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蒐集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式,除了採質化的觀察與訪談之外,也同時以量化的 問卷調查方式來蒐集資料,期能對研究的發展有一客觀公正的標準。因此本節將 說明資料蒐集的方式與分析過程。

一、資料的蒐集

(一)訪談法

在研究發展之初,為了解本課程設計之需求,研究者將針對五位在中學任教 的資訊教師進行訪談,以了解本課程是否有其需求以及重要性。黃光雄、簡茂發

(2000)表示,訪談的方式具有彈性以及可以獲得較佳、較為深入的第一手資料 等優點,在被訪問者不了解問題時,調查者可以重述問題,以控制訪問的情境。

本研究者蒐集資料所採取的步驟分別為:

1.選取訪問對象:對象的選擇以具有代表性的訪問對象為主,本研究所探討的資 訊安全議題,跟中學的資訊教師有較密切的關連,因此訪問的對象選定如擔任 中學的資訊教師或系統管理師等人員。

2.編制訪問表:研究者將採「半結構訪問」(semi-structured interview)的方 式來進行,這種方式可以兼具結構與無結構訪問的優點(吳明清,2001),以 下為研究者自擬的訪談大綱:

(1)從您的認知與角度來看,通常所謂的「資訊安全」所指為何?現有的資訊 課程當中需要設計一套這類的課程嗎?如需要,約需多少時間?

(2)您認為「資訊安全」的課程當中,應該包含哪些相關的議題?如電腦病毒、

駭客、垃圾信件、謠言等?

(3)目前學生對這類的知識是否充足,有需要加強或補充之處?

(4)學生的資訊能力與資訊安全的認知上是否有差異?

(5)目前課程當中較為迫切需要但卻缺乏的內容?

(6)建議該如何發展以及教授這類的課程,例如從教學活動上的進行或課程設 計發展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7)教師對於課程有什麼樣的期許?

3.訂定訪問行程:事先規劃訪問行程,將受訪者與訪問日期、時間作適當的安排 與調配,使訪問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4.進行訪談:研究者拜訪受訪者,訪談的過程,均以錄音機記錄,並謄成逐字稿 供分析之用。

(二)觀察法

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也將進行教室的觀察,注意學生對教學的反應情形,

此外,對上課情形全程錄影,利於事後對課程的進行加以分析比較,獲得較為 全面的資料比對成效。

(三)問卷調查法

除了前述的訪談方式,本研究同時也採問卷調查的方式,使用的問卷為研究 者自編之「中學生資訊安全概念與態度調查表」,對一般中學生進行學生起點知 識與態度的調查,此外,在課程實施結束後對受教學生發放「課後意見調查表」,

檢視參加本研究的學生,在課程結束後的看法與意見;最後,並對專家學者進行

「專家評估調查表」的發放,藉由專家在評估表上的反應,對本課程提出相關的 建議與改善。以下分別介紹此三種問卷。

1.「中學生資訊安全概念與態度調查表」:本問卷的目的在調查一般中學生在過 去學習的資訊課程中,是否具備對資訊安全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調查學生對資 訊安全有關的態度。

(1)研究問題:中學生對「資訊安全」的起點知識與態度為何?

(2)研究實施:問卷的發放以便利取樣為主,但盡量做到國高中及區域之平衡,

研究者將對目前的國高中生,進行問卷的發放;同時對接受課程教學的學 生,實施前後測的比較,以檢視學生們在經過此次課程之後,對資訊安全 的認知及素養是否有實質的提升。

(3)問卷的編制:內容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份為學生的背景資料,包括了性 別、年級別、家中有無電腦、每週使用的電腦時數、上網的地點、上網的 主要活動以及是否遭遇過電腦病毒或駭客的經驗等七項;第二部分則為學 生對資訊安全的一些基本能力調查,題目的題型則包括是非、選擇以及問 答等三種方式,內容涵蓋「電腦網路通訊安全」、「資訊的適切性」以及「個 人保健」等三個主要議題共 36 題(附錄一),以下說明此三個議題:

a.電腦網路通訊安全:在這一部份所強調的為學生對電腦網路使用上的安 全認知,例如對電腦病毒與駭客的認識程度,以及相關防範措施,共 16 題。

b.資訊的適切性:此處包括資訊的正確性、合理使用性以及個人資訊保護 的了解,例如對網路謠言的認識、垃圾信件的防範以及在網路上洩漏個 人資料等能力的調查,共 15 題。

c.個人保健:題目的內容包括使用電腦所可能產生的傷害,例如對身體健 康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預防相關傷害的認知,共 5 題。

第三部份則針對學生對資訊安全的態度調查(附錄一),用來確認學生對資 訊安全的態度調查,答題的方式為李克特式(Likert)四點式量表,共 22 題,

分別為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四個選項。

2.「課後意見調查表」:為研究者自編,對象是本研究受教學生在課程結束後所 填寫對本課程的反應情形,問卷一共包括三部份,分別是有關課程內容、學 生的學習以及綜合評價等三方面,答題的方式也採李克特式(Likert)四點 式量表,分為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四個等級,並加入一 題開放式問題,供學生自由作答。

3.「專家評估調查表」:為課程設計完成後,本研究者對學科內容與課程設計專 家所做的調查,期能對本課程的發展提供相關的建議,作為本研究者改善課 程的方向與參考,答題的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式量表,分為非常同

意、同意、中立意見、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等五個等級,同時加入一題開 放性的問題,請專家提供對課程上的建議。

4.問卷效度:在本研究中,由研究者自行發展之問卷,為提升問卷的內容效度,

研究者在設計完成後,將請指導教授以及在需求評估階段所訪問的教師檢視,

求取專家效度,並根據所提出的相關建議與回饋,進行問卷的修改與調整,以 期研究工具能趨於完善。

二、資料的分析

(一)訪談法:針對訪談對象訪問的內容,研究者在事後將整理成逐字稿,作為 分析之依據,同時在完成逐字稿後也請受訪者閱讀,對其加以修正以接近 受訪者的原意。

(二)問卷調查法:本研究中一共使用三種問卷,第一份問卷為「中學生資訊安 全概念與態度」調查表,研究者在問卷回收後,除了檢視學生所具備的資 訊安全概念外,也將對不同學生特性與學生在資訊安全的概念與態度上做 相關以及差異性的比較,同時在課程完成後,對參與課程的學生實施後測,

進行成對樣本 t 檢定,檢視前後測是否有差異;此外,在「課後意見調查 表」上,將所蒐集到的資料作百分比、平均數以及標準差的統計描述,以 分析學生在對本課程的滿意度以及學生對課程的建議;至於在「專家評估 表」的部份,研究者也將對所蒐集到的資料做簡單的描述統計,分析專家 對本課程的反應與相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