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z 對目前中國大陸車輛市場的看法

1. 就您對於中國汽車產業政策動向的觀察,其中與汽車電子相關的有哪些,重要 性為何?

趙:

這個題目比較大,很難具體回答,不過總體而言,十一五計畫當中自主技術、

自有品牌這個大方向是一切的指導原則。特別是汽車電子方面,大陸會不遺餘 力地制定自己的國標,並且透過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師學會)的方式進行規格的 研擬及制定。在中國所有局勢都是假的,只有政策是真的。不管局勢如何演變,

只要你跟著政策走,永遠有你發家的機會。

2. 未來3-5年整車市場成長的動力會來自於哪一區塊?

趙:

經濟型微轎還會是市場關注的主力。因為主要的消費勢力都在這層,成長的主 要動力不會是高級車,目前中國大量崛起的是中產階級,這還會是未來3~5年 受訪者:趙瑞君 先生

學經歷:中山大學 IEMBA

現職:香港怡高國際有限公司 執行長

怡高國際在車用影音系統方面的產品設計在車界頗具盛名,目前為VDO、

Clarion、 Hundai 、Audiovox、等國際大廠的車用音響及導航系統的ODM廠家。

趙執行長在1999-2003年期間於L公司任行銷處長一職,為L公司行銷部門最 高首長,對L公司及中國大陸車用電子產品業界有十分深入的了解。

IEMBA畢業論文:台灣汽車電子零組件廠商於中國大陸市場之進入模式和競 爭策略。深入剖析台灣汽車電子業的態勢及進軍中國大陸適合的進入策略及競 爭策略,為本研究重要學習的文獻之一。

趙執行長於L公司任職期間,眼光卓著,萬難之中,為L公司擘畫第一個大 陸工廠,此舉為L公司進軍大陸市場做了實質的奠基工作。事後追憶,若非無錫 工廠的順利開工,順利轉移並延續歐洲、俄羅斯市場的訂單及爭取到日後的美 國線訂單,L公司可能不會有今日的榮景。

訪問日期:2008/05/12

的消費主力。因此主要的產品設計以及行銷的訴求,都應當以這個階層的客戶 為主要的標地。

3. 未來3-5年汽車電子市場成長的動力會來自於哪一區塊?

趙:

整合性的汽車多媒體,整合了安全、娛樂、資訊於一體的Infortainment會是 爆發力最強大的。因為早年為全球代工生產影音系統的背景,幾乎全球90%以 上的家用音響都在大中華區生產,無疑這是台灣或大陸廠家最熟悉的領域。在 產品機能上而言,一般買車的客戶也容易透過原廠、4S店或售後市場的接觸到 完整與最新的產品推廣,。加上單價高、產值大,需求很容易被引發上來,未 來的成長力是可以期待的。

另方面而言,這種發展態勢也符合了汽車IT化的趨勢,車上的設備越來越與辦 公室或家裡的產品機能相同;且產品開發越來越快,越來越貼近消費者,越來 越讓消費者方便用車,車上的配備越來越像第二個家。這背後的誘因根據我的 觀察,是這些產品真正做到了符合人性的需求,而不只是好看、或拿來當炫燿 用的花瓶。早期Information 剛在萌芽階段時,那段艱辛,想必有參與的廠商 都有切膚之痛,投入大筆研發資金,市場的反應卻如此冷漠,台灣在這一塊也 燒掉不少廠商的錢,裕隆的TOBE就是最寫實的例子了。一般廠商早期的迷失是 自己掉入了產品的強大的影音效果或是先進的科技的迷惘中,認為全世界都應 該會買單,美國的On Star系統就是活生生被科技光環沖暈頭的例子。

事實證明,實用及滿足人的懶惰還是最好的誘因,Infortainnment經過了這幾 年的摸索,市場上能存活下來的產品,已經證明了他的市場性,比如說影音多 媒體系統、電子導航、行車資訊、行車輔助、停車輔助方面的產品,這已經普 遍的能被消費者認同了。目前該類商品的應用應該都很明確,唯獨某些產品的 價格還沒有拉到普羅百姓都能接受的點。就影音的車載電子來講,最大的危機 應該是,可以實現的載體實在太多,手機/PDA/MP3 Player等行動資訊載體都 紛紛想來搶這一塊市場。這也是一般廠家要投入時應該小心的地方,因為替代 者太多了,無時無刻的在你身邊環繞。

4. 整車市場未來成長的危機可能為何?

趙:

高油價壓力。消費者會因高油價轉而搭乘大眾捷運系統、延後買車的決策、或 乾脆就不買車。油價目前已經超過120美金了,未來預言會超過200元,這應該 是令要買車的人會很掙扎的項目。目前市場上Hybrid在省油上的效益尚敵不過 高昂的車價以及天價一般的養護費用。在新能源尚未便宜前,或許一路高漲的

油價會令Hybrid車整體的價格有競爭力(因為現在的差價可能足以抵上10年以 上的油耗,但若油價再高下去,就可能縮短到三年,甚至兩年也說不定。

5. 本土自主品牌車廠的SWOT為何?

趙:

強弱是一體的兩面,自主品牌車的售價低或許是強項,但是相對的信賴性差。

本土品牌當初的主要定位就是價格低,一般消費者也知道品質不會太好,反正 壞掉了就是回廠去免費修一修。但是日後消費者在被其他等級的汽車廠及法規 教育後,要求的品質會越來越高,這就會挑戰本土廠能否迎頭跟上了。這是很 大的變革。品質,那是整個公司的文化。若你每次都找最便宜的供應商,付款 都要拖,每次開發好的東西半年內就找第二家來仿冒,你如何能要求供應商給 你最好的服務或改善品質。這種從上到下的政策改變,預期將會是很艱難的工 作。

6. 合資品牌車廠的SWOT為何?

趙:

與本土品牌強弱項剛好相反。

威脅來自被本土品牌後起之秀急起直追。

品牌的認同度會是最大的價值。

根據我的觀察,民族情節不會影響買車,中國人對日本人多少感覺上都有一些 不舒服,但日本車一樣逐鹿神州,而且銷售數量驚人。因此,只要產品夠好,

價格只要是稍微勒一下庫帶就買得起的,接受度還是高。

z 就您對台灣汽車電子業的看法,在中國市場的 1. 機會為何?

趙:

利用台灣IT完善完整垂直整合的技術能力去整合各個不同的應用領域,以進 入汽車電子。

台灣廠商應該好好思考如何將IT的優勢及車上的需求結合起來,以新的應用 吸引車界。若逢時,加上中國車輛的快速成長就會是茁壯的機會。

3. 威脅來自於哪裡?

趙:

台灣汽車電子產業的技術對汽車核心領域的Power Train的了解較少,這對相 當於對車的根本素養較為貧乏,對車界的觀察也就很難洞燭機先,淪為只會看

一些浮泛的統計數字及文章。

很多中國廠商原本就是做汽車產業生意的,台灣廠商若關係上或產品的實績上 沒法出線,很難有入門車界的機會。

3. 強項為何?

趙:

台商實在沒什麼特殊的強項,要說稍微有些競爭力的,大概就是先發優勢而 已。目前這種優勢其實已經不那麼明顯了。

我最近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是,本土廠商正在用一個我們台商以往忽略的方式 在快速蛻變中。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因為這種改變是屬於結構性的 變化,我看到的現象是,本土廠商正用他們在這塊市場中的強項-關係,在換 取他們要的正規管理及技術。比如說像張家港蘇星電器,這樣一個我們曾經 不屑一顧的小公司,不論就技術、管理、資金沒有一項是你的對手。但曾幾 何時,他居然找了Magna這樣的全球前十大的汽車電子公司將他收購,管理層 多數留下為新東家效力(薪資紅利自然不會比原來的差),老東家將公司賣了 個好價錢,現在也可以退休享福(這還滿符合歐美人經營公司的風格)。這個 過程可謂是人人雞犬升天,事後公司整體的形象、研發能力、資金等不可同 日而語,完全跳出了與台灣廠商對壘的情況。他不再將台灣視為對手,他的 的對手已然升級為國際廠,且與對手間大家有行規,哪一塊領土是誰的清清 楚楚,不至於沒事犯界,大家相安無事。從這個結果上來講,你不得不佩服 這些大陸廠,這真的是策略,這種玩法完全跳出了原來的局。且各取所需,

雙方皆認為是雙贏。

相對而言,台灣廠家就比較被動了,由於與國際廠皆屬於外來者在關係上都 贏不過國內廠(這是國內廠可資與國際廠互補的能力);所強調的能力皆是在 技術、管理、資金上的東西,重疊性很高;加上台灣廠的品牌形象毀譽參半,

絕對不如國際廠正面。競爭地位真的滿堪慮的。加以上述的轉變並不是一般 台灣廠商可以接受的方式,弄得台灣廠雖知回應無力,卻也無力在這個事件 上作改變。這是本土廠在蛻變的趨勢 也是台灣廠日後的真正威脅。

日後,可能在某些項目例如:多媒體,或許台灣廠還有些在多平台整合技術 上的優勢。但是在中國本土能做的汽車電子項目,台灣廠商看來長遠是不會 有機會的。

4. 弱項為何?

趙:

如同前述。

5. 成長的限制可能是什麼?

趙:

應該是在技術及行銷渠道、資金等;台商在中國大陸尚無法有效取得融資(目 前很難,若兩岸還不開放,結果會更不好)。

6. 在中國汽車電子產業成功的KSF為何?

趙:

一是技術,你有了某一項技術的突破,加上市場一旦接受了,你就有可能大 發。

二是方案的整合能力,把各種不同的通路/Application整合在一起。車廠的 興趣來自於價值的提高及省下整體的成本。

z 就您對L公司BCS事業部的了解

1. 若在業績方面要有大幅的成長,可能的機會為何?

趙:

利用現在相對充沛的現金,購併一家國外有通路且具知名的Body Control公 司,如Johnson Control、 Siemens VDO;Delphi、Eton底下很多事業部門現

利用現在相對充沛的現金,購併一家國外有通路且具知名的Body Control公 司,如Johnson Control、 Siemens VDO;Delphi、Eton底下很多事業部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