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邏輯流量計分理論及其擴充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邏輯流量計分理論及其擴充理論

Shavelson(1972)與佐伯卓也(1981)兩人以量化觀點提出不同的圖形 量計分理論(Logical flow test)簡稱 LFT 計分理論加以改進。邏輯流量計分 理論自分析概念圖的過程中得出各概念間之重要度、差異度等資料,據此分 圖之一)中二頂點間距離與有向邊重要度(importance index)及二 LFG 間 類似度(similarity measure);到達度(reachability measure)三項重要觀念,

發展而成新計分理論,此計分理論便是邏輯流量計分理論,簡稱 LFT 計分理

定義

RG , G’ ) = 100 × S(G,G') 使數值範圍在可明顯辨別的 0~100 之間。

定義 定義 定義

定義2222.8888.

v

i

v

j 為兩有向圖 GG’ 之任意兩頂點,則定義

v

i

v

j

差異度 D

D = N[C(

v

i,

v

j;G) U C(

v

i,

v

j;G’)]-N[C(

v

i,

v

j;G) I C(

v

i,

v

j;G’)]

參、邏輯流量計分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

本節將以竹谷誠教授的 ISM 教學實例說明邏輯流量計分理論在教學上的 應用。

竹谷誠教授在日本拓殖大學大學部中講述 ISM 法,授課完後,請學生根 據自己理解的課程內容,繪製概念圖,再根據學生的概念圖進行 LFT 評分。

ISM 法之學習共有 18 個概念,教學者繪出的概念圖如圖 2-6-2,而教學完後,

學生繪製的概念圖如圖 2-6-3。其中箭頭表示學習的順序關係。

圖 2-6-2 教學者之 ISM 概念圖(引自林瑞雪等,2004,p4)

圖 2-6-3 學習者之 ISM 概念圖(引自林瑞雪等,2004,p5)

檢討教學上是否有所疏漏,或是概念的說明不夠充分。因此,以兩圖的類似 度來度量學習者的學習,可以提供教學者很好的教學回饋(林瑞雪等,2004)。

另對兩圖相異處部分,發現共有 15 處不同,分兩方面:其一是教學者有 畫的有向邊,而學習者沒畫的如下:

(8,6)、(14,7)、(14,17)、(9,10)、(9,12)、(17,13)、

(17,12)、(10,11)、(13,15)、(16,15)

其二為學習有畫的有向邊,而教學者沒畫的部分如下:

(2,6)、(1,13)、(9,16)、(17,15)、(16,6)

依據差異度公式來計算這 15 個邊的差異度,得出最大差異度出現在概念

(13:成分集合之製作)到概念(15:濃縮有向圖之定義),其值高達 28,

教學者再次輔導學習者(13,15)的概念後,發現兩圖之間的類似度可由原 本的 65 提高至 73,按照差異度最大到最小,歷經 15 次逐漸補助教學,最後 可達類似度 100 分(林瑞雪等,2004)。

為了驗證根據差異度值大小來進行補救教學的有效性,竹谷誠另外再提 出三種教學方式加以比較,第一種是依有向邊起點概念的順序,由下層概念 至上層概念進行補救教學;第二種是依有向邊終點概念的順序,由上層概念 至下層概念進行補救教學,與第一種方法恰相反;另外第三種補救教學的方 法是採隨機順序,進行補救教學。竹谷誠教授於每次教學完後,即計算這四 種補救教學法下的學生概念類似度,發現經過 15 次的修正後,四個方法均可 使學生概念圖與教學者的概念圖達 100 分的類似度。因此,藉由類似度及差 異度的分析,可使教學者清楚了解學習者概念改變之歷程,並進行有效的補 救教學(林瑞雪等,2004)。

肆、擴充之邏輯流量計分理論

卓樹樣(2005)於竹谷誠教授的邏輯流量計分理論基礎下,考量步道的 正確性,修改每一個有向邊在整體知識結構中之重要度以及兩個概念圖之類 似度及到達度的定義,提出擴充之邏輯流量測驗計分理論(Logical flow test-extended),簡稱為 LFT-extended 計分理論。除保留邏輯流量計分理論所 考慮之連結值、方向性和有向邊之重要度等特色,該理論的各種性質也一併

保留,且更具有下列特點:(卓樹樣,2005)

一、解決了邏輯流量計分理論中,迷思概念所產生的不合理計分問題。

二、在受試者的 LFGs 都只缺少一個正確有向邊的條件下,每一個圖形 的評價結果與其所缺有向邊之重要度成負相關。

三、能依據評價結果,針對不同受試者提供補救教學之實施順序。

四、相較於邏輯流量計分理論,擴充之理論可減少評價結果同分之機會。

五、能針對非有向圖進行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