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談判相關文獻

談判的基本概念可參考 Thompson(1998)所提出的「影響談判的個重要基本元 素」,其重要元素如下表 2-6:談判的重要基本元素。

表 2-6:談判的重要基本元素 重要元素 說明

關係者 涉入在談判中的人,但不一定指出現在談判桌上的人。

議題 待分配的資源,或是用來討價還價的標的。

選擇方案 可供選擇解決議題的方式或途徑 利益 利益則是驅動因子

立場 談判者對特定議題需求的表述

談判程序 達到結果之前,談判者的互動及事件。

談判結果 談判的終點或成果。

資料來源(Thompson,1998)

此外 Kersten(2003)提出從科學的觀點來闡述決策與談判的基本框架,其提出 的談判基本框架如下表 2-7:談判基本框架表。

表 2-7:談判基本框架 談判過程

科學觀點 談判前準備階段 談判與談判後處理階段

參與者 決策者、當事者、代理人 談判者、當事者、代理人、第三方 談判者特性 偏好、風險態度、權力、風格、文化

角色 分析、選擇、評估、忠告 理論框架模型 問題模型、選擇模型、

專家模型

問題與讓步模型、辯論模型、

專家模型 資料來源(Kersten,2003)

Raiffa(1982)提出談判空間的概念,以買賣雙方交易討論價格為例,他認為 買、賣雙方在產品價格的分布上,各有其保留價格,兩者底限之差距即為談判空 間,談判空間存在,也才會有成交可能與成交價格。兩方底限的差異與協議點的 差異,即為雙方各自的獲利。並且雙方在談判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讓步曲線,雙方 的讓步曲線最後於協議點上重合。其概念如下圖 2-3:提案值對於談判次數關係。

圖 2-3:提案值對於談判次數關係 資料來源(Raiffa,1982)

Player1報酬 Player2報酬

時間 (談判次數)

提案值 ---Player1讓步曲線

---Player2讓步曲線 談判雙方輪流提案

t=1 t=n 協議點

總報酬

Beam 等(1996)以談判的問題形式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作分類,將談判問題分

R. H. Kilman., K.W. Thomas(1975)提出依照談判所產生的結果,談判策略 可以分為: (1)競爭策略;(2)解決問題策略;(3)退讓策略;(4)妥協策略;(5) 合作策略。而其中複雜的談判通常採用混合式策略。

此外 Clausewitz(1976)稱談判者的行為是環繞於目標的有組織行為,為一種 策略,意味著戰術上的協調。在談判中,策略依照風險與對抗程度,可區分為以 下兩種:

(1)適應策略(Accommodation Strategy),偏向協定的達成。

(2)對抗策略(Confrontation Strategy),目標是談判者所得的最大化。

談判者的策略皆包含在此兩種不同的導向中。適應策略是合作性或是協調性

的,並且具有潛在的整合性,是非零和賽局的形式。對抗策略則被認為是一種競 爭、分配的策略,屬於零和賽局。

Liang 等(2000)提出議價中的讓步策略分為效用遞增策略(utility

increasing strategy, UIC)、效用遞減策略(utility decreasing strategy, UDC) 以及效用平均策略(utility neutral strategy, UNC)三種策略。

(1)效用遞增策略:在一開始出價的時候,給予買方較低的折扣,接下來給予 越來越多的讓步,買方在議價過程中會感到效用遞增。

(2)效用遞減策略:在一開始出價的時候,給予買方較高的折扣,接下來給予 越來越少的讓步,買方在議價過程中會感到效用遞減。

(3)效用平均策略:在一開始出價的時候,給予買方中等的折扣,接下來給予 固定幅度的讓步。

在談判的模式推導方面,過去 Cross(1965)考量時間折現及學習效果,推導出 談判者雙方之讓步率,並將談判之讓步率與談判次數之概念納入構建之談判模式 當中。晚近,林永盛與張有恆(2005a,2005b)延伸 Cross(1965)模式,考量談判者 之風險態度模擬政府與特許公司的談判行為,將影響談判者之風險態度納入 BOT 特許契約之談判。上述模式操作乃是於雙方談判之時,同時公開各自之要求,若 有交集則可達成協議,仍與 BOT 談判之討價還價的實際狀況有所落差。

上述文獻,整理如下表 2-9:談判相關文獻。

表 2-9:談判相關文獻 作者(年份) 研究主題

Cross(1965) 考量時間折現及學習效果,將讓步率概念納入談判模式 中。

Clausewitz(1976) 談判意味著戰術上的協調,可分適應策略、與對抗策略。

Raiffa(1982) 提出談判空間(zone of agreement)的以及雙方出價互動概

念。

Beam 等(1996) 以談判的問題形式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作分類。

Thompson (1998) 提出影響談判的重要基本元素。

Liang 等(2000) 提出效用遞增策略、效用遞減策略、效用平均策略,三種不 同的議價中的讓步策略。

Kersten(2003) 提出從科學的觀點來闡述決策與談判的基本框架。

林永盛、張有恆 (1995a,1995b)

延伸 Cross(1965)模式,將影響談判者之風險態度納入 BOT 特 許契約之談判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