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節說明追蹤提早入學資優生後取得之量化與質性資料的管理與分 析的方式。

壹、 研究對象編碼

為方便資料處處理與分析,本研究先將追蹤之研究對象加以編碼,

以「A」代表通過新竹縣提早入學資優生鑑定之學生、以「B」代表通過 新竹市提早學資優生鑑定之學生;「940601」代表 94 學年度入學,目前 六年級的第一位研究對象,以此類推,進行資料管理及統計分析。

貳、 量化資料分析

本研究使用 SPSS for windows 19.0 軟體來進行各項統計分析。統計 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相依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簡單回歸分析統計法,茲分述如下:

一、 描述性統計

(一) 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在 WPPSI-R 之全量表智商之平均數、標 準差,以回答待答問題 1-1。

(二) 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在 WISC-IV 之全量表智商、四項指數分 數及各項分量表之平均數、標準差,以回答待答問題 1-2、1-3、

1-4。

(三) 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在國語科及數學科學業表現之平均數與 標準差,以回答待答問題 1-5、1-6。

(四) 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在資優特質教師版及家長版總分及九項 分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以回答待答問題 1-7、1-8。

二、 獨立樣本 t 考驗

(一) 以獨立樣本 t 考驗進行比較分析,以比較提早入學資優生不 同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段」、「提早入學月數」在 WISC-IV 各項分數的差異性,以回答待答問題 2-1、2-2、2-3。

(二) 以獨立樣本 t 考驗進行比較分析,比較提早入學資優生在不 同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段」、「提早入學月數」在國 語及數學學業表現的差異性,以回答待答問題 2-5、2-6、2-7。

(三) 以獨立樣本 t 考驗進行比較分析,比較提早入學資優生在不 同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段」、「提早入學月數」在資 優特質教師版及家長版的總分與九項分量表的差異性,以回 答待答問題 2-9、2-10、2-11。

(四) 以獨立樣本 t 考驗進行比較分析,比較提早入學資優生在不 同智力變化下,其入學後智力、學業表現及資優特質的差異 性,以回答待答問題 3-1、3-2、3-2。

三、 相依樣本 t 考驗

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入學前與入學後後全量表智商的差異性,以回 答待答問題 2-13。

四、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一)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提早入學資優生不同「WPPSI-R 全量表智商」在WISC-IV各項分數的差異性,以回答待答問

題2-4。

(二)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提早入學資優生不同「WPPSI-R 全量表智商」在國語學業表現的差異性,以回答待答問題2-8。

(三)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提早入學資優生不同「WPPSI-R 全量表智商」在數學學業表現的差異性,以回答待答問題

2-12。

五、 皮爾遜積差相關

(一) 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入學前的智力與入學 後智力之相關,以回答待答問題 4-1。

(二) 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入學前的智力與學業 表現之相關,以回答待答問題 4-2。

(三) 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入學後的智力與學業 表現之相關,以回答待答問題 4-3。

(四) 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入學後的智力與資優 特質之相關,以回答待答問題 4-4。

(五) 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學業表現與資優特質 之相關,以回答待答問題 4-5。

六、 簡單迴歸分析

採用簡單回歸分析法,以智力為預測變項,學業表現為效標變項,

分析 WISC-IV 之智力對提早入學資優生學業表現的影響,以回答待答問 題 4-6。

參、 質性資料分析

Cerda 指出,第二階段蒐集質性追蹤資料的理由,在於能更有效地瞭 解第一階段的量化結果(引自謝志偉、王慧玉譯,2010)。質性資料分 析分為兩部分,以回答待答問題 5-1~5-4,說明如下:

一、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中文版記錄本—「受 試者的行為觀察」分析

統整分析提早入學資優生智力增長組與智力降低組之「受試者的行 為觀察」記錄,並依記錄項目:受託測驗原因委託來源、使用語言、身 體特徵、視覺聽覺肌肉動作方面的問題、注意力和專注力問題、接受測 驗時態度、情緒、不尋常的行為及其他等九項,列表後進行歸納與分析。

二、 家長訪談大綱分析

(一) 訪談資料整理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訪談過程由受訪者同意後全程錄音。訪談 結束後將訪談內容逐字謄寫成逐字稿,並在每篇逐字稿上註明受訪者、

訪談方式、日期、時間及地點。接著將訪談資料反覆閱讀後標記重點並 進行編碼工作。最後再將質性資料與與量化資料進行比對,以澄清量化 資料之疑慮,同時彌補其不足。

(二) 訪談資料分析程序

將訪談資料反覆閱讀後標記重點後,便進行編碼工作。編碼方式則 依據資料來源與類別來進行編碼,包括:第一類碼,表示資料來源,如 訪談記錄、電訪記錄與電子郵件記錄等;第二類碼,表示訪談對象,「P」

乃智力增長組、「R」乃智力降低組,故有 PP1、PP2、RP1 和 RP2 四位 家長;第三類碼,表示訪談題項;第四類碼則表示資料來源的日期。例 如:IPP1Q01030712,表示智力增長組第 1 位個案家長,在訪談大綱第 1 題的回答內容,訪談日期為 2012 年 3 月 7 日。

各符號代表之意義如表 3-5-1 所示。

表 3-5-1 轉譯符號表

碼別 符號意義 符號內容

1 訪談方式 I:訪談、T:電訪、E:電子郵件

2 個案智力變化 P:智力增長組、R:智力將低組

3-4 個案編號 P1-P2

5-7 訪談題項 Q01~Q17

8-13 訪談日期 030712:月日西元年

(三) 請受訪者複核修正

訪談結果謄寫成逐字稿後,為求與受訪者原意相同,利用電子郵件 方式將訪談稿寄回給受訪者檢閱,確定所描述之內容,然後再將檢核過 的寄回給研究者,以建立內在信度。

(四) 進行三角檢定並形成結論

透過資料與理論的三角檢定法,比較與分析所蒐集之相關資料,並 由相關文獻中取得佐證比對結果,綜合歸納出具體結論,以回答研究問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