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章說明研究的資料處理與分析過程,共可分為轉譯方式、編碼 系統以及最後之統計分析方式三個部分,茲將過程說明如下:

壹、 轉譯方式

29

本研究是根據所蒐集之共讀語料做編碼,以兒童語料交換系統

(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 CHILDES)(MacWhinney, 2000)所統一使用的代碼 (Codes for the Human Analysis of Transcripts)

來轉譯蒐集到的共讀語料。

貳、 編碼系統

本研究的編碼系統係以 van Kleeck 等人(1996)採用的編碼為主,

並輔以參考本研究蒐集的真實語料後所發展而成,以共讀語料中子句

(clause)為編碼分析單位。親子共讀活動中父母親與幼兒彼此之間的 口語和非口語互動行為皆列入編碼範圍,其可分為父母親與幼兒口語 互動策略編碼系統、父母親與幼兒非口語互動策略編碼系統兩部分。

茲將編碼系統說明如下:

一、 父母親與幼兒口語互動策略編碼系統

親子共讀過程中父母親與幼兒雙方使用的口語策略會因人而異 外,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母親們使用要求訊息與給予訊息兩種口語策 略時,訊息內容類別會因人而有所不同(De Temple & Tabors, 1995;

Haden, Reese & Fivush, 1996)。

依上所述,為了更瞭解親子共讀過程中父母親與幼兒雙方使用了 哪些口語策略或訊息內容,研究者將編碼系統結構分為三層,父母親 與幼兒使用的口語互動策略標為第一碼,訊息內容類別為第二碼,最 後第三碼標示父母親與幼兒以何種方式幼兒回應提問,編碼完後,又 可依談話目的區分為要求、給予、回饋、回應、其他五項類型(如附 件二)。以下以本研究所蒐集之真實語料舉例簡述主要口語互動編碼系 統:

30

(一) 要求:說話者的目的為要求對方回應

1. 要求訊息: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提出問題要求對方 回答。依包含訊息為當場或書本可見與否分別分為要求即時即地話 語(immediate talk)訊息和要求非即時即地話語(non-immediate talk)

訊息兩類訊息。

(1) 要求即時即地話語(immediate talk)訊息:當場或書本可見事物 的訊息或討論:包括

1 要求命名訊息:母(父)親或幼兒提出故事中事物命名問題要 求對方回答。

例 3-4-1

媽媽:這是甚麼呢?

○2 要求動作事件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要求對方回答故事情節 或故事主角動作行為問題。

例 3-4-2

媽媽:小動物們要去做甚麼?

○3 要求位置訊息:母(父)親或幼兒提出故事中事物位置問題要 求對方回答。

例 3-4-3

媽媽:鼠小妹她們躲在哪裡?

○4 要求屬性訊息:母親(父)或幼兒提出屬性問題要求對方回答。

如顏色、大小、性別等屬性。

例 3-4-4

31

媽媽:蝴蝶結是甚麼顏色的?

幼兒:紅色。

○5 要求數數訊息:母(父)親或幼兒提出數數或數字問題要求對 方回答。

例 3-4-5

媽媽:你來數這有多少隻動物?

○6 要求書本知識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要求對方回答封面、作 者、書名問題。

例 3-4-6

媽媽:這本書是?

○7 要求回憶文本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要求對方回憶已說過的 故事內容

例3-4-7

媽媽:他們就躲在大象後面。

媽媽:剛剛我說過他們躲在哪裡?

(2) 要求非即時即地話語(non-immediate talk)訊息:非當場或非書 本可見事物的訊息或討論:包括

○1 要求經驗連結訊息:母(父)親或幼兒提出連結生活經驗問題 要求對方回答。

例3-4-8

媽媽:你吃過餅乾嗎?

32

○2 要求原因解釋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要求對方解釋故事情節 原因理由。

例3-4-9

媽媽:你知道鼠小弟怎麼找到其他的動物嗎?

○3 要求一般知識訊息:母(父)親或幼兒提出一般常識問題要求 對方回答。

例3-4-10

媽媽:你知道甚麼是捉迷藏嗎?

○4 要求文本連結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要求對方回憶以前曾閱 讀過的故事文本訊息。

例 3-4-11

媽媽:這是一隻好心的狼,那小紅帽中的狼是壞人還是好人?

○5 要求字彙解釋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要求對方解釋或定義字 詞問題。

例 3-4-12

媽媽:你知道「笑嘻嘻」是甚麼意思嗎?

○6 要求文字知識訊息:母(父)親或幼兒提出字形、字音問題要 求對方回答。

例3-4-13

媽媽:這個字如何念?

33

2. 要求(吸引)注意: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要求對方 注意。父母會常使用你看或稱呼幼兒的名字來吸引幼兒注意。

例3-4-14 媽媽:你看。

例3-4-15 媽媽:蓁蓁。

3. 轉移注意:共讀情境中,幼兒或母(父)親發出的訊息主要在使注 意力不在書本的對方將注意力轉移回到共讀的書本上。

例3-4-16 幼兒:0.

%act:幼兒看攝影機(幼兒注意力不在書本)

媽媽:你看這裡。

4. 確認: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發出的訊息主要在確認對方 是否了解自己方前所說的話語。

例3-4-17 媽媽:小猪。

媽媽:媽媽剛才跟你說甚麼?

5. 要求澄清: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要求對方說清楚或 再說一次剛說過的話。

例3-4-18

媽媽:什麼?再說一次?

34

6. 要求表演書中情節: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要求對方 做出書中的故事情節或模仿故事主角的動作。

例3-4-19

媽媽:我們也一起來猜拳?

7. 要求與書中角色互動: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要求對 方碰觸、親書中的主角或是將自己或對方融入故事當中。

例3-4-20

媽媽:摸摸大象?

8. 要求逐字念:共讀情境中,母(父)親主動要求幼兒逐字念或重複 剛自己所說的話語。

例3-4-21

媽媽:我們來玩捉迷藏。

媽媽:你說我們來玩捉迷藏。

9. 要求預測: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要求對方預測故事 情節或故事人物後續發展。

例3-4-22

媽媽:太陽將會如何?

10. 要求評價: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要求對方給予故事 人物的行為、外表一些評價。

例3-4-23

媽媽:這隻貓有沒有胖胖的?

35

11. 要求後設評價: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跳脫敘說故事,主 動要求對方說出對故事人物或是故事情節的感受或評論。

例3-4-24

媽媽:你覺得這故事如何呢?

(二) 給予:說話者主動給予訊息

1. 給予訊息: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給予訊息。依包含 訊息為當場或書本可見與否分別分為給予即時即地話語(immediate talk)訊息和給予非即時即地話語(non-immediate talk)訊息兩類訊 息。

(1) 給予即時即地話語(immediate talk)訊息:當場或書本可見事物 的訊息或討論:包括

○1 給予命名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說出故事中的事物命名。

例 3-4-25

媽媽:這是兔子。

○2 給予動作事件訊息:母(父)親或幼兒描述故事情節或故事主 角動作行為。

例3-4-26

媽媽:他們在吃東西。

○3 給予位置訊息:母(父)親或幼兒描述故事中事物的位置。

例3-4-27

媽媽:嬰兒在嬰兒床裡。

36

○4 給予屬性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說出屬性訊息。如顏色、大 小、性別等屬性。

例3-4-28

媽媽:黑色的。

○5 給予數數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說出的訊息包含數字或數數。

例3-4-29

媽媽:我們來數數看。一、二、三。

○6 給予書本知識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說出的訊息包含封面、

作者、書名。

例 3-4-30

媽媽:這本書是由一個叫做中江嘉南寫的。

○7 給予回憶文本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說出已說過的故事內容,

讓對方回憶之前故事內容。

例3-4-31

媽媽:我們剛剛不是有看過他們躲在大象後面。

(2) 給予非即時即地話語(non-immediate talk)訊息:非當場或非書 本可見事物的訊息或討論:包括

○1 給予經驗連結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說出連結到生活經驗的 訊息。

例3-4-32

幼兒:我昨天也有吃餅乾。

37

○2 給予原因解釋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解釋故事情節原因理由。

例 3-4-33

媽媽:大象沒有躲因為大象太大躲不起來

○3 給予一般知識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說出一般常識的訊息。

例3-4-34

媽媽:太陽從東方升起。

○4 給予文本連結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說出連結之前所讀故事 文本的訊息。

例3-4-35

媽媽:這隻狗跟我們上次看的那一本書的狗不一樣。

○5 給予字彙解釋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解釋、定義字詞。

例3-4-36

媽媽:這就是嘴巴。

○6 給予文字知識訊息:母(父)親或幼兒說出字形、字音的訊息。

例3-4-37

幼兒:這個字有三個日。

2. 給予澄清: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再次說清楚或更正 剛剛自己說過的話。

例3-4-38

媽媽:太陽飄過去。

38

媽媽:是雲飄過去。

3. 給予提示: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說出的訊息具暗示或提 示作用。

例3-4-39

媽媽:動物們會躲在?

4. 表演書中情節: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做出書中的故事情 節或模仿故事主角的動作。

例3-4-40

媽媽:你跟他們一起假笑一下。

5. 與書中角色互動: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碰觸、親書中的 主角或是將自己或對方融入故事當中。

例3-4-41

媽媽:大象要站起來了(已將幼兒稱為書中人物)。

6. 逐字念: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按照書本文字念讀。

例3-4-42

媽媽: 太陽笑嘻嘻。

%com:媽媽照書念

7. 引述: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引述故事主角的話。

例3-4-43

媽媽:小老鼠說:「太陽也被我找到了」。

39

8. 結束故事: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在故事結束後,以話語 來告訴對方故事已結束。如說完了、故事結束了等等。

例3-4-44

媽媽:念完了。

9. 給予預測: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預測故事情節或故 事人物後續發展。

例3-4-45

幼兒:小老鼠要去躲起來。

10. 給予評價: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給予故事人物較為 個人主觀的評價。評價內容包含身體、內心的狀態。

例3-4-46

媽媽:好肥的貓。

11. 給予後設評價: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跳脫敘說故事,主 動敘說對故事的感受或評論。

例3-4-47

媽媽:這故事真好聽。

(三) 回饋:說話者給予對方所發出的訊息回饋

1. 回應: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主動給予對方要求注意的回 應或是對於對方話語的回應,僅表示「聽到了」,而非表示肯定或 否定其話語。

例3-4-48

40

幼兒:小老鼠。

媽媽:嗯。

2. 贊同: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贊同、承認對方的行為或回 答。有時母(父)親會重覆孩子的話語以表示贊同。

2. 贊同:共讀情境中,母(父)親或幼兒贊同、承認對方的行為或回 答。有時母(父)親會重覆孩子的話語以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