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以社會化概念來探討個體運動社會化過程中所受到社會化的 影響。共分成三部分,首先探討社會化的概念;其次探討社會學習理 論;最後探討運動社會化。茲分述如下:

一、社會化的概念

所謂社會化是人類透過學習他們的文化,成為參與社會成員的 過程。而社會化大多數是透過正式的社會化代理人(agents),包括:

家庭、學校、同儕、大眾媒體和社區等(邱金松,1988)。經過不 同的社會代理人,以及不同的社會化過程的影響,使人類從未成熟 的生物個人成為社會個人;這種過程是一種社會的改變,是個人在 社會環境中與重要他人相互作用的結果(Leonard, 1998)。所以說,

社會化不是一個社會塑造人的單向過程,而是個人積極與他人接 觸,並塑造出他們自己的生活和世界的互動過程(Coakley, 2003)。

其次,社會化是一種終身的過程,人類的行為就是在不斷地社會互 動過程中所形塑出來,使個體能發展其潛能,並從學習中調適

(Giddens, 2003)。簡單的說,兒童或社會新成員學習其社會的生活 方式的過程,即稱為社會化。個人經由社會化發展社會認同感、自 我的概念,並學習如何扮演社會角色。社會化也是一種學習接受,

並遵循文化和社會規範的過程,個人不太可能創造新的價值觀、常 規、角色或關係(王宗吉,2000)。由此可知,社會化是個體為了 適應、存在於社會文化中,而必須不斷地學習與改變自我,以融入 並成為社會中的一份子。也就是說,社會化是教導個體何者為可接 受行為,何者為不可接受行為,以及發展自我概念的過程。

具體而言,社會化是人類學習適應社會生活及延續其文化的過

程,人類經由社會化,發展了人格與自我,成為社會的一員,而得 以立足於社會,勝任不同的社會角色。社會化也是人們學習與自己 有關的角色行為和文化的學習過程,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社會化是 把個人納入有組織的社會生活中;而從個人的角度來看,社會化則 是獲得自我的過程。

二、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化理論建構,主要包括社會學習理論、功能論、衝突論、

交換論、互動論等五大理論。Leonard(1998),認為在運動領域中,

社會學習理論最適合用來解釋個體如何獲得社會角色的過程。因 此,本研究擬以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為基礎,來 解釋國小學童參與學校運動社團的運動社會化過程。

社會學習理論由Albert Bandura於1977年提出,強調替代、符號 和自我調適過程在心理功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周曉虹,1995)。

強調人的行為表現是由環境、個人與行為三個因素交互決定而成,

故又稱為三元學習論(張春興,1995)。社會學習理論使用塑造、

模仿、替代學習的概念來解釋我們如何學習新的行為或修正舊的行 為。當個體觀察到重要他人的行為時,塑造行為即開始。在觀察之 後,經過記憶、模仿、行為複製的過程,最後個體會在不同的情境 下,經過社會學習過程而形成新的社會行為(王宗吉,2000)。

社會學習理論將行為與認知兩派的動機理論整合,認為人類的 行為是習得的,這種行為不只受增強作用的影響,還受個人知覺所 左右(林生傳,1999)。因此,馬啟偉與張力為(1996)認為,這 一學派將人的動機行為看成社會情景中,人的認知過程與思維過程 的表現。綜而言之,社會學習理論本質上是一種行為理論,它試圖

否表現出來、如何發生變化的調節機制;也是一種學習理論體系,

試圖說明個體在社會情境中的學習現象。Leonard(1998)將社會學 習理論運用在運動領域中,用以解釋個體獲得社會角色及運動角色 的過程,他提出社會學習理論有三個研究方法可適用於運動角色的 學習,包括增強作用、指導和觀察學習等三項。茲說明如下:

(一)增強作用(reinforcement)

增強作用著重於社會角色所給予學習者的獎賞或處罰等增 強。父母是最早的社會化媒介,而兄弟姐妹、朋友、老師和教練 的影響在往後的生活中,則逐漸提升。如果經常給予獎勵,則特 定行為產生的頻率會因而提升;反之,若經常給予懲罰,則會抑 制該行為的產生。基本上,屬於正增強的獎勵行為,較易被重覆 使用;而屬於負增強的懲罰行為,則較少被採用。

(二)指導(coaching)

指導是指由已社會化的成人指導未社會化兒童的特別教育。

這種直接的指導對兒童有三個主要的影響:

1. 他們會逐漸瞭解指導者所謂的適當的行為。

2. 他們學會新的技巧和反應。

3. 他們會因得到獎賞而產生更強烈的動機。

(三)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

觀察學習是運動社會化很重要的機轉之一,個人透過觀察社 會代理人的行為,經過記憶、模仿、行為複製的歷程,使個人得 以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現該行為(李國銘,2007)。實際上,光只 透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就有可能產生模仿行為。Bandura(1977)

表示,在觀察學習的歷程中,學習者觀察示範者的行為及行為結 果,將觀察到的行為或動作訊息儲存於記憶,然後在適當的時機

表現出來。而觀察學習是一個訊息處理歷程,包括注意、保留、

再生、動機四個歷程(引自張春興,1995)。

Kenyon亦從社會學習來解釋個人如何學習運動的角色(王宗 吉,2000)。在這個運動角色學習的過程中,包括個人的屬性、重 要代理人及社會化場合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是交互作用的,並且 會影響到個體參與運動的程度,如圖2-3所示。

圖2-3 社會化過程三要素(G. Kenyon & McPherson, 1973, P.305)

資料來源:體育運動社會學(修訂版)(90頁),王宗吉,1996,台北:銀禾文 化。

(一)個人的屬性(personal attributes)

指個體生理和心理的特性,如性別、年齡、社會地位等。

(二)重要代理人(significant others)

亦 可 稱 為 社 會 化 代 理 人 (socializing agents) 或 參 照 團 體

(reference groups),指對個體產生影響力的一群人,如父母、兄 弟姊妹、同學、朋友、師長等。

(三)社會化場合(socialization situations)

個人的屬性 personal attributes

重要代理人 significant others

社會化場合

socialization situations

角色學習 Role learning

指在某一場所或環境下所進行的社會化過程,亦即學習發生 的機會或環境,如學校、家庭、同儕團體等。

具體而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受社會化媒介影響的程度,會隨 年齡增長而有所改變,而知識、價值、運動和社會技巧等運動社會 化環境,除了可藉由社會化者的鼓勵或教導來獲得,也可以利用主 動觀察別人來加以學習。

三、運動社會化(sport socialization)

社會化是一個複雜的學習過程,它包含了知識、價值以及規範 的教導,以便日後參與社會生活。而運動社會化則是人們如何進入 運動的世界,去學習運動角色的過程(王宗吉,1996)。也就是說,

個體藉由家庭、同儕、學校、社區及大眾傳播等社會化代理人的影 響,而去學習運動角色。在社會學的理論中,運動社會化通常經由 媒介傳達思想、符號、語言與行為等社會互動的元素來產生。而社 會互動是社會化的過程,經由社會互動可促使個人的成長、自我概 念的形成、行為的塑造與社會認同感(王宗吉,2000)

從運動社會學的觀點來分析,社會化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 社會化導入運動(socialization into sport),是指社會化代理人如何 影 響 個 人 , 使 個 人 參 與 運 動 ; 第 二 種 是 經 由 運 動 的 社 會 化

(socialization via sport),則是指個人在參與運動後,適應社會的學 習發展(Leonard, 1998;McPherson, Curtis, & Loy, 1989;Sage & Eitzen, 1989)。透過圖2-4社會化導入運動與經由運動的社會化概念 模式,可瞭解社會化導入運動與經由運動的社會化的概念,前者強 調如何吸引個人參與運動,後者則著重於瞭解參與運動後的影響與 結果。以下分別說明這兩個概念:

圖2-4 社會化導入運動與經由運動的社會化概念模式

資料來源: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f Sport (p. 107), by W. M. Leonard, 1998,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一)社會化導入運動(socialization into sport)

從運動社會學的觀點來探討社會化,首先就是個人如何社會 化導入運動,其次再歷經參與運動,最後經由運動社會化,產生 運動參與的結果。從相關研究顯示,社會化導入運動並不是單靠 個人就能獨立完成的,而是要透過社會化媒介的影響才能達成。

由上述的模式圖中,我們發現個人因社會化媒介的影響,使個人 社會化導入運動,而在參與運動後,對個人社會化也產生了不同 的影響。所謂社會化媒介,大部份的研究與學者均定義為家庭、

同儕團體、學校、社區及大眾媒體(Leonard, 1998;McPherson, Curtis, & Loy, 1989;Sage & Eitzen, 1989)。

孩童第一次接觸運動,受到各種社會與心理因素的影響,如 機會多寡、他人的鼓勵或勸阻、與角色模範間接或直接的接觸、

對 運 動 員 角 色 的 嚮 往 等 (Synder & Spreitzer, 1989; Coakley, 1990)。許多研究顯示,社會背景與地位因素,如階級、性別、

個人社會化

導入運動 運動參與 運動參與結果

社會化導入運動 經由運動的社會化

家庭 同儕 學校 社區 大眾媒體

會影響運動的社會化。基本上,女性參與運動的機會,往往比男 性少,一般人也較不鼓勵女性參與運動。

(二)經由運動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 via sport)

經由運動的社會化,是參與運動對個人信念、態度、人格形成、

技巧發展與自我概念的影響。由此推論,從運動參與所學習到的,

應可以轉移並應用到其他的社會情境,進而幫助個人適應社會(王 宗吉,2000)。經由運動的社會化,主要是探討個人在參與運動後,

對於個人的社會化有何影響,特別是學習性別角色,及參與運動之 後產生對運動社會化的評價。一般而言,對於運動社會化的評價,

大致可分為正面及負面價值。以下分別從學習性別角色、參與運動

大致可分為正面及負面價值。以下分別從學習性別角色、參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