教學方式、教學活動、教材場地之滿 意程度高。

表 4-1-1 受訓者對於各次課程滿意程度平均數摘要表

項目 平均數 課程內容 9.19 9.42 9.50 9.92 9.57 9.42 9.67 9.92 9.38 9.55 課程時間安排 8.81 8.67 9.25 9.67 9.43 9.50 9.67 9.75 9.38 9.35 講師教學方式 9.56 9.50 9.58 10.00 9.71 9.75 9.75 9.92 9.75 9.72 各式教學活動 9.13 9.17 9.42 10.00 9.57 9.58 9.75 9.92 9.75 9.59 教材內容 9.31 9.08 9.33 9.75 9.43 9.33 9.50 9.75 9.38 9.43 場地與設施 9.00 9.25 9.33 9.83 9.36 9.33 9.58 9.50 9.63 9.42 整體 9.17 9.18 9.40 9.87 9.51 9.49 9.65 9.79 9.55 9.51 二、質化結果呼應量化結果,顯示受訓者滿意本訓練方案

質化結果的資料主要來自於半結構個別訪談,受訪者共有 B、E、H、K 四位,

意在瞭解受訓者是否喜歡本訓練方案及其喜歡與否之背後緣由。

在質化資料中,亦呼應量化研究結果。受訪者 B、E、H、K 在個別訪談;及 受訪者 F 在課後焦點團體皆提到對於訓練方案的滿意,如 H 所述:

「我覺得我非常地喜歡(本訓練方案),因為喜歡所以才可以每次都來

(全勤)(I-H-6-1)。」

三、質化結果進一步探討受訓者滿意課程之緣故

研究者進一步以個別訪談方式瞭解受訓者喜歡訓練方案之緣故,發現高滿意 度的來源如表 4-2-1。

125 校後)可以用用看(I-H-105-1)。」

126

(2)講師專業素養與實務經驗豐富

另也因講師在焦點解決取向的專業背景與學校輔導多年的工作經驗,上課舉 例都相當貼近實際工作場域,能從理論延伸到實務工作,與受訓者經驗相當貼近、

受訓者從中得到收穫,此為滿意度高的來源。

「喜歡這個課程……因為老師(講師)上課過程有一直在 update 一些 實務的東西,就我們提問,她(講師)可能當下就會回答,或是下一 次告訴我們,所以互動過程其實就是收穫蠻多(I-E-2-3)。」

「講師又是這個領域等於是最專門的老師,所以就是說這個過程……

就覺得收穫很多(I-E-1-5)。」

(二)課程內涵因素:循序漸進且結合多元形式

課程的「循序漸進」與「有效」為高滿意度的主要來源。在課程內涵因素類別 之下有四項內容,包含「課程安排循序漸進」、「課程結合多元形式,整合理論與實 務」、「課程內容貼近實際、務求實效」與「課程長度較其他研習長,學習較為完整」。

(1)課程安排循序漸進

個別訪談受訪者 B、E 與課後焦點團體受訪者 J 提到,課程內容能按部就班,

由 SFBT 到 SFS 再結合輔導教師的督導,每一層次環環相扣,難易度適中,使受 訓者易於融入。

(2)課程結合多元形式,整合理論與實務

受訪者喜歡課程,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能接受融合理論與實務的訓練,多元形式 有助於受訪者的學習與瞭解。個別訪談受訪者 B、E、H、K 與課後焦點團體受訪 者 C、J 表示,課程包含許多的形式,包含:講述、示範、演練、案例練習、小組 討論、分享、課後作業、實作與督導的督導等。課程能夠結合理論、實例與練習,

以促進受訓者的學習效果。

「老師(講師)舉了很多很多的實例,讓我們有一些練習(I-B-2-8), 然後要我們回去可能在工作場域當中有一些…實務的體驗(I-B-2-9),

127

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會幫助我們在跟這堂課結合的比較好(I-B-2-10)。」

受訪者 J 也提到課程的安排順暢,能夠結合講述與演練;

「我覺得老師的課程裡面,今天我來這邊上課,老師會先講一些東西 對我來說就是個暖身。暖身後老師就讓我們去討論然後實作,很順(G-J-42-4)。」

受訪者特別提到課程中的小組討論與演練對於學習成效相當有幫助,在小組 討論中能彼此分享交流;而演練讓受訓者在心理上有所預備,能在返校實施 SFS 時 較有信心。

「單純講述的課程進行會抓不到重點,透過講述和實作,回到工作地 方再練習一次,那個學習會蠻紮實的(I-E-9-2)。」

(3)課程內容貼近實際、務求實效

個別訪談受訪者 B;E;H;K 與課後焦點訪談受訪者 B、I 說到,滿意度高的 原因是因為「有效」。課程內容的安排相當貼近實務,無論是教材中的內涵、演練 的題材、講師上課舉的例子,都相當貼近受訪者在學校場域中會遇到的事件。也因 為課程內容與受訪者實際工作場域的貼近性,受訪者能夠較輕易地將所學實施於 實際的工作場域中。

「…,就像老師他在舉例,他的舉例的部分我就會想說,很像我們學 校也有這樣子,那是不是回去用用看可以(I-H-105-1)」

在使用上,受訓者在本訓練方案中所學的,返校後即能馬上派上用場,並且有 所成效,這是成員喜歡訓練方案之故。

「我喜歡就是因為說(課程所學內容)可以直接去用、用那些點,或 者是說直接做出來(I-B-32-1)。」

「最喜歡、也是課程最大的幫助就是課程裡那個直接的有效性(G-I-31-1)、而且很有現實感(G-I-31-2)。」

(4)課程長度較其他研習長,學習較為完整

128

個別訪談受訪者 E、H 與課後焦點團體受訪者 M 表示,相較於其他的輔導教 師知能研習,本訓練方案訓練時間較長,每週一次共 51 小時,為期兩個多月,也 因此無論是在課程的安排或是提供受訓者演練的機會上,皆較其他的研習活動豐 富完整。

「之前雖然說常常有機會去參加一些研習,但是都是很短的,這次是 比較長期的,就會覺得在(訓練方案)過程中的確有抓到一些可以用 的(I-E-35-1)。」

3.同儕互動因素:提供支持與互助

受訪者提到與同儕的正向互動是他們喜歡課程的因素之一,讓他們在課程中 感覺到正向的上課氣氛與相互激勵支持的學習態度。在同儕互動因素類別之下有 三項內容,包含「上課氣氛融洽」、「情感上具支持性」與「資源上的互助性」。 1. 上課氣氛融洽

個別訪談受訪者 B、E、H 與課後焦點團體受訪者 F 皆表示,課程中正向的上 課氣氛是他們喜歡課程的原因之一。受訓者喜歡課程中整體正向積極的氣氛,也因 此使受訓者更具學習動機。

「來上課除了充電,然後跟不同的老師聊真的 High 到不行啊!….(G-F-126-1)。」

受訪者 E 也提到,除了開心的氣氛外,也感受到同儕在學習上的積極氣氛。

那樣的積極氣氛也是具有感染力的,能讓自己更積極堅持。

「…在課程中看到班上同學對於輔導工作的堅持,這個東西還滿強烈,

因為每個人都在堅持做這些事情,一種對輔導工作的堅持(I-E-14-3)。 看到同學對輔導工作的堅持,覺得自己是有功能的、做的東西是有意 義的(I-E-14-4)。」

課程中的夥伴也相互關心學習 SFS 的進展,如受訪者 H 所述:

「對!那就那一群人(同一小組)就會坐在一起,隔一週來啊,我們

129

就會問他那上禮拜你回去使用(焦點解決督導)怎麼樣,會互相關心

(I-H-108-1)。

2. 情感上具支持性

個別訪談受訪者 B、E、H、K 與課後焦點團體受訪者 F、M 皆提到,在本訓 練方案中有種被支持的感覺,因為受訓者彼此工作場域類似,很容易就能同理彼此 的處境,在情感上能有一種普同感與支持性。加上課程中多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 論彼此接觸互動機會多,故對於小組有種歸屬感,無論是課堂上的討論或私下的聊 天都頗有心理支持之效。

因輔導教師角色任務的關係,相當需要心理支持,如受訪者 B 提到:

「…輔導老師是需要非常需要支持的一個工作(I-B-23-6)…,因為其 實他們的 loading 很重,那他其實有很多東西都不能對外講…因為有 時候涉及學校的一些隱私,那輔導老師的資源從哪來?我覺得就是同 儕的鼓勵很重要…(I-B-23-7)。」

受訪者 K 也提到,能一邊充電一邊支持是他喜歡課程的緣故:

「…很喜歡是因為,上課很像互相支持團體(I-K-29-1),覺得大家都 能在其中一邊充電一邊獲得支持(I-K-30-1)。」

3. 資源上的互助性

個別訪談受訪者 B、E、H、K;課後焦點團體受訪者 C 與追蹤焦點團體受訪 者 M 表示,因受訓者皆為學校輔導教師,彼此特質與工作場域的同質性高,故會 面對許多類似的議題與挑戰,這時同儕間的分享、提供資源與解惑就相對重要,彼 此的相互分享與協助能夠擴展受訓者的思考脈絡並協助受訓者從中擷取解決之道。

「就是看到類似的人(同為輔導教師),…水平也都很相近吧,所以在 聽大家的討論個案的時候阿,會覺得是比較有共鳴的(I-K-30-2)。」

「…應該是說其實學生的年紀一樣大,其實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也差不 多…(I-B-14-3)。」

130

「…我們可以用我們自己的個案作演練,那平常是很少有人可以討論 的,…就是有人可以聽聽看自己個案的狀況是什麼,然後就可以分享 一些怎麼做阿,…然後加上可以真實的把工作的情境、工作的問題帶 到這個地方來,然後甚至有時候從討論中是可以解決的(I-K-33-2)。」

綜合上述量化與質化資料,可得知受訓者對於本訓練方案之滿意度高,而滿意 度來源包含講師、課程與同儕互動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