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題九、保留地林業經營問題

一、目前政府在獎勵原住民造林方面,平均每年約發給每公頃 2 萬 5 千元造林獎勵金,

且獎勵範圍以河川兩側一定距離為限,此種獎勵措施合不合理?

「獎勵原住民造林以河川兩側為範圍之獎勵措施」認知統計表

人數 原住民 漢人 百分比(﹪)

合理 5 2 3 13

不合理 33 19 14 87

總計 38 21 17 100

(一)合理之理由:

1.原住民認為合理之理由:

由政府造土石牆,以減低水土被沖毀之可能。(#32)

2.漢人認為合理之理由:

(1)應予獎勵,但金額無意見。(#1)

(2)保留地供造林使用,此為土地粗放之經營與土地使用投資資金有限且經營管理費 用亦低,每年平均每公頃 25,000 元之造林獎勵金應屬合理。(#37)

(二)不合理之理由:

1.原住民認為不合理之理由:

(1)獎勵金額度太少。(#13,23,24,33)

(2)不敷造林成本。(#4)

(3)未全面實施,無法改善超限利用問題。(#4)

(4)規定在河川兩側一定距離內獎勵種植不合理,其實土質流失地未必在河川兩側,

部分是在山坡地,故應視實際問題和需要予以獎勵為妥。(#10)

(5)有變相收歸國有之嫌。(#16)

(6)只限制獎勵河川兩側一定距離,則無法有效達成水土保持之功能。(#19)

(7)此數額在 10 年後約為現在幣值之 1/10,原住民無法生存。(#20)

(8)土地條件差,無法造林且工資或獎金低。(#21)

(9)應排除只限於河川兩側之規定。(#22)

(10)原住民之保留地,有些距河川甚遠,故不應設限。(#24,30)

(11)有些原住民所分配到的保留地原本就很少,政府所規定之造林獎勵金實不足其 生活所需。(#24)

(12)對於一些以此土地從事生產者,是一項極不合理的措施,獎勵金無法維持生活 所需。(#28)

(13)傳統原住民祖先所有之林野,政府應給予蔽林保育獎勵金,而非破壞原始林再 造林。(#31)

2.漢人認為不合理之理由:

(1)獎勵金額度太少。(#2,5,15,25,27,36,38)

(2)應排除只限於河川兩側之規定。(#22)

(3)如果造林確為國家所必須,其利益由全民所共享,其負擔應由政府負擔,故應有 一套計算公式計算造林成本及補助金額,另獎勵範圍亦應擴大至所有需造林之土 地。(#29)

二、現行造林獎勵措施不合理之改進措施?

(一)提高獎勵金額度之理由;

1.原住民之理由:

(1)目前獎勵金額,顯不足以照顧原住民生活需要。(#21)

(2)造林之公益效益每公頃約 36 萬 3 仟元,造林有涵養水源、國土保安之功能,應 歸因於造林者之貢獻,應由下游民眾繳納「受益捐」依前述額度回饋造林者。(#

4)

(3)應足以維持原住民一定生活之水準。(#23,30)

(4)山地鄉農業經營普遍蕭條,常血本無歸。(#6)

(5)俾改善生活,以達環境保育。(#8)

(6)幼苗時期,在三年內政府應負擔「造林者基本生活費」(如比照勞基法之最低工 資)及給予「獎勵金」。(#11)

(7)除提高獎勵金額度外,並僱用原住民管理。(#11)

(8)宜提高至每公頃 100,000 元。(#13)

(9)應提高至每公頃四至五萬元(平均每年)。(#17)

(10)應增加到每公頃四萬元,且須隨每年物價指數調整。(#18)

(11)無須提高,不鼓勵造林。(#20)

(12)提高到有足夠意願來造林。(#24)

(13)對於依賴造林為主要收益者較公平。(#28)

2.漢人之理由:

(1)除可生產木材外,尚有水土保持、涵養水源,改變氣候及變化景觀等無形效益,

應多給予獎勵。(#2)

(2)目前獎勵金額,顯不足以照顧原住民生活需要。(#3,36,38)

(3)造林之公益效益每公頃約 36 萬 3 仟元,造林有涵養水源、國土保安之功能,應 歸因於造林者之貢獻,應由下游民眾繳納「受益捐」依前述額度回饋造林者。(#

25)

(4)應足以維持原住民一定生活之水準。(#5)

(5)提高至每公頃 3 萬 5 仟元。(#7)

(6)提高至足以維持林農一家四口之基本生活費,且林地面積以三公頃為標準。(#

14)

(7)如此可以相對要求存活率,以達造林目的。(#22)

(8)應達到合乎市場供需原則,應以三年或數年為限,予以適度調整,否則不合經濟 原則,無法達到造林目的。(#27)

(9)應訂一適當之計算公式。(#29)

(10)經濟誘因不足。(#39)

(二)重新劃定獎勵範圍之理由;

1.原住民之理由:

(1)易於土質流失之山坡地,亦應列為獎勵造林之範圍。(#10)

(2)保留地範圍內,造林均核發獎勵金。(#13)

(3)以種植原生木為主,維護水土保持。(#16)

(4)目前以切結禁伐範圍規定,河川兩岸 50 公尺以內屬強制禁伐區,51-150 公尺採 自願切結禁伐方式;應全面擴大範圍,凡已成林之林地,如有意自願切結禁伐者,

皆可予切結辦理,並發放補償金,以維國土保安。(#17)

(5)平緩地宜鼓勵農業使用,一定高度以上坡地才適宜鼓勵造林。(#18)

(6)平緩地區及宜農地區應禁止造林並鼓勵經營高經濟價值之農牧業及休閒業。(#

20)

(7)獎勵範圍應因地制宜而有差異性。(#21)

2.漢人之理由:

(1)造林範圍越大越好。(#2)

(2)目前獎勵金額,顯不足以照顧原住民生活需要。(#3)

(3)應擴及到整個保留地。(#7,36)

(4)獎勵範圍以「林業用地」為範圍,方足以維護全部山坡地之水土保持,不應局限 於集水區範圍。(#14)

(5)以擴大植林成效。(22)

(6)凡需造林之地區,均須納入。(#29)

(三)放寬造林存活率獎勵條件之理由;

1.原住民之理由:

(1)俾收鼓勵及造林之功能。(#16)

(2)存活率建請放寬至 6 成以上。(#17)

(3)存活率越高獎勵金應相對提高。(#19)

(4)存活率應嚴格要求,否則浪費資源,如因天候因素須補充樹苗,應由國家免費提 供。(#20)

(5)因目前造林地形、氣候等條件差,影響存活率。(#21)

(6)視保留地之土質優劣來定其存活率。(#24)

2.漢人之理由:

目前獎勵金額,顯不足以照顧原住民生活需要。(#3)

(四)其他改進措施;

1.原住民之理由:

(1)放寬造林之限制,重新評估保留地利用事宜,並加強「使用者付費」之回饋觀念。

(#6)

(2)林業管理工作交由鄉公所負責,雇用當地原住民從事巡山、造林及保林工作,並 加強山難救護與山林救火之現代化設備及訓練。(#16)

(3)在造林區興建產業道路,便於管理。(#24)

(4)種植之林木與當地林相必須相同,避免林相不適宜,影響其存活率。(#24)

(5)應保障其基本生活,政府採保證價格收購林木。(#33)

2.漢人之理由:

(1)政府應以法令限制塑膠帶之使用,改用紙袋,以提高木材之使用及其價格。(#

29)

(2)造林存活率超過 90%,可考慮酌予提高獎勵金。(#39)

三、是否贊成政府向原住民承租私有保留地造林?

「政府向原住民承租私有保留地造林」認知統計表

人數 原住民 漢人 百分比(﹪)

贊成 19 10 9 63

不贊成 11 6 5 37

總計 30 16 14 100

附註:專家學者縱認為目前造林獎勵金不合理,基本上對本題次仍表達其意向。

(一)贊成理由:

1.原住民贊成之理由:

(1)有些原住民未必願意造林,故可由政府來承租造林。(#11)

(2)培養原住民愛護鄉土之正確觀念。(#16)

(3)因所有權人原為原住民,政府如欲使用,即應向於原住民承租。(#28)

(4)由政府承租私有林地造林,然後由土地使用人來管理維護造林,其管理費用由政 府支付。(#30)

2.漢人贊成之理由:

(1)如有造林需要,則向原住民承租是合理的。(#1)

(2)造林利潤低,收益回收年限過長,不利於私人造林。(#2)

(3)造林為生態永續發展重要一環,政府應介入,且造林收益低,由政府承租,以租 金補貼原住民為可行方案。(#3)

(4)培養原住民愛護鄉土之正確觀念。(#25)

(5)使原住民所擁有之保留地於經濟上能得到些許收入,並維護山水資源之永續利 用。(#36)

(6)可充分使保留地供做國土保安、水源涵養之功能並防止閒置保留地不當之開發。

(#37)

(二)不贊成理由:

1.原住民不贊成之理由:

(1)租金很低,無實益。(#9)

(2)政府應積極鼓勵原住民造林。(#18)

(3)政府向原住民租地造林,因租期長達 10-20 年,造成原住民失去土地自主權。(#

19)

(4)不應破壞原始林。(#31)

(5)可能假借承租之名,併將宜農地歸公。(#33)

2.漢人不贊成之理由:

(1)政府財政拮据,無此能力。(#12)

(2)將影響原住民之生活與生產空間。(#22)

(3)以目前林務局之人力,事實上成效不可能好。(#29。39)

(4)本係公地,而後無償賦予私有,再予承租不合邏輯。(#34)

四、政府向原住民承租保留地造林應如何經營管理?

「政府向原住民承租保留地造林經營管理方式」認知統計表

經營管理方式 人數 原住民 漢人 百分比(﹪)

雇用當地原住民造林,並由原住民管理 14 8 6 74

雇用當地原住民造林,由政府管理 5 2 3 26

總計 19 10 9 100

(一)雇用當地原住民造林,並由原住民管理之理由:

1.原住民之理由:

(1)維護造林計畫又可增加原住民收入。(#24,30,32)

(2)增加農業經營收入。(#6)

(3)原住民之林地收益方能確保。(#11)

(4)由鄉公所指導,並成立社區部落之土地管委會,讓全民參與,以強化公權力之執 行。(#16)

(5)就近管理方便。(#21)

(6)原住民對自己土地之了解及情感,可以便利經營管理。(#28)

2.漢人之理由:

(1)創造就業機會。(#1)

(2)政府不應事必躬親。(#3)

(3)維護造林計畫又可增加原住民收入。(#5,25)

(4)可激發原住民的造林意願,雇用原住民並由政府機關監督其造林效率。(#27)

(5)雇用原住民造林,提供就業機會可增進造林之認同感、成就感與工作參與感,以 減少造林地被破壞之情事。(#37)

(二)雇用當地原住民造林,由政府管理之理由:

1.漢人之理由:

(1)增加就業機會,政府又可有效運用公權力。(#2)

(2)使原住民能在土地收固定租金外,並得於自己土地上工作,較能管好土地。(#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