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素養、資訊倫理與資訊安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訊素養、資訊倫理與資訊安全

我們常認為當前的時代是所謂資訊爆炸的時代,但究竟何謂資訊,資訊科技 所指的是什麼?在一般的理解中,可以經由符號、文字、圖形等來表示特定目的 與意義的便稱為資訊(Information),謝清俊(1997)將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定義為「利用電子媒介所發展出的新系統或新的傳播方式」,而黃 淑靜(2002)從教育的觀點出發,認為資訊科技所指的就是與傳遞訊息有關的技 術領域,尤其是電腦、數位電子學和電信有關的技術。因此舉凡過去的廣播電視 到現在的電腦網路多媒體等,我們都可以將其囊括在內;面對新的時代、新的資 訊傳播工具,人們應該發展出可以與新興科技相對應的新思維與素養。

一、資訊素養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面對生活中,資訊化腳步的加快,漸漸的,具備適應 未來社會生活或有效應付急遽變遷環境的能力也變得更重要,資訊素養

(Information Literacy),便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所產生的一種概念;素養

(Literacy)一詞原指的是一個人讀、寫的能力,然而時代的更迭,傳統的素養 已逐漸擴大為對一件事物有判斷、解決問題以及應用的能力(關淑尤,2002);

早在 1974 年,當時的美國圖書館與資訊科學學會主席 Paul Zurkowski,在一次 全國資訊服務及圖書館人員的委員會會議報告上首次提出「資訊素養」這個名詞

(Doyle, 1994),認為資訊素養者所指的是某些人,可以學習擁有豐富資源的工 具,並有效的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

此外,許多的學者專家也都曾對資訊素養加以詮釋,例如美國圖書館學會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 ALA)在 1989 年對資訊素養的定義為「一 個人具有能力知道何時需要資訊、且能有效的尋得、評估與使用所需要的資訊。」

1992 年 Doyle 進一步利用 Delphi 循環問卷法的方式,結合全美各地 136 位受訪 者的意見,將「資訊素養」進一步定義為:「有能力自各種不同的資訊來源,獲 取、評估及使用資訊」(引自陳敬衡,2002),我國學者吳美美(1996a)討論資 訊素養的意涵,認為可分成內外兩個方面:首先,就內在而言,係指能釐清問題,

能分析所需的資訊,並能解讀資訊,以及整理資訊。就外在而言,指知道如何去 尋找資訊,以及能將資訊加以整合後展現出來。

而關淑尤(2002)針對國小行政人員的資訊素養之研究中,認為資訊素養並 非僅屬於資訊科技時代的代名詞, 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一種可以和 外界做合理而有效溝通和互動,且終身受用的能力。

由以上看來,過去對於資訊素養的定義,大多與圖書館學當中利用資訊以及 搜尋資料並用於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或者狹義的解釋,便是指「電腦素養」

(Computer Literacy),泛指操作電腦的能力;例如康春枝(1999)則提出資訊 素養有廣義及狹義之說:廣義上來看,資訊素養包括傳統素養、媒體素養、電腦 素養及網路素養。狹義上來看,有的人將之視為只是電腦素養而已 。此外,

McClure(1994)提出資訊素養應涵蓋四個層面能力之觀點,他表示資訊素養不 但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涵蓋的素養包括傳統素養 (Traditional Literacy)、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以及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等四種;而 Plotnick(1999)更認 為資訊素養是一種決定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能力,除了熟識平面印刷文字之外,

包含各種視覺媒體、聲音媒體、電腦、網路及其他基本的能力都可以囊括在資訊 素養的範疇之內。

雖然各方對資訊素養的定義莫衷一是,不過可以發現,因為研究者的角度不 同,對資訊素養一詞有不同的延伸,但大抵跳脫不出某種技能方面的認知;然而 資訊素養除了能夠閱讀、寫作以及正確的搜尋自己所需的資訊,並具備使用資訊 科技的能力之外,對於人類社會所存在的內涵以及在資訊時代應有的認知,也逐 漸的被涵蓋在資訊素養的定義中;例如我國教育部在民國八十七年推動的擴大內 需方案中,針對中小學資訊教育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應用提出計畫,計畫中所訂 之教師的資訊基本素養指標包括三大類,分別為:(一)資訊課程專業素養;(二)

套裝軟體及應用軟體操作素養;(三)各科應用網路資源進行個人教學活動。此 素養指標所列大多以教學應用與網路應用為主,然而在資訊課程專業素養當中的 能力類別,也列出了如能了解網路禮節、能尊重智慧財產權、能了解資訊安全的 重要性以及能了解電腦為一般教學工具等幾項能力(教育部,1998)。

前述提及資訊素養的概念可說是一種綜合的能力,然而網路的興起,面對網 路世界多元化與訊息瞬息萬變的特性,許多人提出了「網路素養」的概念;何志 中(1999)認為「網路素養」,是指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對資訊需求後,

能利用網路去檢索、評估、組織程利用電子型式資訊的能力,並認同網路的價值,

願意與人互動溝通,此外還必需能遵守網路的倫理規範。

陳炳男(2002),探討國小學生所應具備的網路素養內涵,認為教師在培養 學生資訊素養時,應該要有新的體認以及省思資訊時代的意義,並適當的調和人 文與科技,因此學生所應具備的資訊素養係指「網路知識」、「網路操作技能」及

「網路使用態度」等三部分:

(一)網路知識:指學生能理解網路的發展、功能與多樣性,也就是學生能理解 網路的基本概念,並對網路的特性有所認識。

(二)網路操作技能:是指學生具有檢索與重組資訊的能力,亦即學生能尋找並 評估自己所需的資訊。

(三)網路使用態度:是指具有網路使用倫理及人際溝通互動的能力,學生在使 用網際網路時,對人際之間的基本認知以及相關的規範都有所體認,並能加 以遵守。

在美國,國際教育科技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所提出的教師教育科技標準(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 NETS-T),就是在提供師資培育計畫或機 構培訓教師科技能力的導引,共分為六大能力及二十三個指標(ISTE, 2002)。 其六大能力分別為科技的操作及概念、規劃學習環境與經驗、課程的教與學、評 估與評鑑、生產力和專業實務以及社會、倫理、法律以及人類方面的議題,除了 前五大基本能力,是以科技的相關概念與教學的成效考量為主之外,第六個能力 中包含了對人類社會、倫理、法律方面的基本認知,而其能力指標一共包含了五 種能力的展現,如下:

(一)進行有關科技使用上的法律和倫理觀念的教學活動及示範。

(二)運用科技資源,使不同背景、特性和能力的學生均得以發揮潛能。

(三)確認並使用多樣化的科技資源。

(四)促進科技使用的安全與健康。

(五)促使所有學生能公平使用科技。

其中第四項能力指標即為本研究中所探討的議題。而陳泰安(2002)在探討 九年一貫課程教師資訊素養能力的研究中也表示,國中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能 力可以依照高雄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指標,將其分為初級指標、中級指標 及高級指標三大類,並在初級指標中,除了原本強調一般電腦軟體的操作能力之 外,也加入資訊倫理、網路禮節、智慧財產及資訊安全等必備資訊素養能力。

此外,黃淑珠(2000)對於高職生的電腦網路態度、素養及使用現況的研究 中,由文獻的歸納結果,將電腦網路素養分為三個構面,分別為

(一)電腦網路基本知識:及電腦網路的概念、構成等認知。

(二)電腦網路的操作:如檢索資料或是檔案的傳輸等基本技能。

(三)電腦網路道德:包括了電腦網路的安全、資訊智慧財產權的意義、資料的 保護等。

根據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了解,對於「資訊素養」的解釋,從過去單純用 來指資訊搜尋以及應用的能力,到所謂的電腦素養,意指操作電腦的能力,最後 又加入了在資訊時代中,所必須具備的倫理觀等議題的認知;因此今日所指的資 訊素養,是一種綜合的認知、概念與能力,也是一種善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

更可說是一生受用的能力。今後,面對日益繁雜的資訊社會,學生或教師不但應 該具備基本的讀寫或資訊搜尋與運用的能力,同時也要對電腦網路虛擬社會有相 關的認知與理解,才能在一波波的資訊洪流之中,面對並解決接踵而來的問題。

二、資訊倫理

倫理學(ethic)在拉丁文稱 Ethica,原意是指風俗習慣,廣義來說,倫理 學的範疇包括了人行為的性質、標準、良心以及法律的基礎;另外,對於倫理,

我國古籍「淮南子․要略」記載:「經古今之道,治倫理之序。」意思就是指℃

人倫道德的常理,也就是人跟人之間所產生的種種關係,所應該遵守的規範(線 上國語辭典,n. d.);因此我們可以將倫理當作是一個社會的道德規範系統,作 為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易言之,倫理其實就是懂得人與人 之間的相處之道,判斷是非,以及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去負責(Schwartau, 2001)。

(一)資訊倫理的意義

    資訊科技是一項影響這個時代非常深遠的產物,人們的生活因它的普及,

而逐漸有了重大的改變,面對這樣的新媒介與新的互動模式,資訊倫理便是規範 人在使用任何資訊時所需遵守的準則,簡單的說,就是人與資訊之間的關係,藉

由倫理道德的是非善惡觀念,建立起行為的標準與規範,提供使用者取用資訊的 依據(許秋芬,2001)。

而 Baird(2000)認為,傳統在資訊倫理上的問題,是因為在使用資訊科技

而 Baird(2000)認為,傳統在資訊倫理上的問題,是因為在使用資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