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現況調查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現況調查結果

續表 4-4

續表4-4

分較低的後7題訂為低分群(小於3.24分),詳見表4-4。研究者進一步分析 在同屬高分群的7項題目中,發現有七項題目集中在兩種資訊科技之應用方 式,也可以說教師最常將資訊科技應用在以下兩種用途:(1)製作各式教學所 需的文件:如教學計畫、課程計畫、IEP、學習單、班級經營文件等。(2)蒐集 相關資訊:包含網路上的各項教學資源與教師專業成長資訊。這可能與多數 南投縣身障類國小特教教師的資訊科技操作能力僅止於操作文書軟體、瀏覽 網頁及使用搜索引擎上網找資料、中文輸入等基本能力有關(見表4-2),因 此,教師常使用上網及操作文書軟體等方式來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工作中。

在低分群方面,共有7個題目符合低於3.24分的標準(詳見表4-4)。其 中「教學歷程」、「教學評量」與「教學管理」分別各佔了3、2、3題,進一 步分析這些題目,有以下發現:(1) 南投縣身障類國小特教教師較少將教室 主動安排利於資訊科技的使用,因此在「教學歷程」中較少使用數位媒體展 示教學資料。 (2) 「教學評量」中教師甚少讓身障學生使用資訊科技設備來 製作、繳交作業、發表個人作品,或者讓學生在電腦上進行評量。(3) 教師使 用資訊科技設備或資源(如網站的討論區、留言版)與身障學生本人或家長溝 通身障生學習狀況的情形,並不普遍。

研究結果與吳明德、陳世娟、謝孟君(2005)研究在小學教師網際網路教 學資源尋求及使用行為之研究,發現教師常用文書處理軟體、或簡報軟體來 準備或呈現教材的結果相同,而范惠宇(2005)針對台灣地區不分類身心障礙 資源班之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進行調查,發現實施情形以「教學 準備」部分最佳,「教學管理」、「教學歷程」次之,「教學評量」部分較不理 想,資訊科技操作能力較高的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特教教學的情形較佳,與 本研究結果相近,顯示南投縣與其他縣市在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的實施情 形在教學應用上的差異並不大,不過在「教學歷程」的應用情形就比直轄市 少,硬體設施不敵直轄市設備好,確實在此造成差異。研究者推測以上題目

低分的原因:1.南投縣資訊科技設備在教室無法唾手可得:資訊科技設備擺 放的位置在某程度上反映教師如何運用資訊科技,大部份學校的資訊設備擺 放的位置多數放在電腦教室或是有特殊用途的教室,而手提電腦或可攜式電 腦數目很少根本不敷教師教學需求,如要滿足教師教學上需求則購置軟硬體 設備又牽涉經費問題及核銷問題,因此教師主動安排有利於資訊融入環境的 空間就縮小了。2. 南投縣身障類國小特教教師在有關「教學歷程」及「教學 評量」所需的相關資訊科技操作能力普遍不高(如資訊整合類(28.6%)、溝通輔 類(33%)、架設或管理教學相關網站(23.1%)、網頁及動畫類(23.1%)、資料庫(6.6

%)、程式語言(3.3%)…等)。3.數位式的「教學評量」需用到互動的程式介面,

牽涉到資訊科技技術門檻較高,特教老師除非自己能克服技術及數位教材資 源上問題,不然很難在現有的資訊設備上進行數位評量。3.學校環境軟體資 源(M=2.75)平均分數低於組中點(3分)(見表4-5)顯示學校環境不利於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又加上學校現有的教學軟體並不完整,網路上免費的數位評量 軟體或資源並不多見,缺乏「教學評量」軟體或資源的支援,就算教室內有 很好的硬體設備,也很難讓資訊融入「教學評量」的行為產生。4.身障學生 與其家長的電腦能力普遍不高,家中有電腦且能上網的比例不高,降低了教 師使用資訊設備與學生或家長溝通的機會。

第三節 學校環境變項、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關注階段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