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將蒐集到的評量結果採用視覺分析與 C 統計(杜 正治,2006),輔以訪談內容之質性資料分析說明研究結果,以探討教學 介入的成效。資料分析說明如下:

壹、 視覺分析

本研究採視覺分析法,蒐集研究參與者的「英語字彙成效測驗」評 量資料,再以量化製成圖表,分別繪製研究參與者在階段內與階段間的 變化分析比較。

一、 階段內變化分析

階段內變化分析包含階段長度、趨向路徑預估、趨向穩定性、趨向 內資料路徑、水準穩定性及水準範圍與變化,其分述如下:

(一) 階段長度

階段長度是指各實驗階段的評量次數,本研究是計算「英語字彙成 效測驗」之評量次數。

(二) 趨向路徑預估

趨向路徑預估可判斷評量分數呈現進步或退步的趨勢,是以中分法 畫出各階段的趨向線,根據研究目的加以判斷趨向路徑的意義,以「/」

代表進步,以「\」代表退步,或以「-」表示平穩無變化。

(三) 趨向穩定性

趨向穩定性是指資料點分布集中於趨向線之程度。本研究資料最高 點超過 50,故取 10%為穩定標準百分比,係數值.75 以上為穩定,低於.75 為不穩定(杜正治,2006)。

(四) 趨向內資料路徑

根據各階段之趨向線,分析與判斷是否明顯一致,若一致則畫出一 條趨向線,若不一致則分別註明,畫出兩條趨向線。

(五) 水準穩定性

水準穩定性是指資料點分布集中於水準平均線的程度,計算資料點

49

分數總合,除以總資料點數,計算出水準平均值,在平均數上畫出與 X 軸平行的平均線。本研究採水準平均線落在 10%範圍內的資料點百分 比,係數值.75 以上為穩定,低於.75 為不穩定(杜正治,2006)。

(六) 水準範圍與變化

水準範圍是指階段內最大值與最小值的範圍;水準變化是指階段內 最後一個資料點減第一個資料點的差異值。本研究中,若介入期水準變 化差異值為正,代表具教學效果。

二、 階段間變化分析

階段間變化分析包含趨向路徑與效果變化、趨向穩定變化、水準之 絕對變化及重疊百分比,分述如下:

(一) 趨向路徑與效果變化

趨向路徑與效果變化是指相鄰階段的趨向路徑之方向、介入效果的 變化情形。

(二) 趨向穩定變化

趨向穩定變化指相鄰階段的趨向穩定性之變化情形。

(三) 水準之絕對變化

水準之絕對變化即實驗立即效果,計算前一階段的最後資料點與後 一階段的第一資料點的差異值。在本研究中,基線期與介入期的水準絕 對變化值越大,代表介入的立即效果越顯著。

(四) 重疊百分比

重疊百分比是指計算後一階段點落在前一階段範圍內的百分比,代 表相鄰階段效果的一致性。本研究中,基線期與介入期的重疊百分比越 小,代表介入效果越顯著;介入期與維持期的重疊百分比越多,代表保 留效果越好。

貳、 C 統計

單一受試研究之資料分析採用 C 統計(Tryon’s C statistics),可彌補視 覺分析的不足,以公式求得 Z 值,判斷階段內或階段間資料數值的穩定

50

性。Z 值達顯著代表變化幅度大,呈現非穩定狀態,參與者表現有明顯 改變;Z 值未達顯著水準則表示變化幅度小,呈現穩定狀態,參與者表 現無明顯改變或維持某一狀態(杜正治,2006)。C 統計可運用 Microsoft Excel 軟體求出,其公式如下:

參、 質性資料分析

本研究除了分析量化資料呈現的變化情形,輔以訪談呈現研究參與 者、原班級英語教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介入教學的滿意度與學生學習動 機是否有變化,以提供社會效度。質性資料分成資料轉譯與編碼兩部分。

研究者根據學生版教學回饋問卷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同時研究 者也依教師版之教學回饋問卷訪問參與者之原班英語教師。過程中進行 錄音,並將內容打成逐字稿並編碼,其編碼涵義對照表如表 3-3。

表 3-3 訪談逐字稿編碼對照表

編碼 代表涵義

S1、S2、S3 S1 代表參與甲;S2 代表參與乙;S3 代表參與丙

T1、T2、T3 T1 代表參與甲的班級英語教師;T2 代表參與乙的英語 教師;T3 代表參與丙的英語教師

20160110 代表訪談對象在 2016 年 1 月 10 日接受訪問的內容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