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實施

第三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作為資料蒐集的方式,經訪談者同意後全程錄音,並 於訪談結束後進行資料的整理、編碼與分析,最後再將文本透過作者歸納、詮釋 以形成研究結論。本節將針對資料編號的方法、資料謄寫與整理、資料編碼、資 料分析與歸納、確認主題與省思 5 個部份分敘述說明如下:

壹、 資料編號方法

在整理與分析訪談資料前,作者將先設定研究資料的編號原則,在保護研究 參與者的原則之下所以資料都將以代碼方式呈現。此原則為:第一碼為「研究參 與者」;第二碼為「蒐集資料的日期」,詳細說明如下:

一、研究參與者

在研究參與者方面依縣市分為臺北市與新北市;依類別分為補校的主任、組 長、教師;同時在依訪談的順序給予研究參與者代號,因此「研究參與者」之編 號舉例說明如下:臺主 1 即表示:「臺北市第 1 所學校訪談的主任」、新主 3 即 表示:「新北市第 3 所學校訪談的主任」、臺組 1 即表示:「臺北市第 1 所學校 訪談的組長」、新師 1 即表示:「新北市第 1 所學校訪談的教師」以此類推,完 整研究參與者資料詳閱表 3-2。

53

表 3-2.

研究參與者資料 單位:年、分 編號 服務縣市 身分 年資 訪談時間 抽樣方法 臺主 1 臺北市 校務主任 5 69 立意取樣 臺主 2 臺北市 校務主任 38 110 立意取樣 臺主 3 臺北市 校務主任 10 96 立意取樣 臺主 4 臺北市 校務主任 9 91 立意取樣 臺組 1 臺北市 教務組長 10 88 立意取樣 臺師 1 臺北市 兼任教師 28 68 立意取樣 新主 1 新北市 校務主任 12 63 立意取樣 新組 1 新北市 教務組長 7 90 立意取樣 新師 1 新北市 兼任教師 6 56 立意取樣 新主 2 新北市 校務主任 2 86 立意取樣 新主 3 新北市 校務主任 12 120 立意取樣 新主 4 新北市 校務主任 6 82 立意取樣 新主 5 新北市 校務主任 4 93 立意取樣 新主 6 新北市 校務主任 6 102 立意取樣 新主 7 新北市 校務主任 3 96 立意取樣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原取樣條件中希望以補校服務經歷 5 年以上的資深主任、組長、教師為主,

但為考量資料來源的多樣性,與清楚呈現各類補校的現況困境,因此在新主 2、新 主 5、新主 7,主要抽樣則是考量高中附設國中補校、一校兩班、偏遠區國中補校 三類特殊補校為主,特此說明如上。

54

二、資料蒐集日期

在資料蒐集日期方面將以 7 碼方式表示例如:1050530 即表示訪談當日為民 國 105 年 5 月 30 日以此類推。

因此完整的資料編號原則舉例如下:臺主 1-1050530 即表示:「民國 105 年 5 月 30 日訪談臺北市第 1 所學校的補校主任」;新組 2-1050423 即表示:「民國 105 年 4 月 23 日訪談新北市第 2 所學校的補校組長」以此類推。如此編號之原則 係為保護研究參與者之隱私,此原則也將在訪談前、中、後充分告知,以期望研 究參與者可以在最舒服、放鬆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接受訪談,貢獻研究真實的研究 資料。

貳、 資料謄寫與整理

在建立資料編號原則後,緊接著就是在訪談結束後趁象深刻時利用最短的時 間完成錄音檔的轉檔、逐字稿的謄寫與訪談紀錄的整理,在資料謄寫與整理則秉 持如實謄寫的原則,同時利用訪談記錄表來協助逐字稿的謄寫與整理、訪談札記 與心得紀錄,同時如有遺漏的資料也將一併補上紀錄之。詳細敘述說明如下:

一、如實的謄寫

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訪談的錄音檔案逐步轉譯為逐字稿,轉化的過程中力求 還原訪談當時的情境與受訪者心境,如遇研究者使用非國語表達例如:閩南語,

則採用將閩南語彙轉換成國語,但仍保留閩南語的語法與語句安排,例如:「老 大人都比較認真讀冊」則謄寫為:「老人家都比較認真讀書」。在逐字謄寫方面 則在兼顧閱讀與還原真實的原則,將會刪除無意義的語氣詞、贅語等,但對於有 意義的語氣詞、贅語與肢體動作則會透過括號加註例如:嗯…這個…其實排課方 面我也是用我自己的想法(語氣遲疑且音量變得較小聲),期望透過上述方法如實 的還原訪談現場的真實情境與參與者心境。

55

二、訪談記錄分析表

本次研究訪談 11 位國中補校校務主任、2 位補校組長、2 位補校教師,共 15 筆訪談研究資料,文字資料相當大量,內容也相對複雜,因此除了透過仔細地閱 讀充分瞭解每位研究參與者對訪談主題所持的意見與看法,也必須透過訪談記錄 表去管理,同時協助後續在編碼與分析歸納資料時能事半功倍。

訪談紀錄分析表主要分成兩個部份(詳如附件 3),首先是在訪談紀錄分析 表的首頁會有資料編號、服務年資、訪談人員、訪談日期時間、訪談地點、訪談 情境、研究參與者概況、謄寫者與日期等基本資料。第 2 部份則訪談紀錄的內容 分析包括訪談內容、編碼、札記與省思等 3 個項目。在訪談內容部份則是依逐字 稿內容依序排列紀錄,同時每一個新的主題對話與事件,即換一個新的開始,方 便閱讀的同時也有利於日後編碼。

札記與省思則用來記錄訪談過程中所發生的偶發事件、研究參與者心境的情 緒變化或作者在訪談過程中的想法與訪談後的心得等…非訪談主要內容之資料記 錄,透過札記與省思可以重新檢視反省作者心中的刻板印象,在未來可以用更客 觀的態度來分析與詮釋研究結果。而訪談紀錄分析表的編碼則是將訪談資料再作 進一步的精鍊與分析,此一部分將再「資料編碼」中詳細說明。

參、 資料編碼

本研究之質性資料為透過半結構訪談內容,將透過 Robinson 所提出的分析歸 納法(analytic induction method)的步驟來做為資料分析的方法 (引自 Bogdan &

Biklen, 2007)。主要根據先前文獻中使用的類別,發展出暫定的資料使用類別,之 後再視情況做出修改 (鈕文英,2102)。主要分析的步驟為:從文獻中發現初步分 析類別、根據此類別分析資料、形成一套完整的資料分析架構,詳細敘述說明如 下:

56

一、從文獻中發現初步分析類別

綜合文獻資料與作者個人長期補校服務經驗預先發展出初步的資料分析類別 分別為:招生、經費資源、組織編制、課程規劃、法令政策、學籍管理、教師聘 任、教師教學、教材教法、補校功能、學習評量、學生管理、升學輔導等 13 個類 別,將預先透過此 13 個類別分做為資料分析的初步分析歸納依據。

二、根據此類別分析資料

透過反覆詳閱訪談紀錄分析表內的訪談內容,並將重要的資訊摘錄出來,符 合類別項目的資料就放置在適當的類別項目中;不合乎類別項目的資料就調整或 增加類別來涵蓋蒐集而來的資料。

三、形成一套完整的資料分析架構

綜合原有類別與新增或微調類別後,即發展出一套屬於本研究資料分析架構。

最後再透過詮釋此一架構之資料進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舉例說明之,假 設在訪談內容內出現下列重要的談話,臺主 1 表示:「現在國中補校招生非常困 難,義務教育從民國 57 年推行至今該讀的、想讀的、願意讀的都已經讀的差不多 了,現在很多老人家來讀都不是為了學歷,都是為了打發時間跟交朋友,新移民 流失率也很高,大部分新生都還有 10 幾位,等到 2、3 年級都剩下個位數。因次 為了吸引學生,現在補校的經營也都要朝向多元化發展,課程要多元、豐富、有 趣才可以吸引學生就讀」。作者則會將上述內容之重要片段擷取至編碼欄位,並 打上所屬類別以便於歸納分析,同時針對其他重要資料但不在預先設定類別中,

則先放置在右方札記與省思中,詳見資料分析範例表 3-2。待統整所有資料後,再 針對所有不在類別中的編碼資料做一彙整,視資料的屬性來決定是否合併到已有 的類別中或新增其他類別,最後形成本研究之資料分析架構。

57

58

為使研究參與者的訪談內容跟本文有所區隔,在文章內引用研究參與者訪談 內容時將採用新細明體,並於文末標示研究參與者代號。詳細舉例說明如下:

真正嚴格來講國中補習學校的功能已經萎縮了,可是我們現在還有別的啊!

樂齡學習啊!新住民的輔導啊!你是不是整體的思考說,到底是要怎麼樣來把他 們串在一起,不要弄了很多個,但功能不彰,是不是要整合一下。(新主 6)

Strauss 和 Cobin(1998)表示:質性研究的資料分析是研究者和資料間互動的 歷程,這是一門科學,因為分析的過程必須嚴謹,結果的解釋必須扎根於資料之 中。因此在資料分析的過程中作者必會致力做到,找出每個研究參與者跟所提供 之資料間的相關性與其真正代表的意義;同時在分析的過程中不斷提出疑問與假 設,仔細推敲每個語句間所表示的涵義,屏除先入為主的觀念;最後保持與文獻 間的對話,觀往知來以過去的研究為基礎,對照與自己研究的異同之處,形成自 己的研究理論或加深加廣前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