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質的分析

壹、實驗教學

研究者因在教學過程中遭遇班上學生對於國語課文尤其是自然類文章特別 有興趣,卻在課後複習時發現對於文章未能全盤理解,且文中的自然知識若沒有 稍加解釋,學生對於其中的自然類概念只能靠課文內文猜測,無法延伸推及。因 此在上學期前即開始界定研究問題與閱讀文章,發現學生在閱讀自然類文章時,

所使用的閱讀策略,將影響學童閱讀理解的產生與探究的實踐(張翰中、陳均伊,

2010),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國小國語課本自然類文章的方法,跟利用

閱讀教學融入國小國語課本自然類文章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為研究者的主 要功課。

在課文方面,選擇二篇自然類相關課文:〈溪谷間的野鳥〉、〈熊與鮭魚〉。

並以動物的生活為主要概念進行延伸教學。教學活動的進行部分,「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上學期的授課方式,參考教師手冊依序為講解生字、深究課文、

文意探討,最後練習習作。學童要對自然類知識基模有一定的認識,必須先有一 定的閱讀量,因此在教學活動進行時,除了熟讀課文,還由教師主動提供和課文 相關的延伸文章,並鼓勵學童多到圖書館或利用行動書車借閱書籍,並訓練主題 查詢相關資料,利用分享的方式擴充相同概念的自然知識基模。

貳、正式研究與教學

在試探性研究之後,研究者根據學童的測驗反應,調整教學活動,主要針對 學生蒐集的相關文章會做篩選與討論,運用概念導向閱讀策略融入教學,並配合 學習單,期待進行更具效益的教學活動。以下是研究者的設計:

一、課前準備

針對〈熊與鮭魚〉一課,教師展示有關動物生活覓食的照片,以及生態系、

食物鏈簡報;學生則在下課時觀察記錄校園動物的名稱、觀察地點、特徵、運動 方式和行為,供上課時討論分享。

「發表觀察到的獨角仙時,S6 平時是個安靜內向的孩子,卻試著舉手想要發 表,當老師請他回答,他專著的看著自己的記錄表,分享他是在哪裡找到獨角仙的。」

(觀 1040310-S14)

班上的學生喜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發表時常常踴躍舉手,卻容易離題,S9 提 到他在哪裡看到獨角仙,S13 也搶著舉手想要發言,但卻說出我爺爺也有養過獨角

仙,和老師希望小朋友在校園找尋觀察對象的問題不同。」(省 1040311)

「看課文前先找尋校原有的動物並觀察他們很有趣,大家在一起找的時候,很 熱鬧也很好玩。」(訪 1040314-S05)

二、引起動機

教師準備 Discovery 動物頻道跟 YouTube 關於動物生活覓食、求偶、生殖、

弱肉強食和競爭的影片請學生欣賞。

「看到螳螂吃其他小昆蟲。」(訪 1040423-S10)

「原來螳螂是肉食性的喔!我現在才知道!」(全班笑)(訪 1040423-S3)

「鮭魚要努力往上游很不容易,我自己是泳隊的每次練完都手痠腿軟,更何況他是 要逆流而上。」(觀 1040423-S15)

「熊很聰明,懂得在上游等待,張口就會有魚跳進嘴巴。」(全班笑)(訪 1040423-S7)

從學生的回答發現,他們不僅充滿興趣,回答也能夠看到影片細微處。(省 1040423)

三、發展活動

教學者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揭示簡報,先從消化客觀材料的記憶性問題,請 問學生藉由影片觀察到什麼?再提出對客觀材料的個人回應,討論動物的覓食方 式和運動方式之差異,彼此間互相的關係。

四、綜合活動

請學生對客觀材料加以詮釋,利用分組討論,將討論結果上台發表,並記錄 在學習單上,教師總結並歸納重點。

叁、CORI 閱讀單回饋

本章節主要記錄上課時學生的 CORI 學習單,並從中檢視學生學習狀況,並 將提問、概念構圖、摘要閱讀理解策略之情形分析如下。

本研究的實驗課文:〈熊與鮭魚〉乃是摘錄自 2006 年 9 月的〈科學人雜誌〉,

文中介紹熊與鮭魚是一條奇妙的食物鏈,其中充滿大自然的奧秘!課文如下:

〈熊與鮭魚〉

北美的秋天,楓樹紅得似火;湍急的溪流裡頭,也有游動的紅葉片片,那是迴 游的鮭魚群。飢腸轆轆的熊守在水邊,不是為了欣賞繽紛多采的景致,而是急著用 熊掌捕捉鮭魚。鮭魚垂死的掙扎,熊群激烈的嘶吼,這是多麼驚心動魄的畫面阿!

鮭魚與熊弱肉強食的畫面,讓漁民擔心:熊會不會吃掉所有的鮭魚呢?該不該 進行大規模撲殺熊之的計畫呢?幸好熊隻撲殺的計畫從未真正實施。直到最近,研 究人員發現:熊和鮭魚這兩種動物之間的關係很奧妙,居然是維持某種自然生態平 衡的重要關鍵。

對熊來說,鮭魚是重要的營養來源。熊一到冬天,便會躲進洞穴,不吃不喝長 達七個月。他們不是真正的「冬眠」,身體還是維持基本的代謝,母熊甚至會在這一 段時間生產、哺乳。冬天過後,當這些大型哺乳動物從洞穴走出來「重見天日」時,

他們的體重往往只剩下原本的三分之一。因此,熊隻是否能生存並繁殖成功,取決 於他們在夏末和秋季吃了多少食物,儲存了多少脂質。

對鮭魚來說,大海和河川都有家鄉的味道。每年春天,幼小的鮭魚在溪流或湖 泊的砂礫中孵化,然後游向大海。牠們通常在海裡生活一到四年後,就會返回出生 的溪流產卵,然後死亡。年幼的鮭魚離開出生地時,重量不到一公克至二十公克;

但是他們返回出生地的時候,卻有兩公斤至十公斤重,彷彿帶著豐盛禮物返回家鄉,

它們龐大的身體盛滿了源自海洋的高價值養分。

在河川裡看起來龐大的鮭魚,遇到體型更大的熊,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熊吃東西完全不講禮節,牠們總是叼著魚,來到森林深處,囫圇吞棗似的咬了幾口。

聰明的熊只吃鮭魚身上最營養的部分,丟棄超過百分之七十的鮭魚肉塊。牠們一點 也不擔心浪費,河裡還有滿滿的鮭魚,豐盛的饗宴才剛剛開始呢!一隻重達兩百公 斤的棕熊,一天可以捕捉四十條左右的鮭魚。

熊的做法是浪費食物嗎?那可不!被丟棄的肉塊馬上成為別種動物覬覦的對 象:森林裡的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幾乎立刻占據這些鮭魚屍體,不但飽餐一頓,

還會在上面產卵;附近的鳥類及小型哺乳類也聞風而來,加入搶食的行列;而被鮭 魚餵飽的昆蟲,又成為鳥類或食蟲動物的大餐。

鮭魚提供各類生物不同形式的「大餐」,熊負責把大餐帶往森林深處,滋養河 川的源頭。經過一段時間,動物們的覓食行為、雨水的過濾與微生物的活動,陸續 分解了鮭魚屍體,帶來豐富的養分,這些都是河岸植物的天然肥料。河川優良的植 物生態,又提供鮭魚純淨的生長環境,讓他們可以一代又一代,從河川游向海洋,

又從海洋回到河川。熊與鮭魚串起了一條神奇的食物鏈,編織成無懈可擊的生態網 路,也展現大自然無限的奧秘!

資料來源:科學人雜誌 2006.9 〈熊與鮭魚滋養森林〉

首先,利用教學影片引起動機,並發下學習單,請學生討論,影片中主要的 探討的概念是什麼?同學依序舉手發言,再由老師提問:「如果依據同學提出的 概念,我們要蒐集相關資料,請同學列出搜尋關鍵字有哪些?」並討論能夠讓同 學使用的資料庫或資源。並詢問同學,「如果下一次還想要參考這些資料應該怎 麼辦?」小朋友討論出「應該記錄下資料來源」。在討論出主要概念後,教師分 享相關文章,請同學摘要。由學習單分析中學生記錄資料來源可看出學生在閱讀 理解策略使用上的進步情形。

1.搜尋部分:學童能以相關概念詞寫出關鍵字,掌握文章重要的訊息。

搜尋的部分由學生從文章中找尋想要了解的部分,例如:學生想要了解鮭魚(卵 生)和熊(胎生)生殖方式的不同,會先列出學生想要探討的問題,以下是學生 的探討問題:

S4.8.12:嬰兒的養分從哪裡取得?胎生和卵生哪裡不同?動物不同的求 偶方式?

S1.5.9.13:臺灣黃緣螢是如何繁衍後代?為什麼蛙類鼓起鳴囊就會嘓嘓 叫?真的只有雄孔雀才開屏嗎?

T:剛開始學生的問題天馬行空,只要是想了解的動物就會舉列出來。所 以要練習讓學生對自己做後設思考,所提列的問題和文章最相關的有 哪些,哪些是不相關的需要刪減。(省 1040430)

學生使用的詞彙有些並非十分恰當,所以需要再跟學生討論釐清他的問題 是指什麼?

T:你的問題提到「嬰兒」,是什麼意思?

S8:就是鮭魚的 baby。

T:那你從影片中看到鮭魚生產的時候,牠長得像是人類一樣 的嬰兒嗎?

S8:不像。

T:像是狗或是貓的小狗小貓嗎?

S8:不像。他是產卵!

T:所以你的問題應該怎麼寫更清楚呢?

S8:卵的養分或是嬰兒的養分從哪裡來。

T:很好!(觀 1040324-S8)

再一次給學生練習,學生對於要探討的問題能夠較明確的根據文章來提 問,例如以下的小組討論記錄:

S4.8.12:熊吃鮭魚產生的「食物鏈」、鮭魚的生活、熊的冬眠(觀 1040413)

S1.5.9.13:繁殖時公鮭和母鮭是透過什麼方式求偶?剛出生的鮭魚是成群 游向海洋嗎?鮭魚在求偶時產生的「化學變化」需要多少時間?

(觀 1040413)

T:學生的問題變得更為深入。

T:小朋友提出的關鍵字能夠切合主題。(省 1040413)

學生提出的關鍵字:

S4.8.12:食物鏈、鮭魚、熊科(觀 1040413)

S1.5.9.13:鮭魚的求偶方式、鮭魚的習性、鮭魚的化學變化(觀 1040413)

有關蒐集來源的部分,有提醒同學應該將蒐集資料之出處和來源記錄起 來,方便其他同學查詢或未來再利用,同學能夠運用條列方式清楚記錄。如下 S5 將資料來源記錄如下:

S5:動物的生活 p.40~43(南一書局)

卵生和胎生的動物-自然類之友-學習天地 胚胎-Yahoo 知識+

(觀 1040413)

(觀 10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