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適當人選進行訪談。

(四)就研究架構而言

本研究架構乃是基於研究動機與目的,並經由文獻探討而建立,僅就環境意 識及消費態度來探討與綠色消費之間的關係,囿於時間及人力有限,未能廣泛周 延地考慮有關影響綠色消費之所有因素。

第四節 重要名詞界定

(一)環保標章

它是一種商標,頒發給經過嚴格審查,在各類產品項目中,環保表現最優良 的前 20~30%的產品。全世界目前共有 50 餘國推動『環保標章』,我國環保標章 以「一片綠色樹葉包裹著純淨、不受污染的地球」,象徵「可回收、低污染、省 資源」的環保理念。消費者使用具有環保標章之綠色產品來取代傳統產品,可以 讓我們的環境獲得不少的效益。

(二)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係指日常生活採行簡樸簡約原則,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考量產品對 生態環境的衝擊,而選擇購買對環境傷害較少、污染程度低的產品,其範圍涵蓋 了產品或其原料之製造、使用過程及廢棄物處理。消費行為的改變,促使企業願 意全面性生產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綠色產品,並擴展綠色產品行銷管道,

進而促進資源永續利用,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三)綠色採購

利用採購,選擇具有環保考量的商品或服務,從而促使生產或銷售者提供環 保產品。強調政府、企業在進行採購時,將環保考量納入採購的決策之中。

(四)志願服務

民眾出於自由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 力、經驗、技術、時間等貢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及增進社會公益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

(五)志願服務者(以下簡稱志工)

對社會提出志願服務者,為提昇志願服務工作品質,保障受服務者之權益,

志願服務運用單位應對志工辦理基礎訓練及特殊訓練。基礎訓練課程,由中央主 管機關定之。特殊訓練課程,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各志願服務運用單位依其 個別需求自行訂定。

(六)環保志工

本研究所指的環保志工為依據志願服務法(2001),完成基礎訓練及環保課程之 特殊訓練,並由運用單位透過教育訓練、示範及經驗交流等方式,積極宣導環境 保護理念,將人力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發揚志願服務美德,建立環境保護志願 服務體系。

(七)環保義工

本研究所指的環保義工為民眾出於自由意志,不求報酬並能提高公共事務及 增進社會公益。因此本研究所指的環保義工意旨在工作之餘或退休之餘,利用餘 時和餘力自願從事環境保護工作,但未依據志願服務法規定,完成訓練取得志工 資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環境意識

壹、 全球環境議題

全球化對人類的進步以及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全球 問題;其中環境污染和地球資源枯竭被認為是未來十年最迫切的問題。而這些問 題既然是全球社會產生的,自然需要全球治理才能解決。

環境危機的區域化與全球化約起始於上世紀 60 年代末期,以致 1972 年,聯 合國召開了第一次的所謂人類環境會議。當年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所討論的環境議 題,乃以酸性氣體的擴散與其管制為主,自彼時起,「污染無國界」現象遂引起國 際社會的關懷(於幼華,2005)。環境污染是工業革命以來的產物,它已經發展成全 球化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後,原有生物與環境中多種物質關係發生變化,出現 新的生物與環境的物質循環關係(楊冠政,2011)。

生物與物質環境之間並非很單純的關係,而是一種唇齒相依、共存共榮的且 互相影響的複雜關係,也就是生物與其棲息環境是不可分離的(田博元,2008)。在 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中,人以外的一切其他生物都永遠屬於這個系統,只有人既屬 於這個系統,又同這個系統對立。因此,人類的活動及其所形成的社會是引起這 一生態系統變化最強有力的因素,人的活動比任何生物對生態系統平衡的影響都 大得多(林婭,2006)。

近年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規模,以擴大至地球的尺度,例如地球氣候高溫 化、酸雨、森林枯竭、臭氧層破壞、異常氣候等現象已屢見不鮮,人類的生存已 遭到嚴重的威脅(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0)。加上原油外洩污染了海灘,並且殺死 野生動物;雨林消失的速度令人膽戰心驚,戰爭結束後油井燃燒的黑煙使天空變 色(危芷芬譯,2008),這些都使得地球環境難以永續。目前全球重要的環境議題有:

一、全球氣候變遷

人類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加劇既有溫室效應,進而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生氣候變遷現象。氣候變遷的特性之一,就是在關鍵的各種面向上具有高度的易 變性。破紀錄的炎熱夏天之後,接著可以是寒流,龐大降雨量的雨季,接著可以 是極為乾旱的時期(鄭麗文譯,2009)。溫度暖化對對全球所造成的影響包括:南北 極冰山逐漸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漥的沿海陸地,並導致不正常暴雨、

乾旱現象以及沙漠化現象擴大。台灣是海島,海平面上升會增加海水倒灌機會,

減少陸地使用面積,對淺海養殖業生態也必將造成衝擊。

二、水環境質量變化

地球的表面積中海洋占 70.8%,在地球的總水量中屬於無法立即利用的海水,

占了總水量的 97.5%,剩下的 2.5%的淡水中,2%是冰山與積雪,僅占總量不到 1%

的淡水是屬於散布於空氣中的水氣、地面及地下水(田博元,2008)。然而人類的用 水量卻在不斷增加,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劇增,人類對水的消耗量越來越大。

進入 20 世紀以後,全球用水量與上個世紀相比,農業用水量增長了 7 倍,工業 用水量增長了 20 倍(沈宗瑞等譯,2000)。由於發展工業、使用農藥、旅遊、生 活垃圾…等,所造成的水資源污染日益嚴重;海洋被污染,使得海洋生物日趨減 少;江、河、湖泊被污染使得可飲用水也就相對日益減少,而且使得各種疾病頻 繁發生。

三、土壤退化

由於土地過度或不當使用於農牧及伐林活動,導致土壤養分及地表植物流失,

在加上地球水文循環的失調,很容易乾涸形成沙漠,並成為一片死寂的生態系;

科學家估計,全球每年將有兩個台灣大小的土地將轉為沙漠(田博元,2008)。根據 環保署資料,台灣地區土壤因廢水導致之污染占 80%,因空氣落塵造成之污染約 占 13%,其餘廢棄物、農藥、肥料、酸雨等之污染,對土壤均造成衝擊。

四、毒化物擴增

沒有人知道日常用品與食品,潛藏多少具潛在危險性的化學物質,據估計,

人造的化學化合物多達十萬四千種,但只有極少數曾做過成人的毒性測試(張美惠 譯,2010)。1930 年到 1980 年之間,人類所製造的化學合成物質已累計到 3 億公 噸,目前每年還有 1,000 種以上的新化學物質被送到市場上,造成嚴重的環境變 異(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五、漁場耗竭

人類毫無節制的開發所製造出來的污染問題,不僅危及人類在陸地上的生存,

也使浩瀚的海洋變成一個超大型垃圾場。而過度捕撈與海洋污染造成漁場耗竭。

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四分之三,人類的食物來源中,海洋生物資源占有相 當重要的地位。而地球上每 5 人中就有 1 人以魚類為主要蛋白質來源。漁場耗竭 對千百萬人民的糧食供應將構成重大威脅。太平洋社區秘書處(Secretariat of thePacific Community, SPC)在 2010 年 10 月公佈的報告表示,太平洋島嶼的漁場 在 25 年內可能耗竭,因為過度捕撈、人口成長及氣候變遷正威脅着該區域的主要 經濟資源(中國日報,2010)。而魚種的耗竭,後續對生態平衡所造成的威脅,是左 右海洋存續的關鍵。

六、林地減少

原始森林能穩定人類賴以生存的氣候、空氣和土壤,但為了發展工業,許多 的自然資源受到嚴重破壞及浪費,森林的消失使野生動物失去棲息地而迅速滅絕,

自然生態受到致命傷害(楊冠政,2011)。在過去 50 年中,地球有 1/3 的森林面積 快速消失,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 FAO 甚至警告說,全世界重要的藥用植物,到 21 世紀將面臨全面消滅的危機(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2004)。美國政治家與學 者馬斯(George Perkins Marsh,1801-1883)認為人類已忘卻他對地球只有使用權,而不 可任意消耗造成浪費。

七、生物多樣性危機

物種是構成生態系統的單元,不同的物種在其所處的環境中各取所需、各司 其職,並築構特殊的營養階層與結構,形成食物鏈;種類越多代表的是越穩定的 生態平衡狀態,因此對整體自然環境是越有益的。但是在一旦受到干擾的環境中,

物競天擇將使得具有較高容忍力的生物得以生存,也造成物種的減少,一旦環境 更加惡劣,生態系統的瓦解則無法避免。就人類本身的實質利益而言,許多生物 是藥物的可能來源,如果人類持續的肆意破壞這些生物的棲息地,也將斷送我們 的未來。

八、空氣污染

所謂空氣污染是指空氣中含有一種或多種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質及時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會傷害到人類或植物的生命,損害財物,或干擾生活環境(田博元,2008)。空氣污 染的產生大致可分為人為活動和自然活動,大自然本身具有自淨作用,因此真正 會造成大氣環境受嚴重破壞的是人類活動所釋放的空氣污染物。空氣污染日漸嚴 重,不僅危害著生物的健康,連帶的也使地球的環境受到了破壞,其中影響最大 的是臭氧層的破洞及全球暖化。地球的臭氧保護層減弱,將無法遏阻紫外線對生 物的傷害。強烈的紫外線會破壞葉綠素、妨礙植物成長,甚至造成遺傳因子突變,

會傷害到人類或植物的生命,損害財物,或干擾生活環境(田博元,2008)。空氣污 染的產生大致可分為人為活動和自然活動,大自然本身具有自淨作用,因此真正 會造成大氣環境受嚴重破壞的是人類活動所釋放的空氣污染物。空氣污染日漸嚴 重,不僅危害著生物的健康,連帶的也使地球的環境受到了破壞,其中影響最大 的是臭氧層的破洞及全球暖化。地球的臭氧保護層減弱,將無法遏阻紫外線對生 物的傷害。強烈的紫外線會破壞葉綠素、妨礙植物成長,甚至造成遺傳因子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