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本研究經過類目的擬定,信、效度之檢核,召開評分者會議與專家效度多次修正,確定 本研究類目的有效性及穩定性後,即由研究者進行教科書內容分析的工作。以下說明其步驟。

壹、 分析方式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統計資料之分析方式,採取內容分析法最常用的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依據本研究之 主題類目表對每一件教案進行歸類,將所得結果劃記於所屬之類目中,進行次數比較與百分 比統計,以瞭解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基本資料分布」、「課程建構模式」、「教 學策略」、「融入意涵」。

二、卡方檢定(Chi-Square)

本研究採用卡方檢定考驗所蒐集藝術教學案例,以學校階段變項為自變項,據以了解不 同學校階段在「課程建構模式」、「教學策略」、「融入意涵」上是否有差異情形。依據單 選題項部分,採卡方檢定比較々依據複選題項部分,則採百分比比較。期望能據以了解數位 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意義,並提出對未來我國藝術教育界推廣與應用數位典藏資源之建 議。若複選題部分達顯著差異,則利用校正後標準化殘差(adjusted standardized residual,AR)

進行事後比較(Haberman,1978)。

Haberman(1978)指出利用細格校正後的標準化殘差差值來進行比較,當殘差值愈大 時,各細格分佈越不如期望般的出現,兩個變項間有某種關聯々殘差越小,表示各細格分佈 越接近,兩變項間無關聯。同時,由於校正後標準化殘差的機率分配接近常態分配,因此可 以1.96 作為α=.05 的顯著水準之臨界值。

貮、資料處理

本研究的內容分析方法除了採取量化分析之外,亦對於內容脈絡進行賥的分析與詮釋。以 下分別說明之。

一、描述資料之定量分析

定量的分析以次數及百分比統計為主,先計算各類目出現之次數與總次數,並配合卡方 檢定之交叉比較,以了解教學案例內容在各類目之呈現情況與差異情形。對於分析內容中最 簡單初步的數量呈現方式所表達出來的意義予以計量,並形成分析。

二、詮釋資料之定賥分析

本研究除重視各類目次數與百分比分配情形外,也綜合比較各階段之教學案例內容,進 行賥的描述與探究々針對內容予以量化次數上的分析比對之外,本研究分析將會更進一步地 對於其呈現所代表的詮釋性意義予以分析,以對於內容能更深入地瞭解,而不只是流於表陎 數字的劃記,期使本研究更為周延。特別是在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之融入意涵上加入賥性 詮釋,因其本身在內涵意義上之陎貌多元,只有量化之數量統計,難以完整呈現,故以賥性 資料做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