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閱讀能力

古今中外,人們因廣泛大量的閱讀,累積廣博深淵的知識與增長智慧。本節 就何謂閱讀能力及電子繪本對幼兒閱讀能力之影響做相關研究探討。

壹、何謂閱讀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蓬盛的時代,對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及開發嶄新的

技能,以成爲每一個人的終生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課題,面對未來龐大的競爭,

唯獨自己先透過大量的閱讀,駕馭好自己的閱讀習慣,才能奠定穩固的知識及累 計豐富廣博的知識。近年來,許多學者及相關研究者發現,學童的閱讀能力與未 來的學習成就關係密切,閱讀能力的提高對學童在各方面的學習上都有所助益

(洪蘭、2004)。劉美惠、張鑑如(2011)認為幼兒則藉由閱讀能力得以學習知 識概念,因此閱讀能力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技能亦是主要的語文學習表現之一而從 閱讀的心理處理歷程來看,成功地閱讀文字是綜合多項心理表徵運作及處理步驟 之後的產物。Gough 與 Tunmer (1986) 提出閱讀能力包含了從識字、字詞解碼、

詞彙觸接、整段文字及通篇文章的理解,必須使用不同層次的語言符號進行處 理,例如語彙的提取、組織、語意整合、歸納與推理等歷程。在閱讀的心理歷程 當中,其實除了文字的解碼之外,也和口語的理解及表達歷程有許多相似之處(劉 美惠、張鑑如,2011)。

閱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心智運作歷程,從人類視覺感官接觸到文字,一直到 理解全文的全部經過,閱讀包含識字 (wordrecognition) 和理解 (comprehension) 兩個主要成分,而識字是閱讀理解的基礎先決條件之一,最適用於說明兒童的閱 讀行為,然而閱讀理解是閱讀歷程中最重要的成分,也是一項複雜的認知活動(謝 士英、蔡宗穆,2006;賴苑玲,2010)。「認字」( word recognition ) 為閱讀能 力的先備基礎條件,透過從幼兒口語能力的出發,將語音和抽象的文字符號做結 合,從文字符號的解碼 (decoding) 開始,學習辨認字音、字形、瞭解詞彙,懂 得句子結構的文法及句型的意義,才能發展出理解文本的閱讀能力,並透過閱讀 來獲取資訊與拓展學習。固然,文字辨識的自動化非常利於閱讀理解的發展,兒 童若無法習得字音和字形的原則,並自動化運用這些原則,將對其閱讀理解發展 所有影響與阻礙(孟瑛如、張淑蘋,2003)。

可見,對閱讀者而言,認字是其必備之技能,認字能力會影響閱讀理解的表 現,認字能力愈強者,其閱讀理解能力愈佳;反之,則較差(蔡宗穆,2006)。

Goodman 指出字彙能力會影響閱讀的結果,因此,識字能力對閱讀是否能流暢 佔了極重要的因素(引自洪月女,1998)。綜上所述,識字能力的階段性發展與 閱讀能力的發展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透過識字技巧的提升與識字策略的複 雜化,閱讀能力也進一步達到複雜且自動化的階段(謝士英、蔡宗穆,2006)。

依據研究與發展閱讀研究團體 (Rand Reading Study Group, 簡稱 RRSG) 在 2002 年《Reading for understanding》一書的定義,閱讀理解是指在與文字互動的過程 中同時淬取並建構出意義,2001 年和 2006 年的 PIRLS 調查報告皆指出對閱讀 愈有興趣的兒童,其閱讀理解測驗成績愈佳(引自賴苑玲,2010)。另外,黃春 貴將閱讀理解能力定義為「認讀能力的深人與發展,同時也是鑑賞能力、評價能 力、記憶能力、速讀能力等各種能力的發端與鋪墊。」,他將閱讀理解區分為對 字詞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對段落的理解與對整篇幅的理解,不但對其內容架 構要所有理解,更需瞭解其意義為何,如此才算真正具備閱讀理解能力(蘇惠玲,

2012)。上述可知,「閱讀理解」是指個體在閱讀的歷程中,閱讀者主動從文章 中獲得訊息,及瞭解文章的意義,並結合不同的要素成為一新的整體,另外,利 用他們的背景知識與作者互動以瞭解文章的内容與詮釋所閱讀的材料,可知,識 字與理解是閱讀的兩大目標,前者是後者的基礎,而後者是閱讀的終極目標,因 此識字和理解二者之關係是很密切的,固然,談閱讀理解,不能不談「認字」問 題(蔡宗穆,2006)。

另外,Gough 和 Tunmer (1986) 研究認為,閱讀則是複雜的認知處理歷程,

其兩大核心能力為識字 (word recognition) 和理解 (comprehension) ,其中識字 的歷程主要是將視覺文字透過字形或語音的觸接,轉換成與口語形式相對應的詞 彙,以促成對詞彙意義的理解;理解的歷程除了理解詞彙、語句、篇章的語意之 外,還必需運用語意關係和語法結構的知識進行文章脈絡與命題網路的整合,以 建構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錡寶香,2000;引自劉美惠、張鑑如,2011)。PIRLS 於 2006 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有四成的兒童幾乎每天進行課外閱讀,且兒童

課外閱讀的頻率與閱讀理解測驗成績呈正向關係成長(賴苑玲,2010)。

Flood 與 Lapp (1981) 指出故事理解可分為三個層面:字面理解、推論理 解、判斷理解。字面理解是指兒童能夠理解故事內容中明示的部分;推論理解是 指兒童能間接地推斷故事中暗示的部分;判斷理解則為兒童能對故事內容作主觀 的判斷。另外,兒童在閱聽電子童書時,對童書內容之理解或許會受到其本身對 此故事基模的熟悉與理解(周怡君,2005;陳慧卿,2003)。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學童之閱讀理解能力研究發現,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同時 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閱讀者本身、閱讀文本、閱讀認知活動以及與社會文 化情境等相關的因素。尤其閱讀者的認字技能、先備知識與經驗、文章結構、年 級與性別等均會影響閱讀者的閱讀理解表現,因此有些研究建議閱讀理解策略教 學能有效的增進學童閱讀理解技能。教育部在 2010 年出版的《閱讀理解策略教 學手冊》中,列出預測策略、連結策略、摘要策略、摘大意找主旨與做筆記等五 種策略,即在鼓勵教師利用這些教學法幫助學生養成閱讀及思考的習慣(引自賴 苑玲,2010)。

綜合上述可知,閱讀能力在幼兒這個階段主要包含了「識字能力」與「理解 能力」,透過識字能力產生對句子、段落、整編文章的架構理解,了解其意義,

因此識字是閱讀能力須先奠定的基礎條件,然而閱讀理解是閱讀能力歷程中所該 具備的關鍵條件與終極目標,因此本研究即從這二個面向來探究電子繪本對幼兒 閱讀能力之影響。

貳、電子繪本對幼兒閱讀能力之影響

資訊科技發達及網路技術的成熟,多媒體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人們 獲得資訊的方式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有了重大變化及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因而隨 著網路跨地域及跨平台的特色,智慧型手機及行動裝置更是蓬勃發展,對可攜式 的閱讀工具供給閱讀者能夠隨時隨地取得高效率的資訊服務,也逐漸成為新的閱

讀型態。現代兒童生長在數位科技的時代中,電腦及網路的使用普及早已成為生 活的一部分,因此,資訊教育和資訊產品提供兒童更多閱讀的選擇,兒童讀物的 形式也逐漸由平面書籍轉換為互動式多媒體的電子童書(賴佳君,2010)。

在閱讀能力方面, Teale 指出越早有閱讀的經驗,對兒童的閱讀發展效果 越佳;因此,當兒童能夠越早接觸電子童書,進而建立認知的基模,即閱聽的經 驗越豐富,則能在往後建構知識的效果上有增強的作用(引自周怡君,2005)。

資訊科技能提供較快捷而豐富的資源,因此提供教師便利於實施全班共讀及深入 閱讀活動,在聆聽及說話方面,藉由資訊科技的協助,學童可以選擇性的在活動 中透過聽與說的反覆練習及錄音及放音的立即回饋,提升聆聽及說話的能力(曾 愛玲,2004)。 Matthew 的研究,發現學童閱讀電子繪本比閱讀傳統式紙本繪 本獲得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以理解力問題試卷 (comprehension question test) 來 測驗理解力時,閱讀電子繪本的學童得分較高,達到顯著差異(引自盧秀琴、陳 月雲,2008)。陳雅君(2011)指出,電子繪本教學對於提升學童故事理解能力 有顯著的影響。劉瑞華(2010)認為透過電子繪本閱讀方式能提升低年級學童的 故事回憶能力。國外學者 Adam & Wild 的研究中也發現,電子童書中的互動特 質能讓遲緩兒童對學習產生正面的態度;因為互動的方式、兒童閱聽的主導權、

以及電子童書的輔助設計,可以提高遲緩或是學習困難之兒童閱讀理解的能力

(引自周怡君、伊彬,2005)。因此,電子繪本對幼兒的閱讀能力是有正向的助 益與幫助。

繪本電子書主要強調是以圖像為主,以文字為輔的圖畫電子書,透過動態視 覺傳達的效果和增強主題內容豐富性的表現;文字的內容以旁白口述說明的方 式,能培養學童的注意力和增強對故事的理解力,在適當時機配合圖畫出現相關 詞彙,亦能體驗詞彙和圖畫的意義,更能幫助學童理解圖畫書中的知識概念(盧 秀琴等人,2006)。陳慧卿(2003)針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對對電子童書與紙本童 書之閱讀能力研究之發現,電子童書內容與故事中有關連的動畫,確實可以擴展

兒童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吳瑞屯、陳欣進(2000)認為電腦輔助教學的特色包括 聲、光及動畫的效果,帶給學生全面的感官剌激之外,並引起學生的注意及幫助 提高學習的動機,此外,電腦語音輔助的功能對認字也有輔助的功用;從認知發 展來看兒童學習認識文字的過程是一種符號與聲音彼此相互對應,對孩子在認識 新字時,主動將生疏符號對映到已經熟悉的語音系統中,然而再輸入個人的認知

兒童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吳瑞屯、陳欣進(2000)認為電腦輔助教學的特色包括 聲、光及動畫的效果,帶給學生全面的感官剌激之外,並引起學生的注意及幫助 提高學習的動機,此外,電腦語音輔助的功能對認字也有輔助的功用;從認知發 展來看兒童學習認識文字的過程是一種符號與聲音彼此相互對應,對孩子在認識 新字時,主動將生疏符號對映到已經熟悉的語音系統中,然而再輸入個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