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文革的建軍方向 (1966-1976)

第三節 軍隊的重新整頓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軍隊的重新整頓

共軍介入文化大革命,讓原先的軍隊訓練逐漸廢弛,而且為了推動「三支兩 軍」,軍隊亟需投入大量人力,這也造成共軍規模快速膨脹。面對軍隊這種不正 常發展,在林彪事件之後,共軍開始進行整頓,試圖將軍隊的發展拉回正常的軌 道。共軍的整頓主要分成兩階段,首先是九一三事件後由葉劍英主導的改革;其 次是鄧小平第二次復出擔任共軍總參謀長後主導的軍隊整頓工作,然而這項工作 卻因鄧小平第三次被打倒而告終。

壹、 軍隊訓練的荒廢

文革時期由於共軍要支援「三支兩軍」的工作,加上中蘇關係惡化到出現局 部戰爭的情況,軍隊人員快速膨脹,在1971 年全軍總人數比 1959 年增加 350 萬,

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20 %,機關和非作戰人員也出現大量超額。50

部隊人員大量增加,然而軍事訓練卻不斷下滑。這起因於1966 年 8 月中共 中央軍委常委會通過《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改革部隊軍政教育時間比例的決 定(草案)》,此《決定》規定部隊的教育訓練上政治教育時間需佔50%,在軍訓 時間上,全訓部隊為 40%,半訓練半生產部隊為 20%,生產部隊為 10%,並要 求「在給予部隊任務、安排工作時間的時候,一定要突出政治,一定要優先考慮 政治教育的需要」,而文革時期許多主管軍事訓練的幹部或是曾主張加強軍事訓 練的幹部都面臨被批鬥的命運。51在這樣情況下,共軍除了 1969 年在珍寶島事 件後,進行了應急性戰備訓練,以及1970 年毛澤東命令部隊進行千里野營拉練 外,基本上軍事訓練處於停滯。

共軍總參謀部軍訓部在1972 年 1 月向中共中央軍委提出《關於軍事訓練情 況和建議的報告(初稿)》,提到文革開始以來軍事訓練的問題。以陸軍為例,共 軍戰略預備隊13 個軍、17 個特種兵師,1971 年沒有一個完整的師落實全訓;海 軍部份,潛艇第2 支隊按 1970 年的計劃,政治學習、軍事訓練、勞動生產的時 間比例為5:4:1,然而軍事訓練實際時間僅 17%;空軍在訓練飛行員上,1956 年 共軍戰鬥機飛行員每人每年平均訓練時數為78 小時,但從 1966 年到 1971 年 8 月止,每人每年平均訓練時數僅38 小時。而由於不重視訓練工作,部隊對於維 修裝備等相關技術日益生疏,以致某海軍潛艇支隊近70%的潛艇不能出海。因為 訓練不受重視,導致訓練彈藥、油料等供應問題無人重視,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 導致訓練更加低落,有的坦克部隊長期缺乏訓練,有近50%的炮長沒有參加實彈        

50 程中原、夏杏珍,〈鄧小平、葉劍英與 1975 年的軍隊整頓〉,《縱橫》(北京),2003 年第 8 期,頁 4。

51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史要》,頁 25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射擊。52

共軍培養各種階層軍官、技術人員的軍事院校,在文革時期也遭到大規模的 整併、撤銷。共軍的最高軍事學府: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與政治學院,先是 實施軍管、進而被撤銷。根據統計,1970 年共軍全軍軍事院校僅剩 43 所,比起 院校數量最高峰時有147 所相比,共被裁撤了 104 所;而原先高等軍事學院、軍 事學院與政治學院三所學校共有教員1060 人,在三院校被撤銷整併為軍政大學 後,僅留103 人,這對共軍軍事院校教育無疑是重大打擊。53張震回憶軍事學院 被裁撤時,提到遣散這批教員打擊了軍事教育,而學院的教學設備、器材、各種 教研資料與教材被破壞,都讓日後軍事教育的恢復增加不少困難。54

貳、 九一三事件後的軍隊整頓

九一三事件後,中共中央決定由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同時改組軍委機構,撤銷軍委辦事組,成立由葉劍英主持的軍委辦公會議,以處 理軍委日常工作。擺在葉劍英眼前的,是如何應對部隊訓練廢弛的問題。

恢復軍事院校的運作是提升軍隊訓練水準方式之一。1973 年 4 月 11 日,中 共中央軍委批准成立由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成立的全軍院校調整 領導小組,由共軍副總參謀長彭紹輝擔任組長。該小組經過幾次討論後,在1973 年11 月向中共中央軍委提出《關於全軍恢復和增建 41 所院校的報告》,其中恢 復與增建指揮院校19 所,軍醫學校 12 所,恢復專業技術學校 10 所。到了 1975 年 10 月,41 所院校的恢復與增建全數完成,共軍的軍事院校數量達到 84 所,

其中有指揮學校38 所,專業技術學校 44 所,預備學校 2 所。55

軍事院校的恢復有助於共軍軍隊幹部培養工作,以獲得軍隊建設所需的各種 指揮及專業技術人才。然而在提升軍隊整體戰力上,仍需改變文革時期對軍隊基 礎訓練的漠視,轉以加強軍隊各軍、兵種的基礎訓練。

各軍兵種的基礎訓練有各自的內容,陸軍步兵部份主要加強射擊等單兵訓練 工作,並要求增加夜間訓練時間;炮兵、裝甲兵主要是進行火炮射擊訓練;工程 兵主要是加強構築工事及搭建橋樑等項目;第二炮兵則是設法提高部隊專業技術 並進行導彈實射。海軍部份主要著重在艦艇的專業基礎訓練,以提高技術與戰術 水準。空軍部份則增加飛行員訓練時間、恢復空戰訓練項目等。經過兩年的加強 訓練後,至1974 年共軍野戰部隊全面落實表定 90 天訓練,並有 79 個陸軍師參        

52 轉引自劉志青,〈「九一三」事件後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的恢復〉,《黨史研究與教學》(福 州),2005 年第 1 期,頁 26。

53 蘇士甲,《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發展史》(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頁 546-548。

54 張震,《張震回憶錄》,下冊,頁 69-70。

55 王沂力,《獨臂上將彭紹輝》(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頁 451-4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加全訓;海、空軍有 80%以上戰鬥部隊、二炮 55%的發射營參加全訓。在訓練 成果上,共軍炮兵的首發命中率,由 913 事件前的 20%上升到 85%;空軍戰鬥 機飛行員數量也由1971 年的 2.1%上升到 32%;海軍部份,東海艦隊水面艦隊正 副艦艇長,能在複雜條件下進行指揮的,由19.3%增加到 27%。56

加強基礎訓練之餘,共軍也針對任何可能的威脅重點加強訓練。1970 年代 中共國家安全最大威脅主要是來自蘇聯,雙方甚至在1969 年黑龍江上的珍寶島 爆發武裝衝突。為防範蘇聯的攻擊,共軍便針對蘇聯攻擊中國的任何攻擊模式進 行研究,最後發展出「三打三防」的訓練方針。「三打」主要是針對蘇聯對中國 可能使用的戰術,即地面進行機械化作戰、輔以大量戰鬥機、轟炸機,並利用直 升機進行突襲,因此「三打」重點在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而為應對蘇聯的 核生化攻擊,「三防」重點在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武器。共軍推廣「三打三 防」的訓練是繼1960 年代「郭興福教學法」後,又一次在共軍內部掀起群眾性 練兵高潮,透過這樣的做法,加強對蘇軍各種可能攻擊戰術的認識,提升共軍指 揮官在面臨類似狀況的指揮應變能力。為了總結「三打三防」的訓練成果,共軍 於1973 年在張家口地區組織一次大規模諸軍兵種協同打敵集群坦克研究性實兵 演習,這情況如同「郭興福教學法」所掀起的「全軍大比武」活動,都在共軍內 部掀起練兵熱潮。57

913 事件後,中共除了針對軍事訓練廢弛的狀況加以整頓外,對於軍隊領導 體系亦進行整頓。首先是913 事件後,一些軍隊的老幹部被「解放」出來,這些 被「解放」的老幹部重新回到軍隊任職。58其次,文革時期軍隊勢力過度膨脹問 題引起毛澤東注意,為了抑制地方軍人的勢力,改變地方軍人久任其位的情況是 相當重要的。毛澤東在1973 年 12 月 12 日政治局會議提議全國各大軍區司令員 互相調動,他在會議上表示: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有幾個大軍區,政 治委員起不了作用,司令員拍板就算。我想了好幾年了,主要問題是軍區 司令員互相調動,政治委員不走。59

在毛澤東的支持下,葉劍英主持了這項中共建國以來大軍區領導人大規模調 動的工作。具體做法是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與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對調,濟 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與武漢軍區司令員曾思玉對調,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與廣 州軍區司令員丁盛對調,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與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鈞對調。

       

56 劉志青,〈「九一三」事件後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的恢復〉,頁 28-29。

57 楊貴華編著,《共和國軍隊回眸:重大事件決策和經過寫實》(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

頁269-277。

58 如受賀龍冤案影響的北京軍區政委廖漢生,因賀龍被部份平反之後,被重新解放出來,並被 任命為軍事科學院政委,見廖漢生,《廖漢生回憶錄(續)》(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

頁323-324。

5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下冊(北京: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2003),頁 16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透過這次對調,使原先兼任省革委會主任的司令員,不再兼任新職所在地的省革 委會主任或省委第一書記,藉此削弱軍隊領導人對地方黨政事務的干預;此外,

由於限制每位司令員只准帶秘書、警衛員等七人,這種不帶原有班底到生疏地區 任職的做法,無形中也削弱了司令員的權力。

最後,則是透過司令員對調的方式,清查各大軍區與林彪的關係,如許世友、

韓先楚、楊得志、丁盛、劉興元、杜平、李德生等人。江青等人也期望利用這個 機會,鬥倒一些與江青等人意見相左之軍隊將領,但各大軍區負責人最終仍在毛 澤東保護下過關,使江青等人不但沒有達到目的,還與各大軍區領導人出現嚴重 矛盾,這也使得江青等人在毛澤東死後,無法取得軍隊一方的支持。60

參、 鄧小平的復出與整軍

毛澤東在1973 年 12 月 12 日政治局會議除了提出要進行各大軍區司令員對 調任務外,他也在會議上透露要將鄧小平重新拉回中央領導崗位上:「我和劍英

毛澤東在1973 年 12 月 12 日政治局會議除了提出要進行各大軍區司令員對 調任務外,他也在會議上透露要將鄧小平重新拉回中央領導崗位上:「我和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