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運動健康信念與身體活動

本節探討影響身體活動之個人心理因素,主要分成四部分,第一部份說明健康信念 模式;第二部分闡述健康信念模式應用於解釋身體活動與運動;第三部分探討運動健康 信念之構面;第四部分探討運動健康信念影響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

一、健康信念模式

生活型態的修正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可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如健康的 飲食與身體活動,但健康行為通常較難被採納與維持,因此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是最常見用來解釋行為改變的理論之一,其概念包含對疾病的感知、成本 效益的衡量而造成行為的改變,常用來測試在特定健康情形中個人所感知的危險,將會 讓個人採取預防性健康行為 (Gammage, Gasparotto, Mack, & Klentrou, 2012)。健康信念 受到人口背景 (年齡、性別、種族)、社會心理背景 (個性、社會階層與同儕團體) 與結 構要素 (對與健康問題的知識與過往的經驗) 所影響,健康信念模式更常用來解釋疾病 的預防行為,如戒菸、改善飲食、增加身體活動等 (Garza, Harris, & Bolding, 2013)。

健康信念模式根據個人之信念與態度來預測健康行為,健康信念模式包含五個層面,

其中行為線索、自我效能、健康動機與重要他人支持為「延伸健康信念模式 (Expanded Health Belief Model, EHBM)」的額外層面,而人口背景變項、社會心理變項與結構變項 (知識) 將會受到健康信念所影響 (Chiou et al., 2009; Gammage et al., 2012; Hoseini, Maleki, Moeini, & Sharifirad, 2014; Rahmati-Najarkolaei et al., 2015):

(一) 感知的疾病嚴重度 (Perceived Seriousness):對於目前特定疾病感受嚴重度

(二) 感知的疾病易感受性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對於特定疾病所感受之罹 患危險性

(三) 感知行動利益 (Perceived Benefits of Taking Action):對於健康行為所感知 的利益,並且進行預防性健康行為之行動

(四) 感知行動阻礙 (Perceived Barriers of Taking Action):對於健康行為所感知 的阻礙,而不進行預防性健康行為之行動

(五) 行動線索 (Cues to Action):相關事件、人物、物體可增加其警覺度與成為 行為引信

健康行為的修正與健康習慣的養成,受到個人對於自我認定、過去生活經驗、個人 信念和態度所影響,而疾病知識需要透過個人、社區、學校之教育來提升,進而避免疾 病發生 (Hoseini et al., 2014)。健康行為中可修改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身體不活動、肥 胖等;而不可修改的危險因子包含性別、年齡增長、遺傳基因等;其他像是壓力、A 型 人格、酒精過量也可能造成慢性疾病危險性增加;因此,控制與管理危險因子特別重要,

包含控制高血壓與高血糖、減少膽固醇的量與戒煙、健康飲食與維持良好的體重,最重 要的是促進身體活動 (Chiou et al., 2009)。

二、運動健康信念模式

在人口的觀點中,社會文化與歷史背景塑造對身體活動的信念與態度,因此改變環 境、心理層面以增加足夠的動態生活型態顯得很重要,舉例來說,同儕、朋友、家人、

社區網絡、社經背景皆會對身體活動有所影響。(Rind & Jones, 2015)。決定身體活動的 要素包含自我效能、結果期望與感知的運動利益與障礙;對於病患而言,個人的接受度、

社會支持、適應與獨立性會正向影響從事身體活動,而疲勞、缺乏動機與動力、身體限 制或對於健康考量將會造成不從事運動 (Kasser & Kosma, 2012)。

缺乏身體活動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如何改變健康信念與態度顯得特別重要,

促進個人的動機與獲得資訊,讓個人警覺於自我的健康狀態,並且開始尋找預防、診斷 與治療,並執行最小程度的健康行為 (Soleymanian, Niknami, Hajizadeh, Shojaeizadeh, &

Montazeri, 2014)。因此,運動健康信念中提及會影響從事規律運動之因素,感知不運動 對於現存或未來健康之威脅,對於潛在危險性嚴重健康結果的認知,參與運動將會有效 預防負向健康結果的威脅之信念,感知的利益將會大於從事身體活動之行動成本,而行 動線索與人口背景、社會心理變項也與運動行為有關 (Kasser & Kosma, 2012)。

三、運動健康信念構面整理

Hayslip, Weigand, Weinberg, Richardson 與 Jackson (1996) 是首篇以發展運動健康 信念量表之文獻,根據健康信念模式中的健康生活型態,以強調身體活動或運動為主題,

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受到個人之決策所影響,其決定因子包含個人經驗、年齡相關、社 會互動、環境特性等,並且使用健康信念模式來解釋身體活動之健康行為,其原始量表 包含五大構面,整體與各構面之內部一致性信度皆大於.80,分別敘述如下:

(一) 嚴重健康問題之知覺易受性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to Serious Health Problems):以 16 種疾病或健康問題,包含憂鬱、心臟病、骨髓炎、肥胖、

中風等。

(二) 運動期望利益 (Expected Benefits of Exercise):13 項目有關運動的健康結 果,如降低體重、感覺心情好、變強壯、與朋友互動、紓壓等。

(三) 運動阻礙 (Barriers to Exercise):17 種不運動的原因,包含時間不夠、不方 便、受傷、成本、壞天氣等。

(四) 重要他人的支持 (Significant Others in Support of Exercise):11 個潛在的項 目來激勵運動動機,包含其配偶、雙親、孩子、醫生、同事、指導員等。

(五) 行動線索 (Cues to Action):12 個項目來察覺運動需求,包含醫師建議、朋 友推薦、呼吸短促、新聞雜誌文章、運動節目與課程的可近性。

蘇振鑫 (2004) 是最初在臺灣發展運動健康信念之相關量表:中年人運動健康信念 量表,參考新健康信念量表並進行中文化 (Hayslip et al., 1996),經過題目之內容分析、

專家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選取研究對象、項目分析、最後進行量表信效度檢測,萃 取之量表構面包含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障礙、行動線索、疾病威脅、採納建議從事運動 之可能性。

陳武宗、黃洽鑽、鄭期緯與鄭夙芬 (2006) 調查社區運動團體參與之運動健康信念,

使用構面包含知覺疾病易受性、知覺疾病嚴重度認知、規律運動利益、規律運動障礙、

運動行動線索,其構面相較於原始量表多出對於疾病之認知,研究結果發現超過半數之 參與者同意若未規律運動可能會罹患慢性病與增加疾病嚴重度。

王俊明 (2007) 探討體育教師之領導行為與其運動健康信念對身體活動之影響,使 用運動健康信念問卷,其構面為知覺運動利益、行動線索、知覺運動障礙,其問卷較簡 短且衡量構面較少,研究結果發現知覺障礙與行動線索均可負向預測身體活動,而知覺 利益則與身體活動量較無關。

溫景財 (2009) 探討大學生之運動健康信念與運動參與程度之關係,其問卷之構面 同樣包含行動線索、運動利益、運動障礙與疾病威脅四大構面,而研究結果發現運動障 礙與運動參與行為呈現負相關,並且具有最高之預測力,而運動利益、行動線索與運動 參與行為有正向相關但未達顯著,疾病威脅則在此年齡較無相關。

Gammage 等 (2012) 評估骨質疏鬆症患者之身體活動,使用的拓展健康信念量表之 五個子題,包含疾病易受性、疾病嚴重度、運動利益與運動阻礙,其構面增加健康動機 與自我效能之評估,其結果發現性別在疾病易受性、疾病嚴重度、鈣質攝取障礙、運動 自我效能、知識有顯著差異。

Kasser 與 Kosma (2012) 評估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之身體活動,其運動健康信念構面 使用疾病易受性、疾病嚴重度、運動利益、運動阻礙與行動線索,而研究結果顯示身體 活動與易受性、嚴重度、知覺利益、知覺阻礙有顯著相關。

Tamirat, Abebe 與 Kirose (2014) 進行橫斷面研究,運用運動健康信念模式預測第二 型糖尿病患者之身體活動,衡量構面包含知覺疾病易受性、知覺疾病嚴重度、知覺運動 利益、知覺運動阻礙與自我效能,另外特別評估糖尿病、運動知識來預測強烈推薦的身 體活動,其研究結果顯示疾病與運動知識、知覺障礙、知覺疾病嚴重度、知覺自我效能 能夠顯著預測達到建議的身體活動量。

King, Vidourek, English 與 Merianos (2014) 使用健康信念模式來預測大學生實際高 度身體活動量之運動參與行為,評估的項目包含運動行為、自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阻 礙、行動線索、運動動機與人口背景變項 (包含性別、種族、身高、體重、運動社團參 與、同儕與家人支持等)。

林志偉與蕭宗璿 (2015)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高科技產業員工之運動行為意圖,

而其運動健康信念之構面包含知覺疾病威脅、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阻礙、行為線索、

社會支持與自我效能。研究結果發現運動行為意圖與年齡、工作職位有關,而知覺運動 利益、行動線索、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則可正向解釋運動行為意圖變異,而知覺運動阻 礙與疾病威脅則較無關係。

Rahmati-Najarkolaei 等 (2015) 調查大學生之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而使用之運動健 康信念包含知覺疾病易受性、知覺疾病威脅、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阻礙、行為線索

Tamirat, Abebe 與

Kirose (2014) ● ● ● ● ● 運動知識

欲使用以Hayslip 等 (1996) 之原始量表並且由翻譯蘇振鑫 (2004) 所翻譯之運動健康信 念量表為基礎之研究工具來測量運動健康信念,其主要構面包含疾病易受度、運動利益、

運動阻礙、行為線索與社會支持。

四、運動健康信念與身體活動

運動健康信念中感知運動障礙會顯著負向影響運動行為,而運動自我效能可正向影 響運動行為,而常見的運動障礙與工作負荷、缺乏睡眠、缺乏動機與社會性的邀請、不 熟悉鄰里環境有關;常見的運動行動線索則包含社會支持、團體共同運動有正向相關 (King, Vidourek, English, & Merianos, 2014)。無論男性或女性、各年齡層或種族對於參與 規律身體活動有助於大部分慢性病預防皆表達肯定的意見,而運動健康信念越高,其認 為可以罹患慢性病之勝算比 (odds ratio, OR) 也越低,如心血管疾病、中風、膽固醇、體 脂肪、血壓、憂鬱症),對於有高度運動信念並達到最小建議身體活動量者,其自覺健康 狀況會越好,體重、身體質量指數、大腸癌與肺癌、體脂肪之健康結果勝算比也會越低 (Loprinzi et al., 2015)。

運動健康信念模式中感知運動利益、自我效能、感知疾病易受性對慢性疾病與健康

運動健康信念模式中感知運動利益、自我效能、感知疾病易受性對慢性疾病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