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陸生來臺學習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3. 生活輔導:

(1) 導師輔導:導師輔導學生慶況、組織及辦理班級活動、提供學 校訊息及精神鼓勵。

(2) 師生互動:與教師交流、學生互動及溝通及上課氛圍。

(3) 學伴制度:與學伴互動、學伴制度之看法。

第三節 陸生來臺學習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依教育部所分類之境外學生包含國際學生及其他境外學生。境外學生包 含了來臺正式修讀學位的陸生、大陸研修生、短期研習及個人選讀、海專班 及境外專班。

如上述所提及臺灣在 2008 年才開始延期陸生來臺進行短期學習期限,

2011 年開始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學位,因此陸生來臺為臺灣學術上之新興研究 議題。為了瞭解臺灣近年來在此議題上之研究內容及發展情形,研究者蒐集 有關以「陸生」或「大陸交換生」為研究對象之國內研究資料,以下為整理 之相關研究:

壹、政策面

劉勝驥(2009)在大陸學歷採認與大陸生來臺就學之政策研究提出臺灣 政府擇優採認政策,這將誘使更多的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我政府所承認的大 陸高校,打擊了臺灣公私院校的招生需求。研究者認為學歷認證是我方控制 兩岸教育交流的利器,一如關稅是我方保護經濟產業的利器,特許採認政策

(配額制)保護我方飽和龐大的高等教育產業。

劉慶中、林立生、羅栩淳(2011)針對開放陸生來臺就學政策之發展,

探討近年來對於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政策之演進及兩岸間之交流與發展。開放 陸生來臺就學討論始於2006年,但直到2008年馬英九先生當選總統之後,開

41

始積極得討論和漸進推動,如今也漸漸有了些許具體的成果,但陸生來臺就 讀仍受限於「三限六不」原則下。反觀全世界在競爭潮流下,無不積極招收 不同國籍的學生,因此大陸學生來台的交流趨勢已經不可避免,且不該只是 消極地去預防大陸學生的來台。此外未來兩岸的和平發展,更需透過兩岸學 子間交流和理解。

周繼祥、吳秀玲、王智盛(2012)在陸生來臺政策之評估政策白皮書提 及陸生來臺政策歷經了兩年的執行後,卻因為學生素質及招生人數的不如預 期,須重新省視並考量如何能夠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白皮書中提陸生來 臺政策要能夠制度化的運作,除了要積極檢討「三不六限」不合時宜之處外,

更重要的是要儘速檢視兩岸教育合作中涉及到雙方公權力的相關議題,例如 台灣的大專院校都非常關心的赴陸招生問題、未來雙聯學位的認定問題等 等,才是確保兩岸教育交流制度化的真正保障。

黃萬傳(2013)在開放陸生來臺就學之省思提出自臺灣開始招收陸生以 來,在招收正規陸生人數尚不及目標數的一半,影響方面有下:

1. 主觀因素:「三限六不」政策限制、開放省市過少和限名額(2000 名)及限制承認高校;

2. 客觀因素:國內教育部在核配招生名額呈現錦上添化現象,歷史久 且國內招生較不受影響反而分配名額較多及陸生很多抱著試一試心 態。

在未來招收陸生方面為不再僵固目前對各校招生分配名額的原則,宜考 量中南部私校有更多名額,打破陸生報名集中度。二是讓規模較小學校可付 出更多人力在招收陸生的經營,另可符合開放陸生解決一些學校招生不足的 困境。也要解決大陸專科生來國內就學問題及兩岸招收宣傳。

成群豪(2013)從陸生來臺人數提出觀察,提出因陸生總量管制前提下,

陸生來臺的總數只有大學校院學生總人數1%,其中七成是開給學士班,且幾 乎都是私立大學獨享,但實際報到人數並無法解決學校本身招生不足的問 題,私校實不宜有靠陸生彌補招生不足的迷思。此外根據這兩年來陸生來臺 就讀資料,建議公立大學維持和強化博碩士班的招生吸引力及議私立大學開 發和創新學士班的招生吸引力。

42

簡瑞榮(2010)以調查方式探討影響陸生來臺就學意願因素之研究-以廈 門地區中學學生為例,發現生涯規劃對於陸生來臺就學意願呈現正向影響,

人格特質和個人特徵對於陸生來臺就學意願呈顯著差異。另提出幾項建議。

1. 對政府的建議:建議完善和平等至度,環境、方式、制度及政策上,

應更具有多元化和國際觀,才能吸引大陸優秀人才來臺就學。

2. 對學校的建議:擴大招生和宣傳,採多元化策略及提供來臺就學之 相關獎助措施及生活照料部分,提升陸生來臺就學意願。

3. 對台商企業方面的建議:考量人格特質傾向外向開放個性、較重視生 涯規劃者, 並由企業提供陸生來台就學以及企業內部員工來台進修的 獎勵及補助措施,以提高來台就學意願及企業人才的留任,讓真正有 意願前來台灣就學的陸生,能得到經費上的協助,而對於企業內部的 員工,也能無後顧之憂的前來台灣進修。

綜合上述,國內研究者對於陸生來臺政策上限制還是太多,以致於招收 不如預期期待的人數。陸生來臺政策有幾個部分可再進行討論和調整,如:

學校承認數量太少、陸生名額管控、省市開放、「三限六不」政策的調整等等 幾個方面,才生來臺優惠上與鄰近日韓相較,積極度和競爭力不足,政策調 整是在必行。

貳、執行研究面

陳治堯(2010)以網路問卷調查 99 學年上學期(2010 年 9 月)來臺陸 生之來臺就讀大學院校之拉力因素分析,研究內容包括學校機構、留學政策、

國際競爭力、地理環境、經濟、社會文化、家庭與體制因素共七個層面,研 究結果發現:

1. 臺灣文化與大學特色是吸引陸生最重要的拉力,有來臺經驗的學生 在學校組織與體制因素上認同感最高。

2. 經濟因素方面,本科生(大學生)認同度較高於研究生,因為研究 生學費一般較本科生高,因此在臺花費較本科生來的高。

43

李文瑜(2010)以問卷調查方式及質性訪談四年內曾來臺學習的大陸學 生-來台之學習參與影響調查,以課程規劃、社會、文化的影響及管道三個 層面為研究內容,研究結果發現:

1. 陸生對於臺灣學生學習態度、競爭力、師資設備、社會環境及民眾 給予的印象比預期的好。

2. 臺灣高校的安排課程及提供學習環境、社會文化、管道建構等三個 途徑讓陸生對臺灣印象比原先預期佳,且願意再次來臺學習或推薦 親友來臺學習。

3. 在針對來臺動機選擇發現陸生再次來臺選擇大多以學術佳的名校為 選擇重點。

簡瑞榮(2010)以調查方式探討影響陸生來臺就學意願因素之研究-以廈 門地區中學學生為例,發現生涯規劃對於陸生來臺就學意願呈現正向影響,

人格特質和個人特徵對於陸生來臺就學意願呈顯著差異。另提出幾項建議。

1. 對政府的建議:建議完善和平等至度,環境、方式、制度及政策上,

應更具有多元化和國際觀,才能吸引大陸優秀人才來臺就學。

2. 對學校的建議:擴大招生和宣傳,採多元化策略及提供來臺就學之 相關獎助措施及生活照料部分,提升陸生來臺就學意願。

3. 對台商企業方面的建議:考量人格特質傾向外向開放個性、較重視 生涯規劃者, 並由企業提供陸生來台就學以及企業內部員工來台進 修的獎勵及補助措施,以提高來台就學意願及企業人才的留任,讓 真正有意願前來台灣就學的陸生,能得到經費上的協助,而對於企 業內部的員工,也能無後顧之憂的前來台灣進修。

廖錫聰(2011)以問卷調查方式調查台灣大專院校之大陸學生對臺灣高 等教育的服務品質、學習環境之知覺價值及滿意度之四個層面研究,研究結 果發現:

1. 男性比女性更重視同儕關係。

2. 在知覺價值方面,公立學校比私立學校高。

3. 不同院所之大陸學生對於服務品質、學習環境、知覺價值及滿意 度也有所差異。

44

4. 另在大陸學生就學動機上構面上以求取專業知識>體驗兩岸大學生 活與文化>體驗兩岸風土民情>認識更多的朋友。

韓宜娟(2011)以問卷調查方式研究大陸來臺之交換學生進行陸生來臺 就學動機與生活適應,包含背景因素、就學動機及生活適應三個層面,研究 結果發現:

1. 陸生來臺之就學動機之主要原因是參加特殊專案(交換學生)與「基 於自己的興趣考量」。

2. 學校課業生活壓力為主要壓力源,最困擾的事情為「兩岸長期分隔 造成彼此的刻板印象」。

3. 母親的教育程影響陸生的家庭生活壓力,母親教育程度為國中小 者,其家庭生活壓力越大。

4. 陸生就學動機越高、生活適應越好,且居留在臺灣時間越長,越能 快速找到合適的因應方式。

李逸雲(2011)採質性研究法深入訪談九位來臺交流陸生之來臺就學動 機、生活適應及對相關政策看法,包含陸生來臺就學動機、生活適應及臺灣 高等教育對大陸招生相關政策之看法,研究結果發現:

1. 臺灣和大陸語言相同,交流時間短、文化和習慣相近、消費水準較 歐美國家低,是陸生考慮來臺主要原因。

2. 生活適應方面,學校提供的友善環境給予陸生適切協助,對臺灣社 會文化及人民素質也多予肯定。

3. 開放陸生就學政策,臺灣適合短期交流,但非修讀學位的優先選擇。

蔡翠旭、林翠蓉、陳怡珮及程伊昉(2012)探討大陸學生在台灣學習期 間所面臨的生活適應與其學習滿意度,且其如何影響其重返台灣攻讀更高學 位與口碑推為親朋好友來台就讀之意願。第一階段調查國內三所私立大學大

蔡翠旭、林翠蓉、陳怡珮及程伊昉(2012)探討大陸學生在台灣學習期 間所面臨的生活適應與其學習滿意度,且其如何影響其重返台灣攻讀更高學 位與口碑推為親朋好友來台就讀之意願。第一階段調查國內三所私立大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