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整理日期:2008.12.10

第三節 資料分析及結果

本文對全國化概念的統計分析方法,主要是修正 Stokes 等人針對政黨得票率 的變異數統計分析。基於資料結構的特性,本文以下將運用單因素分層線性模型 (Hierarchial Linear Models,HLM)的統計方法,透過帶有隨機效應(random effect) 變異成分(variance component)的分析,估計歷屆政黨平均得票率在鄉鎮市區、縣市 與全國等三個層次平均數的變異幅度,並估算政黨平均得票率在哪個層次上出現 最大的變異量。就統計理論而言,如果台灣立委選舉全國化的程度很高,則政黨 得票率的變化,主要由「全國平均得票率」這一層因素所產生,縣市層次與鄉鎮 市區層次這兩層因素則不具重要性;但是,如果台灣立委選舉全國化的程度很低,

則政黨平均得票率的變化,主要由縣市層次或鄉鎮市區層次這兩層因素所產生,

那麼各屆立委選舉中,政黨在全國平均得票率的差異這一層因素則不具重要性。

本文主要針對國民黨及民進黨兩大政黨做分析,其於小黨將不納入分析考 量,使焦點能集中在大黨歷屆選舉的變化上。在單因素分層線性模型中,包含固 定效應(fixed effect)與隨機效應(random effect)這兩種估計值。固定效應就是政黨得 票率總平均,隨機效應就是政黨在各層得票率變異數。而政黨在各層得票率變異 數成分的最大概似估計值與其假設檢定,就是本文分析的焦點。在下表 3-6 中,國 民黨於立委選舉得票率總平均的估計值,與其實際得票率的總平均值只差 1 %左 右。至於隨機效應部分,在 2001 年以前(即 1992~1998 年間),國民黨在各屆立委 選舉中,其在全國平均得票率的差異上,並沒有達到顯著的差異。然而,在 2001 年以後,時間面向則達到顯著的差異。這表示在各屆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於全國 平均得票率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拉長而在擴大中。因此,全國平均得票率這一層 的因素,在分析國民黨平均得票率的問題上,是不能被忽略的。國民黨平均得票 差異的擴大,與泛藍陣營在 2001 年立委的選舉過程中,分裂成國民黨與親民黨,

2004 年泛藍陣營又開始整合,直到 2008 年的立委選舉整合才完成有關。而在縣市 層次上,國民黨平均得票率的變化,從 1992 年到 2008 年,在統計上都達到顯著 的差異。表示縣市這一層次的因素,在分析國民黨平均得票率的變化上,是不能

被忽略的。至於鄉鎮市區這個層次,與縣市層次鄉同,皆達統計的顯著差異,表

註:

#

= variance components; **p<.05; *p<.10; 2-tailed tests.

本 文 接 著 使 用 HLM 另 一 個 輔 助 的 統 計 量 , 亦 即 組 內 相 關 (intraclass

根據 HLM 的分析結果,歷屆立委選舉都有達到顯著差異。而觀察國民黨平均得票 率的差異,大約有三成左右是在鄉鎮市區這一層所造成的。因此,從組內相關這 個統計數值可以得到一個結論:2000 年以前國民黨立委選舉平均得票率的差異,

主要是由縣市與鄉鎮市區這二個層次所造成。但在 2001 年以後,全國層次(每屆國 民黨總得票率)的變化也逐漸變得重要起來,且無論是全國層次、縣市層次或鄉鎮 市區層次,皆各自佔據平均得票率三成左右。因此,全國、縣市及鄉鎮市區等三 個層次,自 2001 年起,對於國民黨而言,皆是相當重要且不可忽略的解釋因素。

然而,由圖 3-1 也顯示,台灣 2008 年選舉制度的變革,並沒有再強化全國層次的 差異,反而是提升縣市與鄉鎮市區這兩層次的重要性,使全國層次的影響力稍微 下滑。

圖 3-1 國民黨平均得票率的組內相關:立委選舉

由上述的表 3-6 與圖 3-1 可知,國民黨自 2001 年第五屆立委選舉起,在全國 層次的得票上開始出現了顯著性,其組內相關也顯示國民黨在全國層次也佔有百 分之三十以上的影響力,但以整體來看,國民黨在全國層次上的影響力並不特別 突出,因而若以 Jones&Mainwaring(2003:139-141)所認為的政黨全國化情形來看

國民黨的狀況,可知國民黨全國化程度並不高。尤其在經過 2008 年立委選制的變

註:

#

= variance components; **p<.05; *p<.10; 2-tailed tests.

圖 3-2 顯示民進黨組內相關的統計值,民進黨在各屆立委選舉「全國平均得 票率」的差異這個層面上,1992-2008 年之間所佔的百分比相當低,都沒有超過 10

%。在縣市層次上,1992-2008 年之間所佔的比率都很高,均超過 50 %,顯示縣市 這個層次對民進黨選舉佔相當大的影響力。而在鄉鎮市區層次上,也達到顯著的 差異,所佔的百分比大約在四成上下,表示民進黨得票率的總平均,大約有四成 左右是鄉鎮市區之間的差異。從組內相關這個統計數值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民進 黨立委選舉平均得票率的差異,主要是由縣市這個層次所造成。而鄉鎮市區這個 層次的因素也有相當的影響力存在,不能予以忽視。至於全國層次(每屆民進黨總 得票率)的效應,則並不是很重要的。這個發現與蔡佳泓等人的研究發現相反(Tsai et al.,2009)。其中原因,可能與使用的統計方法有所不同,以及分析單位的差異(鄉 鎮市區 vs. 縣市)所導致。

圖 3-2 民進黨平均得票率的組內相關:立委選舉

觀察上表 3-7 與圖 3-2 可發現,民進黨在歷屆的立委選舉上,其在全國層次得 票率完全沒有出現顯著性,無論是在選制改革前,亦或是選制改革後,「全國平均 得票率」的差異這個層面上,完全不起任何的作用。相反的,民進黨在縣市及鄉 鎮市區的層次上不但有顯著性,其在組內相關的估計更是呈現佔有相當高的百分

比,尤以縣市這個層次為最,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因而若以 Jones&

Mainwaring(2003:139-141)所認為的政黨全國化情形來看民進黨的狀況,可知民進 黨全國化程度相當低,即便在經過立委選制的變遷後,也並沒有將民進黨導向全 國型政黨。地方性的力量,包括縣市及鄉鎮市區層次的影響力,仍是主導著選舉 結果的重要因素,尤其縣市這一層次的影響力,經選制變遷後,甚至有微幅提升 的情形出現,因而縣市層次對於解釋民進黨的得票變異分析,佔有相當大的解釋 力,因此也可得知,隨著不同的地理選區,民進黨的票源分配不但有相當大的差 異性,與國民黨相較之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四節 小結

對於第二小節觀察歷屆立委選舉政黨競爭的情形,及第三小節針對國民黨與 民進黨的線性模型和組內相關值的計算可知,在複數選區下,政黨競爭形態呈現 高度地方型政治的特色,每個地理區皆有不同的政黨在參與選舉競爭,因而各地 所呈現出的政黨競爭樣態相當的豐富多元,且各政黨的得票分配一致性程度偏 低,離散程度相當大。在選制改革後,雖政黨競爭的型態朝向以國民黨與民進黨 的兩大黨競爭為主,各地選戰的多樣性也減低,但若以得票一致性的角度來看,

政黨間的得票分佈差異仍相當大,甚至比過去在複數選區下的情形嚴重。

此外,根據以上的 HLM 統計分析指出,在國民黨部份,2000 年以後立委選 舉國民黨平均得票率的變異,全國層次的比重逐漸在擴大。但 2008 年立委選制改 變後,這個發展趨勢並沒有再被強化,反而縣市與鄉鎮市區這兩個層次,有逐漸 提升其變異量比重的趨勢。在民進黨部份,立委選舉平均得票率的變異,主要受 到縣市層次因素的影響,全國層次這個因素一直都不重要。這個趨勢既使在 2008 年選制變革後,仍然沒有轉變的跡象。因此,雖然選舉制度對台灣有逐漸限縮政 黨數目的趨勢,但是,在發展全國化的政黨體系這個面向上,特別是在政黨平均 得票的變異上,出現全國性的差異正在縮小,而地方性的差異正在擴大比重的趨 勢,由此顯示出立委選制的改革,並未能有效的改善在 SNTV 制下所產生地方型

選舉競爭樣態,頂多只有降低有效政黨參與選舉競爭的數目而已。這樣的結果與 日本的改革經驗非常雷同,即國會議員不再重視政黨政策黨綱的辯論,反而轉向 個人選區的鞏固與經營,因而有「國會選舉地方化」的趨勢。

有了對立委選舉制度變革對於政黨競爭樣態所造成的變化認識後,本文將在 下一章繼續觀察同為單一選區制度的縣市長選舉,及總統選舉政黨競爭的情形,

以對台灣是否有全國型政治體制的出現有更為全面的測量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