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鄧南光「酒室風情」系列創作於 1950 年代,是以拍攝酒家女子的 影像聞名。透過鏡頭,使我們凝視這些女性的風華與黯然,也記錄著 當代社會經濟中,兩性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本節嘗試以「後殖民女 性主義」之論點,詮釋鄧南光的鏡頭下,這些社會女性的另一種樣貌。

一、創作背景

在西元 50 至 60 年代期間,並無電視和 KTV 等影音設備,許多男 性的夜生活就是上酒家,在那裡娛樂、應酬或談正事。身旁有這些酒 家女子的溫柔相伴或熱情對飲,除了增添趣味性,也慰藉並填補了平 日生活中的壓仰和失落。當時許多有名的酒家如:黑美人、五月花、

上林花、東雲閣和白玉樓等,都集中於台北市延平北路一帶區域。

台灣的酒家世界聞名,開創於日治時代,全盛於光復初期。酒家 承襲了日治時期酒樓所結合吃飯宴客和娼妓陪宿的功能,在營業場所 設有廳房與特種女侍應生陪酒(張貴英,2004)。酒家是這些女性的工作 場所,酒家的發展與台灣特殊的政治和經濟結構密不可分,本文也在 此針對 1950 年代台灣酒家的發展概況作簡介。

「酒家」這個名詞於日治時期稱為「カフ-ユ」(意指 CAFÉ ),在 初期僅出售咖啡及餐點。店內有女侍服務客人,之後才慢慢轉型為加 售酒類飲品、飯菜餐點和日本料理。女侍者的服裝也由原本的制服,

演變為穿著旗袍和洋裝。在幽暗的燈光下,更增添神秘氣息(宋玉雯,

2008)。延平北路大稻埕「黑美人大酒家」的前身原先就是咖啡館,即 是第一個台灣人開設以 CAFÉ 為名的店,但因為只有單純賣咖啡生意 較為清淡,之後才轉型為酒家。

國民政府遷移至台灣後,為改善當時的社會風氣,維護善良風俗 民情,有意令酒家停業。1949 年陳誠任省府主席時提倡節約,乃將這 些相對當時生活環顯得奢華的酒家,改稱「公共食堂」。到了 1951 年,

聯合國實施《人身買賣及剝削娼妓禁止公約》 (Convention for the Suppression of the Traffic in Persons and of the Prostitution of Others),台

灣雖然也為簽約國之一,但在當時國民政府遷移台灣後,形成男女人 口比例差異加遽,在這樣的背景下,為解決私娼交易風行所造成的治 安及衛生問題,1956 年起准設妓女戶和公共食堂(張貴英,2004)。

之後公共食堂因為徵稅的問題,再次改名酒家。當時有許多只提 供餐飲的普通公共食堂,卻需和這些有女侍服務的公共食堂,課徵一 樣的稅率,因此業者陳請修法降低賦稅,政令即將這些有女侍的公共 食堂改稱「酒家」(宋玉雯,2008) 。

日文的漢字也有「食堂」的字樣,意為吃飯的處所。日本統治台 灣 50 餘年,由「公共食堂」的名稱可見受日本文化之影響。在台灣中 南部或本地人也有以「菜店」為酒家的俗稱,也有研究指出「酒家」

一詞為大陸內地語,廣泛指吃飯用餐的地方(張貴英,2004)。自日治時 期到台灣光復國民政府領台,從「酒家」這個名稱發展的脈絡和意義 中,或許可發現此時蘊藏於台灣、中國和日本,三地文化的相互衝擊 與磨合。

酒家文化在這樣的發展之下,也使酒家女子的工作內容日益多元 化。當時的社會風氣保守,當攝影團體舉辦人像攝影比賽或活動時,

很難找到女性願意公開亮相擔任模特兒,這時酒家女子便常會受邀出 外景拍攝人像照。鄧南光、張才和李鳴鵰私交很好,他們曾在博愛路 的「上林花大酒家」找了 20 多位酒家女子充當模特兒,在上林花的頂 樓花園拍攝人像照(張照堂,2002)。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可見到許多 相同場景與人物的畫面。

鄧南光除了參與各種人像外拍活動,私下也常和好友至酒家同 樂,因此也有更多的機會觀察這些酒家女子。在他的作品構圖中,喜 歡突顯酒家女子的溫柔婉約與嬌媚情態。他常以自然光拍攝,不使用 閃光燈設備,並且放大光圈,讓景深比較淺,特別營造出朦朧感,增 添酒家女子的神秘氣息。

二、畫面構圖與姿態神情

圖像解釋的首要步驟為「描述」,觀察影像的構圖、物件形式以及 主體間相互的關係,並進行客觀描述。可由影像裡主角的姿勢、表情,

對其當時的心境進行假設,藉此對於作品所要表現之特質有初步的理 解。本文針對鄧南光「酒室風情」系列部份作品,作為觀察與探討之 對象,首先由畫面構圖與姿態神情進行描述。

台灣 1930 年代時期的報刊上,常見人像照片外加方形或橢圓形的 框景,在周圍以文字或詩詞介紹畫面中的人物,樣式如同於門窗旁所 張貼的文字對聯,使觀者彷彿在窺視其中的人物(曾久晏,2010)。鄧南 光酒室風情系列作品圖 4-12 至 4-16,皆刻意於門框旁取景,使觀眾直 覺先將視線放置於框旁的主角,強調畫面的主體性。

拍攝人像所常用的直幅構圖,大多將人物穩固的安置在畫面中 央,使這些影像維持著均衡與和諧的畫面(陳懷恩,2008)。但圖 4-12 的構圖則很特別地將主角置於第三象限的區域,留下四分之三的黑色 空間發人省思。除了框取的範圍,攝影師的拍攝位置亦形成不同之畫 面;圖 4-12 的女子為頭部至胸部之人像特寫,攝影師與主角視線平行,

更拉近了與觀者之間的距離。

圖 4-12 女子也出現於圖 4-15 和圖 4-16,不同於圖 4-12 的獨照,

圖 4-15 和圖 4-16 還多了其他兩位女性,且是為同一場景的連拍照。主 角很明顯的是位於中間的女子,左右兩旁的女性似乎都只是陪襯的作 用。畫面左側的女性手臂環著主角,兩人呈坐姿互相倚靠,但於圖 4-10 裡整個人都埋沒於黑影中,幾乎很難察覺她的存在,而在圖 4-11 中也 有半邊臉被陰影遮擋。

圖 4-15 畫面右側的女性則是雙手交叉於胸前,轉頭和旁人交談 中,於圖 4-16 才面向鏡頭,但卻已被攝影師排除畫面主體之外,直接 被裁切一半。鄧南光拍攝此系列作品時,並無將畫面中的主角加以標 註名稱,但僅有圖 4-12 女子出現 3 次(圖 4-15、4-16),其他畫面之人 像則無重覆。

在人像獨照的作品中,圖 4-13 和圖 4-14 各有不同的表現。圖 4-13 女子倚在門邊,專注於手中所執信件或卡片,神情黯然且若有所思,

使觀者好奇並猜想著她所注視的內容,而臉上及半身的陰影更增添了 神秘氣息。相對的,圖 4-14 女子則更顯清新明朗。

圖 4-14 這張獨照大部份以自然的光線照亮畫面主體,強調明亮清 晰的五官面貌與身體姿態,搭配氣質清麗的妝容及髮型,表情嫻雅含 蓄,構圖穩固端莊,吸引了觀者的目光停留。攝影師所仔細安排的光 線和場景,使人物形象的整體搭配更加協調。

圖 4-12:倚門而立的女子 (張照堂,2002)

圖 4-13:讀信女子 (張照堂,2002)

圖 4-14:清麗女子半身照 (張照堂,2002)

圖 4-15:望向窗外的女子 (張照堂,2002)

圖 4-16:相擁而坐 (張照堂,2002)

圖 4-17:清秀佳人 (張照堂,2002)

這幾張的影像大多是深色背景,運用光線表現明暗變化。圖 4-17 的構圖安排則可清楚看見背景的物件形體,主角所坐的椅子、後面的 物品展示櫃,還有旁邊的植栽竹子。雖然畫面中的女性表情與眼神略 顯拘謹,但搭配背景擺飾的呈現,卻也烘灹出合影畫面的和協氣氛。

圖 4-18 至 4-23 的影像內容,除了獨照之外還包括酒室女子間的互 動,以及景深的運用。被攝主體搭配附屬景物,使整體的畫面更協調,

並且彰顯了作者對於情境意念的表達。

圖 4-18:坐在籐椅上的女子 1(張照堂,2002) 圖 4-19 坐在籐椅上的女子 2(張照堂,2002)

圖 4-20:伴著酒瓶沈思 1(張照堂,2002) 圖 4-21:伴著酒瓶沈思 2(張照堂,2002)

圖 4-22:相視而笑(張照堂,2002) 圖 4-23:宴席結束的情景(張照堂,2002)

圖 4-18 和 4-19 皆於同一場景拍攝,主角各異但卻有相同姿勢。特

無意間成為鏡頭主角,畫面令人莞爾一笑。

圖 4-26 和 4-27 為一組作品,男女主角坐於長桌兩端,鄧南光分別 由不同角度拍攝。男主角雙眼注視對方,傳達出對女主角的重視態度;

女主角則是雙手托腮面帶微笑。依心理學作圖像解釋,托腮顯現出直 接且強烈的「自我親密性」動作,正沉醉在自我情緒與幻想中(陳懷恩,

2008)。這兩幅作品有可能是作者為了呈現兩性關係之某種意涵,而請 男女主角刻意做出的姿勢。

圖 4-28 至 4-31 拍攝許多酒室女子與客戶之間的互動,呈現陪酒及 歌女表演中的場景。民初時期的歌女,大多於固定場所演唱,與店家 以僱傭或拆帳的方式合作,而表演時也會收到客人的打賞。酒室女子 或歌女會因得到客人的傾睞而改變際遇,有的較得客人歡心,嫁作妻 妾或被包養作情婦;有些歌女嫁給小康家庭或窮困者,婚後仍會繼續 賣唱貼補家計(張貴英,2004)。圖 4-29 以歌女為主角搭配樂師,色調

圖 4-24:補妝(張照堂,2002) 圖 4-25:窺視(張照堂,2002)

圖 4-26:與女子對望的男客(張照堂,2002) 圖 4-27:與男客對望的女子(張照堂,2002)

及明暗對比的運用,烘托出女子於特殊職場中悲情無耐的氛圍,也傳 達了人物關懷之意象。

在沒有太多影音娛樂設備及場所的年代,許多有身份地位或經濟 許可的男性,閒暇之餘會邀親友、同事或客戶,上酒家娛樂、應酬或 談正事。身旁有這些酒室女子的溫柔相伴或熱情對飲,營造出輕鬆歡 樂的氣氛,暫時忘卻現實生活中的煩憂,也抒解日常的情緒壓力。

圖 4-28:陪酒場景 1(張照堂,2002) 圖 4-29:演唱中的歌女(張照堂,2002)

圖 4-30:掩面害羞的女子(張照堂,2002) 圖 4-31:陪酒場景 2(張照堂,2002)

三、影像之文化意義-由後殖民女性主義觀點詮釋

在「酒室風情」這一系列作品中,影像所蘊藏的文化意義是本節 所要討論的重點,以下針對台灣光復初期的酒家發展概況作簡介,並 透過「後殖民女性主義」之論述,詮釋作品中的社會意涵。

(一)後殖民女性主義之概念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其不同的獨特性與存在價值。酒室女子於這個 時代裡,無論在性別探討、意識型態、道德論述與國家政策等各個層 面中,都在無形中耗損著女性的自我意識和生命。

在探討後殖民女性主義之觀點前,先對女性主義作初步簡介。女 性 主 義 (feminism) 有 許 多 不 同 的 詮 釋 , 女 權 運 動 家 Simone de

在探討後殖民女性主義之觀點前,先對女性主義作初步簡介。女 性 主 義 (feminism) 有 許 多 不 同 的 詮 釋 , 女 權 運 動 家 Simon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