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請教 Mr.γ,C 公司此次的併購行動,背後的想法是什麼?

Mr.γ:

分兩個部分來說明:

賣方公司的部分,認為 C 的成長對整個集團的策略目標與成長目標起不了很大 的作用。因此趁目前獲利狀況十分良好的時候賣掉。

買方目前是全球最具歷史且最大的 X 產品廠家,執業界牛耳長達半世紀以上。

由於本身對產品的需求數量龐大,因此也在合理的情境下買下動力總成部門。

3. 在 C 動力事業部的對外採購策略上有何變化?

MR.γ:

日前 C 動力事業部因為屬於集團的一員,依據規定必須向集團內部認可過的供 應商或是集團的策略合作夥伴採購。目前由 C 統一作技術及產品的控管。

3. 您期望日後您的電控廠家如何與您配合?

Mr.γ:

首先針對新供應商,公司文化是我們首先重視的,因為有對的文化,產品的 品質絕對不是問題。接下來我們才會深入評估品管系統、技術能力及相關的 OE 實 績。

我們會希望日後電控廠家能夠快速、確實地對應我們及我們客戶要求的設計 式樣,並且在價格上維持一定的競爭力。

受訪者:Mr.γ.

現職:C公司 動力總成系統 市場與業務開發部 總監

C原屬於某德國的工業巨擘,在去年底賣給新集團,其中動力總成部門又賣 給了全球最大的X產品廠家,此次的重組,對原先的供應體系產生了巨大的變 化。因此透過訪談探尋與C的合作機會。藉此了解C公司的想法及未來的需求。

訪問日期:2008/4/24 地點:北京

z 就貴公司而言:

1. 貴公司的全球戰略為何?

MR.δ:

A. 發揮區域優勢(全球化分工):亞太的優勢是製造。中國將是電子件的製造 中心. 韓國是機構/系統製造中心.

B. 汽車電子為新成長引擎:

整合美國(安全/轉向)與英國(底盤)兩大BU由公司的明日之星統一領導。

該VP由於歐洲區業績成長為全球之冠,故公司決定委以重任。

C. 外包為新策略

此項目成為全公司接受的新戰略。首要的考慮是降低零件成本。

2. 對台灣廠家的看法 Mr.δ:

台灣汽車電子業廠商雖然在管理及產品技術上較中國本土廠家而言略為先 進,但,由於受限於國際級OE不斷以技術及管理提高進入障礙,且台灣廠家 在策略聯盟這一塊,由於沒有自己的Home base,故形成規模都不大的格局。

加以沒有本土產業支持及沒有自主技術的限制下,難成達到規模經濟。但即 便客觀條件如此,這些公司背後的IT集團卻是我們注意的焦點。

受訪者:Mr.δ

現職:D電子公司 中國區產品採購經理 訪問日期:2007/11/12

地點:上海

受訪者:Mr.ε

經歷:上海X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現職:上海E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特助

E股份有限公司是全陸資汽車電子公司,是中國三大汽車集團其中一個旗下 自己全資擁有的子公司。目前關係企業龐大,旗下擁有多家合資公司與自有的 子公司。合資公司,皆為國際知名的Tier 1大廠。

訪問日期:2007/11/30 地點:上海

1. E在集團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Mr.ε:

E在國內汽車電子產業不但是老牌的汽車電子,也是X集團旗下唯一一家全資子 公司,是在整個X集團中對汽車電子領域的歸口單位。X早晚是要自主的,不管國 家是否支持,在銷售上X早就自主了,這一塊從沒有流出去過,但接下來就是在品 牌、技術、產品上的自主了。E是X集團日後在自主的道路上的一個重要堡壘,舉 凡汽車車身電子相關的所有系統,日後只要是X的產品都會由E來擔綱進行產品規 格的主導。更具體的講,X殷切期待E能夠成為X集團的車身電子技術研發中心。

2. E期望在未來3~5年內開發的產品有哪一些?困難又是什麼呢?

Mr.ε:

目前計畫中集團希望E開發的產品主要是汽車車身網絡相關的所有系統。

從前E的思路是生產及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因此對外搞了好幾家合資 廠,目的沒有別的就是為了要掌握技術及生產。但是到頭來,這些合資廠跟著 中國大陸車市狂飆,荷包賺得飽飽,可技術一樣也沒留下。不但如此,還紛紛 在國內的銷售通路、人脈都搞熟後自己在國內自行成立研發中心。這些老外的 企圖是很明顯的,我們在總結過去的經驗後,驚覺到,我們自己在策略上一定 要有轉變,否則無法扭轉此時的劣勢。

我們現在就是要技術,技術一定要在我們手上,上述的那些產品,我們都想做,

但是目前家裡沒技術作。我們手中沒別的,就是X集團這張門票。我們就打算 用這張門票,換得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術。

3. E在策略上會有什麼大改變呢? 改變的方向為何?

Mr.ε:

我們總結過去的經驗後發現,其實並不一定要製造,以我們公司目前這塊地皮 來講,我如果拿它來搞製造,那不是虧大了。我們推想若自己搞生產,設備、

人員、管理都很費事,成效也不見得有目前有規模的廠家做得好,我們自己也 想開了,何必去搞這些麻煩事呢?只要確保貨是我交的,我保證最後的產品質 量,這當中由誰來生產哪有什麼區別?

評估下來,台灣廠家不論就規模或是產品的技術實力而言,是我們比較合適的 合作對象。

4. 您認為需求比較急切的是什麼產品呢?

Mr.ε:

X為近期內必須全力關注的產品,我們之所以關心,是因為這是我們的主力生 意之一。

5. 對於該項產品,您預估的成長動能會有多大?

Mr.ε:

這項產品是目前市場上的趨勢。國內是這樣的,只要有人裝了,賣得也不錯就 會紛紛一窩峰的跟。

這東西已經是歐洲車的標準配備了。國內的需求則是剛剛萌芽。我估算成長量 來算的話這三年至少會有該區間成長市場的兩倍以上(若以國產的中大型車而 言,去年就成長100%以上),導入期的產品,勢必會有高成長率。

5. L公司要如何做,才能幫助E取得這塊市場 Mr.ε:

確立合作的機制,及要確保技術對應人員的實力。

充足的工程對應人力,唯有這樣才能建立快速移動的機制。

z 對目前中國大陸車輛市場的看法:

1. 就您對於中國汽車產業政策動向的觀察,其中與汽車電子相關的有哪些,重要 性為何?

Mr.θ:

我是搞實業的,市場的所有的法規那它只能解釋成是國家領導從戰略高度上意 識到了這一塊的價值,要給出方案讓我們企業界具體地把餅作大。但是若從法 規上來跟市場,那你永遠只能是老二,因為市場的領導者他永遠是第一個嗅到 市場需求的人。我們廠早在兩年前就投入了W產品的開發,為什麼呢?因為主 機廠在我們長久合作的穩固基礎上,希望我們能夠盡量多給他們服務,多給他 們提供降價的方案。

我們國家對於汽車行業中,特別是汽車電子,哪是十分看重的。為什麼我這麼 說呢?我們都是搞M、P起家的,這些機械部件在零件方面的價格優勢已經逐漸 沒有了,現在就是連歐洲車的很多零件上都是用了中國的零件,這些零件的價 格在我們廠報價前,主機廠也都自己能算出個七七八八的價格。這些產品要是 沒有電子的東西,那它就不算是有科技含量的。而這些電子零件之所以還有目 前的價格,也是由於我們國內的汽車零部件還沒有大量供貨。

十一五那計畫裡面,所謂的自主品牌與產業結構重整講的就是要把電子控制的 這塊生意拿到中國來自己做。

2. 未來3-5年整車市場成長的動力會來自於哪一區塊?

Mr.θ:

以目前的市場車種的銷售狀況來推測,國內一般民眾消費能力已逐漸提高到一 定的水平了,經濟型轎車的需求有可能下降,轉而購買稍大一些的房車或1.6 升以上的房車。

3. 未來3-5年汽車電子市場成長的動力會來自於哪一區塊?

Mr.θ:

汽車電子產品是提高汽車性價比的最直接的手段。以我公司的產品具體地來 受訪者:Mr.θ

現職:F公司總經理 訪問日期:2008/01/04

看,市場份額的比重上,有電子控制模塊的相關產品比重近兩年上升了很多。

我公司積極投入W產品的開發,也是在具體的市場實踐中,體會並且感受到了 這個成長的浪頭。目前在中國這些電子控制的產品都被歐洲大公司掌握住,價 格很牛不說,對主機廠的服務態度也很是令主機廠十分頭痛的。也因為這樣,

我們就有了這個市場的缺口。

4. 整車市場未來成長的危機可能為何?

Mr.θ:

目前各主機廠的的產能看來已有供過於求的現象,若不能打開國際市場,特別 是量大的區塊,比如說歐洲、美國,光靠目前以出口的方式銷售到第三世界國 家,恐怕是會有瓶頸的。

5. 本土自主品牌車廠的SWOT為何?

Mr.θ:

S:成本。

W:商業信譽。

O:符合中國人民消費力的車款及第三世界的出口機會。

T:產品品質的穩定性。

6. 合資品牌車廠的SWOT為何?

Mr.θ:

S:技術、資金、品牌形象。

W:價格

O:國內中產階級消費力的提升

T:本土車廠的威脅,本土政策的限制。

z 就您對台灣汽車電子業的看法,在中國市場的:

1. 機會為何?

Mr.θ:

對台灣的廠家接觸較少,無法給出具體回答。

2. 威脅來自於哪裡?

Mr.θ:

一般在主機廠所接觸到的印象是比較是在核心決策的圈子以外徘徊。這點可 能是個不好的訊號。就是有點好像隨時都可以被國外的大廠或國內的關係好 的廠家取代的感覺。

3. 強項為何?

Mr.θ:

一般在主機廠所接觸到訊息是,對應速度快,一般有點技術但又不牽涉核心 技術的簡單產品在產品質量及價格方面口碑還是有的。但畢竟我接觸的比較 少。

4. 弱項為何?

Mr.θ:

品牌知名度一般普遍較低,且整體的形象不明顯。

品牌知名度一般普遍較低,且整體的形象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