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鄧南光紀實攝影之創作特色與貢獻

鄧南光的家族在新竹北埔有著輝煌的傳奇,影響著北埔的政經發 展,是地方上的望族。因著如此富裕的家庭背景,鄧南光留日就學的 經歷,開啟了他的攝影之路。本節首先對鄧南光的成長背景作初步簡 介,接著探討鄧南光紀實攝影之三階段的創作特色與風格轉變,最後 分析鄧南光對於台灣早期紀實攝影發展之貢獻。

一、鄧南光成長背景之簡介

鄧南光(1908-1971),本名鄧騰煇,出生於新竹縣北埔鄉。他出生 與成長的年代,正是家族財富和政經勢力日益茁壯雄厚的黃金歲月,

而由於家族對教育的重視,將鄧南光那一輩的所有男孩皆送至日本留 學。鄧南光在日本求學的時間最長,從中學、預科,讀到大學,總計 12 年(古少騏,2012)。

1924 年赴日就讀名教中學,1929 年考上日本法政大學經濟系,並 參 加 該 校 的 攝 影 俱 樂 部 。 他 買 了 台 古 董 式 的 Kodak Autographic Camera,這是僅由兩塊玻璃合成簡單鏡頭的相機,是他攝影生涯的第 一部相機,也開啟鄧南光的攝影之路(古少騏,2012;張照堂,2002)。

在 課 餘 鄧 南 光 經 常 置 身 街 坊 的 咖 啡 店 拍 攝 , 也 常 投 稿 日 本

《Camera》雜誌並獲刊登,使他對攝影的興趣更加濃厚,購買第二台 相機 Pipille Elmar3.5。1930 年代日本流行萊卡相機(Leica),因所價不 菲,日本人將其視為身份的表徵,走在時尚尖端的銀座常可見到許多 萊卡迷,此現象謂為風潮。

萊卡相機豐富的色調層次與其優越性,是很多攝影家的目標,但 當時的價錢昂貴,相當於十個月的留學費,相當於在台北市區買一棟 樓房的金額。但鄧南光四處湊錢並傾盡生活費,最後終於購買台二手 的 Leica A 相機,Leica A (Elmar 50mm. f/3.5)相機,這也激發鄧南光更 多的練習與創作(古少騏,2012)。

鄧南光曾撰文自述:「我在東京留學的五年間,每天上學都將萊卡

相機放到背包裡,當然不是因為這樣看起來比較帥。我拍了很多老師、

同學及街角的風景,走在夜裡的銀座,繁華城市的生活情景是相當好 的作品題材。」(台北市立美術館,2008)。鄧南光留日就學的經歷,深 植了他日後的紀實攝影風格與特色。

二、鄧南光紀實攝影之創作背景與特色

鄧南光的鏡頭下閃爍著敏銳的觀察,與感性的內心觸動,在自然 與人文的交織下,無論是城市顯影、禮俗慶典、農村景象、家庭生活、

人物神情、女性寫真…等主題,無不留下生命悸動的瞬間。依其生平 歷史與風格轉變,張照堂(2002)將鄧南光創作分為「留日習影期」、「台 灣風貌寫實期」與「人像和風景造形期」三期。

(一) 留日習影期(1929-1934):

1929 年鄧南光參加了日本法政大學的攝影俱樂部,開始了攝影生 涯。在日本的創作多為街頭人事物的紀錄,為早期具實驗性質作品,

並在此時奠定了紀實攝影的基礎。已公開展出的代表作品有:「街頭速 寫」、「東京速寫」、「觀賞風景照的少女」、「少女背影」等。

這個時代德國新客觀主義(New Objectivity)攝影風格傳入日本,強 調對事物進行客觀的寫實,關心日常所見之事物,鄧南光的創作風格 也受此影響。

新客觀主義著重當代社會的各式型態與樣貌,強調光線在作品中 的結構與重要性,並與傳統畫意派攝影(Pictorialism Photography)進行反 動。畫意派風格注重唯美形式,偏向憂鬱的暗色調,運用各種拍攝技 巧與手法,製造畫面粗糙的紋路與失焦的模糊感,意圖模仿繪畫效果。

這種風格開始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寫實的攝影風格,並著重人文與社 會關懷。

鄧南光也在這波風潮中,欣賞新客觀主義之德國攝影家 Paul Wolff (1887-1951),其作品的構圖層次分明且清晰,主張經由攝影參與社會,

並 追 求 攝 影 藝 術 的 美 與 內 涵 力 。 另 外 , 日 本 攝 影 家 木 村 伊 兵 衛

(1901-1974)的風格構圖嚴謹卻又帶有活潑特色,並努力紀錄庶民生 活,也令鄧南光推崇(張照堂,2002),因此他開始拍攝各種生活題材,

學成歸台後,也記錄了社會的各式型態與樣貌。

(二) 台灣風貌寫實期(1935-1960):

鄧南光回台後,著重社會紀實風貌和新竹北埔客家民情等議題,

同時具有紀實和人文情感關懷之特色,創造出大量且豐富的作品,為 其攝影創作之巔峰時期。此時攝影專題系列也謂為風潮,鄧南光著名 的專題系列如:「路」、「淡水河畔」和「酒室風情」等。

當時因為日本政局重農工業,身為經濟學士難以謀職,因此鄧南 光決定以攝影為業,同年在台北京町(今博愛路)開設「南光寫真機店」

(張照堂,2002)。1935 年至 1960 年階段的作品遍及全省,紀錄社交生 活、禮俗祭典、市井民情及專題系列;除了積極創作,鄧南光也參與 攝影活動,為台灣攝影史的發展貢獻良多(鄧南光影像紀念館,2010)。

因東亞戰況激烈,1944 年關閉了寫真機店,直到戰後攝影風氣逐 漸加溫,1946 年又重新開張並更名為「南光照相機材店」。此時攝影家 逐漸抬頭,包含 1949 年撤退來台以郎靜山(1892-1995)為首的「中國攝 影學會」,也有許多台灣同好加入。之後,重畫意式創作風格的大陸派 與重紀實風格的台灣派,彼此攝影理念不同,因此以鄧南光和李鳴鵰 為首的台灣攝影家們,於 1953 年成立「台北市攝影學會」。鄧南光積 極參與各類比賽、演講和展覽,當時與張才、李鳴鵰齊名,被攝影界 封為「攝影三劍客」,又稱「快門三劍客」(陳立盈,2009)。

在此時期,鄧南光創辦「自由影展」,希望擺脫刻意矯飾的畫意式 攝影風氣,開啟現代紀實與情感詩意並重之「現代攝影」概念,在當 時保守封閉的攝影環境中,形成一股清流與風尚(張照堂,2002)。自由 影展首推專題式故事攝影(Photo Story)概念,鄧南光曾表示,有故事性 的攝影不受時間限制,完善的表現出視野,主題取材可於日常生活及 社會有關連,快照不足以完全表現生活的深度,還必須藉由照片的構 圖組合,以平面換取時間來構成空間深度,表達出確切的主題,使觀

者得到明確的感受。

(三) 人像和風景造形期(1961-1971):

鄧光南晚期的創作,延續「自由影展」的現代攝影概念,創作社 會紀實與人文關懷的作品,此時期更注重感性的內在美感與風景造 型,表現出的人物神情和女性儀態等作品,融合自然與人文的情感。

鄧南光晚年繁忙於攝影學會活動的推展,因此作品產量銳減,具代表 的作品有「光景」專題系列。

因致力於攝影與影展活動的行政與推廣,1960 年「南光照相機材 店」營運困難而關閉,鄧南光之後進入「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 負責醫學攝影工作,此外亦投入大量精神於創立攝影學會的活動事 務。1963 年「台灣省攝影學會」成立,簡稱「台灣會」,主要幹部大多 是「自由影展」成員,推行「現代攝影」,跳脫過去僵硬刻板的拍攝,

追求紀實和景物連作專題之新風格(張照堂,2002)。

鄧南光晚期因公私事繁忙,創作比前期減少許多,攝影方向逐漸 縮小範圍至人像與風景造型上,此期主觀意識大於紀實,偏好形象與 美感上的情趣。鄧南光在「台灣省攝影學會」連任七屆理事長,晚年 身體不堪負荷繁忙的工作,1971 年心臟病發辭世,享年 65 歲(古少騏,

2012;張照堂,2002)。

由於鄧南光家族的富裕及其留日就學 12 年的成長背景,使他走進 攝影的世界後,就抱著極大的興趣與熱忱,並融入於每天的生活中。

他的創作時期橫跨四十餘年,一貫秉持著紀實的風格理念,持續為生 活周邊所上演的花絮和片段作記錄,並將個人的情感與關懷投射於作 品當中。鄧南光的紀實攝影作品題材豐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多元浪 潮:日治時代的社會型態、光復後時期的多元樣貌,及充滿創新改革 的社會。此外,鄧南光也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致力於攝影行政 及活動的推廣,對台灣早期的攝影發展有所貢獻。

三、鄧南光於台灣紀實攝影之貢獻

鄧南光是早期台灣紀實攝影發展的先驅,當時被號稱「快門三劍 客」之一員,其創作時期長達四十多年。除了積極創作,鄧南光也參 與攝影學會的活動與行政,創辦「自由影展」、「台北市攝影學會」、「台 北攝影沙龍」和「台灣省攝影學會」,為 1950 年後台灣攝影史與紀實 攝影的發展貢獻良多。

為了推動紀實攝影理念,當時擔任台灣省文化協進會理事兼攝影 委員會主任委員的鄧南光,於 1953 年 1 月聯合同好李釣綸、蔡子欽、

鍾錦清、楊天賜、詹炳坤、王金生等人,發起「自由影展」同人會。

其會員並非專業攝影家出生,都以業餘愛好者自居,以努力推廣「現 代攝影」為創辦宗旨,跳脫出當時興盛的畫意沙龍攝影,轉而在樸素 且富有內涵的寫實風格中發揮,強調建構屬於台灣社會紀實特色的作 品,形成一股攝影風格的新趨勢(鄧南光影像紀念館,2010)。

「台北市攝影學會」也同樣於 1953 年成立,由鄧南光、李鳴鵰和 陳雁賓為首的台灣攝影家們所推行。他們積極推展會員攝影活動、影 藝講座、攝影比賽、攝影展覽等活動,並創辦「台北攝影沙龍」每月 進行比賽與展覽,出版《台北攝影》,培養出許多新興攝影家(張照堂,

2002)。這些攝影組織顯示了攝影家的集體行為與意識,共同參與並推 動紀實概念之攝影活動(陳立盈,2009)。

自由影展是台灣攝影界資深而有地位的一個攝影團體。第一屆「自 由影展」在美而廉藝廊舉辦,12 名會員展出的作品包含寫實、造型與 心象等作品風格深受文化界重視,奠定了每年展覽的機制。鄧南光在 提倡寫實之餘,也鼓勵會員用各專題以系列連作參加。在專題作品

「路」、「女性」、「淡水河畔」等系列連作,以人文的視角加上時代氣 氛的凝塑,出色地表達了豐富且生動的主題(鄧南光影像紀念館,2010)。

鄧南光所主導的攝影學會等組織,都延續了「自由影展」的理念,

開啟現代紀實與抒情並重之攝影風格,促進台灣紀實攝影的發展。這 些紀實攝影家認為,必須與傳統追求唯美沙龍風格和單純紀錄攝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