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是導演說故事的方法,不同於觀賞者對於其他表演藝術可以自由選 擇觀看的畫面,影像觀眾所觀看到的畫面往往都是導演對於故事描述最忠實的呈 現。而 3D 動畫的鏡頭因為其為在電腦中架設的虛擬攝影機,能擺脫真實空間、

與攝影機的操控限制,在傳達意念上甚至更能真實貼近導演的原始構想。

即便如此,無論是電影或是動畫中的鏡頭運用都是需要構思與設計的,透過 了解鏡頭語言更能幫助導演更精準的傳達故事的意念。本節將探討鏡頭畫面構成、

景別、角度、運動、觀點與情境氛圍等相關資料文獻,了解影像鏡頭的本質與其 對於故事敘述的幫助。

壹、鏡頭的畫面構成

鏡頭畫面構成系指畫面中所拍攝到元素構成,黃鐙頡(2010)在其研究中將 其分為五種類別,包含主體、陪襯體、前景、後景、背景。

主體是鏡頭畫面中表達內容與主題的主要元素,引領著故事敘事,其為用來 判別鏡頭類型的主要依據;觀眾可透過該鏡頭敘事的內容與劇情引導察覺主體。

陪襯體則為與影像主體構成特定關係的元素,其功用為輔助主體傳達主題、思想、

敘事。

前景是指主體與攝影機之間的元素,其亦可能為陪襯體,但經常是主體所處 場景中的環境物體,可輔助影像敘事並傳達場景氛圍。與前景相對的是後景,後 景指的是位於主體之後的元素,其亦可能為陪襯體,但與前景相同其經常為環境 中的元素,功用在於傳達主體與其所處的環境之間的關係,可營造畫面氛圍並增 加空間透視感。背景則是指畫面中最遠的景物,功能在於表明場景所在的大環境,

可傳達故事的時代、季節及地域特色。

34

貳、鏡頭的景別

鏡頭景別是電影敘事得以連貫的最基本元素,景別間的差異是依照觀眾所 能看到被拍攝物的範圍或大小(Katz,2002),也就是景框(Frame)內的容納 元素而定的。由於每部影片所拍攝的角色類型或場景不盡相同,因此一個導演的 中景(Medium Shot)可能被其他導演作為是(Close-Up)使用,因此景別是彼 此相關且互成比例的(Giannetti,1972)。

Steven D. Katz(1991)在《Mass Communication》中提到最基本的景別為遠 景、中景、特寫。Giannetti(1972)則將景別細分為:大遠景、遠景、全景、中 景、特寫、大特寫等,六種。

Ines Cherif, Vassilios Solachidis & Ioannis Pitas(2007)在其發表的論文《Shot Type Identification of Movie Content》中則以人作為被攝主體,並以人的臉部在畫 面所佔比例作為依據,依序分割人體,客觀的以主體在畫面的比例數值重新定義 鏡頭景別,包括:大遠景、遠景、中遠景、中景、中特寫、特寫、大特寫等七種。

David Bordwell & Kristin Tompson(2008)在《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8E》

中亦使用人體作為主體依據,將景別分為:極遠景、全景、中全景、中景、中特 寫、特寫、大特寫等七種。研究綜合上述學者對於景別的分類,如下。

一、遠景類別

(一)極遠景(Extreme Long Shot,縮寫為 ELS 或 XLS)

極遠景又可稱作為大遠景,主要用於拍攝風景、城市等空間景物。其能提供 其它較近鏡頭作為空間架構參考,讓觀眾明確知道場景所在環境,因此亦有定場 鏡頭(Establishing Shots,或稱建立、建構性鏡頭)的作用。在極遠景中,角色 通常不是拍攝主體,因此其在畫面中可能小到無法辨識。

35

(二)遠景(Long Shot,縮寫為 LS)

遠景一般是以廣角視野拍攝的鏡頭,主要用於交代環境和氣氛,適合說明角 色與空間的關係架構(井迎兆,2006)。在視覺體驗上,遠景的範圍大致和觀眾 與劇場舞台的距離相當(Giannetti,1972)。

遠景的涵蓋畫面包括角色全身以及角色周圍遼闊的空間,但依舊以空間景物 佔畫面多數比例;相較於大遠景,遠景中的角色在畫面中比例較大,角色高度約 莫佔畫面高度的三分之一。遠景亦可作為其他較近鏡頭的建構性鏡頭。

(三)全景(Full Shot,縮寫為 FS)

全景是比遠景略近的鏡頭,兩者亦經常被分類為同一種景別。細分而言,全 景剛好能完全容納角色整體,角色的頭部接近景框頂部,腳則接近景框底部,是 符合觀眾日常感官經驗的景別(張宇晴,2009)。其明確涵蓋角色整體以及周圍 空間,能幫助導演與觀眾建構整體空間概念,因此經常被設定為場景的基準鏡頭,

搭配後續鏡頭。全景鏡頭最重要的特點在於,其能讓角色充分使用肢體語言作為 表演。

二、中景類別

(一)中遠景(Medium Long Shot,縮寫為 MLS)

在中遠景裡,觀眾能看到角色主體的四分之三;若以人體作為角色主體,約 莫是膝蓋以上的取景。三零、四零年代的好萊塢十分流行此一鏡頭,因此中遠景 又稱做好萊塢鏡頭(Hollywood shot)。

在功能上,中遠景是屬於功能性鏡頭,主要用於描述情節發展。其敘事能力 強,但因構圖多強調對等、中性、客觀,因此會讓觀眾感到沉悶,減少情感及影 像的渲染力(黃鐙頡,2010)。

36

(二)中景(Medium Shot,縮寫為 MS)

在中景裡,觀眾能看到角色主體的二分之一;以人體作為角色主體,取景大 概是腰部以上。中景拍攝主體的範圍較中遠景大,因此亦能捕捉到角色的面部表 情,使觀眾觀看影像時產生參與感並融入劇情,利於故事鋪陳發展,是敘事功能 強的鏡頭(張宇晴,2009),其經常用於對話場景。

中景因鏡頭內的人數則又分為二人鏡頭(Two Shot)、三人鏡頭(Three Shot),

若是多於三個以上的角色主體,則屬於全景。中景作為對話鏡頭使用時,除了將 畫面一分為二的構圖取景外,另外還有過肩鏡頭(Over the Shoulder Shot,又稱 拉背鏡頭),系指對話中的兩個角色其中一個是背對攝影機,面向另一角色,其 也屬於中景。

三、特寫類別

(一)中特寫(Medium Close-up,縮寫為 MCU)

中特寫又可被稱作近景,觀眾能看到角色主體的四分之一;若以人體作為角 色主體,取景是胸腺以上,因此也被稱作「胸景鏡頭」。拍攝主體為角色,周圍 空間環境背景已被弱化到幾乎無法察覺。此一鏡頭更能捕捉角色的面部表情、神 態、視線,讓觀眾能更貼近角色情感;相較於中景,中特寫是屬於情感傳達能力 強的鏡頭。

(二)特寫(Close Up,縮寫為 CU)

在特寫鏡頭中,觀眾會看到角色主體的「部位」,像是頭部、手部、腳部……

等,經常用於強調臉部的表情或角色動作的細節,使觀眾感染角色的情緒及性格;

其也經常用於拍攝故事中的重要物件。

特寫鏡頭的使用是有意識並經常帶有暗示及象徵意義的,其能讓觀眾與被攝 角色主體的關係極為親密,視覺體驗甚至遠遠超出日常經驗。

37

(三)極特寫(Extreme Close Up,縮寫為 ECU 或 XCU)

極特寫或可稱作大特寫,亦被稱作「細節鏡頭」,用於拍攝主體上的極細微 部位,例如人的眼睛、嘴唇……等物體細節的樣貌或變化。極特寫鏡頭是極具戲 劇性、衝擊性、強制性的鏡頭,因此在使用時必須有強烈的企圖。

參、鏡頭的角度

物體被拍攝的角度,經常代表著導演自身或是其希望帶給觀眾對於題材的 看法,其又可分為垂直向以及水平向的拍攝角度。

一、拍攝角度垂直向

David Bordwell & Kristin Tompson(2008)將垂直向鏡頭的角度分為三大類:

水平視角(Straight-on Angle,或 Eye-level)、高角度(High Angle)、低角度(Low Angle)。Louis Giannetti(1972)則將此三種鏡頭角度依程度細分為:鳥瞰角度

(Bird’s Eye View)、高角度(High Angle)、水平角度(Eye-level)、仰角(Low Angle)以及傾斜角度鏡頭(Oblique Angle)。

圖 2-11 鏡頭拍攝角度垂直向示意圖

資料來源:Elements of Cinematography: Camera. 2011 年 12 月 13 日取自:

http://atec.utdallas.edu/midori/Handouts/camera.htm

38

(一)鳥瞰角度(Bird’s Eye View)

鳥瞰角度像是直接從被攝物的正上方向下拍攝,在人類日常生活經驗中很少 以此視角觀看事物。畫面涵蓋範圍極大,因此主體十分渺小甚至難以辨認。

此一拍攝角度會讓觀眾得以從「天神」的角度觀看拍攝主體,鏡頭下的角色 因為渺小而更顯得無助,因此也經常被使用在「宿命主題」等暗示命運情節的拍 攝上。

(二)高角度(High Angle)

高角度又可稱作「俯角鏡頭」,是介於鳥瞰角度及水平角度的視角,其能呈 現空間的層次感以及角色與空間的相對位置。

高角度給予觀眾的感受並不像鳥瞰角度那樣有顯著的主宰性,僅是營造一種 居高臨下全知的觀點,在高角度拍攝下的角色會顯得較小、卑微,甚至帶有被藐 視、失敗者的暗示。

(三)水平角度(Eye-level)

水平角度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影物成水平關係的拍攝鏡頭,畫面視覺平穩、安 定並且不帶任何情感,是許多導演喜歡使用的視角。在故事中,很多角色是普通 人,導演試圖透過水平角度鏡頭的功用,不帶任何成見的描述故事,使觀眾能自 我產生觀點及價值判斷。

(四)仰角(Low Angle)

仰角系指由下向上拍攝角色主體的鏡頭,其能增加被攝物的高度及重要性,

並且使被攝主體之外的環境變小,增加畫面垂直方向的層次與張力。以仰角拍攝 的角色經常能帶給觀眾一種敬畏、莊嚴權威的感受,也因為觀眾是以低視角仰望 拍攝主體,而會產生一種不安定的卑微感。

39

(五)傾斜角度(Oblique Angle)

以傾斜角度拍攝的鏡頭畫面,其水平線是歪斜的,畫面中的空間、角色世界 觀受到攝影的刻意破壞,是一種帶有主觀意識的拍攝鏡頭,具有暗示「世界脫序」

的特質。觀看時會產生緊張、焦躁、不穩定、不確定的感受,常用於拍攝暴力打 鬥及速度場景。

二、拍攝角度水平向

拍攝角度水平向是由攝影機與被攝物成水平關係的各種鏡頭,其差異在於攝 影機是由正面、側面、背面等方向拍攝物品,其可分為正向角度(Frontal)、側 向角度(Profile)、背向角度(Rear)以及正斜側角度(Three-quarter Front)與 背斜側角度(Three-quarter Rear)。

拍攝角度水平向是由攝影機與被攝物成水平關係的各種鏡頭,其差異在於攝 影機是由正面、側面、背面等方向拍攝物品,其可分為正向角度(Frontal)、側 向角度(Profile)、背向角度(Rear)以及正斜側角度(Three-quarter Front)與 背斜側角度(Three-quarter R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