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閱讀和概念導向閱讀教學之內涵及相關研究

「閱讀是開啟知識的金鑰」(教育部,2008)。如何讓學生學會有效的閱讀方 式和有用的策略,就有機會提升學習的信心,進而擴充學習的成效。本節將由閱 讀的內涵、概念導向閱讀教學的意涵及相關的研究,分三部分進行探討。

ㄧ 、閱讀的內涵

(一)閱讀的意義

Goodman 認為閱讀是動態且建構性的過程(constructive process),因為每個人 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運用個人本身的價值觀、理解和經驗來建構自己的意義(洪 月女譯,1998)。洪蘭(2004)則認為閱讀是主動吸取資訊的歷程,閱讀時,無 論是眼睛或是腦部,都不會是靜態的,想要看懂眼前的內容,如果腦沒有配合進 行思考,就沒有辦法將字、詞、句子連結成有意義的內容。

蘇宜芬(2004)認為閱讀是一項重要的基本能力,同時也是各個學科領域的 基礎,閱讀能力不佳,影響的不只有語文學科的表現,也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 習。柯華葳(2012)也認為閱讀是最實際的能力、是一技之長、是所有學習的基 礎,有閱讀能力的人,就有自己學習的能力。許芳瑜(2012)認為:閱讀是動態 的,具建構性的,過程中可以主動理解資訊內容,並協助學習者進行不同項目的 學習,是最實用且基本的能力。

由以上論述,可以將閱讀的意義歸納一種動態且具連續性的過程,藉由看到 眼前的文字符號,建構出有意義的內容,透過此過程吸收知識,是日常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能力。

(二)閱讀的層次

每個人隨著閱讀目的的不同,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閱讀。閱讀的能力也會 隨著閱讀的層次不同,產生不一樣的要求。Adler 認為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的,有 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的閱讀稱為「基礎閱讀」,主要在學習認字和讀懂字詞、句 子的含意,也可以稱之為初級閱讀、基本閱讀或初步閱讀。第二層次為「檢視閱 讀」,是有系統的略讀,在一定的時間內,找出一本書的重點,了解書的內容、

架構比較表象的問題,也被稱為略讀、預讀。第三層次為「分析閱讀」,就是全 盤、完整、仔細、優質的閱讀,重點在於進一步對文句的理解,需經由讀者的吸 收消化和細細咀嚼。第四層次為「主題閱讀」,是閱讀中層次最高、最複雜、最 系統化的閱讀。讀者要讀很多書,並找出每一本書之間的異同,還要根據主題建 立一套分析理論,閱讀者能在過程中有較多的收穫成果,也可稱為比較閱讀 (comparative reading)(張惠卿譯,1987)。鄭圓鈴和許芳菊(2013)則提出十七 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所描述的「螞蟻式」、「蜘蛛式」、「蜜蜂式」的三種閱讀學習 層次。螞蟻式的學習將內容照單全收,是被動式的學習類型;蜘蛛式的學習能思 考組織,是主動式學習類型;蜜蜂式的學習類型選擇有用資料,進一步醞釀轉化 為個人見解,是創作式的學習類型。

由以上論述可知,閱讀層次都是由簡而繁,由淺而深,層次的特質是層層相 連,基本層次的閱讀是先把握文章重點,再延續的層次須了解文意,找出共通、

相異點,進行統整與比較,個人可依自己的喜好及目的,依選定議題,搜集相關 書籍進行討論研究,達到閱讀學習的目標。

(三)閱讀的歷程

在 1960 年認知心理學盛行的年代,學者提出閱讀歷程有四種模式(林清山,

1997)。研究者將其歸類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由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由上向下模式(Top─down model)以及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敘述 如下:

1.由下而上模式

由下而上模式主張以 Gough(1985)為代表,認為讀者在由書寫文字或取意義 的歷程,首先啟動的字形訊息,所以此又稱為「資料導向模式」或「文章本位模 式(劉瑞芬,2007)。強調閱讀是由語言中較小的成分進而擴展至較大部分的了 解(McCormiclc,1995) 。Hayes(1991)指出,讀者在此模式運作下首先由字詞的視 覺刺激獲得訊息,接著是句法與語意的處理,最後到文章的意義的理解與內化為 止。重視從刺激感覺到內在表徵的知覺歷程,強調閱讀的訊息處理過程是序列進 行的。

2.由上而下模式

此模式強調以較高層次的知識、經驗等來處理較低層次的文字訊息,認為讀 者的先備知識是閱讀理解的來源。讀者以原本具備高層次的先備知識、經驗,將 文本訊息加以預測、推理與組織,透過一連串的猜測,達到文本的閱讀理解,此 模式由含義主導,不從字入手,概括看句子,文章,推敲意義再仔細看個別字句 含義,整合重新理解最後得出完整句子,又稱讀者本位模式(丁竹君,2012)。

此模式的閱讀是從整體到部分,閱讀的目的在於預測假設是否正確,文章內容與 個人先備知識與舊經驗愈接近愈容易被讀者所瞭解吸收。

3.交互模式

此模式又稱「訊息處理模式」或是「互動模式」,指結合前述兩種模式的重 點,重視「由下而上模式」對視覺刺激的知覺歷程和「由上而下模式」直接關注 結構的認知歷程,Rumelhart(1980)便主張此二模式在閱讀歷程中應同時並存,交 互模式認為讀者在閱讀歷程中,依據各種獨立、平行的訊息來源而形成假設,或 對文章做詮釋。讀者會視文章的難易度來決定對低層次或高層次處理的依賴,是 一種能依照讀者背景知識多寡而適時調整閱讀模式的一種做法(王仁宏,2004;

李燕妮 2007;Rumelhart, 1980)。在實施上,交互模式擺脫了傳統式閱讀為單一 歷程,改採「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雙向策略,不但較具彈性且能兼顧字義 的辨識與文意的理解,為現今最受歡迎的一種閱讀模式。

Goodman 指出閱讀歷程是從眼睛提供視覺刺激給大腦建構出意義,必須經過 視覺、感知、語法和語意等四個循環(洪月女,1998),分別說明如下:

1 .視覺的循環

視覺的(visual)循環是指眼睛注視文章,視覺刺激傳到大腦,理解文章結構和 意義,並能預測接下來將讀到什麼。讀者在發掘某個閱讀差異阻礙意義建構的過 程時,眼睛才會被命令倒回去重看。

2 .感知的循環

感知的(perceptual)循環是指大腦指揮的眼睛提供視覺刺激之後,從中選擇各 種不同文字特徵形式,形成感知並決定意義。也就是我們從所看到的,對文章的 理解、語法和語意結構來建構感知影像。

3 .語法的循環

語法的(syntactic)循環指利用視覺影像決定出一個表面結構,當作結構的基

模用來預測文章的語法;根據表面結構決定出一個深層結構,分解子句結構進而 理解意義,也能從子句之間的關係建構意義。

4 .語意的循環

語意的(semantic)循環是指從視覺、感知、語法結構和用字時,就建構了文 章的意義。只要是連貫的意義,就會一直往下唸;當不能理解或發覺有差異影響 時,便重新考慮並決定新的意義、語法、用字或倒回去出錯的地方再唸一次,找 出新的結構和意義。每個歷程的最終目的都是理解,因此我們是向著意義前進 的。

閱讀能力受到世界各國重視,一項針對國小閱讀評比的 PIRLS 測驗,將閱 讀歷程分為「直接理解歷程」和「解釋理解歷程」兩部分。「直接理解歷程」又 分為直接提取及直接推論;「解釋理解歷程」則分別為詮釋、整合觀點和訊息以 及檢驗、評估內容、語言和文章的元素(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2007),

分別說明如下:

1.「直接提取」(focus on and retrieve explicitly stated information )讀者找出文中清 楚寫出的訊息,其中包括:

(1) 找出與閱讀目標有關的訊息。

(2) 找出特定觀點。

(3) 搜尋字詞或句子的定義。

(4) 指出故事的場景(例如時間、地點)。

(5) (當文章明顯陳述出來時)找到主題句或主旨。

2.「直接推論」(make straightforward inferences)是讀者需要連結文中兩項以上的 訊息,其中包括:

(1) 推論出某事件所導致的另一事件。

(2) 在一串的論點後,歸納出重點。

(3) 找出代名詞與主詞的關係。

(4) 歸納文章的主旨。

(5) 描述人物間的關係。

3.「詮釋、整合觀點和訊息」(interpret and integrate ideas and information )是讀者 需要提取自己的知識以便連結文中未明顯表達的訊息,包括:

(1) 清楚分辨出文章整體訊息或主題。

(2) 考慮文中人物可選擇的其他行動。

(3) 比較及對照文章訊息。

(4) 推測故事中的情緒或氣氛。

(5) 詮釋文中訊息在真實世界的適用性

4.「檢驗、評估內容、語言和文章的元素」(examine and evaluate content, language, and textual elements )是讀者需批判性考量文章中的訊息,包括:

(1) 評估文章所描述事件實際發生的可能性。

(2) 揣測作者如何想出讓人出乎意料的結局。

(3) 評斷文章中訊息的完整性。

(4) 找出作者的觀點。

由以上研究可歸結閱讀是一動態且建構性的歷程。因為兒童的認知力依照年 齡不同,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先了解閱讀層次:由基礎閱讀學習認字和瞭解 字詞義,到檢視閱讀找出文章內容,再到分析閱讀,進一步的理解文句,到最後 的主題閱讀──一個系統化的閱讀──建立一套個人化的見解。至於閱讀的歷程 有傳統的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模式,還有結合前兩種模式重點的交互模式,認為 讀者會依照文章的難易度自行調整閱讀的處理方式。Goodman 的四個閱讀循環歷 程最終目的都是理解,PIRLS 的理解歷程包括直接理解和解釋理解。綜合上述我

們可以得知閱讀的歷程不僅是動態且複雜的,它還是一種由簡而繁、由淺入深的 逐步建構歷程。

二、 概念導向閱讀教學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一)概念導向閱讀教學的起源

概念導向閱讀教學最初是由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全國國民閱讀研究中心

(National Reading Research Center, NRRC)和喬治亞大學從 1992 年至 1997 年發起 的一個結合閱讀策略、概念知識和支持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計畫。接著又有美國 馬里蘭大學和 Frederick County 公立學校以有趣且獨特的方式為學生教導閱讀策 略和探究科學所設計的計畫,目標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閱讀動機和概念知識。

(National Reading Research Center, NRRC)和喬治亞大學從 1992 年至 1997 年發起 的一個結合閱讀策略、概念知識和支持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計畫。接著又有美國 馬里蘭大學和 Frederick County 公立學校以有趣且獨特的方式為學生教導閱讀策 略和探究科學所設計的計畫,目標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閱讀動機和概念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