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電子繪本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電子繪本之相關研究

本節就電子繪本之運用及電子繪本對幼兒閱讀能力之影響做相關研究與探 討。

壹、電子繪本之運用

隨科技時代的迅速發展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入運用,電子繪本已逐漸取代過去 的傳統紙本圖畫書的角色,因此,以下就學校環境、家庭環境、電子繪本之如何 使用及電子繪本之運用成效做相關研究探討。

一、學校環境

在資訊科技的時代,學校環境教育資源也迫切緊跟上步伐。當資訊科技與我 們生活將息息相關時,對於教育更將產生重大影響與變革,網際網路的普及化,

更顛覆了我們的思考模式與教學型態,同時影響學校教育的整個運作機制;學校 教師應順應時代潮流的改變與進步,懂得利用電腦及網路資源來輔助教學,讓教 學結合科技及資訊網路,並設計資訊科技融入各科的教學活動,改變教學形態創 新知識傳授的新途徑(曾愛玲,2004)。因此, Casini, Prattichizzo 與 Vicino (2003) 強調在現代教學的歷程中,網際網路、遠距較學、電子書及多媒體互動教材與型 式等,佔據著極重要的角色。有鑑於謝士英、蔡宗穆(2006)認為在資訊多媒體 的時代,電腦輔助教學在閱讀教學應用上已逐漸形成是現在趨勢,藉由多媒體的 發展,提供更多元豐富的學習介面,不但可提供個別化學習及反覆練習的機會,

並可透過多媒體的功能,提昇學習的閱讀興趣,及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整個 閱讀教學活動中,應有加分的效果。因此,透過電子繪本的互動學習型態設置於 語文學習區,讓幼兒在學習區時間能透過閱讀電子繪本達到自主學習效果與增強 閱讀動機及能力。因此教室支援閱讀興趣可以提升學童自動閱讀的習慣(賴苑 玲,2010)。

可見,在閱讀教學中,若能應用電腦輔助教學,應具有相當的價值存在。由 此可知,Nikolopoulou (2007) 認為資訊科技在幼兒學習認知架構與增進學習經驗 中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提供幼兒完整結構的圖像、動態影像、及聲音之效 果的獨特學習內容,再透過老師的教學活動規劃、媒體內容及操作者介面之設

計,提供符合幼兒適性的學習與發展。因此,黃清雲(1994)提出繪本電子書的 教學概念是由影像、聲音、儲存媒體、介面、及編輯軟體等組件構成其系統結構,

經由教學設計有計畫的設計,使學習視窗能夠更加多元、寬闊,讓學習者在學習 的互動過程中,達到整體豐富的感官刺激,透過此種互動、幫助學習者建構自己 所學習的知識概念架構,此學習模式不僅比傳統教學更具有效率,也能提升學習 者興趣。

張秀鑾(2012)研究發現認為,電子繪本不因性別和文化差異不同的因素,

而有所受限於學習成效,且不同族群與不同地區的幼兒,會因透過電子繪本的教 學而改善其上課注意聆聽的態度,可見電子繪本是提供教學資源最佳的媒材與方 式,及確實能提升幼兒的學習成效。因此,曾愛玲(2004)認為在開放教育的思 潮與教育型態一直在改革的情況下,一個封閉的學習環境已無法滿足學生胃口大 開的學習需求,且在多元快速的變遷社會中,教室必須跟著教育的改革改變傳統 的教學型態,然而教師的角色也勢必得重新定位及轉型,因而隨著科技日益精 進,知識的來源教師已不再是唯一的管道,教師在教室中的角色也應該要隨之改 變而調整。國外學者研究也顯示,良好的師生互動與班級經營氣氛皆能提升學生 的學習成就與動機(賴苑玲,2006)。所以,教師亦可以將電子繪本運用於教學 活動的引起動機或發展活動、團體閱讀、小組活動、學習區自由探索時間、及活 動的轉銜中;也可以配合主題活動安排相關的故事內容作引導與分享進行更生動 的教學,不僅是資訊的傳達,更增進課程的豐富性、多元化與生動有趣,此外,

亦可培養幼兒對生活中相關事物的訊息收集與整理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閱讀的 過程中讓幼兒產生深層的思考,建立主動閱讀的動機。

由上述可知,王月杏(2010)認為電子繪本的運用除了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外,

若教師在教學中能善用電子繪本的特性,提升學生對學習的動機,補足教科書中 所欠缺的知識與訊息,及加深與加廣學生學習的視野與知識範疇,如此教師使用 電子繪本的價值與意義性,才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最大的目的之一,對學生的學

習效果才會倍加有助益及成效。蘇惠玲(2011)提出電子繪本常被學校教師利用 做為課程的相關教材,無論是正規課程或零碎時間應用,電子繪本的應用已是相 當的普遍,另也常廣泛被運用於各版教科書的引起動機教材實可印證。

洪文瓊(1999)電子童書對傳統童書引發了許多顛覆性挑戰,多媒化無疑會 使得童書版面更為活潑,內容更為豐富,這也是電子童書比傳統童書更具吸引兒 童優勢的地方,因此,面臨電子童書到來的時代身為教師應該慎於思考如何指導 學生運用,另方面也能作為充實自己的教學資源及提昇自己的教學品質,因故,

電子繪本不僅帶給學童新的學習刺激,同時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另且,因 時下電腦科技結合多媒體運用之網路盛行的發展,使得因體積小、儲存量大的電 子繪本經常被應用於課堂或家庭上,且電子繪本對於低年级的學童具有極大的吸 引力,及電子繪本本身附帶可多次重複播放的特性有助於班級團體使用(林雅 玲,2007 )。

故然,學校教師在科技資訊教育的時代潮流尖端,更須懂得善用電腦及網路 來鷹架教學,讓教學在結合科技及資訊網路雙管齊下的融入教學活動中,除了改 變教學窠臼觸發創新知識傳授的新途徑。

二、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是學習的扎根奠基處,父母親都是兒童的啟蒙教師,其影響力遠勝 於學校教師,然而家庭也是接受文學薰陶的重要場所,因此,閱讀活動與家庭休 閒娛樂活動應同時並進。一位成功的兒童閱讀者來自於一個家庭結構穩定的環 境、親子互動溝通是採民主式的、父母親的閱讀身教與潛移默化的閱讀環境與資 源,都讓家中的每一個成員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賴苑玲,2006)。

Guthrie, Schafer 和 Hutchisan 證實:成長環境確實會影響兒童的閱讀,尤 其是家長的閱讀行為與習慣,更會直接對兒童產生影響,因此父母在家中與子女 討論其閱讀過的書籍,可以幫助兒童日後閱讀的發展(引自賴苑玲,2010)。發

展心理學研究認為,兒童最初的學習場所是家庭環境,它為兒童提供了學習的機 會;同時,父母的言行舉止也為兒童提供了榜樣示範的作用,對兒童學習習慣的 培養、學習興趣的建立和保持等都非常重要(李麗、張東波、趙守輝,2013)。

因此,林巧敏(2011)根據台灣國小學童數位閱讀興趣與行為之調查分析,其研 究結果發現:家裡是家長提供學童利用電腦進行數位閱讀的主要場所及資訊的來 源,因數位閱讀除了有趣既休閒輕鬆之外,數位閱讀的方式能依適合自己所需做

「內容主題或重點跳躍式」的閱讀與瀏覽,另外,因數位閱讀取得相當便利與檢 索容易之下,相較於傳統式的閱讀,數位閱讀略勝優勢,因此其認為數位媒體成 為學童閱讀的重要來源。

吳宜貞(2002)指出,家庭環境的閱讀氣氛和習慣對孩子的閱讀影響頗大更 不可輕忽,因此要進一步的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必須養成讓孩子自動自發的「自 發性閱讀」態度,所謂的「自發性閱讀」係指閱讀的動機來自於內在的驅動力 (如 好奇、興趣及喜愛等)。自發性閱讀所產生的內在動機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重 要特質,受到內在動機驅動的閱讀者,投注在閱讀上的時間較長(張毓仁、柯華 葳、邱皓政、歐宗霖、溫福星,2011)。除了幼兒自發性地獨立閱讀外,家長也 可以採用引導式的方式,促進幼兒的閱讀動機,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初期剛開 始時可以採用獎勵制度的方式,如給予物質的獎勵或是口頭的讚美皆可,鼓勵孩 子自動的閱讀,藉由外在的誘因來培養其內在的動機,一但習慣養成,再逐漸式 的將誘因去除,以免適得其反。

另外,Evans‚ Moretti‚ Shaw 與 Fox (2003) 提出在兒童尚未成為一位獨立的 閱讀者之前,在閱讀活動時必須仰賴成人給予的引導與協助,父母及家長所選用 何種閱讀策略去帶領幼兒共讀,對幼兒的閱讀能力發展則有相當大之影響。金瑞 芝(2000)觀察親子共讀圖畫書互動的歷程中,發現幼兒和成人之間的互動閱讀 品質是影響幼兒能力發展的關鍵。Snow (1983) 強調,兒童真正的閱讀活動仍必 須透過成人協助引發,書只是一個媒介物。父母如果能與孩子一起閱讀,一同討

論書籍與分享閱讀心得,對於培養其正面的閱讀態度也有很好的效果,透過父母 為孩子營造家中閱讀的氣氛與環境,不僅可以使孩子喜歡閱讀,更可以增進親子 關係(賴苑玲,2010)。李麗、張東波與趙守輝(2013)提出國外相關學者們研 究發現:父母若能與學前兒童一起分享閱讀經驗,則能夠有效增加兒童的口語詞 彙量,並有助於提升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邱淑雅(1996)在「幼兒圖畫書的欣 賞與應用」的研究中具體指出,父母或教師在與幼兒一同欣賞圖畫書時,可善用 一些技巧與策略,幫助幼兒從故事的脈絡中認識新字,並讓幼兒從脈絡中解釋字

論書籍與分享閱讀心得,對於培養其正面的閱讀態度也有很好的效果,透過父母 為孩子營造家中閱讀的氣氛與環境,不僅可以使孩子喜歡閱讀,更可以增進親子 關係(賴苑玲,2010)。李麗、張東波與趙守輝(2013)提出國外相關學者們研 究發現:父母若能與學前兒童一起分享閱讀經驗,則能夠有效增加兒童的口語詞 彙量,並有助於提升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邱淑雅(1996)在「幼兒圖畫書的欣 賞與應用」的研究中具體指出,父母或教師在與幼兒一同欣賞圖畫書時,可善用 一些技巧與策略,幫助幼兒從故事的脈絡中認識新字,並讓幼兒從脈絡中解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