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本研究論文中將提及部分重要名詞,本節將為本文中所提及之重要 名詞進行定義說明,詳細說明如下所示:

一、 數位加工機具

伴隨科技進步,人類的生產模式大幅改變,其中在製造業的演進上 不難發現,早期人類透過手工具對材料進行加工以生產器物,而後有了 能源與動力系統的升級,開始將傳統手工具從新設計改良進而產生電動 機具協助人類進行生產。現今資訊科技大幅進步,資訊化與數位化造就 了物聯網的興起,運用電腦相關設備控制器物的技術更為成熟。在這樣 的背景下,電腦輔助製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M)逐漸 盛行,其意義為運用電腦輔助,將參數輸入電腦後經由自動化生產機具 產出器物(邵唯晏,2016),而其所使用的機具設備及稱為數位加工機 具(Digital Fabrication Equipment),透過數位加工機具的協助,製造過 程將更具效率且產品精準。本研究所指數位加工機具包含 3D 列印機、

雷射切割機及 CNC 加工機具。

二、 實作教學

生活科技教育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所強調的素養 導向教學,採用的基本理念為「做、用、想」,其中「做」的部分主要 在於希望學生養成動手實作的能力與習慣,因此,教學上強調教師應以 實作活動為教學主軸(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所謂實作教學活動即

11

是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習內容,讓學習者實際操作工具或設施的體驗(朱 耀明,2011)的教學方式。

三、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Fishbein & Ajzen(1975)為找出人類產生行為表現背後的原因,因 而提出「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而科技接 受模型為 Davis(1986)建立在理性行為理論之上所提出之行為意念模 型。該模型依據理性行為理論演變而來,分析影響使用者接受的各項因 素,目的在於藉此找出一套得以有效解釋使用者之所以接受並願意應用 科技這項行為背後的模式發展為理論模型。科技接受模型以「認知有用

(Perceived Usefulness)」與「認知易用(Perceived Ease of Use)」為獨 立變項;使用者「態度(Attitude Toward Using)」、「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與「實際使用行為(Self-reported Use)」為相依變項,主張

「認知有用」與「認知易用」將影響使用者「態度」,使用者「態度」

再進一步影響「行為意圖」進而影響實際使用行為。

四、 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計畫行為理論為 Ajzen(1985)在利用前述理性行為理論的概念作 為基礎之下進一步延伸而產出的行為意念模型。其主要用於解釋造成人 類所表現出的行為背後可能的原因。該理論主張「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對一個人的行為有著極大的影響,而促使「行為意圖」發

12

生改變的主要原因則來自於「行為態度(Attitude)」、「主觀規範

(Subjective Norm)」與「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三種構面。以現實情境來說,若某個人對於某項特定行為的態度越是積 極,主觀規範越是支持且對執行該行為之知覺行為控制越是感到自信,

以上將促使其行為意圖提升,進而執行該特定行為。

五、 科技接受模型與計畫行為理論整合模式(Combined TAM and TPB, C-TAM-TPB)

在研究人類行為背後的原因一類的相關研究與日俱增之下,計畫行 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型之間的比較逐漸受到研究從業人員的重視,在什 麼樣的情境下適合使用計畫型為理論;又在什麼情境下適合使用科技接 受模型,如上所述的問題引起研究者的興趣,嘗試針對相同問題情境套 入兩項模型進行研究後比較其中的差異。Taylor & Todd(1995a)在進 行上述相關研究後嘗試將兩項理論合併,該研究中主張「科技接受模型」

內「認知有用」和「認知易用」兩項構面會讓使用者對某樣系統的「態 度」產生影響。此處所指的態度又與「計畫行為理論」中探討的「態度」、

「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圖」的影響存在著相似的 概念。因此,透過將「科技接受模型」與「計畫行為理論」進一步整合,

發展出一套適合用於預測及解釋人類行為表現之的理論模型,提出「科 技接受模型與計畫行為理論整合模式」。

13

六、 認知有用

Davis(1986)提出科技接受模型時將其中認知有用構面解釋為欲 使用某特定科技系統之使用者,主觀上認定若其在使用該系統後,能對 工作有實質上的助益或讓績效得以提升。本研究主要探討中學生活科技 教師應用數位加工機具於實作教學的影響因素,因此,本研究所指認知 有用為教師相信使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教學能助其提升教學效能。

七、 認知易用

Davis(1986)提出科技接受模型時將其中認知易用構面解釋為欲 使用某特定科技系統之使用者,主觀認為使用該系統時無需付出多於精 力與勞力的程度,意即當某人認定某特定科技系統易於學習,使用及操 作容易上手,則其對於該特定科技系統的態度將越加正向。本研究主要 探討中學生活科技教師應用數位加工機具於實作教學的影響因素,因 此,本研究所指認知易用為教師主觀認定應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教 學之難易程度。

八、 行為態度

Ajzen(1991)提出計畫行為理論所指態度為某人對於特定對象或 事物的正、負面感受,上述正、負面感受將影響其對該對象或事物的態 度,進一步影響行為意圖並促使行為的改變,故態度可用以預測行為意 圖及實際行為。本研究主要探討中學生活科技教師應用數位加工機具於

14

實作教學的影響因素,因此,本研究所指行為態度定義為教師對應用數 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教學之正負面觀感與評價。

九、 主觀規範

所謂主觀規範意指當某人欲執行某項行為前,評估來自其所認同他 人之鼓勵、慫恿或社會大眾對此行為之觀感等,以上所述稱之為規範信 念,規範信念將進一步形成主觀規範 Ajzen(1985, 1991)。本研究主要 探討中學生活科技教師應用數位加工機具於實作教學的影響因素,因 此,本研究所指主觀規範為當教師面對應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教學 時,是否會遭遇到行政主管、同事、家長、課綱訂定之教學內容或社會 大眾的正、負面觀感,進而影響他們應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教學的 意圖。

十、 知覺行為控制

知覺行為控制意指某人欲執行某行為時,對於自身現況所具備的能 力、環境條件的評估與判斷,簡而言之,在某人從事某特定行為前,若 評估自身具備足以應付之能力、環境條件處於有利狀態或在能掌握控制 的程度,則其對於執行該行為之意圖將提升,進而執行該行為。本研究 主要探討中學生活科技教師應用數位加工機具於實作教學的影響因 素,因此,知覺行為控制在本研究中意指教師在進行實作教學時,是否 有能力設計相關課程、操作及調整數位加工機具或善用資源以利課程順

15

利執行。

十一、 行為意圖

Ajzen(1985)提到某人對執行某特定行為之傾向和程度,即在判 斷是否執行該行為的心理強度即是行為意圖。本研究主要探討中學生活 科技教師應用數位加工機具於實作教學的影響因素,因此,本研究所指 行為意圖為教師在實作教學中對應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教學的企圖心 與渴望程度。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