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黨內鬥爭

第一節 黨內鬥爭的性質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黨內鬥爭

中共自建黨後,在領導階層內部出現多次黨內鬥爭,每次黨內鬥爭後均會對 中共黨內的人事與黨的發展路線造成深遠的影響。由於中共自古田會議之後明確 了「黨指揮槍」的原則,中共的黨內鬥爭或多或少地對軍隊造成影響;也因為黨 與軍隊高階領導人存在著「雙重菁英」的身份,1軍隊往往被捲入黨內鬥爭之中,

這都為中共的軍隊建設造成深遠影響。

第一節 黨內鬥爭的性質

在毛澤東統治時期,中共的黨內鬥爭被視為解決黨內矛盾的重要方式,文革 時期編寫出版的中共政治理論課本認為若無鬥爭,黨的生命便停止了,而黨內存 在的兩條路線鬥爭則是社會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2

回溯中共建政前,在延安召開的六屆七中全會上,通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 議》,將中共建黨以來的歷史形塑為「以毛澤東為中心、以黨內兩條路線鬥爭為 經緯」的黨史體系。3中共建政後,兩條路線的鬥爭在毛澤東看來仍舊是「沒有 調和的餘地」,4為了保持黨的正確性,需要不斷對黨內的錯誤路線進行鬥爭,

從這可以看出,中共的黨內鬥爭,被化約為兩條路線的鬥爭,因此要理解中共黨 內鬥爭,勢必要先理解中共的兩條路線之意義。

壹、 兩條路線的起源與意涵

兩條路線的提法時常為中共黨史相關研究者所使用,藉由將中共黨史描繪成 以毛澤東為首的正確路線對抗黨內另一派之錯誤路線,突顯出毛澤東的一貫正 確。而這種論述方式也為西方一部份研究中共政治的學者所採用,形成「兩條路 線鬥爭模式」的研究途徑,用來分析中共建政後發展情況。5

       

1 Amos Perlmutte & William M. LeoGrande, “The Party in Uniform: Toward a Theory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ommunist Political Systems,”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6, No. 4, Dec. 1982, p. 782.

2 中國共產黨兩條路線鬥爭史講義編寫組編,《中國共產黨兩條路線鬥爭史講義(修改稿)》(廣 州:廣東省高等院校政治理論課,1975),頁 2。

3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頁633。

4《人民日報》,1957 年 7 月 1 日。

5 關向光、王瑞婷著,〈大躍進政策研究中的毛澤東權力圖像〉,發表於第四屆「兩岸和平研究」

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2008 年 12 月 25-26 日,頁 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裡暫且不論「兩條路線鬥爭模式」的研究途徑存在的二分法困境,然而我 們可以從兩條路線的絕對對立這一點看出,「兩條路線鬥爭的詮釋主要是合理化 對毛敵人的肅清」,6以致於在中共內部的黨內鬥爭過程,都會將其簡化為毛澤 東為首的革命路線戰勝了敵對的資產階級路線。這類提法在中共官方史學出版物 上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兩條路線的鬥爭模式不僅可以解釋黨內鬥爭,亦能對軍隊 建軍路線的過程進行解釋。

兩條路線鬥爭的提法,始見於王明為批判李立三所做的《兩條路線》小冊子 中。王明藉由批判立三路線將自己形塑為「正確路線」的方式,來取得黨內的領 導權,雖然如此,王明對立三路線的批判並未被中共中央全會所通過,並未成為 正式決議。毛澤東吸取了王明在 1930 年時進行奪權的做法,並借鑑了 1942 年 10 月到 1943 年 1 月所召開的中共西北局高幹會議針對西北地區黨史所做的決議 之經驗,決意對中共自建黨以來的歷史進行撰寫的工作,透過對中共黨史的編 撰,將毛澤東塑造為「一貫正確」的形象,並將其黨內對手,如王明等人,冠上 錯誤路線的稱號。7通過延安整風,毛澤東在中共黨內的聲望達到顛峰,進行中 共建黨以來的黨史編撰的準備也已完成,於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正式通過了自 建黨以來到六屆七中全會之間的黨史決議。

《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主要是討論1927 年國共第一次分裂後到 1937 年抗戰爆發、國共第二次合作為止,對這10 年間中共領導階層的成就與錯誤,

做出蓋棺論定,此決議的目的在:

為了學習中國革命的歷史教訓,以便「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使「前車 之覆」成為「後車之鑒」,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一致的基礎上,團結全 黨同志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如同一塊堅固的鋼鐵一樣,為著獲得抗 日戰爭的徹底勝利和中國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奮鬥,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 委員會擴大的第七次全體會議(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認為:對於這十年 內若干黨內歷史問題,尤其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期間中央的領導路 線問題,作出正式的結論,是有益的和必要的。8

在決議的最後,中共黨史被形容為以毛澤東為主的正確路線將帶給「黨和中 國革命偉大的進步和不可戰勝的力量」,並同黨內的錯誤路線展開鬥爭。

       

6 Frederick C. Teiwes & Warren Sun, China's Road to Disaster: Mao, Central Politicians, and Provincial Leaders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1955-1959 (Armonk, N.Y.: M.E.

Sharpe, 1999), p. 7.

7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頁 626-629。

8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卷 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 版),頁 9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 路線錯誤的形式

在《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毛澤東將中共在國共第一次合作破局後

(中共稱為大革命失敗),至遵義會議前的中共中央領導人所犯下之路線錯誤,

劃分為兩種形式,即左、右傾路線錯誤。

左傾路線錯誤,又稱為左傾盲動主義(冒險主義)路線,是中共高層路線錯 誤的一種形式,主要是由於「表現為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離開了當時 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時的現實性,墮入空想與盲動」,也就是說在各種活 動過程中擴大打擊面、搞過火的鬥爭。9以《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內容來看,

中共黨史內部有三次被指為是左傾路線錯誤,所指的是瞿秋白、李立三、王明掌 權時所犯下錯誤。右傾路線錯誤,也被稱為右傾投降主義,是中共高層犯下路線 錯誤的另一種形式:「屈服於敵對勢力的壓力,放棄原則,不敢鬥爭,甚至屈膝 投降」。10在中共黨內被指為有「右」傾的傾向是相當嚴厲的指控,也導致中共 黨內的領導為避免落後於形勢,行事往往一個比一個更為激進,也讓中共屢次出 現各種過左過火的舉動。中共黨史裡有兩次被認定是右傾路線錯誤,第一次是指 責陳獨秀對於國民黨過度退縮,導致國民黨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有大量的中 共黨員被殺害;另一次右傾路線錯誤則是因對大躍進缺點進行批評,而被認為是 有右傾傾向的彭德懷。

路線錯誤的形式,除了左右傾錯誤外,在中共建國後官方的文獻裡,出現另 一種路線鬥爭的形式,即「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鬥爭。

雖然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提到「革命時期的大 規模的疾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鬥爭已經基本結束」,然而也認為「被推翻的地主 買辦階級的殘餘還是存在,資產階級還是存在,小資產階級剛剛在改造。階級鬥 爭並沒有結束」。11這種以階級鬥爭做為路線鬥爭的方式,隨著時間的發展,漸 漸成為一套系統完整的論述,在文革開始後,毛澤東的秘書陳伯達把這套論述加 以細緻化,將文革的路線鬥爭形容為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與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鬥 爭。

然而有關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在討論中共黨史的路線問題上,並未有這類提 法,因此當毛澤東提出要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時,周恩來曾表示出疑惑不 解並向毛澤東請示:

「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這個提法合適嗎?黨內歷來提路線問題都是提左 傾、右傾,沒有反動路線這個提法,這樣提合適嗎?這時候,毛澤東用        

9 李谷城,《中國大陸政治術語》(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2),頁 497。

10 李谷城,《中國大陸政治術語》,頁 497。

1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卷 5(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頁 38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英語作了回答,說原來用 Counter-revolutionary Line(反革命路線),後 來改成Anti-revolutionary Line(反對革命路線),最後還是用 Reactionary Line(反動路線)好。周恩來當下便說:「我懂了」。12

在周恩來表示「我懂了」之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正式成為中共官方的 提法,1966 年 10 月,毛澤東在北京召開以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為中心的 中央工作會議,陳伯達於10 月 16 日在會場上發表了以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

為綱領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兩條路線─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該篇 講話除了正式點名劉少奇與鄧小平之外,更明確指出兩條路線鬥爭還在繼續的觀 點:

這兩條路線是針鋒相對的。一條是毛主席的群眾路線,另一條是資產階級 的反對群眾、鎮壓群眾的路線。一條是無產階級革命的路線,把無產階級 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路線,另一條是資產階級反對革命的路線,要把無 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引到相反的道路,使文化大革命夭折的路線。

不破不立。不反對資產階級反動路線,不清除這條錯誤路線的影響,就不 能正確貫徹執行無產階級的革命路線。13

陳伯達這篇講話被毛澤東讚賞,毛澤東要求將這篇講話「印成小本,大量發 行」以讓每個紅衛兵小隊至少有一本。而1966 年第 14 期《紅旗》雜誌的社論也 以《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勝利》為題,宣傳陳伯達這篇講話的 重點,以突顯中共黨內「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兩條路 線鬥爭的情況。14而批判「資反路線」的作用,除了劉少奇的錯誤提升到「路線 錯誤」使其永不翻身外,更可連帶打擊與劉少奇見解相近之中共領導人。15而徹 底宣揚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後果,便是從中央到地方,各個黨、政領導

陳伯達這篇講話被毛澤東讚賞,毛澤東要求將這篇講話「印成小本,大量發 行」以讓每個紅衛兵小隊至少有一本。而1966 年第 14 期《紅旗》雜誌的社論也 以《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勝利》為題,宣傳陳伯達這篇講話的 重點,以突顯中共黨內「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兩條路 線鬥爭的情況。14而批判「資反路線」的作用,除了劉少奇的錯誤提升到「路線 錯誤」使其永不翻身外,更可連帶打擊與劉少奇見解相近之中共領導人。15而徹 底宣揚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後果,便是從中央到地方,各個黨、政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