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收集與分析方式

一、資料收集

整個教學實驗分成前測、奠基活動、閱讀文本、學習感受度、後測這五個部分。研 究者在進行施測之前找四名高二學生進行前導性施測來推估整個教學實驗的時間,最後 擬定施測流程如下:

1. 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十分鐘前測問卷施測。

2. 實驗組進行 30 分鐘的桌遊奠基活動,目標主要讓學生透過桌遊感受情境會因為條 件不同造成樣本空間的元素個數改變,作為學習條件機率前的奠基。對照組進行30 分鐘的某版本課本條件機率章節單元的啟蒙例閱讀作為學習條件機率前的奠基。

3. 實驗組進行桌遊奠基活動後,進行 17 分鐘某版本課本完整條件機率章節的文本閱 讀。對照組也進行17 分鐘某版本課本完整條件機率章節的文本閱讀。

4. 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 3 分鐘的學習感受度問卷施測。

5. 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 25 分鐘的後測問卷施測。

圖3-4-1-1 施測流程

二、分析方式

前後測問卷除了問題十一是開放式答案之外其餘皆有標準答案,而問題十一如果 學生作答時所設計的情境只要有造成樣本空間的改變,就會當作問題十一是答對的,

所以研究者將前後測批改後進行統計並紀錄每一位學生的每一題的答對率,而學習感 受度則是按照李克特式六點量表統計(1~6 分,分數越高代表學習感受度越好),接 著以組別(實驗組、對照組)與學生程度(高分組、低分組)作為自變項,以圖 3-4-2-1 的分析流程進行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在前後測的表現中是否會因為實驗組(有桌 遊奠基活動)和對照組(沒有桌遊奠基活動)或是學生的數學程度(高分組和低分 組)而有顯著的差異,最後再根據Paas 和 van Merriënboer(1993)提出的學習效率公 式,以實驗組學生和對照組學生的學習感受度問卷中的第五題和第十二題當作心智努 力(Mental effort)的參考,後測表現當作學習表現(performance)的參考,將後測表現和學 習感受度標準化後帶入公式得到實驗組和對照組中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學習效率,並以 獨立樣本t 檢定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中不同數學程度學生學習條件機率的學習效率是 否有顯著的差異。

圖3-4-2-1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流程

第肆章 實徵研究結果與討論

此章將回應研究問題二:課堂中進行桌遊幫助高中生學習的學習成效為何?研究 者將學習成效分成三個面向,第一個是學生在前後測的學習表現,第二個是學生的學 習感受,第三個是學生的學習效率,研究者根據桌遊設計流程發展出來的桌遊《見機 行事》進行準實驗研究法,將學生分成實驗組(有桌遊奠基活動)和對照組(無桌遊 奠基活動),教學實驗前先進行前測,接著實驗組會進行桌遊奠基活動,對照組進行 啟蒙例的文本閱讀,接著兩組再進行條件機率概念內容的文本閱讀,最後進行學習感 受度的問卷和後測施測,而實徵研究結果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探討實驗 組和對照組中不同數學程度的學生在前後測的表現,第二部分是探討實驗組和對照組 中不同數學程度的學生對學習感受度的差異,第三部分則是利用Paas 和 van

Merriënboer(1993)提出的學習效率公式,探討實驗組和對照組中不同數學程度學生在後 測表現中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