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陸生來臺學習滿意度及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陸生來臺學習滿意度及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為例"

Copied!
2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慶中博士. 陸生來臺學習滿意度及相關問題之研究- 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為例. 研究生:陳怡慧. 中. 華. 民. 國. 1. 0. 3. 年. 1. 月.

(2)

(3) 謝. 詞. 時光荏苒,二年多來的研究所生涯,在這本論文完成後也等於是對自己 這些日子來的學習做個句點。回想剛開始這二年多常常是上班後接著上課, 匆忙的日子中,感覺到每天時間過得很快,生活相當充實。在此,深深感謝 指導老師劉慶中教授在往返屏東臺北上班過程中抽空提供意見和指導,引導 學生在論文寫作方向並改進,更感謝老師在擔任屏東教育大學校長職位期間 給予學生在工作上、待人處世上,甚至在思維上等等的指點,至今仍受益良 多、感念萬分。另在此感謝口試委員王政彥教授和劉鎮寧助理教授,在百忙 中抽空審閱論文,並給予學生寶貴建議,讓這本論文內容能夠更加充實和完 整。此外感謝這二年多來所上陳慶瑞教授、張慶勳教授、簡成熙教授、李銘 義所長、戰寶華副教授、江滿堂老師、陳正昌副教授、林官蓓副教授等多名 老師在求學習過程中給予知識教導和傳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益匪淺, 特此致謝。 在此感謝研究所同學們彼此互相提醒和鼓勵,讓學習過程順利。更感謝 工作職場上長官和同事們時時的關切,常常給予的鼓勵、關心和打氣,尤其 是同一辦公室裡的夥伴們,特別感謝他們在我撰寫論文過程中的體諒和包容。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我的母親和大哥、大嫂,他們總是讓我無後顧之憂 專心學習和工作。另外還有我可愛姪女和姪子常常分享著他們在學校發生事 情和考試結果,讓我感受家裡溫暖忘卻工作和學習上的繁忙。在此謹以誠摯 感恩的心,感謝一路上協助我的人,並與你們一起分享這二年來小小的學習 成果。. 2014 年 1 月. I. 陳怡慧. 于家中.

(4) 陸生來臺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為例 摘要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為了增進校園環境多元化,自 2009 年積極與中國大陸 大學校院簽署學術交流協議,並建立友好關係,提升學校之能見度和促進兩 岸學子交流與學習。 為研究陸生來臺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為例,本研究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陸生為為研究對象,針對行政服務與設施、 課程與教學及學習與生活等因素探討陸生來臺學習滿意度及相關問題。本研 採用問卷調查法及 3 題開放式題目和 2 題複選題,共計發出 229 份,回收 191 份,回收率為 83.4%,有效問卷 175 份,有效問卷率為 90.1%,資料以描述 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等統計方法。歸納研究發現,結論為下: 一、行政人員具有友善服務態度:陸生對於學校行政人員服務態度和協助的 情況相當滿意; 二、各單位具有完善環境設施:陸生對於學校所提供環境和設施相當良好; 三、開設課程相當多元,也能自由選修自己想要科目及課程能提升專業能力; 四、教師教學多元化:教師能運用多媒體教材,也能提升學生能力。教師教 學方式很多元、活潑; 五、陸生對於學校安排導師相當滿意,導師助益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適應; 六、師生互動相當良好:陸生覺得和教師、學生互動交流普遍良好,唯若能 增加陸生和臺灣互動機會更好 七、學伴制度可再調整:陸生普遍覺得制度很好,但是可以再做改善,如: 選伴挑選、學伴意願等,可以更有效增進兩岸學子交流。 另在來臺學習感受方面令陸生最難忘的事情為行政服務,最難適應的事 情為學伴制度。. II.

(5) 最後根據以上結論,提出相關具體建議,提供大學校院、教師及未來研 究之參考。 一、對大學校院之建議:1.加強陸生來校說明。2.調整教室空間容量。3.建置 完善學伴制度 二、教師之建議:1.調整班上分組模式。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1.研究對象:可以擴及全國。2.研究變項:可做更多 構面研究。3 研究方法:可以輔以訪談等質性研究方法,增加實證性。. 關鍵詞:陸生、學習滿意度、課程、教學. III.

(6) The Study on Study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from Mainland China-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BSTRACT In order to have universal learing envirment for students,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ince 2009 agreesively sign the acade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with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The study explores the learing satisfaction and related matters of students from Mainlan China studying in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learing satisfaction in administrative service and equipemen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learing and living in Taiwan. The study adapt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actor analysis, t test and one-way ANOVA to find the learing satisfaction of of students from Mainlan China studying in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229 questionaris were issued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175 were vali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0.1%.The following conculsions achiev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ata as below: 1..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feel 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 of adiminstrative staff friendly and aid.. 2.. Each departmemt of the university has the perfect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3.. The selecting courses system is free and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field as well.. 4.. The teachers provide active teaching and implement the multimedia tool as well.. 5..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feel satisfied with the academic advisors. They help the students to go well with the studying and living in Taiwan. IV.

(7) 6..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is very well and it will be better if increasing the opportunit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7..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agree the buddy program can increase the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and it will be better when selceing the buddy and their compliant. Moreover,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agree the administrative service is the unforgettable matter; the buddy program is the unsuitable matter for them.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to the university, teacher and the further search.. Key word:Mainland China students, Studying Satisfaction, curriculm, teaching. V.

(8) 目次 謝詞............................................................................................................................... I 摘要.............................................................................................................................. II 目次.............................................................................................................................VI 圖次.......................................................................................................................... VIII 表次.............................................................................................................................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兩岸教育文化交流發展與屏教大交流合作情況 ............................. 11 第二節 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 32 第三節 陸生來臺學習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5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5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9 第五節. 研究與步驟 ........................................................................................... 67.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69. VI.

(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1 第一節 陸生對行政服務與設施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分析 ............................... 71 第二節 課程與教學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分析 .................................................. 77 第三節 學習與生活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分析 .................................................. 82 第四節 不同背景之學習滿意度差異分析 ...................................................... 85 第五節 來臺學習整體感受現況分析 ..............................................................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5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 95 第二節 結論 ........................................................................................................ 97 第三節 建議 ........................................................................................................ 99 參考文獻 .................................................................................................................. 101 一、中文部分 ...................................................................................................... 101 二、英文部分 ...................................................................................................... 106 附錄........................................................................................................................... 109 附錄一 教育部公佈大陸高等學校認可名冊-首次採認 ........................... 109 附錄二 教育部公佈大陸高等學校認可名冊-第二次採認 ....................... 111 附錄三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專科學校 .......................................... 116 附錄四 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為審查 要點 ...................................................................................................................... 124 附錄五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 ............................................................................. 126 附錄六 專家意見修正表 ................................................................................. 144 附錄七 陸生來臺學習學習情況調查問卷(預試) ................................... 158 附錄八 陸生來臺學習學習情況調查問卷(正式) ................................... 169 附錄九 開放式題目建議彙整表 .................................................................... 180. VII.

(10) 圖次 圖 2-1 民國 80 年至 102 年大陸人士來臺從事文教交流統計數 .. 18 圖 2-2 2004 年至 2012 年各級學校締結聯盟或簽署交流協議累 計數 ..................................................................................................... 27 圖 2-3. 影響學生生產過程投入因素 .............................................. 29. 圖 2-4. 中國大陸學生至屏教大學習人數 ...................................... 36. 圖 3-1. 研究架構............................................................................... 52. 圖 3-1. 研究流程圖........................................................................... 67. VIII.

(11) 表次 表 2-1 兩岸交流之行政組織調整發展及工作項目或內容 .......... 12 表 2-2 兩岸教育交流法規或計畫一覽表 ...................................... 13 表 2-3 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書面約定書件數 .............. 20 表 2-4 近年來境外學生再臺學習研習人數 .................................. 21 表 2-5 2011 年大陸學生報名及錄取人數一覽表 ......................... 22 表 2-6 2012 年大陸學生報名及錄取人數一覽表 ......................... 22 表 2-7 2013 年大陸學生報名及錄取人數一覽表 ......................... 23 表 2-8 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學校 .............................................. 25 表 2-9 有關陸生之屏教大相關研究整理表 .................................. 30 表 2-10 國內外研究對學習滿意度之看法 ...................................... 33 表 2-11 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理論....................................................... 37 表 2-12 國外研究者提出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構面 .......................... 38 表 2-13 國內研究者提出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構面 .......................... 38 表 2-14 陸生來臺學習相關研究之構面 .......................................... 46 表 2-15 陸生來臺之相關問題彙整表 .............................................. 47 表 3-1 2013 年 9 月中國大陸各校至屏教大學習人數比例一覽表 ............................................................................................................. 55 表 3-2 正式抽樣問卷回收情形一覽表 .......................................... 56 表 3-3 受訪者之性別分佈情形 ...................................................... 57 表 3-4 受訪者之各校分佈情形 ...................................................... 58. IX.

(12) 表 3-5 受訪者之就讀級別分佈情形 .............................................. 58 表 3-6 受訪者之就讀年級分佈情形 .............................................. 59 表 3-7 預試問卷內容配置表 .......................................................... 60 表 3-8 專家內容效度名單 .............................................................. 61 表 3-9 陸生來臺學習問卷調查預試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 63 表 3-10 陸生來臺學習問卷調查預試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 66 表 3-11 開放式題目編碼說明........................................................... 70 表 4-1 行政服務與設施之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72 表 4-2 行政服務與設施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73 表 4-3 課程與教學之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77 表 4-4 課程與教學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79 表 4-5 學習與生活知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82 表 4-6 學習與生活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83 表 4-7 不同性別之陸生在學習滿意度 T 考驗摘要表 .................. 86 表 4-8 不同級別之陸生在學習滿意度 T 考驗摘要表 .................. 88 表 4-9 不同就讀學院之陸生在學習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88 表 4-10 不同背景變項分析結果之差異綜合摘要表 .................... 89 表 4-11 最難忘事情之果複選題差異分析摘要表 .......................... 91 表 4-12 最無法適應之複選題差異分析摘要表 ............................ 92 表 4-13 來臺學習整體感受之排序彙整表 .................................... 92. X.

(13) 第一章. 緒論. 21 世紀為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發展的時代,全球競爭的白 熱化和中國大陸的崛起下,人才的流動讓無國界的世界逐漸形成。世界各國 在地球化的挑戰氛圍環繞下,無不用盡方法吸引世界各地優秀的人才和積極 招收外國學生。因此,我國在面對著國際化、全球化、臺灣高校數量的激增 及少子女化情況等種種的衝擊困境下,2008 年開始擴大兩岸教育及學術交流 政策。配合國家整體政策發展,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以下簡稱屏教大)於 2009 年 9 月開始進行經教育部同意後簽署之與大陸地區大專校院簽訂書面合作協 定之中國大陸學生(以下簡稱陸生)來校研修計畫。經過這四年來的實施運 作下,陸生生至屏教大研修人數迅速的增加。為能瞭解屏教大陸生在校學習 之「行政服務與設施」、「課程與教學」及「學生與生活」三個面向之情況, 俾作為學校品質和效能改善之參考依據,提升學校整體競爭力,並永續陸生 來校研修學習之意願。 本章為緒論,主要分為針對問題背景與重要性、研究動機與目的、待答 問題、名詞釋義及研究範圍與限制等五部分,分述如下:. 第一節 美國作家 Thomas Friedman.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在《世界是平的》(The Word is Flat)一書. 中指出未來唯一永續優勢就是人才與創業精神,17 世紀科學革命之前,世界 各地的經濟只夠餬口而已,但在科技發展 300 年後現今,工業時代和資訊時 代的發展已經讓我們把世界抹平,世界各地的人,不論是工業時代或是資訊 時代都要給才智時代(The Talent Age) (潘勛、楊振富,2007)。Carnoy(1999) 在《全球化與教育的改革:策略者需要知道的事》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what planners need to know)指出因為全球化的挑戰和衝擊下,人才 流動已經是必然。根據 OECD 的資料,亞洲、歐洲和非洲為世界各國中外籍. 1.

(14) 技術人力的主要來源,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兩國,而中國更是留學生跨疆界流 量之最大出口國(王瑞壎,2013)。中國大陸自 1978 年開放改革後,近年來 經濟發展的迅速起飛,中國大陸學生已經成為歐美亞洲各國極力積極爭取的 對象,鄰近香港更以國際化的環境和高額獎學金為訴求,短短三年間,中國 大陸學生人數從 2%大幅成長至 10%,甚至 71%中國大陸學生願意接送香港 教育 (陳信宏、林欣吾、溫蓓 2006) 。反觀我國在地理位置上與中國大陸毗 鄰而居,不論在文化、生活習慣抑或在語言上都較無隔閡,因此若能透過教 育層面之兩岸學子的互動交流,將可對兩岸關係之和平發展有著極為正向的 助益。 為了實現馬英九在《教育政策白皮書》的政見,教育部在中程施政計畫 (2011 至 2013 年)裡提出深化兩岸學術交流,以促進兩岸學術交流為推動 重點,其中包括延長陸生來臺研修時間、放寬大學得赴大陸及金馬地區辦理 推廣教育學分班兩作業程式、開放招收陸生來臺就學、國內大學於大陸地區 開設碩士在職專班及採認大陸高等教育學歷等,相關兩岸學生就學之相關法 令重新被檢討、修正、訂定及建置配套機制(教育部,2010) 。在我國高等校 院的高度期待、整體大環境的趨勢和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兩岸高等教育人才 的流通,將可使兩岸高教相互借鏡、相輔相成的向上發展。而陸生來臺對臺 灣學生而言乃是良性刺激,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相互刺激也有利於學習 (薑 潁,2008)。 在配合政府對兩岸教育交流政策鬆綁下,屏教大與中國大陸大學校院之 交流項目從最早期單純雙向彼此拜會的學校管理訪問團到校際間雙向,並發 展出多樣化的交流項目,交流項目範圍包括來校研修一學期的學生、來校講 學二或四個月的教師、至屏教大行政學習交流的大陸高校行政人員、屏教大 教師赴大陸講學、屏教大學生赴大陸研修一學期及暑寒假學生赴大陸活動的 春、夏令營活動等等項目,以上種種可以說明屏教大在與其他大陸高校之間 的教育交流非常蓬勃發展,更可以說明這幾年來兩岸在教育文化交流方面趨 向更為密切、開放及多元。 為了增進校園豐富性及兩岸學子互相瞭解,2009 年 9 月首批 5 名陸生至 屏教大進行研修計畫。因臺灣南部地區幾乎很少大學接受陸生來臺研修活 2.

(15) 動,當時連新聞媒體都到校指定要訪問五位陸生在臺灣的學習情況,訪問的 問題不乏如:課堂上正簡體文字是否有造成學習上困難、生活是否能夠適應 等等,可見陸生在臺學習議題是多麼特別。在這幾年兩岸教育交流發展下, 2013 年 2 月(101 學年第 2 學期)至屏教大研修的陸生人數已是 2009 年 9 月首批人數的 30 倍,學生人數達到 150 人。2013 年 9 月(102 學年第 1 學期) 人數達到 229 人。在每一學期開學時陸生抵達學校對學校陌生感覺和想家的 念頭,經過一個學期的熟悉認識後,離臺時依依不捨臺灣、屏教大。另外因 為研究者在職工作業務關係與對岸學生的接觸下,總有思考著「什麼的念頭 讓他們願意飄洋過來到他們口中、心中所稱寶島的臺灣」、「來到屏教大時是 否如他們的期望」、「對屏教大學習老師、同學及工作人員想法」、「對學校課 程設計、選課的意見」 、 「學校環境規劃的感受」 、 「來到屏教大是否有所學習, 學校到什麼」、「屏教大師生們還可以協助什麼」等問題。有鑑於此,希望能 透過本研究深入瞭解陸生來臺的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問題,並能改善相關問 題,建置完善的行政和學習制度。.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本節為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茲將分別敘述為下:. 壹、研究動機 世界環境迅速競爭,屏教大地處在南臺灣的劣勢處境,在因應大環境的 挑戰和陸生來臺學習的趨勢,透過陸生來臺學習的看法,瞭解學校行政、教 學或是軟硬體設施改善之處,作為提升學校行政效能和教學品質之重要途 徑,永續學校之經營。 本研究之動機主要來自以下三個層面的啟迪,茲將分別如下:. 動機一、配合我國高等教育政策之推展 在全球化浪潮的教育發展及資訊科技迅速成長下,國與國之間距拉近 了,人才爭奪為決定一個國家強盛的重要關鍵,各國為了爭取人才積極提出 招收留學生計畫和政策。我國鄰近國家日本 2008 年提出 2020 年留學生達 30 萬人計畫,其中中國留學生占 60%;韓國也在 2008 年提出”Study Korea Project 3.

(16) 發展計畫”,預計 2012 年留學生成長至十萬人,中國留學生占 78%,兩岸在 文化及地域相近的因素下,其他鄰近的國家更有優勢吸引大陸學生來臺學習 (譚君怡,2013)。 我國1984年僅有27所大學(公立14所、私立13所),大學生總人數僅 173,908人,約占當時總人口(19,069,194人)的千分之九,整個高等教育仍 屬於菁英式培育方式,通過大學聯考仍是多數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周祝瑛, 2008)。1994年在教育改革之政策(廣設高中大學)與法令鬆綁下,大專院 校的設立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成長,至今數量已達163所,但臺灣出生率卻逐年 下降,2016年大學新鮮人將只剩26萬,將是臺灣所有大學校院的一大威脅, 到時會有將近一半大學將會招不到學生。 為了因應國內和國際趨勢及挑戰下,我國在2007年提出「高等教育輸出 ─擴大招收境外學生」,在境外生招收人數2014年希達9.5萬餘人,較2010年 成長1倍以上,至2020年,在臺留學或研修之境外學生(學位生及非學位生) 人數可達15萬人,占大專校院在學生人數逾10%(教育部,2011)。因此擬 訂兩岸交流相關辦法和研擬相關配套措施,鼓勵中國學生來臺進行學位生及 非學位生之修讀,促進兩岸人民交流,並落實兩高等教育政策發展。在政府 大力推動支持下,屏教大於2009年9月開始進行經教育部同意後簽署之與大陸 地區大專校院簽訂書面合作協定之中國大陸學生(以下簡稱陸生)來校研修 計畫。. 動機二、個人職務業務之關係 研究者本身於屏教大的行政人員,並自 2007 年起承辦本校與大陸地區高 校之兩岸學術交流相關業務,迄今在這兩岸學術交流業務上已經第六個年 頭。在過去六年的承辦兩岸業務之過程中,從最早期兩岸交流的範圍從學校 行政或是教學人員來校訪問團短期拜會,甚至拓展到學生來校研修、教師交 換講學及兩岸高校之行政人員交換計劃等等,整體業務熟悉和瞭解。 研究者本身另因職務關係,有很多的機會可接觸大陸不同地區的高校師 生和交流,與中國大陸師生相當熟悉。研究者另也於 2012 年至大陸幾所高校 進行短期交流一個月,實務經驗豐富,相信在研究過程中能提供實質助益。. 4.

(17) 此外研究者本身對於本研究案中之陸生至屏教大交流研修過程相當清處,也 常因職務關係能與陸生互相接觸交流,如同朋友般熟識,可以讓陸生沒有防 備、排拒,且更可讓陸生以坦然和開放的心態來分享來校學習的感受和意見 等,對於資料的蒐集與取得,相當有助益。. 動機三、提供學校改善或他校之參考 陸生來臺為近年來新興議題和研究,國內很多學者或是研究生也針對這 個主題進行一些研究。自2008年開始屏教大接受陸生來臺學習,從最早的5 位學生到2013年達229位學生(如圖2-3) 。這幾年來在面對來校學生人數增長 的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和改變,冀以提升來校陸生之學習滿意情況,故透過 研究瞭解來臺陸生學習滿意度及相關問題,可作為發展與建立其他大學校的 參考。 陸生來臺政策將會漸進開放,未來在各個大學校院內不論是短期研修或 是攻讀學位之人數將會慢慢增長,因此如何透過國內之間的大學校院得互相 學習、參考、知己知彼,增進彼此的知識,協助陸生在臺學習,提升兩岸交 流和瞭解。. 貳、研究目的 根據前述背景及研究動機,歸納本研究之目的,提出下列之研究目的: 一、探究陸生對於屏教大的「行政服務與設施」之學習滿意度。 二、探討陸生對於屏教大的「課程與教學」之學習滿意度。 三、瞭解陸生對於屏教大的「學習與生活」之學習滿意度。 四、探討不同背景之陸生對「行政服務與設施」、「課程與教學」和「學 習與生活」差異情形。 五、探討陸生至來臺學習之整體感受,最難忘事情和最無法適應的事情 之分布情況。. 5.

(18)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幾個待答問題: 一、陸生對於「行政服務與設施」、「課程與教學」和「學習與生活」之學習 滿意度及建議為何? 二、不同背景的陸生對於「行政服務與設施」、「課程與教學」和「學習 與生活」之學習滿意度為何? 三、陸生於來臺學習上最難忘事情和最無法適應之整體感受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之主題為「陸生來臺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為使研究 主題更為明確,茲將研究中重要名詞界定,敘述為下:. 壹、陸生 2008 年修正《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之合作 行為審查要點》及《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來臺從事文教活動審查要 點》兩項行政命令放寬陸生學生來臺研修可停留期限至 1 年。延長陸生來臺 申請對象限於經教育部同意後簽署之與大陸地區大專校院簽訂書面合作協定 的國內大專校院,大陸學生來臺研修期限從 4 個月至最多一年的短期學習停 留,每 1 學年以 1 千人為上限,此舉為開放陸生來臺就讀試水溫。2010 年 8 月 19 日陸生三法《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三 法經立法院修正三讀通過。陸生三法的通過確認陸生可以來臺就讀學士、碩 士和博士的學位。2011 年 9 月,首批陸生開始來臺就讀。本研究之研究對象 為前者,也就是經教育部同意後簽署之與大陸地區大專校院簽訂書面合作協 定來校交流中國大陸之大學校院「研修生」為主。. 6.

(19) 貳、學習滿意度 本研究「學習滿意度」 (Learning Satisfaction)係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 學習者對於學習內、外因素所產生愉悅感覺或是正向感受為滿意;反之若感 受到不快樂感覺或是負面感受則為不滿意。學習者在參與學習過程後,有達 成學習者在未學習前之所預期的目標或需求,且在心理上產生愉悅的感覺, 並心裡獲得滿足的程度。 本研究之學習滿意度是指受試者在研究者參考屏教大評鑑工作室「大陸 學生來臺學習意見調查問卷」和自行參考相關研究者資料結合編製成「陸生 來臺學習情況問卷調查」為研究工具,探究陸生對行政服務與設施、課程與 教學和學習與生活共三個構面之滿意度,另在上述三個構面並設計有一題開 放性題目。最後一構面以複選題調查方式探討陸生之最難忘和最無法適應之 情況。茲將說明如下: (一)行政服務與設施:行政人員對於陸生服務態度、行政人員對於陸 生所提出問題的溝通協調、辦理陸生申請案件的流程、陸生對於 學校單位所提供服務及學校設施。 (二)課程與教學: 1.. 課程方面:開設課程的專業性及符合學生的程度與需求,才能 達成有效的教學目標和較高的學習滿意度。. 2.. 教學方面:教師教學的專業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教材;教師 評量方式、標準、公平性、多元化。. (三)學習與生活:導師輔導及協助服務、師生互動情況及陸生和臺灣 同學之間相處、互動情況及學伴制度。 (四)來臺學習整體感受:透過複選題方式讓陸生選擇對來臺學習上最 難忘的事情和最無法適應的事情。. 7.

(20) 量表內中「行政服務與設施」、「課程與教學」和「學習與生活」三個 構面以採Likert五等量表方式進行勾選,根據每一題的描述,在量表上「非常 同意」、「同意」、「普通」、「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等選項中勾選, 計分擇依次給予5分、4分、3分、2分、1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對學 習滿意度知覺情況越強,反之則越弱。。 調查表內中「來臺學習之整體感受」採複選題方式,並進行排序整體進 行瞭解陸生在臺學習最. 難忘的事情和最無法適應的事情上之分布情形。.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針對本研究範圍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依研究地區而言 本研究係以選取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為取樣範圍,其他地區之公、 私立大學校院,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二、依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之研究母群體為 2013 年 9 月(102 學年第 1 學期)抵達屏教大, 並計畫於 2014 年 1 月完成短期研修進行研修的陸生。. 三、依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內容將分為以下列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探討陸生來臺學習滿意度之意涵,此部分包含陸生來臺學習 的政策、理論基礎及構面之探討。 第二部分:依文獻探討之結果,先編制問卷,進而實施施測問卷並分析 結果,發展正式問卷並進行施測,進行統計結果資料分析。 第三部分: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學習與結論,,進一步對於大學校院招 收陸生之來臺學習情況之研究提出建議。. 8.

(21)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樣本之限制 因受限於時間及人力,本研究範圍針對2013年9月(102學年第1學期)至 屏教大大陸學生為研究對象,故在推論上有所期限制。. 二、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的問卷調查,屬於自陳式量表,以學習者的感覺自評,或許受限 於個人觀點不同、評判標準不同以及當時個人的情緒而有差異或不夠客觀, 故在問卷填答結果上可能會有偏差。. 9.

(22) 10.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章首先探討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及屏教大與中國大 陸多所大學校院所進行學術交流合作情況和相關問題研究。第二節探討學習 滿意度文獻資料及相關研究,第三節分析整理近年來有關陸生相關議題之研 究,瞭解國內在此議題上之相關發展情形。最後,進行綜合評析與啟示,期 藉由綜合文獻探討之所得以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兩岸教育文化交流發展與屏教大交流 合作情況. 研究者將於本節說明自 1987 年兩岸恢復交流後,政治因素的影響下,兩 岸政策的變遷歷程及兩岸教育學術交流發展狀況及相關研究。另在兩岸交流 政策的發展下,屏教大近年來與中國大陸大學校院之合作交流情況。. 壹、兩岸教育交流歷程 兩岸在 1949 年之後,歷經 30 多年的分隔,1987 年臺灣政府正式解嚴, 並宣佈開放臺灣民眾可以赴中國大陸觀光、探親、小三通等相關政策,兩岸 人民的交流重新的開啟,也是兩岸教育文化交流萌芽的起源,為能清楚瞭解 我國在兩岸教育文化交流之發展過程及情況,以下為整理吳榮鎮(2008) 、陳 會英(2008) 、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盧宸緯、周繼祥(2012)及楊朝祥(2013) 之相關文獻,並將研究資料茲分別以行政組織面和兩岸交流法規面進行探討:. 一、行政組織面 為了能建立兩岸雙向交流活動和因應兩岸政治氛圍,行政院進行多次行 政院內部組織調整。從表 2-1 中可知兩岸自 1949 年開放之後,兩岸相關業務 內容增加及政府逐步開放兩岸交流,行政組織及組織成立之目的亦依續調整 之。 11.

(24) 表 2-1 兩岸交流之行政組織調整發展及工作項目或內容 年度/. 成立或調整單位. 成立原因. 工作項目或內容. 1988 年. 成立任務編組行政院. 臺灣地區解嚴,11 月開放民眾赴. 協調各主管機關處理有關大陸. 「大陸工作會報」. 大陸地區探親,兩岸關係進入新. 事務。. 的局面。 1991 年. 正式成立行政院. 強化大陸政策的決策功能及工. 併入「港澳小組」,統籌政府大. 「大陸委員會」. 作推動的效率。. 陸及港澳工作的專責機關,從事 全盤性大陸政策及大陸工作的 研究、規劃、審議、協調及部分 執行工作。. 1995 年. 教育部成立「大陸事務. 配合行政院成立「大陸委員. 工作小組」(簡稱大陸. 會」 。. 負責處理與兩岸相關之教育事 務工作。. 工作小組) 2013 年. 教育部成立「國際及兩. 配合政府行政組織調整,教育部. 負責處理國際、大陸及港澳相關. 岸教育司」. 成立「國際及兩岸教育司」,並. 之教育事務工作。. 將「大陸事務工作小組」併入該 司。 2014 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配合政府行政組織調整,將. 統籌政府大陸及港澳、蒙藏工作. 組織調整. 蒙藏政策加入大陸委員會。. 的專責機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述之整理資料可知,自 1991 年之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為兩岸 事務之專責行政單位。2014 年更因組織調整,原設立之「蒙藏委員會」併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在兩岸如交流此密切的時候,該會成為統籌大陸(大 陸、港澳及蒙藏)相關事務之重要單位。此外 2014,教育部將「大陸事務工 作小組」併入「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國際和兩岸教育相關事權可以更可統 籌推動。. 12.

(25) 二、兩岸交流法規面 為能讓各相關單位依法辦理兩岸之交流相關業務,在上述機關和內政部 移民署等相關單位運作下,1988 年就開始擬訂兩岸相關辦法或推展計畫,以 作為各單位落實兩岸事務之方向和目的,亦可做為兩岸教育文化交流運作參 據,表 2-2 為兩岸教育交流法規一覽表。. 表 2-2 兩岸教育交流法規或計畫一覽表 年度/ 1988 年. 法規或計畫內容. 目的. 提出「現階段國際學術會議或文. 開啟兩岸雙向交流活動,讓臺灣人民得已赴大陸地區從. 化、體育活動涉及大陸有關問題作. 事探親以外的活動,而大陸地區學者及文化界人士也得. 業要點」 、 「現階段大陸傑出人士、 已來臺進行文化交流。 在海外大陸學人、留學生及領導民 主運動人士來臺參觀訪問申請作 業規定。 1991 年. 「加強兩岸學生學人交流計畫」. 加強兩岸學人共同參與研究、輔導兩岸學生短期互訪研 習、擴大雙方海外學生學人之交流、鼓勵台灣大專學生 及社會青年赴大陸從事社會服務及獎勵大陸學生學人 從事研究與進修,並舉辦兩岸學人學科競賽。 另外加強兩岸學術科技交流計畫包含鼓勵雙方進行人 文社會及科學技術之交流及研究科學大陸科技人士來 台參與研究及講學。. 1992 年.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規範兩岸人民的經濟、貿易、文化等往來並處理衍生之 法律事件所訂定的律例。. (續下頁). 13.

(26) 1992 年. 公佈《機關(構)學校團體派員赴大. 解除公立大專院校校長赴大陸訪問的限制,並開放政. 陸地區從事文教活動作業要點》. 務官之外的公務員因業務需要,赴大陸參與民間性質 的文教活動、訪問、會議、展演、競賽等,開始兩岸 教育界的雙向交流。. 1994 年. "現階段兩岸文化交流指導原則”. 強調兩岸基於相同的文化背景,兩岸文化交流更應積 極推展,以互補互利,充實文化內涵,促進文化共同 發展。辜汪會談持續進行會談,建立共識。. 1997 年. 通過《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 採認 73 所中國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開放國. 法》. 人赴中國大陸就讀大學、研究所之門,並為未來大陸 學歷採認訂下遵循方向。. 1998 年. 1999 年. 《公佈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 明確規定大陸地區各專業人士經許可後來臺的停留. 專業活動許可辦法》. 時間。. 公佈《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 審查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來臺相關事宜。. 來臺從事文教活動審查要點》 2003 年. 2008 年. 訂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 明確訂定臺灣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於. 條例》. 簽署之相關規定。. 修正《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 修正並放寬陸生學生來臺研修可停留期限至 1 年,並. 聯盟或為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為審查. 為後續陸生來臺政策推動做事前辦法修改。. 要點》及《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 學生來臺從事文教活動審查要點》陸 生三法(《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 關係條例》、《大學法》及《專科學 校法》 2010 年. 《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及《兩岸. 開放陸生來臺就讀之目的。. 人民關係條例》等陸生三法在立法院通 過 2014 年. 修改《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 辦法》.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4. 將《大 陸 地 區 人 民 進 入 台 灣 地 區 許 可 辦 法 》、《 大 陸 地 區 專 業 人 士 來 台 從 事 專 業 活 動 許 可 辦 法 》、《 大 陸 地 區 人 民 來 台 從 事 商 務活動許可辦法》及《跨國企業內部調動 之大陸地區人民申請來台服務許可辦法》 等 4 項法規,整併為《大陸地區人民進入 台 灣 地 區 許 可 辦 法 》, 簡化法規和流程,另適 度鬆綁社會交流申請來臺資格。.

(27) 由上述表 2-2 可發現以下幾項有關兩岸教育之重要政策: 1. 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學校 我國教育部經過多次討論和考察,並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第22條規定:『臺灣地區人民與經許可在臺灣地區定居之大陸地區人 民,在大陸地區接受教育之學歷檢核及採認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 請行政院核定後發佈之。』 ,於1997年提出《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 辦法》,並採認以211工程為的73所高校,當年10月14日經行政院准予 修正《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及採認73所高校,然因當時政 治氛圍故未實施,但卻為未來採認大陸學歷提供遵循的方向。 經過幾年醞釀,2011年,修正「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 並修正名稱為「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並首批採認以985為主之41 所高校(附錄一),其中38所為大陸985工程高校,另再加入中央音樂 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以及北京體育大學等3校。緊接著於2013年再採 認111所大陸高校,其中包括大陸在1990年代開始規劃界定之21世紀重 點高校約100所大陸211工程高校及2010年原採認41所高校,共計111 所大陸高校(附錄二)。此外也逐步擴大採認大陸119所大陸示範及骨 幹高職(附錄三)以及採認高校附設之專科課程,綜觀上述可知大陸 學歷採認開啟兩岸教育交流之重要開端。 2. 陸生來臺就讀 2008 年政黨輪替,馬英九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理念, 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灣海峽的現狀,同時並提「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為兩岸恢復協商的基礎。更以維持現狀的前提下,由臺灣 陸委會和大陸海基金進行九項協議、一項共識,兩岸實施「大三通」 及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 為了因應兩岸政策鬆綁及兩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修正《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之合作 行為審查要點》及《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來臺從事文教活動 審查要點》 ,放寬陸生來臺研修從六個月修改為可停留期限至 1 年。另 外因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通過,2010 年提出有關陸生來臺就讀學 15.

(28) 位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及《專科學 校法》三法修改,並經立法院通過。2011 年開始招收陸生來臺就讀學 士、碩士或博士學位,中國大陸沿海六省(北京、上海、江蘇、浙江、 福建、廣東)學生可以申請來臺就學,當年 9 月開始接受首批來臺就 讀學位的大陸學生。2013 年再再新增遼寧、湖北兩省的大陸學生可以 來臺就讀學位的試點省分,與 2011 年合算共計八省(北京、上海、江 蘇、浙江、福建、廣東、遼寧和湖北)學生可來臺灣就讀學位。綜觀 上述可知,兩岸教育交流合作進入正常化、法制化的新紀元。 綜合上述資料可知道 2008 年之前,雖然兩岸政治氛圍敏感、政策開放速 度緩慢,但兩岸之間教育文化交流仍維持交流、並未停頓。2008 年國民黨再 次執政後,兩岸在教育交流,不論是學歷採認、學生來臺學習等項目至今已 有初步的成果。陸生為經教育部同意後簽署之與大陸地區大專校院簽訂書面 合作協定的國內大專校院申請來臺短期研修,更是為後續陸生來臺就讀學位 政策之試水溫做法。緊接著,2010 年陸生三法於 8 月 19 日經立法院修正三 讀通過,隔年 9 月首批陸生來臺修讀學位,可說明陸生三法謂為兩岸教育文 化政策上重要里程碑。2011 年和 2013 年我國更擴大採認大陸地區高等學校 學歷,可說明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已是趨勢,臺灣已經很難從這國際環境和全 球化的趨勢下忽略。此外兩岸將可更進一步擴展兩岸交流深度,積極招收中 國大陸的優秀學生,並使兩岸大學校院的合作模式更邁向多元和多樣化。. 16.

(29) 貳、兩岸教育交流情況 因兩岸之政治敏感性及相關法令的規定下,在李登輝先生時代時教育政 策上不許兩岸高校姐妹交流,然事實上在依行政院所頒布「大陸地區人民進 入臺灣許可辦法」規定下,兩岸高校已悄然進行著學術交流或是教育合作、 文化合作,如:互聘教授講學等活動(劉勝驥,2013) ,交流活動仍是相當熱 絡,以下內容說明近年來兩岸在文教交流、校際交流方面及兩岸學生交流方 面的之情況. 一、兩岸文教交流方面 如上節所提及 1998 年臺灣公佈《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活動許 可辦法》 ,大陸地區專業人士可依照其辦法辦理申請入臺,並許可來臺的停留 時間。此辦法中之"專業人士"包含如:宗教專業人士、土地及營建專業人 士、財金專業人士、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體育專業人等,並說明來臺專業 人士之活動內容和相關事業主管機關。此外此辦法也說明”文教活動”係指學 術、文化、教育或與學校體育相關性質之參觀、訪問、比賽、演講、領獎、 示範觀摩、參加會議、擔任評審及從事傳習、講學、研修、教練、表演、展 覽等活動及其他公益性之文教活動,做為臺灣邀請單位協助申請大陸專業人 士來臺手續之參考依據。 內政部為了讓辦法更符合適切性和實效性,針對該辦法進行相當多次的 修正,修正條文最重要的部分為「申請期限」 ,從最早申請大陸專業人士來臺 預定來臺之日前「二月個前」(2002 年)修改為「十四日前」(2009 年),便 利大陸專業人士來臺申請時限,且從 2013 年 11 月 01 日開始,內政部移民署 使用網路系統申請作業,所有大陸地區專業人士申請入臺相關手續資料皆採 網路申請,申請速度更可在 7 日左右大陸地區專業人士即可拿到入臺證資料。 此外為了落實馬英九先生在「黃金十年 和平兩岸」國家願景中,揭示「常 態化兩岸人員往來」,簡化大陸人士來臺短期停留之申請手續及程式。 為能簡化流程及人道考量,內政部於 2014 年 12 月將有關大陸人士來臺 停留相關辦法包括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大陸地區專業人士 來臺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商務活動許可辦法及跨 17.

(30) 國企業內部調動之大陸地區人民申請來臺服務許可辦法共 4 條辦法,合併為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並於 2014 年 1 月 1 日生效實施。 修法內容包括在臺灣學習之研修生的大陸地區父母,可申請探親,且在臺攻 讀學位之陸生之二親等直系血親或配偶,從原停留期間 15 天,放寛為 1 個月, 另簡化及提升線上申辦程式之效率,短期交流類型之發證時效,由原訂定 10 天縮減為 3 天。. 圖 2-1. 民國 80 年至 102 年大陸人士來臺從事文教交流統計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移民署(2014)。取自 www.mac.gove.tw/public/Data/311141648671.pdf 從圖 2-1 可以知道這多年來之兩岸教育文化交流情況,自 2008 年(民國 97 年)開始申請來臺之專業人數的核准數開始節節攀升。2011 年(民國 100 年)核准數達到 103,006,可謂為高峰。2012 年(民國 101 年)至 2013 年(民 國 102 年)申請來臺之專業人數的核准數雖不如 2011 年(民國 100 年),但 仍可以發現穩定中交流發展是個趨勢,同時也可說明這些年來兩岸的交流範 圍的廣泛和活動的密切。 18.

(31) 綜合以上可知,兩岸的教育文化活動可說是在穩定中成長,且臺灣在開 放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之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專業人士皆可透過臺灣邀請 單位或機構辦理來臺手續。此外臺灣在建構大陸人士申請手續上較以往更加 開放和簡化。整理而言,對於提升各單位邀請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申請上 更加利民,且也提升整體行政效能和印象。. 二、兩岸校際交流方面 臺灣學校與中國大陸學校簽署學術協議方面能仍受到教育部管理,臺灣 學校須於簽約前一個月提報教育部同意後,才可以進行雙方簽署,簽署完成 也須報請教育部核備。雖然兩岸在教育文化上不是完全開放,但並不影響兩 岸學校在教育文化上的交流,2004年教育部為了瞭解整理兩岸學校締結聯盟 或為書面約定情況,訂定《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 之合作行為審查要點》(如附錄四),凡是與中國大陸學校簽署協議之臺灣學 校皆須該要點辦理。 依審查要點規定,堅守交流對等立場,學校以全銜簽署且不得刪「國立」 二字。2013 年 9 月 3 日教育部(2013)為了因應不斷增加的申報案件,並簡 化行政作業程式及提高彈性,提升兩岸學校交流品質,教育部修正要點之部 分條文將學校擬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為所簽訂之 書面約定書由進行簽約二個月前修改為一個月前報部核准,並且 須 簡 略 述 明 呈 報 預 計 締 結 大 陸 學 校 之 辦 學 特 色、課 程、師 資、入 學 資 格、入 學 方 式 及 修 業 期 限 等 學 制 情 形 。 另也增加有關智慧財產權、商標權、專 利權等研發成果也加以有規定,保障各校權益。李建興(2012)提及兩岸在 校際交流合作方面,兩岸學校在校際間、學院間或系所間,已透過書面約定 締結聯盟或簽署交流協議的方式進行交流與合作。此種交流與合作方式,內 容各自依其專長、需求與狀況而定,項目與內容亦十分多元。 從表 2-3 可知 2007 年之前每年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書面約定的件 數約在 200 件以下,從 2009 年開始每年簽署數量逐年增加,2010 年各級學 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書面約定的件數更是達到每年 1,000 件以上,2012 年 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書面約定的件數已經累計到 5,229 件,可推知. 19.

(32) 近三年兩岸學校相當積極推動締結書面約定事宜之外,兩岸教育交流狀情況 熱絡。再者這些締結學校之合作案有些是採校級合作,有些是採學院及合作, 甚至有些校內某一系所間合作,合作內容多元化,各依其專長、需求及狀況 而定,項目與內容有別、多元(李建興,2012)。. 表 2-3 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書面約定書件數 年度.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件數. 185. 65. 108. 182. 293. 679. 1089. 1460. 1168. 累計. 185. 250. 358. 540. 853. 1,512. 2,601. 4,061. 5,229. 資料來源:劉智敏(2013 年 11 月)。兩岸教育交流展望。機遇與挑戰-兩 岸高等教育圓桌會議。淡江大學。 綜上可知,2008年可以是兩岸交流之分水嶺,2008年之前兩岸各級學校 締結聯盟或簽署交流協議的合作件數持平、變化不大;2008年之後,兩岸政 策開放下,兩岸各級學校締結聯盟或簽署交流協議的合作件數逐年增加,且 兩岸校際交流合作趨向密切、頻繁,兩岸學校學術交流合作內容項目更加多 元化及多樣化。在此趨勢發展情形下,兩岸學校更值得努力去開發和深化, 實質兩岸學術交流,共同為兩岸教育找尋新的契機。. 三、兩岸高校學生交流情況 自 1999 年國內公私立大學起就可依《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活 動許可辦法》及《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來臺從事文教活動審查要點》 規定,邀請大陸地區學生來臺從事短期研修 2 至 4 個月。配合交通往返路程 及學期課程實際需要,自 2008 年年底修正來臺研修酌予放寬為 6 個月,依上 述規定來臺從事 6 個月短期研修人數並無特別限制,惟經許可停留 1 年人數, 每年不得超過 1,000 人。雖然來臺短期研修學生不涉及學歷採認問題,但目 前政策面考量發給學分證明,其收費標準統一以私立學校學分費 1.5 倍計算, 各校邀請大陸學生來臺研修,均考慮到學校設備、師資、生活輔導機制等條 件,並嚴格禁止學生從事打工或其他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教育部,2011) 。 20.

(33) 從表 2-4 可知道 2007 年來臺進行短期研修的學生人數為 823 人,2008 年底來臺期限規定放寬,2009 年人數達 2,888 人,2012 年更達到 15,590 人。 從近三年來成數據可以發現來臺之研修生人數是以倍數在增加,來臺短期研 修生已是臺灣很多大學校院推動兩岸大學校院交流很重要的合作項目。此外 因馬英九先生提出「高等教育輸出─擴大招收境外學生行動計畫」 ,更可以預 估未來境外研修生人數將會持續增加。 表 2-4 近年來境外學生在臺留學/研習人數 單位:人 年度/學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大陸研修生. 448. 823. 1,321. 2,888. 5,316. 11,227. 15,590. 註:中國大陸學生來臺短期研修人數以年度計算,包括 6 個月以下及 6 個月 以上之短期研修人數。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近年來境外學生在臺留學/研習人數。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4075&Page=20046&Index=5&WID= 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2010 年 8 月 19 日經由立法院通過修正陸生三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承認大陸學歷,並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灣大專院校就 學,並於 2010 年 9 月 3 日施行。教育部並於同年 12 月 30 日經行政院核定, 並於 2011 年 1 月 6 日發布後,陸續公告相關配套措施及成立陸生聯合招生委 員會,以進行招收陸生及學歷採認相關作業。 2011 年教育部原先規劃開放陸生來臺名額為每年 2,000 名左右,其中包 括博士班名額為 82 名、碩士班名額為 571 名和一般大學體系名額為 1,488 名, 但實際註冊人數為博士班 23 名、碩士班 181 名和一般大學體系 724 名,總人 數為 928 名(如表 2‑5) ,,可發現上述三類之級別招收註冊人數都不足原預 計招生人數的一半。. 21.

(34) 表 2-5 2011 年. 大陸學生報名及錄取註冊人數一覽表 博士班. 學校屬性. 高 教. 技 職. 國 立 私 立 國 立 私 立. 合計. 碩士班. 學士班. 名額. 報名. 錄取. 註冊. 名額. 報名. 錄取. 註冊. 名額. 報名. 錄取. 註冊. 60. 35. 21. 16. 312. 275. 152. 138. 64. 81. 4. 4. 6. 5. 1. 1. 110. 88. 29. 24. 644. 1,416. 542. 534. 14. 9. 4. 4. 105. 57. 22. 17. 63. 35. -. -. 2. 4. 2. 2. 44. 6. 2. 2. 717. 448. 196. 186. 82. 53 (41). 28. 23. 571. 426 (295). 205. 181. 1,488. 1,980 (1,569). 742. 724. 註冊人數總計:928 名. 註:括號內數字為實際報名人數 資料來源:臺灣地區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2013)。招生數據 統計。取自 http://rusen.stust.edu.tw/cpx/Data/all-data.pdf 表 2-6 2012 年. 大陸學生報名及錄取註冊人數一覽表 博士班. 碩士班. 學士班. 學校屬性. 高 教. 技 職. 國 立 私 立 國 立 私 立. 合計. 名額. 報名. 錄取. 註冊. 名額. 報名. 錄取. 註冊. 名額. 報名. 錄取. 註冊. 45. 40. 22. 19. 355. 408. 214. 203. 41. 59. 21. 21. 9. 4. 2. 2. 96. 132. 48. 42. 919. 1,705. 526. 514. 11. 9. 2. 2. 39. 57. 17. 17. 35. 6. 3. 3. 2. 2. 2. 2. 18. 7. 3. 3. 517. 297. 129. 123. 67. 55 (46). 28. 25. 508. 604 (430). 282. 265. 1,566. 2,067 (1,739). 679. 661. 註冊人數總計:958 名. 註:括號內數字為實際報名人數 資料來源:臺灣地區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2013)。招生數據 統計。取自 http://rusen.stust.edu.tw/cpx/Data/all-data.pdf. 22.

(35) 從表 2‑6 可以知道 2012 年招收大陸學生來臺學位進行名額調整;博士班 名額為 67 名、碩士班名額為 508 名和一般大學體系名額為 1,566 名,預計招 收人數仍為 2,000 名左右,但實際註冊人數為博士班 25 名、碩士班 265 名和 一般大學體系 661 名,總人數為 958 名,和第一年招收人數比較才多 30 名陸 生。. 表 2-7 2013 年 學校 屬性 高 教. 技 職. 國 立 私 立 國 立 私 立. 合計. 大陸學生報名及錄取註冊人數一覽表 名 額. 博士班 報 錄 名 取. 註 冊. 名 額. 碩士班 報 錄 名 取. 註 冊. 名 額. 學士班 報 錄 名 取. 註 冊. 148. 119. 68. 48. 552. 686. 407. 363. 41. 169. 21. 20. -. -. -. -. 49. 65. 14. 14. 190. 287. 92. 83. 1,269. 1,861. 1,083. 1,061. -. -. -. -. 22. 26. 11. 7. 88. 107. 28. 21. 6. 29. -. -. 298. 89. 57. 50. 8. 6. 3. 2. 61. 7. 1. -. 416. 698. 130. 128. 657. 85. 36. 25. 227. 216 (141). 103. 71. 891. 1,087 (722). 528. 467. 1,732. 2,757 (1,880). 1,234. 1,209. 955. 174 (95). 93. 75. 註冊人數總計:1,822 人. 註:括號內數字為實際報名人數 資料來源:臺灣地區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2013)。招生數據 統計。取自 http://rusen.stust.edu.tw/cpx/Data/all-data.pdf 2013 年招收大陸學生來臺學位再次進行名額調整(如表 2‑7);博士班 名額為 227 名、碩士班名額為 1,087 名、一般大學體系名額為 1,732 名和新加 入二年制學士班名額為 955 名,期能突破前兩年招收人數不足之情況。2013 年實際註冊人數為博士班 71 名、碩士班 467 名、一般大學體系 1,209 和新加 入二年制學士班 75 名,總人數為總人數為 1,822 名,。 綜上資料可說明 2011 年開始開放陸生來臺就學修讀學位,謂為兩岸教育 交流上的一個很重要的開端,然招生情況不如預期,且普遍未受陸生青睞; 隔年雖然有上升的情形,但並未達到預定的名額。2013 年雖然放寬 211 工程 為主的大陸高校及大陸 222 所大陸專科課程,但實際報到人數仍未達預期招. 23. 二年制學士班 名 報 錄 註 額 名 取 冊.

(36) 收人數,可見箇中原因值得在探討分析之外,陸生來臺就學相關政策尚有需 要檢討及修正的必要性。. 叁、屏教大與大陸高校學術合作情況 屏教大自十幾年前就與中國大陸多所高校進行學術交流合作,且建立相 當深厚的合作夥伴關係,然與中國大陸高校之交流項目僅僅限於雙方教職人 員的短期停留之參訪交流活動上。自 2008 年政黨輪替後,兩岸教育學術交 流政策趨向開放和多元,屏教大且與中國大陸高校之關係不僅密切、頻繁, 交流範圍和項目更為多元,屏教大近年來與大陸高校所進行交流項目茲說明 如下:. 一、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學校 屏教大自 2008 年至 2014 年 1 月向教育部申報與中國大陸高等校院協議 學校,迄今共計 32 所。從表 2-5 可以知道屏教大所簽署學術交流合作的學校 之所在的地理位置相當廣泛,有處於東北的東北林業大學及東北師範大學、 南方的海南師範大學,華中的西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西 南部昆明學院、廣西大學,甚至於中國大陸大西部的新疆師範大學都已經在 簽署學術交流協議學校之內。透過建立簽署學術交流合作關係,可以進一步 加強兩岸高校師生之交流、學習。 再從這些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學校名單中可以發現有幾所已為教育部所採 認學校,如:985 重點高校華東師範大學和蘭州大學,211 工程高校東北師範 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廣西大學、東北林業 大學及西南大學共 6 所高等校院,上述這幾所已為教育部所採認之高校對屏 教大師生而言是利多之外,學生不只可赴這幾所學校進行交換和採認學分, 未來對於屏教大與中國大陸高校之合作雙聯學位更是一大利多。此外我們可 以發現到全球化之挑戰不單單只是臺灣的大學校院得面臨轉型、改變,中國 大陸高校也積極在做轉型改變,如表 2-8 之浙江外國語學院(原名為浙江教 育學院)及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原名為江蘇教育學院)最初設立都為負責在 職教師、校長之培訓重點學院,但近年來也積極轉型改為一般性學院,並開 始招收大陸高考學生,且大學(本科)部(學生依規定修習完學分後,授於 24.

(37) 大學的學位,這樣轉型可以發現對岸大學校院也面臨競爭和高考(如臺灣大 學學測)的壓力,更重要是中國大陸廣大學生市場的吸引力。. 表 2-8 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學校 學校名稱. 學校名稱. 學校名稱. 東北師範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淮南師範學院. 北京教育學院. 首都師範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廣州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 浙江外國語學院. 海南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寧德師範學院.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 (原江蘇教育學院) 閩南師範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蘭州大學 (原漳州師範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 昆明學院. 山東師範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廣西大學. 曲靖師範學院. 湛江師範學院. 華僑大學. 泉州師範學院. 新疆師範大學. 西南大學. 湖北文理學院.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資料可知道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因兩岸政策面的開放,讓兩岸高 校之間的交流項目不再侷限於教師或是行政人員交流,更擴及到學生面。中 國大陸學生可以透過學校之間所簽署合作協議至臺灣學習,甚至臺灣學生赴 中國大陸高校交換學習,這個雙向交流的開放政策對於提升兩岸學子之間的 認識、瞭解和學習,進而互相成長進步,增益良多。此外我們更可以發現兩 岸高校再交流層面和範圍上拓展和加深,交流範圍更廣泛,並以朝向共同合 作的方向在努力。. 25.

(38) 二、學術交流合作模式 基於上述所提及與中國大陸大學校院之學術交流合作關係基礎下,期以 深化與所簽署學校之合作提升學校的能見度,建立長遠合作夥伴和友誼,提 升學校競爭力,屏教大在兩岸之學術交流合作模式範圍廣泛,並做相當突破 的做法,茲說明如下: 1.共同研討會和研究 為能提升屏教大博士班及教師之學術研究能量和增進視野,屏教大於 2009 年與廣州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之後,緊接著於 2010 年與廣州大 學達成協議雙方各成立兩岸教育政策中心,並由雙方的中心統籌兩校之共同 研究和研討會活動,期以共同達到學術互補之功效。 2011 年 12 月開始辦理「第一屆兩岸教育政策研討會」 ,迄今進入第四年, 2014 年也預計 3 月底於廣州大學辦理「第四屆兩岸教育政策研討會」。近三 年來多來,雙方師生所進行發表論文達 80 篇之多,研究主題包含兩岸之幼兒 教師、基礎教育、合併之組織文化、教科書、評鑑制度等多項教育相關議題。 整體而言,雙方所研究出來之研究資料可做為雙方文獻資料庫,提供未來研 究者之資料參閱用,更可鼓勵更多師生投入學術研究,開發更多新的議題和 內容。 2.雙方教師短期講學或研究計畫 教師講學計畫為屏教大在進行兩岸學術人員交流上最早運作之計畫,該 計畫運作始於 2009 年 9 月,隨後每一學期固定辦理。此計畫以屏教大地處臺 灣南部的劣勢地域關係為考量,透過邀請所友好學校之教師來校講學,以建 立實質且深化與姊妹學校的合作關係,進而提升學校能見度,圖 2-2 為歷年 至屏教大進行講學計畫之教師人數。自 2009 年 9 月開始,屏教大進行邀請中 國大陸友好學校之教師來校講學的人數。迄今抵達屏教大講學的教師已達人 數 40 人以上。. 26.

(39) 8. 7 6. 交 6 流 人. 7. 6 5. 4. 4. 4. 4. 3 2. 數 2. 1. 0 09年 09年 10年 10年 11年 11年 12年 12年 13年 13年 14年 02月 09月 02月 09月 02月 09月 02月 09月 02月 09月 02月 交流時間 圖 2-2. 歷年至屏教大進行講學計畫之教師人數.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再者,屏教大所運作之中國大陸大學校院教師來校講學計畫,講學時限 依教師專長及系所安排 1 至 4 個月不等,講學內容部分依教師專業進行安排 規劃,來校教師之專業領域有教育、藝術、體育、物理、文學、數學等。此 外來校教師中有來自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或華東師範大學等 985 工程高 校或是 211 高校。另亦有少數來校講學過的教師在返回中國大陸後,為推動 兩校學術研究合作之重要角色或是主動協助介紹屏教大與其他中國大陸高校 合作的機會,豐富系所及校園的多元化,更可提升學校競爭力。此外屏教大 亦也多位老師赴中國大陸合作院校進行短期講學、發表專題演講、參加研討 會等活動,雙方教師互動相當良好。透過彼此間之交流可以互相學習,增進 友好關係。 3.行政人員交換學習計畫 為了能培育具有前膽性與國際視野之校務行政人員,強化校務規劃及領 導能力,提昇整體行政人員素養,屏教大自 2012 年開始鼓勵校內行政人員至 簽訂學術交流協議之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學習時間可以一至二個月不等,藉 以透過行政人員實地交流,可以建立校際合作之交流管道,更可以實地瞭解 其他學校之校務運作之經驗,提昇人員在工作知能與素質。迄今,交流人數 雖然不多,但提升行政人員視野增廣,助益良多。此外中國大陸學校也於 2011 27.

(40) 年開始派送學校行政人員至屏教大進行業務學習和交流,並對屏教大有更深 入的瞭解和認識之空間和機會。 4.學生短期交流計畫 為能增進學生視野及擴大交流領域與範圍,屏教大自 2008 年開始固定於 每年提供學生赴中國大陸之短期交流活動,活動部分由屏教大所簽訂學術交 流學校進行邀請,屏教大進行校內徵求和召集,活動期間約為 7 至 10 日左右 不等。經過這幾年大陸學校發展和與合作,屏教大可提供學生一年裡有春令 營(3 月底) 、夏令營(暑假時間)和冬令營(12 月)活動,提高學生至中國 大陸交流機會和活動多樣性。此外,除了上述學生交流之外,屏教大並將交 流範圍拓展到學生社團幹部交流和球隊交流,讓更多學生多至海外學習,提 高競爭力和視野。 5.學生短期研修計畫 如上節所說明,為了促進兩岸交流活動,2008 年年底修正大陸地區學生 來臺研修至 6 個月,自此臺灣多所大學校院就開始進行大陸學生來臺短期研 修計劃。本校自 2009 年 9 月開始接受與本校簽署學術交流合作之中國大陸高 等校院學生申請來校交流研修計畫,迄今已經 8 個學期(約 3 年多)。這幾 個學習以來陸生來校人數都是倍增在成長,2011 年(100 學年)第 2 學期因 考量到屏教大學期接受校務評鑑,無法妥善照顧來校學生,減少接受來校交 換之大陸學生名額,2009 年 9 至 2011 年 9 月陸生來校人數情況及 2014 年 2 月預估來校人數如圖 2-3。其次,為了能提供更多簽訂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學 校之學生來校進行學習之機會,屏教大於 2011 年 9 月開始提供陸生自費來校 研修的名額,除了以提供有意願來校之陸生研修機會之外,更可提升兩岸學 子互相學習、瞭解及交流的機會。. 28.

(41) 圖 2-3. 中國大陸學生至屏教大學習人數.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圖 2-3 瞭解陸生來校交流人數成長增加原因為屏教大與中國大陸高校 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學校數量逐年增加之外,另陸生至屏教大學習意願相 當高。此外 2008 年屏教大並開始選送學生至所簽訂學術交流協議之 985 工程 姐妹學校交換學習;2013 年,更因教育部擴大大陸學校之認可,開始選送學 生所簽訂學術交流協議之 985 工程和 211 高校進行姐妹學校交換,至 2008 年迄今已有 40 多名前往。2013 年更為了能鼓勵臺灣學生赴大陸學校進行交 換學習,並提撥經費補助學生部分海外經費。 綜析上述資料,屏教大近年來於兩岸教育交流項目相當落實和深入,不 僅交流項目包含講學、人員交流、交換學習、研討會和研究計畫等,交流對 象擴及教師、學生和行政人員,整體增進兩岸人員交流活絡。此外,透過教 師、行政人員交和學生雙方之交流可提供學校多項利基:一、增進學校教學 能量和豐富校園;二、建置來校之大陸高校教學或行政人員對屏教大有更深 入的瞭解和認識之空間和機會;三、透過人員互動交流,建立雙方友好情誼; 四、行銷屏教大。. 三、屏教大陸生之相關研究探討 如上述所提及,屏教大陸生人數每學期逐步增加,陸生主題相關研究最 早由屏教大評鑑工作於 2012 年統籌進行校內調查,研究時間從 2009 年至 2010 年共計 165 名學生進行研究,陸續其他研究生進行相關研究,以下為近 29.

(42) 年來屏教大教師或是研究生所進行有關陸生來臺的相關研究: 2008 年開始陸生來臺政策整體開放和調整,自 2009 年 9 月屏教大就開 始接受簽署協議之中國大陸學校學生來校進行一個學期研修,其相關議題研 究相當有限,從表 2-9 可知陸生學習方面之研究以劉鎮寧、陳亭燏、劉慶中 (2012)從 2009 年至 2010 年以三個學期調查 165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最能代 表屏教大在前二年開始進行陸生學習的整體情況。 表 2-9 有關陸生之屏教大相關研究整理表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內容. 研究結果. 劉鎮寧、. 陸生在臺之. 量化問卷. 來臺學習動機、教. 陳亭燏、. 學習效益研. 及質性開. 學與課程、生活適. 到滿意,在文化學習的層. 究分析. 放意見. 應、文化學習、學. 面獲益最多。. (年代). 劉慶中 (2012). 習環境. 1.. 2.. 陸生對其來臺學習效益感. 陸生來臺就學動機主要為 累積臺灣經驗。. 3.. 陸生認為本校教師教學活 潑且課程種類多元。. 4.. 陸生來臺就學生活適應良 好,但對學伴制度有不同 聲音。. 5.. 陸生深度體驗臺灣文化的 厚實豐富性,以及學校活 動的充實多樣性。. 6.. 陸生認為學校設備新穎, 有助學習. 陳怡慧. 陸生來臺學. (2013). 習情況之研. 訪談方式. 行政管理、. 1.. 行政管理上學校具有完善. .教師教學、. 環境規劃及友善行政環. 究-以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 學生學習及. 境;. 為例. 整體感受. 2.. 教師教學多元化及課程內 容多樣性. (續下頁). 30.

(43) 3.. 學生學習方面:臺灣學生 很有創意性及臺灣學生須 紮實工;. 4.. 對臺灣整體感受熱情、民 主. 藍振弘. 來臺陸生的. 質性研究. 「國族想像」包含. (2013). 國族想像與. 「歷史記憶」 、 「文. 以血緣為依據,是標準的. 對台觀感之. 化霸權」 、 「意識形. 種族民族主義。. 研究. 態」 、「民族自信」 2.. 所有的陸生都是「大一統」. 四個層面;. 的國家觀。. 「對台觀感」包含. 1.. 3.. 來臺陸生的國族想像明顯. 來臺陸生在意識形態可視. 「認同定位」 、 「民. 為一種典型的「實用主. 主價值」 、 「仇外情. 義」 。. 結」 、「對台主權」 4.. 來臺陸生在民族自信上已. 四個層面. 逐步的恢復。 5.. 來台陸生在台灣的文化適 應良好,面對中華民國的 國家圖像大多選擇忽視或 者視為一種歷史記憶。. 6.. 來台陸生在仇外情結的表 現上顯得相當不明顯。. 7.. 台陸生普遍渴望民主自 由,但卻悖論式的反對天 賦人權。. 8.. 來台陸生對兩岸未來的看 法顯的相當一致。.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文獻資料,屏教大有關陸生之研究構面都以教學與課程、學習環境 等為調查構面,研究資料可知道陸生對於屏教大之教學與課程表示教師教學 多元化、課程內容多樣性。此外 2012 年 9 月屏教大開始接受自費來校進行研 修,經過一年多的發展,2013 年 9 月自費學生的人數達 149 位,總人數達 229. 31.

(44) 位,單一學期之來校陸生人數約為屏教大每學期新生入學人數三分之一,挑 戰學校宿舍、課程、系所及輔導教師等等方面之容納能量和調整思維。未來 希望能在此研究後繼續能有更多相關多元主題進行探討和研究,豐富學術研 究內涵,並增進學校行政、課程和教學。. 第二節. 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臺灣這十多年的大學校院整體變化,現今面臨著大學校院數量過多和國 內少子女化現象,已經很多臺灣大學幾年前就開始積極在招收研修生和招生 陸生來讀就讀學位,從上節所提及整個來臺的人數變化就可以發現都競爭已 經白熱化,因此如何增加陸生的信任、達到他們的期望和滿意度將可以成功、 永續的吸引學生來校學習,以下將針對滿意度意義、學習滿意度理論,最後 整理有關學習滿意度之層面及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壹、學習滿意度之意義 "滿意"(satisfaction)即意願得到滿足。從教育的觀點而言,Tough 指 出滿意(Satisfaction)是指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態度,高興或積極的感覺與 態度是「滿意」;不高興或不積極的感覺與態度是「不滿意」 (廖志昇,2003)。 Martin 於 1988 年將滿意定義為:「個人對獲得經驗的期望,與他所感受到該 經驗的實際結果之間的一致性,當所感受到的等於或超出其所期望的即為滿 意」。 滿意度則是一個含糊且抽象的名詞,其意義因目的、對象的不同而有所 差異,國內學者張春興(1989)對滿意度的解釋為個體動機(生理的或心理 的)促動下的行為,在達到所追求目標時產生的一種內在狀態,是個體慾望 實現的心理感受。Tough(1982)認為學習滿意度是一種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 態度,此感覺或態度的行程是因為學生喜歡該學習活動,或在學習過程中其 願望及需求獲得滿足, 表2-10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對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 究。.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ersonal data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nd us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for the enforcemen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school

This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designed concrete vector classroom-teaching approach in Plane Vector course on the basis

Department of Physic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We investigate how the surface acoustic wave

(2011).Linking learning to the 21st Century:Preparing all students for college, career, and civic participation.Boulder, CO: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enter.

a) Describe the changing trend of daily patronag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transport modes in Hong Kong from 2000 to 2015.. b) Discuss the possible reasons leading to

By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Chung Hua University for objects, to make use of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factor analysis, considers the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