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課程與教材書探討

壹、課程定義

課程(curriculum)由拉丁文 currere 引申而來,原意為跑馬道。隨著時間演 變,該字接近於「學習的進程」之意。一直以來,對課程的定義眾說紛紜,歐 用生(1996)認為課程指的是在具有教育意義的環境下,傳遞給學生經驗之總 和;黃政傑(1991)發現學者對課程的定義不外乎學科(教材)、經驗、目標 及計畫四大類。廣義課程包含教材與教科書,教材一指產品,二指內容;教科 書是以文字或表所編製成的教材。

貳、國內外各國課程變革

近年來,因應時代變遷,世界各國都對課程進行了改革。1989 年,美國 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簡稱 NCTM)公 布「學校數學課程與評鑑標準」(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 ool Mathematics),強調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希望學生從自身學習經驗中建構 自己的數學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數學能力,並訂出五項目標:1.學會評價數 學(learning to value mathematics)、2.成為對自己能力有自信者(becoming con fident in one's own ability)、3.成為數學問題解決者(becoming a mathematica l problem solver)、4.學會數學式溝通(learning to communicate mathematicall y)、5.學會用數學式推理(learning to reason mathematically)。2000 年,NCT M 出版「學校數學課程原則與標準」(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 thematics)提出五項內容標準和五項過程標準:五項內容標準包括:數與計算、

代數、幾何、測量、資料分析和機率。五項過程標準包括:解題、推理和證明、

溝通、連結、表徵。將數學內容分成「數與運算」、「代數」、「幾何」、「測量」、

「資料分析與機率」五大主題,認為學生可透過「解決問題」、「推理與證明」、

「溝通」、「連結」與「表徵」等五種數學過程獲得數學知識或應用數學知識。

荷蘭的真實數學教育(Realistic Mathematics Education),簡稱為 RME。 RME 核心概念是「個人所接觸的事實」可發展成數學,RME認為數學知識形成 的過程必須是自然的,學生在學習當中必須盡到學習的責任。數學必須和真實 相連結、和兒童貼近,並和社會相關聯,才能對人類產生價值。RME 和 1960 年代機械式數學教育(mechanistic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教學過程、焦點、

路徑有顯著的不同。機械教育將學習內容分割成許多無意義部分,藉由習題讓 學生個別練習相似的解答過程。而 RME 有一個複雜且意義的概念化過程,學 生非現成數學的接受者,而是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展 自身的數學工具和見解。RME的理論有五種特質:1.學習根據實體建構的行為、

具體化的結果:教學使用的是學生能了解的問題。因此,真實不一定是真實生 活。2.學習是由具體至抽象的長期過程:教學把學生從不正式、以教科書為基 礎的數學提升至形式化數學。3.學習反應個人思考過程:教學鼓勵學生重新檢 視並且回應教學過程。4.學習與社會文化相關:教學提供學生溝通合作的機會。

5.學習是知識與能力的建構:教學提供不同情境的機會及內容。學習過程中,

脈絡問題與真實生活情境被用來做數學概念的組織與應用。學生在脈絡問題中 學習時,可以發展自身的數學工具和了解。換言之,從脈絡中可學到模型(model) 的特性,並從解答其他相關問題時得到支持。而後,學生能藉由此模型習得更 形式化的數學知識。1993 年,荷蘭教育部提出 23 個「關鍵目標」(key goals) 作為須達成之數學目標細目。這些數學目標分散於一般能力、書寫演算法、比 例和百分數、分數、測量、與幾何等六個領域中。

我國在這一波教育改革的潮流中也沒有缺席。從六十四年版課程標準、八 十二年版課程標準、八十九年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暫綱)九十

二年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正綱)到最近九十七年公布的國民中小 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預計 100 學年度實施),其中九十七年的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乃微調九十二年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而來,因此兩綱 要大同小異,並無多少差異,在本研究中統稱為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內涵

茲就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內文,說明之(教育部,2003):

一、

修訂背景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是為迎接 21 世紀來臨與世界各國的教改脈動,由教育 部依行政院核定之「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對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與教學所作 之革新,因學校教育之核心為課程與教材,此綱要即為教師專業活動之根據,

課程修訂分為 6 個階段進行。

二、

基本理念

課程基本理念在於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

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

其基本內涵分為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本土與國際意識、終身學習 等五方面。

三、

課程目標

課程以生活為中心,配合學生身心能力發展之歷程;尊重個性發展,激發 個人潛能;涵詠民主素養,尊重多元文化價值;培養科學知能,因應現代生活 之需要。以 1.增進自我瞭解,發展個人潛能、2.培養欣賞、表現、審美及創 作能力、3.提升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能力、4.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

5.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增進團隊合作、6.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7.

增進規劃、組織與實踐的知能、8.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9.激發主動探索和 研究的精神、10.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課程目標。

四、

基本能力

說明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之 十大基本能力:1.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2.欣賞、表現與創新、3.生涯規劃與 終身學習、4.表達、溝通與分享、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6.文化學習與國 際瞭解、7.規劃、組織與實踐、8.運用科技與資訊、9.主動探索與研究、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五、

學習領域

課程以個體發展、社會文化和自然環境等三個面向,提供語文、健康與體 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非學科名稱。除必修課程外,各學習領域可 依學生性向、社區需求與學校發展特色,彈性提供學生選修課程。學習領域的 實施須掌握統整之精神,視學習內容性質,實施協同教學。

六、

實施要點

實施要點分項敘寫如下:

(一)實施期程:

自九十學年度起從國民小學一年級開始實施,國小五、六年級於同學 年度同步實施英語教學。國小三、四年級自九十四學年度起同步實施英語 教學。

(二)學習節數: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在每學年開學前,依規定的百分比範圍內,適 當分配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

(三)課程實施:

學校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其下設置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學期上 課前完成學校課程計畫的規劃、決定各年級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進行自 編教科用書審查及設計教學主題和教學活動,並且負責課程與教學的評鑑。

而學校可考量自身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和學生需要等因素,發展 學校本位課程。

(四)教材編輯、審查及選用:

教科書之編輯須依據課程綱要,以專業為基礎,在題材與情境上兼顧 本土性與國際性,由審查機關審定通過後,交付學校選用。學校可因應地 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之教材。全年級或全校且 全學期使用的自編自選教材須由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五)課程評鑑:

評鑑範圍包括課程教材、教學計畫及實施成果等,由中央和地方政府 分工合作,各依權責,採多元化方式實施,兼重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鑑,評 鑑結果作為改進課程、編選教學計畫、提升學習成效及進行評鑑後之檢 討。

(六)教學評量:

學習評量應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之規定辦理。

(七)師資培訓:

師資培育大學應依師資培育法相關規定,培育九年一貫課程所需師 資。

肆、九年一貫數學課程綱要介紹

依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之內容,敘寫九年一貫課程 在數學領域之相關內容如下(教育部,2009):

一、基本理念:

數學學習注重循序累進的邏輯結構,環視國內外數學教材之演進,多遵循 此邏輯結構,以保證數學教育之穩定性。而且數學是較可進行國際性評比對照 的學習領域,教學成效有較客觀的標準,因此,數學教育成效的評估應有客觀 基礎。數學被納為國民教育基礎課程原因有三:(一)數學是人類最重要的資產

之一;(二)數學是一種語言;(三)數學是人類天賦本能的延伸。九年一貫課程 強調以學習者為主體,以知識完整面為教育主軸,以終身學習為教育目標。處 於高度文明化的世界,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逐漸成為日常生活與職場裡須具 備的基本能力。因此,國民教育數學課程的目標,須反映下列理念:(一)數學 能力是國民素質的重要指標;(二)培養學生正向的數學態度,瞭解數學是推進 人類文明的要素;(三)數學教學(含教材、課本及教學法)須配合學童不同階段 的需求,協助學童數學智能之發展;(四)數學作為基礎科學的工具性特質。

二、課程目標:

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分為四個階段:

(一) 第一階段(國小一至二年級):能初步掌握數、量、形的概念,其 重點在於自然數及其運算、長度與簡單圖形的認識。

(二) 第二階段(國小三至四年級):在數方面要能熟練自然數之四則與 混合計算,培養流暢數字感;此外,應初步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概念。

在量上,以長度學習為基礎,學習各種量的常用單位及其計算。幾 何上則慢慢發展以角、邊要素認識幾何圖形的能力,並能以操作認 識幾何圖形性質。

(三) 第三階段(國小五至六年級):小學畢業前,應能熟練小數及分數 的四則計算;能利用常用數量關係,解決日常生活問題;能認識簡 單平面與立體形體之幾何性質,並且理解其面積或體積之計算;能 製作簡單的統計圖形。

(四) 第四階段(國中一至三年級):在數方面,能認識負數與根號數的 概念與計算方式,並理解坐標表示的意義。代數方面要熟練代數式

(四) 第四階段(國中一至三年級):在數方面,能認識負數與根號數的 概念與計算方式,並理解坐標表示的意義。代數方面要熟練代數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